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徐芝芳

合集下载

《比意义》评课稿

《比意义》评课稿

《比意义》评课稿【荐】《比意义》评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比意义》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意义》评课稿1一、引入新课干净利落。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什么叫“比”,并举例,然后出示几组比,提生算出比值,观察这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生: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引入时机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引入得过早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急促、突兀,过晚又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拖拉、罗嗦。

这节课教师通过几个简短地师生对话,应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

从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再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各环节的连接都是在师生默契的对话中顺利进行。

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每个教学内容一般都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于每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动板块之间的割裂。

教师一般通过设计过度语言或采用前呼后应等手法来弥补这种“裂痕”,使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免有生硬预设嫌疑,汪老师注重联系点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三、指导练习的方法有趣易记。

这节课的巩固练习有这样的一道题,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比例式,怎样写不重复不遗漏,每位老师都会和学生探讨一定的方法,老师在这节课上揭示的方法比较实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评课稿21、两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性良好。

2、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引入时机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这节课李波通过主题图的发散认识,简单明了的开始探究活动,王英芳则是在教室的引导中让学生发现每组的特点,条理清晰。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会特别强调一些关键性知识、易混淆知识和易疏忽知识时,常会采用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特别重视这些注意点,防患于未然。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徐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注重“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这里的是一节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 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 1、整理生活素材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比意义》评课稿材料

《比意义》评课稿材料

《比意义》评课稿【精品】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意义》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意义》评课稿1教者能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站在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学习活动。

教者带着学生复习了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数之间的两种关系,这时再这样引导,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内在需要。

“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易于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中,教者选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学习的兴趣很浓厚。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教者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这样的设计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教者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另外,教者对教材把握比较到位,在这部分内容中,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教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意义》评课稿2我个人认为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就看它是否有效,而有效就包括有效率和有效果。

《比的意义》教研员引领课活动总结

《比的意义》教研员引领课活动总结

《比的意义》教研员引领课活动总结《比的意义》教研员引领课活动总结澄迈西达中心学校2016-10-31春的播种,秋的收获,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小学数学研训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小数教研员在关注一线教师现实背景和实效课堂中感悟着数学的基本经验;在关注学科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思想中感悟着数学的基本思想,在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中迎接新的挑战,在反思交流研讨体验中总结我们自己的工作。

邝香玲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一课,在老师的引导铺垫练习中拉开帷幕,又在孩子们生运用旧知,讨论、迁移、探究新知、运用新知中徐徐落幕。

在邝老师的课堂中我们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更感受到了邝老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底蕴,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课堂的调控能力还是对重、难点的把握、还、或是对孩子们的评价鼓励特点,邝老师都游刃有余,真真体现出了兼职教研员教师的魅力。

可以说,本次示范课活动是一次对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探索。

一、听课情况本次活动成功营造了全体教师“聚焦课堂”的浓郁氛围,掀起了一次听课热潮,很多教师特别是许多青年教师积极听课、跨学科听课。

并且对所在学科所在年组老师的课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二、启示反思本次示范课活动虽已完美落幕,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是对教师自身的检阅和提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教学是无止境的艺术,所以,尽管每一位作课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已相对成熟,但这样的示范课,仍然是一次磨砺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平台,通过示范课将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其二,是对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较好的示范和引领。

应该说本次示范课或总体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示范、研究作用,使听课教师觉得受益匪浅。

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拓展了思路,提供了经验,也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不少老师都感慨,这样的活动应该经常开展,甚至应该随时开展。

其三,成功营造了全体教师“聚焦课堂”的浓郁氛围。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本次课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比如说学生的练习量还相对较少。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董敬凤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43—44页《比的意义》。

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出示课件:这面国旗长3分米,宽2分米,想想回答下面问题:(1)长是宽的几倍?(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今天学习的比,我们来一起研究“比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比的意义(1)同类量的比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汇报:这里的15厘米和10厘米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的比。

练习:用手表示白球和红球,说出它们的个数比。

说出班里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

《比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比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比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陈秋容;林慧慧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教育时政)》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一、创设情境,引出"比"的概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运动员孙杨400米游泳比赛的视频。

)师:在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孙杨的表现,让世界泳坛感受到了中国游泳队的力量。

(二)提出问题,讨论关系(多媒体课件出示印在泳帽上的国旗。

)师:孙杨戴的泳帽上印有一面国旗,国旗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比较国旗的长和宽,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陈秋容;林慧慧
【作者单位】柳州市滨江小学;柳州市柳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两种关联激活课堂魔力r——"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2.哲学审视——让教学设计更有深度——"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3.关注学科融合,培育核心素养——"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4.关注学科融合,培育核心素养——“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5.做思共生: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摆》教学实录与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意义》评课稿

《比意义》评课稿

《比意义》评课稿《比意义》评课稿15篇[精选]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比意义》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意义》评课稿1这节课,课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有以下几个优点:1、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事去比。

比高低,比体重,比多少等等。

创设这样的情景让生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应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层次分明。

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以及比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再到比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讨论主学生发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及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每个环节的连接都是合理紧凑。

3、课堂的练习紧扣目标落实比的知识。

课堂充满着愉快的学习气氛,李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简洁,课堂教学效果好。

建议:让学生多讨论解决一些习题的解题方法。

《比意义》评课稿2蒋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是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比同哪些知识有联系?怎样读写比?比有什么用处?怎样求比值?知识点很多,从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一节课,虽然中间穿插了停电的小插曲,并未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

教师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处理这些事实,感受到所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而且就出现自己身边的事物中。

变单纯的课本例题呈现方式为创设生活化的应用情境,教者开课前通过教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例题的呈现形式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探索提供条件。

2、教学过程体现了三个字及细、透、广;三个方面分别为一是教者挖掘教材的广,二是例题的讲解的透,三是练习设计的多样性;这节课教学内容多,但教者能准确把握教材,环环紧扣,逐一解决教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遗忘;在练习上题型设计多样,由浅入深,尤其是练习题中表格的设计,体现了新旧教材的结合,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比与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六年级学生人数的比等,体现了教者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挖掘的深度。

“比的意义和应用教材对比研究

“比的意义和应用教材对比研究

“比的意义和‎应用”教材对比研‎究——以教学材料‎对概念形成‎的影响为视‎角摘要:比的意义和‎应用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丰富了分‎数概念体系‎,培养学生从‎比的角度重‎新审视“两个量的关‎系”,并形成比的‎概念。

我们选取了‎三种版本教‎材,以“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为例进行教‎学材料对比‎分析,剖析三种版‎本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对形成比的‎概念的影响‎。

研究发现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提供的‎教学材料更‎有利于学生‎成比的概念‎。

通过研究,我们试图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依‎据,为一线教师‎研读教材、课堂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材对比概念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应用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它不仅是学‎习数学定律‎、法则和公式‎的知识起点‎,还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和证明‎的逻辑依据‎,而且是正确‎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

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

学生学习比‎的知识可以‎丰富分数概‎念的内涵,架构以分数‎为核心的概‎念体系。

本文选取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种‎版本的教材‎,对三种版本‎教材有关比‎的内容编排‎体系做了研‎究,发现三种版‎本的教材都‎将这块内容‎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运算及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教学的,但三种版本‎教材在例题‎选择和习题‎设计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那么,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对‎学生“比”概念形成的‎影响又如何‎呢?一、“比的意义”教学材料对‎比——概念从表象‎到抽象《辞海》中“比”描述为“比较两个同‎类量a与b‎的关系时,如果以b为‎单位来度量‎a,称为a比b‎。

”建立比的严‎格理论的是‎欧多克索斯‎(E udox‎u s,B.C.400~B.C.347),他引入一个‎变量的概念‎,量指线段、角、面积和时间‎等可以连续‎变动的东西‎,他用量这个‎概念建立了‎比和比例的‎理论,把有公度的‎比和无公度‎的比(笔者注:比值为无理‎数,如圆周率)都包括进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
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徐芝芳邮政编码:212132
【教材简解】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目标预设】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弄清比、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0的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喜欢喝的饮料着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摄取研究比的材料,根据已有经验来进行同类量的比较,然后再过渡到不同类量的比较,在比较丰富的经验基础上提炼概念。

接下去通过课件演示求比值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求比值的方法,对不同的结果进行评价。

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新课结束后再行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1:
妈妈早上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口述
根据学生口述情况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

(减法)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32
; (除法)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23;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认识的比则专门框定于后一种情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

】 二、新授:
1、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以说成: 出示: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齐读,问2指的是?3指的是?
教学读法写法:板2比3写成2∶3,你能写出3比2吗?学生自己写 介绍比各部分名称,认识前项、后项以及比号。

“∶”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3中,前项是?后项是?
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设计思路:在理解2比3和3比2的不同意义时,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2、完成试一试
相机提问:第一瓶的洗洁液与水的比真的是1:8吗?你能在图上想办法验证一下吗?第二瓶呢?第三瓶呢?”
“每瓶中的洗洁液相等吗?”“每瓶的洗洁液既然不相等,为什么它们比的前项都是1?”
小结:比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且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转化之前我们一定要把握每种量对应的份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一题
各自完成后汇报
4、教学例2
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小伟用了20分钟,分别算出他们的速度并填入下表:
各自计算汇报
说明: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0∶15 小伟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观察板书说说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设计思路:从路程与时间的比中体会两个不同类量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

最后通过观察板书,让学生概括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一意义。

】 5、揭示比的意义
指导自习课本第68至69页
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深化:两个数相加叫两个数的比吗?
900∶15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指的是什么? 例1和例2中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什么?
【设计思路: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所学所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6、交流分数、比、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观察板书,2∶3=2÷3=32
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说好后形成关系表。

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你能用字母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完成试一试3∶5=( )÷( )=( )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2∶3也可以写成32
,但仍读作2比3
【设计思路:此处进行了重组,将它放到交流完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之后,这样处理既巩固了这三者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 7、完成p70练一练
第(1)小题重量和重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此比表示的意义是倍比关系。

第(2)小题总价和数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此比表示的意义是单价 三、综合练习
1、做练
习十三第二题
2、量出三角尺上30°角所对的边和斜边的长,在写出它们的比,并计算它们的比值。

3、在方格图中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使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都是2∶1
4、把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一连
6∶9 2∶0.8 3615
1218
25
3∶2 32 5∶12 5、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6、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全课小结并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的意义是什么?它和足球比赛中的2∶0同吗? 板书设计:

2÷3 2比3 2∶3 2∶3=2÷3=32
3÷2 3比2 3∶2 900÷15=60 900比15 900∶15 900÷20=45 900比20 900∶20
两个数相除也叫作两个数的比 前项÷后项=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