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科学知识
物理学与音乐如何理解音乐中的物理现象

物理学与音乐如何理解音乐中的物理现象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理学则是探究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科学。
尽管它们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毫无关系,但物理学与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事实上,物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演奏乐器的原理。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如何理解音乐中的物理现象。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而产生的。
在音乐中,乐器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本原因。
各种乐器的振动特点不同,因此产生的声音也各具特色。
例如,弦乐器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引起的,而铜管乐器的声音则是由气流在管内的振动引起的。
物理学告诉我们,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物理学家使用频率和振幅这两个参数来描述声音,这使得我们可以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中的声音现象。
2. 音调和谐与共鸣现象音乐中的音调可以通过物理学原理解释。
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即振动周期内的振动次数。
较高的频率产生较高的音调,较低的频率产生较低的音调。
通过物理学对声音频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中不同音符的音调。
此外,音乐中的谐与共鸣现象也与物理学有关。
谐是指两个或多个振动频率之间存在特定的整数比例关系。
在音乐中,和声和谐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音符之间存在谐的关系,使得它们的音调和声音相互融合。
共鸣则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物体对特定频率的振动表现出特殊的共振现象。
乐器共鸣箱中的空气柱、琴弦共鸣和琴脑共振都是共鸣现象的例子。
3. 拍和泛音现象在音乐中,拍是由两个或多个音符间微小的相位差引起的强弱交替的声音效果。
拍的出现是因为两个音源的振动相位差在不断变化。
物理学告诉我们,当两个频率接近的声波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会不断变化,从而产生拍。
此外,泛音现象也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物理学的谐波理论有关。
根据谐波理论,振动体产生的声音包含基频和一系列谐波成分。
这些谐波成分的频率是基频频率的整数倍。
音乐中科学知识

2.2 音乐构成的物理构成
物理要素 音乐要素 音乐 音高的距离→音程 音高的排列→调式 音高的叠合→和弦 响度与时值构成拍子或节奏
频率
振幅 时值
f=1/T
A t
音高Biblioteka 响度 时值波形包络音色
和弦的连接、配器、合唱、合奏等是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 旋律、调式、节奏、拍子、和弦、速度、音型、曲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风格 的音乐; 这些要素的叠加,加上人的心理对音乐的感受,而已经升华到艺术和美的境界; 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动态美、整体美等,形成了客观的和主观的 音乐世界.
音乐是一种机械振动随时间的传播即机械波 , 是一种纵波即压缩波 , 它具有机械纵波的一切属性
Contents
1 2 3 4 5
音乐是一种声波
从物理角度理解音乐
乐器简介
人体声乐 音乐的存储
2.1 音乐声
20 000 Hz 以上的谐波对音色是有明显影响的 音乐声包括三个部分: ① 传统的乐音 :即在物理上振动是周期性的 , 频谱是分列的 , 主观听感 上有一定音高的 ; ② “噪声”:在音乐中出现的 , 没有一定音高的 , 振动是非周期一的 , 频谱是连续的,如锣 、 鼓等打击乐器声或一些合成效果声等“ 噪 声”; ③ “超声” :一部分对听感有影响的“ 超声 ”
竖 琴
吉 他
筝
琵 琶
3.3 乐器简介:木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原理:①演奏者藉由吹气使得乐器中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通 过堵住和放开特定的音孔改变管身的有效长度,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高 (频率)。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②如果是其他木管乐器,他们都有簧片,进入“吹孔”的空气回使簧片震动 ,并引起簧片下面的管内的空气震动,声音就这样发出来了。 分类: 边棱类:长笛(Flute)、短笛(Piccolo)、竖笛(Recorder); 簧鸣类:单簧管(Clarinet)、双簧管(Oboe)、英国管(EnglishHorn)、 大管(Bassoon)、低音大管(Contrabassoon)、萨克斯管(Saxophone)
音乐的科学实验探索音乐中的物理原理

音乐的科学实验探索音乐中的物理原理音乐是一门令人陶醉的艺术,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和谐的和声和动人的节奏。
然而,除了人类耳朵所能感知到的声波外,音乐也是一个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索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实验的方式来探索音乐中的物理原理。
一、共鸣和音调共鸣是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共鸣的效应。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小碗和一只调羹。
然后,将小碗中加入一些水,并用调羹敲击碗的边缘。
你会发现,当碗中的水位适当时,碗会发出明亮的声音。
这是因为碗的共鸣频率与敲击调羹的频率相吻合,从而使得声音更加响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理解到音乐中调音的原理。
乐器中的共鸣腔体就像是碗,当乐器发出的声音与腔体的共鸣频率相符时,声音就会变得更加悦耳动听。
二、泛音和音色泛音是组成乐音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音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泛音的存在。
取一根长而细的笛子,并轻轻地吹奏。
你会发现,除了主音之外,还会听到其他辅助音。
这些辅助音就是泛音,它们是由主音在共鸣腔中产生的。
音色指的是不同乐器演奏相同音高时所具有的特殊音质。
这是由于不同乐器在产生泛音的能力和强弱上存在差异所致。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音高,然后听取它们的音色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物理原理。
三、声音传播和声纹声音的传播是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声音传播的特性。
首先,我们准备两个音箱,并将它们放置在房间的不同位置。
接下来,我们在一个音箱中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走到房间的不同位置,听取音乐的声音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箱所放置的位置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音箱靠近墙壁时,声音会更加明亮,因为墙面会反射声波。
当音箱放置在房间的角落时,声音会产生扩声的效果。
这说明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和衍射现象。
声纹是声音传播中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
歌曲中的科学范文

歌曲中的科学范文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天天哼唱的歌曲里,其实藏着不少科学的小秘密呢?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超有趣的话题。
先来说说节奏吧。
你看,歌曲的节奏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心跳一样,有规律地跳动着。
像那些快节奏的摇滚乐,“咚咚咚”的鼓点,就像是我们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运动时的心跳,快速而充满活力。
这种节奏能让我们的身体不自觉地跟着摇摆起来,这背后可就涉及到物理学中的振动原理啦。
鼓槌敲击鼓面,引起空气的振动,然后这些振动就像波浪一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让我们听到那震撼的声音。
而且,这种节奏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呢。
快节奏能让我们兴奋、激动,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而慢节奏的抒情歌曲,比如那些轻柔的民谣,节奏缓慢而舒缓,就像平静的湖水,能让我们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这是因为节奏的快慢会影响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的分泌,快节奏刺激兴奋的递质,慢节奏则促使放松的递质产生。
再讲讲歌曲里的和声。
和声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在唱歌,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但组合在一起就特别和谐。
这就好比化学中的元素组合,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就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在和声里,不同的音高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和弦。
比如说,大三和弦听起来就比较明亮、欢快,像阳光洒在脸上的感觉;而小三和弦就稍微有点忧伤、惆怅,就像阴天时的心情。
这是因为音与音之间的频率比例关系不同,就像不同的化学物质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一样。
而且,和声还遵循着一定的数学规律哦。
你想啊,从简单的三和弦到复杂的七和弦、九和弦等等,这些和弦的构建都离不开数学中的音程关系计算。
最后再说说音乐制作中的科学技术。
现在的歌曲制作可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啦,各种高科技设备都用上了。
就拿电子音乐来说吧,那些奇特的音效,像什么宇宙飞船的声音、魔法的音效,都是通过电脑软件合成的。
这些软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把各种声音样本进行组合、变形,创造出全新的声音。
还有录音技术,为了让歌手的声音听起来更纯净、更有感染力,工程师们要运用声学原理,调整录音棚的声学环境,选择合适的麦克风。
音律学入门知识

音律学入门知识音律学入门知识(一)音律学,又称乐律学或音准学,是研究音乐声音的科学,是音乐理论的一个分支。
音律学主要研究音高、音程、调式、音色、节奏以及和声等方面。
在音律学中,最基本的是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判断声音高低的基础。
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至20kHz。
在音乐中,常见的音高有C、D、E、F、G、A、B等,不同的音高排列组合成了不同的旋律和和声。
音程是音律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音程是指任意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是音乐旋律和和声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音程有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等。
音程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大三度会产生较明亮的效果,小三度则会产生较悲伤的效果。
调式是指音乐作品中所采用的音高体系,也就是一个作品用哪些音高来创造旋律和和声。
常见的调式有大调和小调。
大调通常给人以明快、欢快的感觉,而小调则会给人以悲伤、哀怨的感觉。
在调式中,每个音符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位置,整个音乐作品的声音构成就是通过不同的音符在不同位置上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征,是声音的主要特征之一。
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声和不同的演奏技巧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在音律学中,可以通过调整音色来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节奏是音律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节奏是指音乐中的时间和速度,是音乐作品中的“骨架”。
节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比如快节奏的音乐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而慢节奏的音乐则会让人感到沉静、深沉。
总之,音律学是音乐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音乐声音的各个方面,包括音高、音程、调式、音色和节奏等。
了解音律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欣赏音乐时也会更有感觉、更有视野。
音律学入门知识(二)和声学是音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多声部声乐、器乐以及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独立发展与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和声效果。
在和声学的研究中,有许多关于和弦、和声和调性的概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概念。
音乐中的科学问题探讨

音乐中的科学问题探讨【摘要】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与科学道理,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与哲学及科学共同发展的,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哲学发展观能够为音乐的发展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中包含着很多的理性感悟,从科学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分析,音乐其实是一个丰富的能量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奔涌着的信息流。
【关键词】音乐;科学;探讨在古希腊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万物皆数”,他们讲音乐解释为一种能够发声的数学,人类对于音乐理论的构建是在哲学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西方音乐学的建立是建立在思维主导哲学的基础上的,本文结合近代的科学及哲学的发展,探讨音乐中的科学问题。
一、音乐与科学的关系西方的音乐学的主要特征是审美,西方音乐学理论中包含了黑格尔、笛卡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将数学思想、物理学、逻辑学、主客观认识论等理论应用于音乐的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在音乐的研究中应用此种理论体系来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的原理,人类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应用于音乐的艺术研究当中,这方面的理论有一个典型的实例可以得到证明,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三大运动定律,而这一伟大的发现正是因为开普勒受到了古老的音乐乐曲《和谐的序曲》的启示,开普勒将行星的运动与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开普勒曾经说:“天体运动是一首多声部宇宙乐曲,离太阳较近的几个星球唱的是高音、金星是女高音、地球是男高音、火星是男高音的假声;离太阳稍远的木星、土星唱的则是男低音。
”,不仅仅是开普勒,还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也认为音乐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爱因斯坦、牛顿、巴赫等科学家都认为音乐的和谐的、有秩序的美与宇宙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牛津大学的音乐理论家曾经对牛顿的音乐笔记进行了研究,发现牛顿曾认为相比于音乐的实用性,音乐中音阶的美丽及对称显得更加的重要,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经常引用了数学的逻辑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复习资料
1. 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和固体。
2. 声音的特征
- 声音有高低音之分,高频率的声音为高音,低频率的声音为低音。
- 声音有强弱之分,强度大的声音听起来响亮,强度小的声音听起来轻柔。
3. 乐器的分类
- 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 弦乐器的声音是通过拉动弦线产生的,例如小提琴和吉他。
- 管乐器的声音是通过吹气或者按键产生的,例如长笛和萨克斯。
- 打击乐器的声音是通过敲击产生的,例如鼓和锣。
4. 音乐符号
- 音乐符号用来表示音符的时值和音高。
- 音符的时值可以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来表示。
- 音符的音高可以用谱号和音阶来表示。
5. 音阶
- 音阶是一组有序的音符。
- 常见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和自然小调音阶。
- 音阶可以用来演奏旋律和和弦。
6. 节拍
- 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 常见的节拍有2/4拍、3/4拍和4/4拍。
- 节拍可以用来控制音乐的速度和韵律。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作文

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作文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在耳机里单曲循环的流行歌曲,可不只是旋律和歌词的简单组合,它们背后还藏着不少科学的小秘密呢!就拿周杰伦的来说吧,“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这看似浪漫的歌词里,其实藏着水循环的科学知识。
雨水从天空落下,这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而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会汇聚成河流、湖泊,最终又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完成一次水循环。
你看,一首歌就把水循环的过程描绘得如此生动。
还有五月天的,“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彩虹的形成就是一种光学现象。
当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因为波长不同,折射的角度也不同,于是就把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
而夏天的风呢,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气压差,从而引起空气的流动。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郊外露营。
晚上,我们围坐在篝火旁,有人拿出手机放起了王菲的。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那一刻,望着头顶的星空,我突然对这句歌词有了更深的感触。
那天的天气其实不太好,白天断断续续下了几场小雨。
晚上的时候,云层还是厚厚的,星星都只能偶尔从云缝里露个脸。
我们原本期待着能看到璀璨的星空,结果却有些失望。
但是,就在大家都有点沮丧的时候,一阵风吹过,云居然开始慢慢散去。
我盯着天空,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什么。
风就像是一双神奇的手,轻轻地把云层推开。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星星出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
就在这时,有人突然喊了一声:“看,那边好像有彩虹!”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在远处的山脚下,真的有一道淡淡的彩虹若隐若现。
那彩虹在星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和美丽。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王菲歌词里的意思。
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着美好的事情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出现,就像期待着雨后一定会有彩虹。
但实际上,自然的规律并不是那么简单和绝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 琴
吉 他
筝
琵 琶
3.3 乐器简介:木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原理:①演奏者藉由吹气使得乐器中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通 过堵住和放开特定的音孔改变管身的有效长度,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高 (频率)。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②如果是其他木管乐器,他们都有簧片,进入“吹孔”的空气回使簧片震动 ,并引起簧片下面的管内的空气震动,声音就这样发出来了。 分类: 边棱类:长笛(Flute)、短笛(Piccolo)、竖笛(Recorder); 簧鸣类:单簧管(Clarinet)、双簧管(Oboe)、英国管(EnglishHorn)、 大管(Bassoon)、低音大管(Contrabassoon)、萨克斯管(Saxophone)
木管乐器越短,振动频率越快, 音高越高,声音越高越脆;
木管乐器越长,振动频率越低, 音高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竖笛
3.4 乐器简介:铜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铜管乐器(Brass Instrument)是一种将气流吹进吹嘴之后,造成嘴唇振动的乐 器。他们也被称为“ labrosones ”,字面上的意思是“嘴唇振动的乐器 ”(Baines)。要在按键乐器上改变音高,有两个方法能够办到:一、压下按键改 变管子的长度,二、演奏者所吹出的气流改变嘴唇的振动频率。 分类 • 高音乐器:小号(Trumpet)、短号(Cornet)、柔音号(Flugelhorn) • 中音乐器:法国号(Horn)、进行曲号(Mellophone) • 次中音乐器:上低音号(Euphonium)、下中音号(Baritone Horn) • 低音乐器:低音号(tuba)、苏沙号(Sousaphone)、按键长号(Trombone) • 室外乐队使用的萨克斯系列(Saxhorn)。
小号
短号
柔音号
法国号
进行曲号 萨 克 斯
低音号
苏沙号
按键长号
3.5 乐器简介: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
原理: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打击乐 器可能是最古老的乐器。有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作出旋律和合声的 效果。 分类:(1)“革鸣乐器”也叫“膜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蒙在乐器上的皮膜或革 膜而发出的乐器,如各种鼓类乐器; (2)“体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声的,如钟、木鱼、各种锣、钹、铃 等
2.2 音乐构成的物理构成
物理要素 音乐要素 音乐 音高的距离→音程 音高的排列→调式 音高的叠合→和弦 响度与时值构成拍子或节奏
频率
振幅 时值
f=1/T
A t
音高
响度 时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波形包络
音色
和弦的连接、配器、合唱、合奏等是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 旋律、调式、节奏、拍子、和弦、速度、音型、曲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风格 的音乐; 这些要素的叠加,加上人的心理对音乐的感受,而已经升华到艺术和美的境界; 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动态美、整体美等,形成了客观的和主观的 音乐世界.
2.3 音律学
通过一组规则映射出一个频率区间内(F, 2F)的其他频率
Contents
1 2 3 4 5
音乐是一种声波
从物理角度理解音乐
乐器简介
人体声乐 音乐的存储
3.1 乐器简介:乐器的分类
乐器本身是一种物理仪器 从物理上说,乐器是一种人们制造的或为人们所用的产生音乐声的仪器. 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物理仪器就是在兽骨上开一个孔吹奏出声的笛子 ——吴南薰 乐器分类 我国 古代 以制 造乐 器分 类 乐器 发声 的物 理机 制分 类 材料 发声体 演奏方法和演奏机制 弦乐器 管乐器 打击乐器 电子乐器 “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 匏、竹; 体鸣乐器、气鸣乐器、 膜鸣乐器、弦鸣乐器等; 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 打敲乐器、键盘乐器等 又分拉弦、拨弦、打弦乐器 又分无簧、有簧管乐器,簧振乐器
2.3 音律学
八度音程:某一组声音,如果它们的频率是严格地按照2n的规律排列的话,它们听 起来才是一个“等差音高序列”。八度音程是关系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关系。一个音 的所有“八度音程”都是它的“谐波”。 在一个八度音程内(F~2F)找与主音的和谐程度最高的音:3/2F、4/3F 三分损益率:取一段弦,“三分损一”,即均分弦为三段,舍一留二,便得到3/2F。 如果“三分益一”,即弦均分三段后再加一段,便得到4/3F。 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弦长比分别为2:1、3:2、4:3时发出的音都是 极其完美的。五度相生律以一个音为基础(假定其弦长为1),连续向上向下两个方 向同时生律(向上即弦长缩短为前一个音的2/3,音提高纯五度;向下则是弦长增长 至前一个音的3/2,音则降低纯五度)。相邻两音频率比9:8
音乐是一种机械振动随时间的传播即机械波 , 是一种纵波即压缩波 , 它具有机械纵波的一切属性
Contents
1 2 3 4 5
音乐是一种声波
从物理角度理解音乐
乐器简介
人体声乐 音乐的存储
2.1 音乐声
20 000 Hz 以上的谐波对音色是有明显影响的 音乐声包括三个部分: ① 传统的乐音 :即在物理上振动是周期性的 , 频谱是分列的 , 主观听感 上有一定音高的 ; ② “噪声”:在音乐中出现的 , 没有一定音高的 , 振动是非周期一的 , 频谱是连续的,如锣 、 鼓等打击乐器声或一些合成效果声等“ 噪 声”; ③ “超声” :一部分对听感有影响的“ 超声 ”
鼓皮紧绷↑,f ↑ ,音高↑ 击鼓力量↑ ,鼓皮的振幅↑ ,音响↑
鼓 钟 ↓
锣
钹
3.6 乐器简介:键盘乐器的发声原理
原理: • 演奏家使用琴键,通过乐器内的机械机构或电子组件来产生音响。这些乐器上每 个琴键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以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范围内的乐曲。 分类:钢琴 Piano (击弦打击乐器),古钢琴 Clavichord(拨弦类),管风琴 ( 簧片乐器),手风琴 Piano Accordion (簧片乐器),电子琴 Electronic Keyboard (现代的电声科技)
钢琴
古钢琴
管风琴
手风琴 电子琴
4. 人体声乐
人体乐器 唱歌的过程就类似于一个乐器发声的物理过 程. 声带是起振器,周围上下的各种管腔是管体, 胸腔、咽腔、喉腔、鼻腔、头腔等都是共鸣 体.而这个乐器的能源即气息源则是通过呼吸 控制的横膈膜的上下运动. 声带振动 唱歌时声带中通过声门的气流,一吸一放, 产生振动. 人控制声带边缘的厚薄, 可以改变发音的高低;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振幅. 女性的喉器管比男性的小,声带比男性的窄, 因此发声的音高比男性高. 歌唱的共振峰 频谱上的某些能量比较集中的频段形成一个峰,称为共振峰. 经过训练的歌唱家可以在一定频率区域如500—3500Hz内,形成比平常人多而 高的共振峰,其歌声就优美动听。
音乐中的科学知识
Contents
1 2 3
音乐是一种声波
从物理角度理解音乐
乐器简介 人体声乐 音乐的转换与存储
4
5
1.1 音乐是一种声波
1.1 音乐是一种声波
波动是自然界常见的、最重要的物质运动形式
波动: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
经典波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需要介质)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无需介质)
3.2 乐器简介:弦乐器的发声原理
弦乐器(strings)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 受到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 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分类: • 拨弦乐器:竖琴(Harp)、吉他(Guitar)、古琴、琵琶、筝。 • 拉弦乐器: 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 (Double Bass)、二胡。 弦绷紧↑,频率↑,音高↑; 弦短细↑,频率↑,音高↑ • 击弦乐器:扬琴。 拨弦力度↑,振幅↑,响度↑
纯律:更和谐。 F、9/8F、5/4F、4/3F、3/2F、5/3F (5/4×4/3F=5/4×3/2F)、15/8F 十二平均律:是一种音乐定律方法, 将一个纯八度(如c1_c2)平均分成十二等份, 每等分称为半音,是最主要的调音法。 频率之比与 现在的钢琴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定音的。
和谐程度的关系
2.3 音律学
Octave 0-9 表示八度区。 C-D-E-F-G-A-B 为 C 大调七个主音: 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 1 到 7)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 A5 频率 880 Hz,正好是 A4 的两倍。 一个八度区有 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 12, 每相邻半音的频率比值为2^(1/12)≈1.059463
5. 音乐的转换与存储
转换
声波
拾音器 (话筒、麦克风) 扬声器 (耳机)
电信号
声波
声源
作为音乐电声的音源,就有记录、贮存、重现音乐的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磁带:记录和消音利用的是磁性材料的剩磁性能及磁滞回线的退磁原理; 塑胶唱片:利用机械记录和机械重放; CD唱片:机械记录和用半导体激光器重放; 高密度磁盘或计算机软盘:磁记录; 用收音机和电视机接收电台和电视台的广播:则利用了天线的调谐接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