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七则
中考素材之赵尚志的英雄事迹

中考素材之赵尚志的英雄事迹导语:赵尚志在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壮烈牺牲。
xx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下面是搜集的赵尚志英雄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立人和指导人之一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立人和指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之后,赵尚志指导创立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立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赵尚志将军是牺牲在东北最冷的季节。
而他死后,日军将他的人头砍下,把他的尸体丢进了冰冷的松花江。
赵尚志将军的人头被日军送到长春邀功请赏。
这时候,一位中国爱国的和尚向日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提出,要安葬赵尚志将军的遗首。
也许是出于对这位了不起的对手的尊重,梅津美治郎同意了,但没有人知道埋在了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成功50年之后,终于发现赵尚志将军的遗首被埋葬在了长春的般假设寺。
1995年的一天,赵尚志的老部下、抗联老战士李敏等人来到了长春的般假设寺,并起出了这颗头骨,从长春一直抱到了哈尔滨。
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于xx年被安葬于他的故土朝阳。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
“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仍然宁死不屈。
东北抗日名将赵尚志

小 小 的 满 大洲 大国 的 赵 尚 志
英雄最后的悲歌
赵尚志倒下了,鲜血染红了梧 桐河的白雪。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我死也要死在抗日的战
场上。”
• 2004年英雄的头骨在长春般若 寺被发现。
2008年10月25日赵尚志的头骨被安葬于英 雄的家乡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陵园。
人民永远怀念着你们, 祖国将永远以你们为傲• 东北老乡敬他:
北国雄狮
• 日本人怕他:
一钱骨一钱金 一两肉一两银
他就是东北抗日名将—— 赵尚志
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8年10月26日 赵尚志进入黄埔军校读书 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村
北满抗联总司令
海伦冰趟子伏击战
•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
关于赵尚志将军的小故事

山关警察所就是他们先要拔掉的一颗钉子。
山关警察所位于黑龙宫和长寿交界的牛心山后,山关屯西有一座 四合院,上下屋全是砖墙草盖,四周是黄土围墙。
所里的警察狗子,都是土豪劣绅花钱收罗的胡子、地痞之流。
那帮家伙吃喝嫖赌,无恶不作。
见了日本人叫皇军,见到财主称老爷,见了穷人伸巴掌。
提起山关警察所,老百姓恨得咬牙跺脚,暗地里都骂他们是汉奸 狗杂种。
游击队决定除掉这帮祸害。
1933 年冬季,天刚破晓,游击队里一个外号叫沙快腿的交通员, 按照赵队长的密令,装扮成一个要饭花子,到了山关屯,对警察所里 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等情况,做了一番侦察。
当天下午,沙快腿回到游击队的驻地,把探听到的一五一十地向 赵队长做了汇报。
赵队长听后,不言不语地思考着。
此时屋外下起了大雪,又刮起了大风。
晚饭后,赵队长突然命令通讯员,马上召集分散住在老乡家的战 士们紧急集合。
一袋烟工夫,十几个游击队员聚齐了。
赵队长对战士们说今晚儿刮风又下雪,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敲 掉山关警察所,一会儿就出发!战士们一听要打山关警察所,那股高 兴劲就别提了,个个情绪高昂,分头去做准备。
夜幕刚刚降临,赵队长说服了两个患病的战士和通讯员小崔不参 加这次行动,带领其余的九名队员,悄悄从五峰屯出发了。
他们翻过牛心山,在丛林雪地里穿行了一阵子,很快就潜伏在山 关屯后边的一片松树林里。
黑夜的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
隐蔽在大树下的战士们的眉毛、胡须和贴在脸上的帽耳,早已挂 满了冰霜。
他们任凭风吹雪打,冒着寒冷,握紧枪支,一动不动地等待赵队 长的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午夜左右,赵队长又看了看怀表,说了声 开始行动!他的话音刚落,战士们就蹿出松树林,迅速摸到警察所的 土围墙外。
此时的警察所里,上房还亮着灯光。
在昏暗的油灯下,四五个警察狗子,围在一张桌子旁边,吆五喝 六地掷骰子。
东厢房北间的大炕上,所长杨大下巴正在灯影里过大烟瘾。
大门口一个站岗的家伙,听到身旁有响动,刚想端枪起身,只见 一团黑影飞来,将他按倒在地,随即一把雪团堵进他的嘴里。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的故事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的故事赵尚志(1908一1942)热河省朝阳县(今属辽宁省)人,满族。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入黄埔军校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武装斗争。
他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
赵尚志骁勇善战,坚强刚毅,有勇有谋,是一位深受抗日军民爱戴的抗联将领、抗日民族英雄。
面对监牢:无所畏惧1927年3月,赵尚志在长春被捕,关押在吉林监狱。
他曾争取看守,组织难友为要求罢免典狱长实行了绝食斗争。
结果,这个虐待“犯人”,欺压看守的典狱长终被解除职务。
吉林监狱新来一位姓刘的“教悔师”,专给政洽犯讲孔孟之道。
赵尚志感到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与以前死心塌地替敌人卖命的教悔师有些不同。
赵尚志经常假借请教为名,与他探讨问题,有意地靠近他,做争取工作。
而这位教悔师对赵尚志的敢说敢干、爱国爱民的精神也表示十分钦佩。
经过多次接触,使这位教悔师理解到自己为军阀卖命、“助纣为虐”的耻辱。
结果,这位教悔师不但没使赵尚志“改邪”,反倒是他自己“归正”了。
他在赵尚志的教育、争取下终于改变了立场。
后来,他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多次掩护我党同志在狱中的活动,协助赵尚志在狱中展开斗争。
1929年5月,赵尚志出狱后,根据这位教悔师的思想觉悟水准和实际表现,还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在敌人监狱里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1930年4月,因为叛徒告密,他的身份被暴露,赵尚志在沈阳再次被捕。
敌人十分重视对他的审讯。
敌人见他年轻,就软硬兼施,妄图使他开口,供出我党活动的机密。
但不管是在敌人血腥的皮鞭下,还是甜言蜜语中,都未能动摇赵尚志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面对凶残的敌人,他毫不屈服,痛骂审讯他的人是“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封建军阀的孝子贤孙”。
每次受刑之后,他都高唱革命歌曲回到牢房。
气急败坏的敌人对他无计可施,称他是个“疯子”。
不久,敌人对赵尚志等同案人实行会审,他利用这个机会,把敌人的“审讯庭”变成了控诉敌人罪行的“讲台”。
死不瞑止的赵尚志

死不瞑止的赵尚志一、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伪满洲国民谣赵尚志二十五岁那年,还没有娶上媳妇。
这可急坏了赵尚志的父母,都火烧眉毛似的替他找对象,求东邻,告西舍,上道里,跑道外,忙得像走马灯。
结果却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因为什么呢?因为赵尚志的父母着急,赵尚志不着急,介绍的几个女子都被他拒绝了。
赵尚志的母亲想不开,便絮叨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中,整个浪儿哈尔滨就不够你挑了,再挑都挑成小老头了。
赵尚志的父亲并不责备赵尚志,只是摇头叹息,唯有叹息而已。
这个读书人从一次次失败中悟出,赵尚志不肯找对象,不是因为挑花了眼,而是因为他正从事着反满抗日活动,怕一旦被捕或者牺牲,坑害了人家女方。
事实上,赵尚志比他想得还要严酷,他已暗暗立下誓言,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东北,他决不找媳妇。
而且,他那时已准备走出哈尔滨,去找孙朝阳的抗日义勇军了。
这是1933年2月底的事儿。
投奔孙朝阳要有介绍人。
天公作美,赵尚志在珠河大街上碰到了王德全。
王德全曾是巴彦游击队的战士。
巴彦游击队失败后,他辗转到了孙朝阳的义勇军,做了孙朝阳的贴身马弁。
王德全碰到赵尚志时满脸花开,他两手抱过赵尚志的肩膀就喊,哎呀,我的天啊,咋让我在这疙瘩碰到你了呢?赵尚志暧昧一笑,轻着声音说,我想参加孙兴周(孙朝阳原名孙兴周,拉起队伍后报号朝阳,他也跟着叫了孙朝阳)的朝阳队,你给我当个介绍人,怎么样?王德全松开抱住赵尚志的手,愣眉愣眼地看着赵尚志说,李参谋长(1932年6月,赵尚志以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身份,前往巴彦游击队任参谋长,化名李育才)是想滑(收编)朝阳队?赵尚志说,其他的你就别管了吧,你只管介绍给孙兴周就大功告成。
王德全痛快地说,嗯哪,到啥时候我都是参谋长的人,参谋长让我干啥我干啥。
赵尚志满意地点点头,看看身后,回过头时压低声音说,今后别再叫我参谋长了,这是最后一次。
孙朝阳见赵尚志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左眼下还有块铜钱大的伤疤,又两手抱空拳,什么礼物也没带,便耷拉下眼皮,撇撇嘴说,就你这个模样,个头没有马枪高,还想打小日本?走吧,走吧,从哪来的还回到哪疙瘩去吧。
东北抗联小故事

在东北抗联的队伍中,还有一位名叫李兆麟的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后,被敌人俘虏了。在狱中,
1 他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和拷打,但他始终没有透露抗联的秘密。最后,在敌人准备对他进行处决的时候,
他挣脱了敌人的束缚,跳入冰冷的江水中,英勇就义了
2
李兆麟的牺牲让敌人惊恐不已,也更加坚定了抗联队伍的斗志。他们明白了,只有不断的斗争和牺牲, 才能换取祖国的自由和独立
有真本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01 02 03 04
赵尚志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来到了那支队伍所在的村庄。 他发现这个村庄非常贫困,村民 们生活十分艰难。但是,他们并 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团结一心, 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在赵尚志的帮助下,这支队伍逐 渐壮大起来。他们一起训练、战 斗,不断挑战困难和敌人。在一 次激烈的战斗中,赵尚志带领队 员们成功地伏击了一支日军部队。 这次胜利不仅鼓舞了士气,也证 明了他们的实力
东北抗联小故事
有一天,小芳正在为伤员包扎伤口时,一颗炮弹 落在了她的身边。她本可以安全撤离,但为了救 一位受伤的战友,她毫不犹豫地扑在了他身上。 炮弹爆炸后,小芳和那位战友都受了伤,但她的
英勇行为救了战友一命
像小芳这样的普通士兵,东北抗联队伍中还有很 多。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或许被历史遗忘, 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同样值得我们铭记。 正是这些不知名姓的普通士兵用他们的血汗和生
东北抗联小故事
东北抗联小故事
目录
东北抗联小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名叫赵 尚志的年轻人决定去寻找抗日力 量。他听说在东北的一个偏远山 区里,有一支由抗日志士组成的 队伍。尽管环境恶劣,但他坚信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更
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赵尚志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但也有一些人对他持怀疑态度。 然而,当他展示了自己的武艺和 智慧后,大家开始相信他是一个
赵尚志经典战役

在赵尚志主动进攻、先机制敌的战例中,肖田地战斗最具代表性,日军头目望月曾慨叹:此战必有名将指挥。
并惊奇地称:“肖田地突围,是德国联军式的退却!”抗联名将赵尚志在对敌战斗中常常出奇制胜,创下了许多经典战例。
创新武器,攻城夺船赵尚志为什么要创新武器呢?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加强了所有城镇的军事布防,并四处扬言:抗联和那些土匪一样,决不敢攻打城镇。
日军这么做,是想把抗联激出山林,利用城防优势消灭抗联。
赵尚志为扩大抗联的影响,打掉敌人嚣张气焰,依靠自主创新精神,自主研制武器,其中,用自主研制的木炮,轰宾州、轰日军货轮,被人们传为佳话。
什么是木炮呢?木炮是赵尚志利用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火药力学知识,带领土专家研制的一种重型武器。
木炮是怎么制成的呢?赵尚志在山上选了一棵一搂多粗的鲜榆木,掏空树心,挖出一个圆洞,镶进一根粗铁管,外面用五道铁箍紧紧箍住,并用粗铁线一道道缠好,炮筒制成后,炮膛内装入十多斤火药和三四十斤碎铧铁、大秤砣和破铁锅等物,再接上导火索,最后用棉花、黄泥将木炮口紧紧封好,一台威力无比的木炮就这样制成了。
1934年 5月9日,赵尚志率部队将宾州城(宾县)团团围住。
赵尚志命令战士用火力压制住城墙上的敌人之后,指挥战士用南城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树做炮身,把炮筒牢牢绑在大树上,炮口瞄准了城门。
随着木炮震天之响,南城门旁的炮楼被打中,坯瓦七零八落。
又一声炮声,城墙被轰破一角,战士们从缺口冲入城内。
此战日军死伤七八十人,而我军只牺牲二人。
之后,他们继续用自制的木炮在松花江南岸方正县草皮沟成功击沉一艘日军货轮,截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老百姓高兴地称赞:“自制木炮显神力,抗联声威震敌胆”。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赵尚志曾以攻打宾州县城,而成功地为孙朝阳解围。
孙朝阳原名叫孙兴周,是旧东北军的一个团长,因他是辽宁省朝阳人,报号“朝阳”。
“朝阳队”是一支有名的义勇军。
1933年初,孙朝阳部队在宾州东山遭到日伪军的三面包围,孙朝阳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关于赵尚志将军的小故事

关于赵尚志将军的小故事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下面是YJBYS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赵尚志将军的小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1933年冬,珠河县反日游击队成立后,队长赵尚志决定先拿当地汉奸走狗开刀,为民除害。
山关警察所就是他们先要拔掉的一颗“钉子”。
山关警察所位于黑龙宫和长寿交界的牛心山后,山关屯西有一座四合院,上下屋全是砖墙草盖,四周是黄土围墙。
所里的警察狗子,都是土豪劣绅花钱收罗的胡子、地痞之流。
那帮家伙吃喝嫖赌,无恶不作。
见了日本人叫皇军,见到财主称老爷,见了穷人伸巴掌。
提起山关警察所,老百姓恨得咬牙跺脚,暗地里都骂他们是汉奸狗杂种。
游击队决定除掉这帮祸害。
1933年冬季,天刚破晓,游击队里一个外号叫沙快腿的交通员,按照赵队长的密令,装扮成一个要饭花子,到了山关屯,对警察所里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等情况,做了一番侦察。
当天下午,沙快腿回到游击队的驻地,把探听到的一五一十地向赵队长做了汇报。
赵队长听后,不言不语地思考着。
此时屋外下起了大雪,又刮起了大风。
晚饭后,赵队长突然命令通讯员,马上召集分散住在老乡家的战士们紧急集合。
一袋烟工夫,十几个游击队员聚齐了。
赵队长对战士们说:“今晚儿刮风又下雪,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敲掉山关警察所,一会儿就出发!”战士们一听要打山关警察所,那股高兴劲就别提了,个个情绪高昂,分头去做准备。
夜幕刚刚降临,赵队长说服了两个患病的战士和通讯员小崔不参加这次行动,带领其余的九名队员,悄悄从五峰屯出发了。
他们翻过牛心山,在丛林雪地里穿行了一阵子,很快就潜伏在山关屯后边的一片松树林里。
黑夜的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
隐蔽在大树下的战士们的眉毛、胡须和贴在脸上的帽耳,早已挂满了冰霜。
他们任凭风吹雪打,冒着寒冷,握紧枪支,一动不动地等待赵队长的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午夜左右,赵队长又看了看怀表,说了声:“开始行动!”他的话音刚落,战士们就蹿出松树林,迅速摸到警察所的土围墙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七则赵尚志(1908一1942)热河省朝阳县(今属辽宁省)人。
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入黄埔军校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武装斗争。
他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
赵尚志骁勇善战,坚强刚毅,有勇有谋,是一位深受抗日军民爱戴的抗联将领、抗日民族英雄。
他的一些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狱中斗争赵尚志因实行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受尽了各种刑罚和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从未停止与敌人实行坚决的斗争。
一九二七年三月,赵尚志在长春被捕,被关押在吉林监狱。
他曾争取看守,组织难友为要求罢免典狱长实行了绝食斗争。
结果,这个虐待“犯人”,欺压看守的典狱长终被解除职务,斗争取得了胜利。
一年后赵尚志被无罪释放。
一九三O年四月,赵尚志在沈阳再次被捕。
这次因为叛徒告密,他的身份被暴露。
所以,敌人十分重视对他的审讯。
敌人见他年轻,就软硬兼施,妄图使他开口,供出我党活动的机密。
但不管是在敌人血腥的皮鞭下,还是甜言蜜语中,都未能动摇赵尚志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面对凶残的敌人,他毫不屈服,痛骂审讯他的人是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封建军阀的孝子贤孙。
每次受刑之后,他都高唱革命歌曲,回到自已牢房。
气急败坏的敌人对他没有办法,称他是个“疯子”。
不久,敌人对赵尚志等同案人实行会审,他利用这个机会,把敌人的审讯庭变成了控诉敌人罪行的讲台。
他挺身而出,据理抗争,质问敌人,青年爱国何罪之有?他和同案人一起控诉敌人严刑逼供、强迫画押的罪行,他还要求敌人把叛徒拉出来,和他当面对证。
结果叛徒在革命同志巍然正气面前被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出证,弄得敌人面面相觑,只得狼狈收场。
以后,敌人对赵尚志等既不宣判也不复审,而把他们押在狱中。
当时,监狱里有一条“文明施教”的狱政。
为了使犯人“改邪归正”,每周都要上一次“教悔课”,妄图以此让犯人“悔过自新”。
敌人见赵尚志软硬不吃,于是就强迫他去听“教悔课”,想用教悔师的反动说教来感化赵尚志。
其实敌人的这种卑劣手段,赵尚志早就领教过了。
在他第一次被捕入狱的时候,吉林监狱新来一位姓刘的教悔师,专给赵尚志等政洽犯讲孔孟之道。
对于这位教悔师,赵尚志感到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与以前死心塌地替敌人卖命的教悔师有些不同。
于是,赵尚志经常假借请教为名,与他探讨问题,有意地靠近他,做争取工作。
而这位教悔师对赵尚志的敢说敢干、爱国爱民的精神也表示十分钦佩。
经过多次接触,赵尚志持续向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灌输革命道理,从而使这位教悔师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理解到自己为军阀卖命、助封为虐的耻辱,明确了一个有志青年理应走的道路。
结果,这位教悔师不但没有使赵尚志“改邪”,反倒是他自己却归了正。
他在赵尚志的教育、争取下,终于改变了自已的立场。
以后他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多次掩护我党同志在狱中的活动,协助赵尚志在狱中展开斗争。
一九二九年五月,赵尚志出狱后,根据这位教悔师的思想觉悟水准和实际表现,还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在敌人监狱里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这次,在沈阳监狱里,敌人又让他去听“教悔课”。
这里的“教悔课”是由一个反动牧师给讲“福音书”。
赵尚志为了搅乱敌人的反动宣传,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作斗争,便在上课时故意向牧师提出问题。
如什么叫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把无辜的爱国青年关押起来是谁有罪?赵尚志能说善讲,古今中外、耶稣基督、三民主义、政治法律,他都能讲出个名堂。
他所提出的问题,牧师往往回答不上来,常常被弄得张口结舌,不时受到“犯人们”的嘲笑。
继之,赵尚志便侃侃而谈,大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敌人的课堂变成了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场所。
这时,带着颓丧神情的反动牧师为了摆脱尴尬难堪的场面,不得不夹起“福音书”退出讲台。
以后,牧师以“不堪教化”、“罪不可赎”为名,拒绝赵尚志继续听讲。
而敌人也不再强迫他去上“教悔课”了,怕他搅乱讲堂。
“小李先生”一九三二年五月,在党的领导下,原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在他的家乡哈尔滨北部的巴彦县组织起一支二百余人的反日游击队。
巴彦游击队是“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成立较早、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为了增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派刚从沈阳出狱不久、担任省委军委书记的赵尚志,以省委代表身份到巴彦游击队去参加领导,同年六月,赵尚志化名李育才来到巴彦游击队。
当年他才二十四岁,人称“小李先生”。
赵尚志来到游击队后,首先在游击队内组建了中心队伍——模范队。
模范队是由各队抽出的年纪轻、品质好、勇敢坚强的战士组成。
模范队战斗水平强、军纪严明,是整个游击队的表率。
在模范队的带动下,游击队各大、小队都以它为榜样,增强了部队思想工作,进一步改善了部队与群众的关系。
部队每到一地便作抗日宣传,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团结一致,抗日救国。
所以,部队持续得到发展,不久,巴彦游击队发展到五、六百人。
一九三二年七月,日军占据巴彦县城,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力量,打击敌人,游击队在巴彦西部展开游击活动。
在转战过程户,赵尚志和战士们经常在一起活动。
当时,因作战频繁、子弹很缺乏。
有时,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
所以,一遇到敌人,战士们都担心子弹不足的问题。
一次战斗中,赵尚志和一个小战士趴在一起向敌人射击。
小战士的子弹很少,便打打停停。
这时,战斗正在激烈实行。
赵尚志便拍着自己身上挎着的子弹袋,对那位小战士说:“你猛劲打吧,我这还有一袋子子弹呢!”小战士听罢,解除了子弹不足的顾虑,勇敢、准确地向敌人开枪射击。
不久,敌人被游击队打退。
战斗结束后,小战士向赵尚志要了弹。
赵尚志说:“敌人已退,我们转移吧。
”可那位小战士一口一个“小李先生”,不住地恳求说:“把你的子弹给我几发吧。
”赵尚志见小战士总缠着自己,只好把子弹袋打开。
原来,他这个子弹袋一发子弹也没有,子弹袋里装的全都是一节节的秫秸棍子,小战士见此,连忙说:“小李先生,我可不要了。
”赵尚志便也哈哈大笑起来。
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巴彦游击队又有新的发展,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善。
七月末,部队发展到七百多人。
八月,巴彦游击队联合当地义勇军共同攻打了巴彦县城,给敌人以很大震动。
一时,巴彦游击队的活动直接威胁着日寇在北满的统治中心——哈尔滨。
当时在哈北一带,“小李先生”很出名,都知道他与张平洋(即张甲洲)是红派(指共产党)队伍的领导人。
“马夫”献计一九三三年一月,巴彦游击队因为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遭到失败。
但是赵尚志誓为抗日事业而献身的信念却没有改变。
当时,抗日义勇军孙朝阳部队在哈东宾县一带活动。
他决定打入孙朝阳部队中去,重新展开抗日武装斗争。
开始时,他在孙朝阳队伍中当一名马夫。
赵尚志打入孙朝阳队时间不长,就和下属士兵混得很熟。
哪个士兵有个头疼脑热,他便端水送药,耐心服侍;谁有个大事小情,他就热心协助出主意、想办法。
遇到阴雨天或部队住宿休整,他就和士兵谈古论今。
一会讲“兵者,国之大事也。
”一会讲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民众如水,国家如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他刚入队时,人们都瞧不起他,以为他是在讲“瞎话”,逗大伙开心。
可后来,大家听他讲很多没有听说过的道理时,便慢慢觉得这个新来的马夫了不起了。
不久,孙朝阳部队遭到日寇三面包围,处境十分危机。
不过孙朝阳束手无策,其部下也一筹莫展。
这时,赵尚志挺身而出,向孙朝阳献策。
他说:“现在应乘宾县城内守敌空虚之际袭击县城,胜可进,败可退,以攻为守,可解敌围,强似坐以待毙。
”孙朝阳听后,觉得此论非凡,忙问尊姓大名。
赵尚志说:问也无益,本人仅仅一名马夫而已。
”随后,孙朝阳召集军事会议,赵尚志这位马夫被邀请列席。
会上,孙朝阳让赵尚志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意见。
赵尚志便把兵力如何部署,前锋、后卫怎样安排,作战过程如何实行,讲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大家都听得愣了神。
最后,孙朝阳决定采纳赵尚志提出的作战方案。
这时,赵尚志说:按照我这个计划行动,总指挥一职要安排恰当。
若有人担任此职,我可从傍协助;若无人担当,我自报奋勇。
战胜,我回来交差,还去当马夫;战败,愿从军法处置。
”赵尚志的一席话,多数人听后是半信半疑,而孙朝阳却当机立断,决定说:“就由你指挥。
打胜了,我就任命你为义勇军参谋长。
”当夜,一支精锐部队在赵尚志率领下,避开正面敌人直奔宾县县城而去。
战斗按着赵尚志的部署顺利实行。
这时,只见赵尚志单枪匹马跑到县城大门之下,向伪军喊话:“赶快去告诉县长,就说李育才要和他谈话。
文谈,就赶快把大门打开,欢迎我们进去;要是武谈,我们打进城去,你们就得被按汉奸治罪。
”城里的敌人见义勇军来势凶猛,又听到赵尚志这番话,有理解赵尚志的人一看,知道是攻打巴彦县城的“小李先生”来了,于是把城门打开。
义勇军进驻了宾县县城。
宾县县城被占领后,原来包围孙朝阳部队的敌人果然撤退。
因为赵尚志施用以攻为守的用兵之策,使部队化险为夷,孙朝阳十分高兴。
他说:“没成想,这个马夫还真有两下子。
”孙朝阳不失前言,任命赵尚志当义勇军参谋长。
此后,赵尚志在孙朝阳队为把这支队伍改造成党的抗日武装而不懈斗争和工作。
“文明胡子”一九三三年秋,孙朝阳为敌特奸计所愚,阴谋杀害赵尚志等人。
赵尚志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便与李启东、王德全等七人携带机枪一挺,步枪十一支,脱离了孙朝阳部队,去寻找珠河县委。
他们来到珠河县委后,受到热烈欢迎。
县委决定在赵尚志等七人的基础上,再派入六人,成立珠河反日游击队。
一九三三年十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正式成立,赵尚志任队长。
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赵尚志总结巴彦游击队和孙朝阳义勇军失败的教训,感到要使部队站稳脚跟,持续发展壮大,必须建立根据地,使部队有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和休整、训练的后方。
于是,赵尚志决定先从三股流、石头河子等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打开局面,开辟游击区,建立根据地。
当时,因为国土沦亡,以致社会动乱、兵匪不分、“胡子”(土匪)遍地。
游击队初到三股流时,群众以为他们是“胡子”,十分恐惧。
群众认为这帮人可万万得罪不得。
他们为了免遭扰害,便按家摊派、凑了些钱,让百家长买来很多礼物,什么大烟、烧酒、鱼肉之类,送给游击队。
百家长找到赵尚志说明来意,赵尚志知道是群众对游击队存有误解。
他便亲切地对百家长说:“我们不是胡子,是打日本鬼子的游击队。
我们不要老百姓的东西,这是纪律。
”又说:“这些东西如果是你自己花钱买的,就由你自己处理,要是老乡摊钱买的,你就分给大家”。
百家长听罢,十分不理解:自古兵匪一家,哪有送上门的礼,还不收呢?这时,天气渐冷,赵尚志拿出钱托这位百家长给游击队员买几双靰鞡。
百家长看到赵尚志拿出钱来,更是十分顾虑,不知他是什么用意。
“胡子还有从自己腰包里往外掏钱的吗?”——百家长百般不肯收这笔钱。
数日后,百家长把靰鞡买了回来,送给赵尚志。
赵尚志对他说:“你如果不要钱,这几双靰鞡我们不能收,请您拿回去;您要钱,我们就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