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
五下品社公开课《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五下品社公开课〔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优质课资料〔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指导:万州区教科所李达平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2.了解人类为了认识地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体会人类不畏艰险,勇于探究的精神3.激发学生的探究地球的心愿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们了解多少?生:地球很美.〔她哪里美?这么美的地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生: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母亲为她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地球给了我们什么是啊,地球孕育着这么多生命,我们更应该好好爱她〕你们了解地球有多大吗?你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吗?板书:地球二、了解地球的外观谁了解地球的形状?生:地球是圆的。
〔你是从哪儿了解的?我们看看周围,能看到地球是圆的吗?怎么能做到呢?〕出示图:这就是地球的样子。
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地球上有很多的蓝色〔猜猜,蓝色是……〕生:白色的是云雾……这地球看上去真的很美,我们肯定要好好保护她!地球这么漂亮,你估量一下,她有多大?用手量量书上的地球。
能测出来吗?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三、读书活动93页和95页的内容。
学生读书交流,你从阅读中了解了哪些内容于我们刚刚说的一致?生:要到太空中才能看到地球是圆的。
〔谁是第—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50年前的科学技术有现在这么兴盛吗?在宇宙飞船里会有什么危险呢〕出示面对这么多危险,他们怕了吗?从这点上,你想说什么?刚刚的读书,还有什么收获?生:埃拉托色尼测出了地球的周长。
〔地球周长是多少?那是多长?这数据是怎么测出的?假设是你,你会怎么做?〕出示有关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也想谈谈生: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他们在航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出示麦哲伦相关材料,出示相关词〕你从这些中感受到了什么?人类又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历史呢?出示资料可见,从最早的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年代。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蔚蓝色的地球 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蔚蓝色的地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照片,以及人类探索和认识地球的过程中有趣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从太空看地球”“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的形象阅读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其中可让学生从三个方面了解地球是球体:一是从卫星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圆形的;二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圆的;三是人们运用数学原理计算和证明出地球是圆的。
活动二人类对地球的探索1.[播放动画:天圆地方]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研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最初的认识源于他们最直观的生活感受,在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认识是很正常的。
2.[播放动画:麦哲伦环球航行]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从麦哲伦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也使人们感受到麦哲伦在证实地球是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活动三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秘1.[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画面中了解到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们在运用各种方式(如考古、地质勘探)探究地球的奥秘。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年级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年级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案、教学反思《蔚蓝色的地球》教案课标要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
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教材简析:《蔚蓝色的地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
这节课,着重就让学生对地球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让他们知道人类探索的脚步从古至今没有停止,人类的执着与追寻真理的精神是需要他们继承的。
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探索更广阔的科学空间。
此外,还要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伟大的地球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上网、调查等多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地球的知识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并对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加工,做成地球知识资料卡片。
3.情感目标: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常识,感受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教学难点:感受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1 蔚蓝色的地球》教案_7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蔚蓝色的地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共有四个,本课的目标就要是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求索。
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本单元教材知识含量非常大,所以教学时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应该把握每章节的主线,从教材中的某一点着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探索更广阔的宇宙空间。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有初步认识,但只是一些粗浅的了解,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掌握,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以及付出的努力并不十分了解。
这节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对地球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让他们知道人类探索的脚步从古至今没有停止,人类的执着与追寻真理的精神是需要他们继承的。
另外,还要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更主要的是唤起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2、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四、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知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历程。
五、教学难点: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历程;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的生活的这个星球,你了解多少呢?2、出示地球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家,她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能供人类生存的星球,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
)3、板书课题:蔚蓝色的地球二、地球之旅活动一:认识地球(一)称为“生命摇篮”——地球1、观看地球的故事视频(思考:通过观看短片你了解哪些关于地球方面的知识?)学生反馈2、认识地球——分布(知道蓝色、白色、棕色代表什么?还知道海洋占地球的表面积最大。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美丽家园1.1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认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地球资源。
1.2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2. 地球上的自然景观:介绍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环保意识教育: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珍惜地球资源。
1.3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和自然景观图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奇迹2.1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
2. 认识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包括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2.2 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生物的分类:介绍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 生命观念教育:讨论生命的价值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发展过程。
2. 观察法:观察动植物标本和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第三章:人类与地球的互动3.1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和利用。
2. 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意识。
3.2 教学内容1.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介绍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和利用,如农业、工业、交通等。
2.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介绍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 人口、资源和环境意识教育:讨论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一课。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等基本知识,为后几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课由“从太空看地球”、“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两个话题组成。
本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完成第一个话题和第二个话题中人类对地球的早期探索。
教材92、93页的图和文,介绍了从太空看到的地球的形状、颜色,以及埃拉托色尼对地球大小的测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94页的三幅图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对地球的探索过程。
95页的瞭望台是让学生详细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事件。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课前搜集的资料、地球图片,通过阅读教材、交流资料、算一算等活动,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常识。
2.借助教材、课前搜集的资料、地球仪等,通过梳理知识、实验操作、填写学习单、对比数据、资料补充等活动,了解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感受人类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探索,产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比较丰富,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了解得并不系统,他们对于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的认识比较模糊。
在能力方面他们探索意识强,善于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
经过三四年级的练习与实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更多地渴望参与,自己动手获取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8个、电子白板课件、麦哲伦环球航行对照表、伞一把、小船一只学生准备:搜集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及麦哲伦环球航行遇到的困难。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第—课蔚蓝色的地球第—课时话题从太空看地球教学要求1、在学习中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的庞大。
通过观看“从太空看地球〞照片进一步欣赏地球美丽的形象,从而对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产生好奇心及喜欢之情。
2、搜集并了解人类探究宇宙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和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了解探究地球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打算〔教师〕“从太空看地球〞照片〔学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的形象1、设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吗?请同学们畅谈如果给地球照相该怎么照?2、思考与分析:请同学们搜集地球的照片时,分析这些照片上怎样拍摄而成的?可以结合教材92页同学们的问题,针对大家初看“从太空看地球〞照片感到新奇与疑惑的地方,组织同学们交流商量。
3、认识:利用教材93 页所提供地球大小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们体会地球体积庞大以及给地球照相的困难,也可以将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与扬利伟拍摄的地球局部照片进行比照,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对地球的大小和地球外貌的根本认识。
4、创作:依据自己的理解,学生可以用色彩笔等文具,画地球并设计解说词。
活动二搜集与思考搜集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只有趣的故事,如:教材加加林的话,神州5号、6号升空的故事等。
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总体认识第二课时话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在探究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地球的兴趣和心愿。
教学打算:一张世界地图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早期是怎样的?1、人们早期认为地球是怎样的?2、人们是怎么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活动二我与麦哲伦一起航行1、结合p95页的内容,查找麦哲伦航海时的资料。
如当时的航海技术、船只状况等情况。
2、出示世界地图,从麦哲伦起航地点出发,沿着麦哲伦当年的航程在地图上说明航迹,并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搜集到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故事。
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

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
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
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
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
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了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二、讲解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认识地球经历漫长过程
(3)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是个球体
三、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
四、师生共同讨论96页问题
五、作业
(1)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3)在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