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定的语⾳形式和⼀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运⽤的最⼩的语⾔单位。
3.语素:⾳义相结合的最⼩的语⾔单位。
4.义素:最⼩的不能独⽴运⽤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段来表⽰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有⼏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
)定位(⼤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定的结构⽅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应⽤1.语素,⾳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节:从语⾔⾓度分析的结果;⽂字是书⾯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中构词的基本成分,⾳义结合的最⼩的语⾔单位;词是⾳义结合且能独⽴运⽤的最⼩语⾔单位。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docx

一.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二.应用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
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气流在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二.应用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 字【圣才出品】

号。
3.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物体的图形组合出字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创造的,所表示的字义
可从几个象形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所以能把没法直接描画的一些动作、状态表示出来。
4.形声
由形旁与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大致的字义或字义的类属,声旁提示字的读音(或近似的
读音)。
5.现代新的造字法
现代新造的字,它们的造字法主要是继承传统,但也有少数新创造的。
(1)切音合形造字法。即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字义也合,读音则利用切音方法记录,
即取前字的声母、后字的韵母(或近似韵母)和声调。
(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字音和字义跟上面的方法相同,只是字形各取其半。
(3)省形造字法。在原有汉字字形的基础上省略部分笔画而成。
(四)现代汉字构形成分的属性 凡是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意符”。凡是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 称为“音符”。凡是跟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部件,称为“记号”。根据现代汉字 构字部件的数量,可以把现代汉字字形分为单部件字和多部件字两大类。 1.单部件字 (1)意符字一一由一个意符单独构成,从现代汉字的字形上就可以大致读出字义。
(二)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1.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文字记录语言的时候,或者从音入手,或者从义入手,或者同时 从音义入手。汉字记录汉语则兼用三种方法: (1)从义入手,用意符(形旁)记录语言。 (2)从音入手,用音符记录语言。 (3)同时从音义入手,兼用音符(声旁)和意符(形旁)记录语言。 所以说汉字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简称为“意音文字”。 2.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
4 / 60
圣才电子书
(1)手写体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词 汇【圣才出品】

第3章词汇3.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词汇概述(一)词汇1.词汇的含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
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包括现代汉民族各方言所有的词语,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中的词语。
2.词汇的构成(1)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2)词汇其基本系统和多种组成成分构成。
基本系统,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上下位词和类义词等。
(3)现代汉语的词汇有多种来源,其中包括传承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新造词语等,它们都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不同的需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通常被分为常用词、次常用词和通用词。
(二)词和语素1.词和语素的定义(1)词的含义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这句话有四层含义:①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
②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③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不仅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更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④在前面三个前提下,词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2)语素的含义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2.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判断汉语语素,通常是从字形入手,同时结合字音和字义进行考察。
它们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①汉字虽然相同,但读音不同。
②汉字和读音都相同,但是词性不同。
③汉字、读音和词性都相同,但是意义不同。
(2)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这主要有三种情况:联绵词、口语词和音译词。
(3)同一汉字是否为语素因场合而异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用【圣才出品】

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法【圣才出品】

2 / 15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学要研究的是语言,而不研究言语;区分语言的共时 和历时,认为语言学家要关心的是共时的客观记录和描写,可以不考虑历史的因素。
(2)语言是一个严密的结构系统,语言学要重点研究语言结构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结 构关系,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大结构关系。
(三)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语法学的建立,通常认为应该以 1898 年《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百多年 的研究历史,大致上可以分为前五十年和后六十年,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 1.前五十年 前五十年又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二十年。 (1)前三十年主要是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拟,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以古代汉语为研究 对象,仿照拉丁语法建立了第一个以字(即“词”)为本位的语法体系。黎锦熙的《新著国 语文法》则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仿照“纳氏文法”建立了一个句本位的语法新体系。 (2)后二十年重点是进行中国文法革新运动,并且初步形成了语法学界所谓的“京派” 和“海派”。 2.后六十年 后六十年也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 (1)前三十年又可以分为前二十年和后十年。前二十年,语法知识的大普及、三次语 法问题大讨论,以及“中学教学语法暂拟系统”的制订,都给了汉语语法学快速发展的空间。 后来的“十年浩劫”期间的语法研究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2)后三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空前繁荣。其中,前十年是后结构主义语法一统天下的 局面,以朱德熙为代表的语法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其特色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3.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语音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1.语音的属性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语音具有系统性,主要表现在:(1)不同语言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关系不同(2)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2.汉语拼音方案2.1.音节拼写规则见教材第19-20页隔音规则(1)使用隔音字母y、w的规则(2)使用隔音符号的规则省写规则(1)ü的省写(2)iou、uei、uen的省写标调规则2.2.词语拼写规则见教材第20-21页第二节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1.音节分析法1.1.音节与音素见教材第23页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2.元音与辅音见教材第24-25页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是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与辅音的四点区别: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定要受到某个部位阻碍。
——最重要的区别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1.3.声母与韵母见教材第24页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发音特点分析后划分出来的类别,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内部的结构和位置分析出来的单位。
现代汉语辅音和声母的区别:总数不同,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现代汉语元音和韵母的区别:总数不同,构成不同,结构成分不同——n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的韵尾部分;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16个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2.元音的发音原理舌面元音的三个条件见教材第25页(1)舌位前后——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2)舌位高低——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3)嘴唇圆不圆——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7个舌面元音见教材第25页现代汉语普通话的3个舌尖元音见教材第25页舌尖元音–ⅰ与舌面元音ⅰ的区别见教材第25页末3.辅音的发音原理见教材第26-27页发音部位:普通话22个辅音的7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成阻和除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声带振动与否——清音、浊音呼出气流的强弱——不送气音、送气音辅音描写顺序: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清浊→气流成阻)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1.“零声母”音节——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见教材第31页2.韵母的分类见教材第32页按内部结构特点分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按开头原因发音口形分类: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韵母呼、撮口呼韵母(俗称“四呼”)第四节普通话声调见教材第39页1.声调指音节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2.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3.调型即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
55为高平调型、35为中升调型、214为曲折调型、51为全降调型。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结构1.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见教材第47页(1)结构简明,界限清晰。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模式见教材第47-48页2.1.普通话音节结构表教材第47页——声母和韵母配合关系(表)教材第48页2.2.声母和韵母配合的特点见教材第48-49页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51页(试比较: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23页)音位与音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见教材第51页第七节语流音变1.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轻,这就是轻声。
见教材第56-57页本调的轻声与无所谓本调的轻声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音长和音高轻声的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调值: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短促的降调上声—轻声:短促的半高平调2.儿化的性质和作用见教材第58页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表示区别词性、词义或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3.连读变调3.1.上声的变调见教材第59-60页3.1.1.上声与上声连读变调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由[214]变为[35],近于阳平。
三个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可能变为[211]或[35],第二个上声变为[35]。
三个以上上声与上声连读时,先切分结构,再根据以上规律连读。
3.1.2.上声与非上声连读变调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可能变读为[211]或[35]。
3.2.“一”、“不”的变调见教材第60页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
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为去声(“不”不变调)。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4.“啊”的变读——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见教材第60-61页第八节节律1.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延接。
见教材第62-64页停延的种类:气息停延(生理停延)、语法停延、强调停延2.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
见教材第64-65页重音的种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3.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即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见教材第66页第九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异读词的规范化见教材第69-70页*教材:《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二章汉字第一节现代汉字概述1.现代汉字的特点重点1.1.现代汉字的特点见教材第72-75页(1)表意文字——意符与音符的作用、汉字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的区别见教材第72-73页(2)语素文字(3)在形体上表现为方块形——方块形的优点与缺点见教材第73-74页(4)在语音上代表音节——汉字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5)不实行分词连写1.2.意符与音符的作用见教材第72-73页作用:记录语言局限:语言(包括语音和语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多次变化1.3.汉字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的区别见教材第73页a.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非专职的,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字充当的。
b.表音文字的音符字数很少(几十个),汉字充当音符的数量很多(超过一千个)。
c.表音文字的音符跟提供的语音信息基本一致,汉字的音符跟提供的语音信息常常不一致。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的根本区别1.4.方块形的优点与缺点见教材第73-74页优点:阅读方便——a.空间组合结构紧凑;b.单位面积内笔画密度不一,视觉分辨率较高缺点:书写不便——笔画多方向,影响书写速度1.5.汉字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音节文字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也只用一个固定的符号。
日文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汉字的每个字并不是固定的音节符号,同一个音节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字形表示2.现代汉字的造字法重点2.1.“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见教材第75-76页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实物的形象,以此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日、月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提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上、下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吠、看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分别提示字的意义和读音的造字方法。
示例:桐、清(请结合本节后的练习题)2.2.新造字的造字法见教材第76页(1)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甭(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巯、羰(3)省形造字法。
示例:乒、乓3.古今汉字字体的演变见教材第76-77页(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隶变(小篆→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3)汉字演变的总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结构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份,写法上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从绘画式的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的笔画第二节字形结构1.基本概念笔画: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见教材第79页部件: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
见教材第83页偏旁:切分汉字而得到的结构成分。
见教材第83页——偏旁不等于部件:部件可以是对合体字多次切分得到的多个单位,这是部件比偏旁小。
见教材第83页部首:为汉字分类而专设的部目,包括形旁和某些笔画。
见教材第83页2.汉字笔形的八类说和五类说见教材第80页“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札”字五法:横、竖、捺、点、折3.不同笔画的功能见教材第81页4.部件、偏旁和部首的分别(详上基本概念)重点见教材第83页5.现代汉字的独体字与合体字见教材第84页独体字:无法分理出两个部件来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