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定的语⾳形式和⼀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运⽤的最⼩的语⾔单位。

3.语素:⾳义相结合的最⼩的语⾔单位。

4.义素:最⼩的不能独⽴运⽤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段来表⽰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有⼏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

)定位(⼤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定的结构⽅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应⽤1.语素,⾳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节:从语⾔⾓度分析的结果;⽂字是书⾯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中构词的基本成分,⾳义结合的最⼩的语⾔单位;词是⾳义结合且能独⽴运⽤的最⼩语⾔单位。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 概述
第二节言语行为及其 基本准则
第三节话语结构 第四节语用意义
第五节语言要素的修 辞
第六节语用效果与辞 格
第七节语体分析 第八节病句修改
作者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 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通论
通论
语用
邵敬敏
汉字
教材
词汇
习题
汉语
现代 现代

邵敬敏
汉语
音节
系统
分析
结构
语义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的师生参考。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通论》 (第2版,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现代汉语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 研机构)指定为“现代汉语”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邵敬 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邵 敬敏《现代汉语通论》辅导用书: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详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3.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大量 现代汉语相关资料,对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 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
音色的不同: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腔不同
2.生理属性: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
3.社会属性:
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 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一样的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shīshì”表示“施事、失事”等多种意义;同一个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如“书”shū 在英语为book。必须由社会成员共同承认)
2.互补原则和归纳法:(有一些音素永远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出现,它们的分布环境形成了互相补充的局面,可以把它们归成一类,作为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
3.音感差异原则和内省法:(普通话里[m]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 ]只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m]和[? ]存在着互补关系,但两者来源不同,听起来音感差异太大,当然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必须分立成两个。因此,互补分布只是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
(7)粤方言,也称白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第一章 语音
一.语音的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1.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相对音高在语言中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绝对音高:声带松,振动慢,声音低)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3.识别与描述元音p23
4. 识别与描述辅音p25
5. 韵母及韵母的分类(韵母的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p31
(韵母的音响类型:前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p33)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二.应用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
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1、普通话有四种调类、四种调值。四种调值是根据它们的实际读音采用五度标记法得出的。四种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22、上声字在词语中实际发音往往不是完整的214调值。
1)上+阴平、上+阳平、上+去——上声字的调值是211.
2)上+上——实际读法是35+214.3)上+上/+上——实际读音是35+35/+214.如“小组/长”;上/+上+上——实际读音214/+35+214.如“小/老虎”。
30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确定词性。
31、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1985年12月发表修订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
32、汉字中有一部分字字形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的读音也有区别,这种字称为多音多义字。
33、语调是指句子的抑扬顿挫,它常通过句子中的各种停顿和重音来体现。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导论(自用)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导论(自用)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导论(自用)导论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汉语的定位P11.汉语意义2.汉语国际地位3.汉语历史(1)上古汉语(2)中古汉语(3)近代汉语(4)现代汉语(二)现代汉语的定性1.现代汉语定性(定义)P1 狭义、广义2.狭义现代汉语判定标准P2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一)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P2现代汉语历史来源(*书面语方面演变、口语方面演变)(二)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1)谱系分类法定义及内涵P2(2)语言类型学内涵P3(3)世界语言语系P3印欧、汉藏、乌拉尔,闪含、阿尔泰,高加索+南岛、亚2.汉语的亲属语言P3(1)亲属语言定义(2)汉语亲属语言①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②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支③藏缅语族: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3.现代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联系三、现代汉语的变体(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1.汉语方言P3北方方言、南方方言(中部方言[吴、湘、赣]、南部方言[粤、闽、客家])2.汉语方言划分依据P33.汉语方言总体特征P34.汉语方言划分P4主流看法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吴湘赣,客家及闽粤(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百七十(70%以上),东北、北京和冀鲁,胶东、中原、兰银(官)话,江淮、西南八次区。

(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吴方言,上海话(代表),约占百分八点四(8.4%))(3)湘方言(湘方言,长沙话(代表),新、老湘语(方言片)百分五(5%))(4)赣方言(赣方言,南昌话(代表),使用占总二点四(2.4%))(5)客家方言(客家广东梅县话(代表),内差不大百分四(4%))(6)闽方言(闽方言,四点二(4.2%),闽南(次方言)厦门(代表)(闽)东福州,闽北建瓯中永安,莆仙(莆)田(话))。

(7)粤方言(粤方广州(话)百分五(5%))5.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P46.汉语方言的统一表现P4(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P5现代汉语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含义1.性别变体2.年龄变体3.行业变体4.阶层变体5.社区变体(三)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1.口语P52.书面语P53.网络语言P6四、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一)语言的规范与规范化P61.规范与规范化规范含义、规范化含义,语言的规范化含义2.语言为什么要规范化、基本条件(二)语言规范与动态意识P6语言规范要求(如何做)(三)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P6-7。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1、方言区①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称北方话、官话,以北方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可分为四个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②吴方言,吴方言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总人数的8.4%③湘方言,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约占汉族总人数的5%④赣方言,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约占汉族总人数的2.4%⑤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约占汉族总人数的4%⑥闽方言,闽方言又成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

分为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区。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

约占汉族总人数的4.2%⑦粤方言,粤方言也称白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约占汉族总人数的5%2、语音属性①物理属性:○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2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3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②生理属性:○1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

○2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3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四部分。

③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

3、元音&辅音音素:因素也就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元音音素:10个,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辅音:22个,气流在口腔或鼻腔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发音原理:舌面元音:a/o/e/ê/i/u/ü;舌尖元音:-i/-i;卷舌元音: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古代汉语通论》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语法讲义》朱德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1)现代汉语
a、齐鲁书社《现代汉语辅导与习题集》(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初期检验学习效果用);
b、齐鲁书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里面包含很多院校历年真题,虽然与北师题目类型不一定一样,但可以自己提前练练手);
c、中国矿业大学《现代汉语学习与考研辅导》(听说这本书是北师老师编的,我自己认为里面语法部分练习题很好):
d、黄廖本配套参考书(主要是看课后题的答案)。

(2)古代汉语
a、中华书局配套参考书(这本书主要看它对重点词语、句式的解释分析):
b、崇文书局辅导与习题集(通论部分的归纳非常有条理、还有适当拓展):
c、福建人民出版社辅导与习题集(有很多包含断句和字词解释的练习)。

(3)语言学纲要
a、崇文书局辅导与习题集(虽然不厚,但里面的很多真题解析含金量很高):
b、齐鲁书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里面既有章节重点,也有很多院校的真题,可以着重看大题,对于寻找解题思路很有帮助):
c、叶徐本配套学习指导书(将每一章内容归纳成问题,有助于迅速把握重点,之前有师姐说这本书可以直接背熟)。

(4)文学史
文学史我只用了齐鲁书社的参考书,把里面的填空题都做好,大题划掉北师不会考的,并且自己根据书本对里面的答案做了整理。

这套参考书古代文学史部分编的还是比较不错的,重点内容都归纳的比较好。

现当代内容我觉得有些少,在网上又找了一些适合北师考试难度的资料和名词解释归纳。

(一)专业课复习
1、关于看书
北师大的参考书,网站上列有16本,但实际需要看的并没有那么多。

现汉有黄廖本的上下册,这是最基本的必看。

古汉有王力本的一二册(尤其要以第一册为主),三四册不用看,张之强的古汉上下两册分别讲古文和通论,古文和王力版的基本一样,重点是看下册通论,张版归纳更有条理。

语言学也列有两本教材,但之前师姐跟我说伍铁平本不用看,这是一届届私传的秘籍,重点是徐通锵、叶蜚声本,我就以叶徐本为主,伍本只是稍微翻了翻。

文学史就选的是网站上列出的教材,现当代是郭志刚本,古文学是游国恩本。

虽然这几本书都不是我本科所用的教材,但是看过之后我发现这两本书作为参考书目是有道理的。

因为北师文学史只占50分,题目较为简单。

而这两本书都比较基础,看起来也非常快。

书应该怎么看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书习惯,我只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往往在看一本书之前会先看目录,了解这本书大致讲了哪几部分内容,每一部分有哪些章节,有了大体框架之后才会细看。

在具体到每一节时,我通常会注意每个章节的论述思路。

也就是这一节讲了什么内容,笔者是分几部分进行阐述的,在具体阐述时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

经常这样的思考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反复思考中获得的。

尤其是学硕,与专硕在试卷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主观性题目特别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分析很多问题,经常这样思考对训练思维,形成答题思路很有效。

其次,可能大家在看书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可能看书速度会比较慢,但没有关系,这说明自己对这部分知识还不太熟悉,只要反复的看,多看几遍就好了。

在看过几遍教材之后,可能有同学又觉得自己对于书本知识感觉很熟悉,但一问又说不上来,再看下去就没什么提高。

这时我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做一些参考书,这有助于帮助查缺补漏,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至于看什么参考书我在下面会做简单介绍。

最后,有些师弟师妹问过我,需不需要在指定教材之外看一些其他专业课书籍。

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在指定教材看熟理解的基础上再适当看一些书。

我的老师曾说过看的书越多越深,反过来再看一些知识会觉得非常简单,这一点我深
有体会。

但是如果课本内容还没有掌握牢固,再多的拓展都是有害无利的。

我开始准备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当时学校课程也不是很多,我主要就是看现汉、古汉和语概这几本书。

但在暑假时我有额外看了一些其他书,比如现汉还看了邵敬敏的,这本书里面的观点比较新,很多东西可以吸收借鉴。

古汉还看了复旦大学编的,里面文字部分对假借字的介绍非常好。

还有北师大老师编的一本《古代汉语通论》,重点看了里面音韵部分,因为这方面我比较薄弱,还认真做好笔记。

最后考试时专业二第一道题就考了“什么是古无清唇音?”,我不假思索就写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看了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朱德熙的《语法讲义》、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等书。

2、关于笔记
笔记对于跨考同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份好的笔记可以让你迅速知道重难点,并且在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

看书做笔记是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虽然刚开始可能觉得很耗费时间,但是最后总复习的时候,看笔记既节省时间又有助于形成完成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当时没有碰到合适的笔记而且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我就自己做了,最后看到一厚沓的笔记很有成就感。

我在做笔记喜欢用B5的打印纸,因为真正考试时答题纸就是12面空白纸,也没有时间打尺子画线。

平时这样做笔记写习惯了,就能拿捏好字体大小、字间距、行距等这些细节问题,到时候可以卷面上给老师整洁舒服的感觉。

而且用活页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添加内容,看到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阐述或者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及时进行补充。

第一遍做笔记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主要就是将书本重要内容摘出来,简明扼要,一看就可以回忆起书本大致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遍在做了一些参考书之后,我会将参考书上对某一个问题比较好的讲解补充到之前的笔记中去,比如音素和音位的区别(这道题是复试的第一题)、辅音和声母的区别这类概念辨析。

还有其他专业书上一些有用的内容还要补充进去,比如符淮青讲词汇时用到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裘锡圭讲文字演变,这些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往往能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

第三遍做笔记就是主要进行专题总结,结合书本和真题有针对的进行总结,这时笔记就不只是书本的浓缩那么简单,它包含你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具体题目的分析。

比如北师语概只考大题(简答、论述、
或者分析)我就结合参考书和真题将每一章节都归纳成几个重要问题,然后按照考试答题的要求将答案整理归纳。

我有一个学习习惯就是不迷信答案。

很多参考书都有练习题和相应的答案,我经常是综合几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看过的书、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整合。

4、关于真题
首先,北师出题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研究真题应该把握考察重点、考察形式,从而确定复习重点、总结答题技巧。

比如现汉病句分析、层次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是必考的内容,重在考应用,所以在复习语法部分应该重在理解。

再比如,好像是10年古汉出了解释成语中加点词的意思,但后来没有考过,但是我还是将古代汉语每章后面重点词解释中出现的成语都画出来,并且牢记该字在成语中的意思,这道题答得就很轻松。

因此,我在第一遍看完书之后做了这样一个工作,就是将每一节考过的真题抄写在这一节的最前面,以提醒自己把握复习重点。

其次,真题答案要反复琢磨。

尤其是语概部分,都是主观题,而且经常一道题是10-20分不等。

可以参照参考书和自己的理解整理出自己的答案。

但是要反复多琢磨几次,因为每个时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次对一个问题有新的理解都可以写下来。

这样反复多次就可以总结出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

最后,题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真题对备考有重大提示作用,但是毕竟是考过的题,而且是回忆版,可能真正考试会遇到题型变动、分值不同、内容变动等很多情况。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场的真题,备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不自乱阵脚。

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
732专业基础(现代汉语、语言学)
《语言学纲
要》
叶蜚声、徐
通锵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732专业基础(现代汉语、语言学)
《普通语言
学概要》
伍铁平主编高教出版社
732专业基础(现代汉语、语言学)
《现代汉语》
(增订本)
黄伯荣、廖
序东
高教出版社
889专业综合一(古《古代汉语》王力主编或中华书局或北京师
代汉语、中国文学)张之强主编范大学出版社
889专业综合一(古代汉语、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史》
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89专业综合一(古代汉语、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
文学史》
郭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93专业综合三(古代汉语、计算机基础)《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或
张之强主编
中华书局或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893专业综合三(古代汉语、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应
用基础》(第二版)
张靖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946古代汉语《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或
张之强主编
中华书局或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