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合集下载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
1 盆 腔炎 反 复发 作 的原 因 达 到 通则 不 痛 的治 疗 目的 ,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 : 关元 、 曲骨 、 子
宫、 三阴交、 气海 、 。 肾俞 、 腰 眼穴 等 , 亦 有 使 用 中药 注 射液 或 西 药 盆 腔 炎 复 发率 高 , 常在 患 者 免疫 力 下 降 , 病 程 绵 延难 愈 , 且 抗 生 素穴 位 注射 足 三 里 、 三 阴交 治 疗 , 注 射 后 配合 艾 条 灸 , 或 配 易 发 复发 作 , 可1 年 发作 数 次 , 甚 则 刚愈 即发 , 患 者十 分 痛苦 。 常 合 推拿 治疗 盆腔 炎 , 均取 得较 好 疗效 。
内侵 , 以红斑 , 丘疹 , 水泡渗出 , 糜烂 , 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临 床 表 现 。黄 家诏 教授 自拟外 洗方 , 对 多 种湿 疹 的治 疗 , 有显 着 的 临床 疗 效 。在外 洗 方 的组成 中 , 除 了苦 参 , 地肤 子 , 蛇 床子 , 白藓 皮 等一 般 医家 常用 的 中药 ,还 适 当配伍 了岭南 常 见 中草 药 毛七 公、 狗仔 花 、 千 里光 。 毛七 公 , 又名 漆 大 姑 , 味苦 ; 涩; 性平 , 《 南 宁 市 药物 志 》 记 载 其 能消肿 , 止痛 , 利湿 , 破血 ; 《 云南中草药》 更有以毛七公鲜叶, 水 煎 外洗 , 或用 根 研末 撒布 创 面 , 可 治烧 伤 、 湿 疹 的记 载 。 狗仔 花 ( 《 广西 中草药》 ) , 味辛 、 微苦 , 性平 。 功能清热利湿, 散瘀消肿 , 外 用 治疮 疖 , 湿疹 , 荨麻疹, 跌 打 损伤 ( 《 全 国 中草 药 汇 编》 ) 。千里 光, 味 涩苦 , 性平 , 微寒 , 无毒( 《 生 草药 性备 要 》 ) 。 功 能清 热解 毒 , 明 目, 止痒 。 用 于风 热感 冒、 目赤 肿 痛 、 泄 泻 痢疾 、 皮 肤湿 疹疮 疖 。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摘要】根据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理论认识其病机为肾虚血瘀,从肾虚血瘀角度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盆腔炎反复发作肾虚血瘀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是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因急性发作期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该病反复发作遗留的输卵管炎性粘连或堵塞导致不孕高达40%~60%,同时使异位妊娠的危险增加8~10倍,或出现持续的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就盆腔炎反复发作,从肾虚血瘀角度论治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认识盆腔炎反复发作,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在“妇人腹痛“、“不孕”等病证范畴中。

在古医籍记载中,对本病肾虚、血瘀的病机早已有认识。

《丹台玉案》:“妇人患带下者,病在带脉也,虽有赤白,总属肾虚。

”《血证论》:“带漏虽是水病,而亦有挟瘀血者,以血阻气滞,因生带浊。

”盆腔炎病程长、缠绵不愈的特点也有记载。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有妇人之病……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或经期同房,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等,导致湿热(毒)入侵,留滞胞宫及冲任带三脉之间而发病。

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迁延日久,湿热邪毒未尽,留滞胞宫、胞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可致血瘀,形成包块和粘连。

病初起多损及胞宫,迁延日久,则损及脏腑,日久必累及于肾,称之为“久病及肾”。

且目前对于盆腔炎的治疗偏重于清利湿热之法,多予苦寒清热药,久服苦寒之品必将损伤肾中阳气。

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可加重肾虚[1]。

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故肾虚可致血瘀。

肾虚血瘀,正气匮乏,无力抗邪,使病情缠绵难愈。

因此,盆腔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肾虚血瘀的病机。

温肾散寒法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

温肾散寒法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

缠绵难愈、 累后 易复发 的特 点, 劳 根据‘ ‘ 久病多虚 久病 多
瘀 久病 及肾 ” 的理论 , 导师 吴克 明教授结合 自己多年 的 5
临床经验 , 认为肾虚血瘀为本病的重要病机 。 2 温肾散寒法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重要方 法
2 1 治法探讨 . 僚 问・ 奇病论篇》 “ 云: 胞络者系于肾 。’ ’ 盆 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的患者病 久伤 肾, 肾气 亏损, 治疗“ 培其
文 献 标 识码 : ^ 文 章编 号 :0 4 6 5 (0 0 1- 05 0 1 0- 8 22 1) 1 0 0- 2
并对 温肾散寒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的机理进行探 讨。
中 图分 类 号 :2 1 1 R 7.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既往称为“ 性盆腔 炎 ”是盆腔 慢 ,
炎 性 疾 病 的遗 留病 变 , 要 改变 为 组 织 破 坏 、 泛 粘 连 、 主 广 增
不足 , 可伐 其 有 余 血 的循 行 有 赖 于 肾 中元 气 的推 动 , 不 。 故
其临床表现可属中医“ 痛经 瘕瘕 带下 不孕 月经不 调” 等范畴 。储 病源候论 ・ 八瘕候》 “ 云: 若经水未尽而阴阳 合, 即令妇人血脉挛 急, 小腹 重急支满……结牢 恶水不除 , 月水不时, 因生积聚。 即指妇科炎症包块合并腹痛 。 ” 瘸瘕亦 可 由血瘀引起 。憬 岳全书・ 妇人规》 “ 云: 瘀血 留滞作瘾 , 惟 妇人有之 , 其证则或 由经期, 由产 后……或喜怒伤 肝 , 或 气 逆血 留……一有所逆 , 留滞 日积 , 以成瘸 矣 。” 丹 台玉 渐 《 案》 亦云 : 妇人 患带下者 , 在带脉 也 , “ 病 虽有 赤 白, 总属 肾 虚。 ” 妇科玉尺》 “ 电 云:或色欲太甚 , 肾精亏损 皆能成带 下之 疾。 ” 氏女科辑要笺正》 : 肾家阴虚, 僦 云 “ 相火鼓动而 为遗 浊崩带之病 , 本是最 多。” 12 肾虚血瘀 的病机 . 传 统认 为盆 腔炎性疾病后 遗症 多

补肾活血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补肾活血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补肾活血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对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与观察组(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及纖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慢性盆腔炎;补肾活血法;血液流变学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盆腔腹膜、结缔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1]。

慢性盆腔炎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中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抗感染、抗炎为主,但疗效不甚理想。

中医疗法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手段,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为了分析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对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2]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

观察组:年龄23~46岁,平均为(34.6±2.8)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2±0.5)年。

对照组:年龄25~45岁,平均为(34.8±2.6)岁;病程1~7年,平均(3.7±0.5)年。

纳入标准:①有性生活史者;②无其他器质性病变者;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盆腔疼痛者;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结核者;③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高月平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

高月平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

高月平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李捷;高月平【摘要】[目的]总结高月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部分临床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聆听高师在临床上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讲解,仔细查阅研读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典型医案,对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高月平教授提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其中尤以肾阳虚者居多,其自拟温阳化瘀汤,益气温阳、化瘀止痛,并嘱患者平素重视对本病的防御与调护,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疗效显著.[结论]高师运用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有极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GAO's treatment of sequelae of pe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 and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treating SPID. [Methods]By listening to Professor GAO'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principle of SPID, read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collecting typical cases 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ID.[Result]With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Professor GAO proposes the theory about pathogenesis of Shenxu Xueyu,the deficiency of shenyang is most common, Professor GAO 's Wenyang Huayu decoction can Yiqi Wenyang, Huayu Zhitong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treat both causes and symptoms with tonification and purgation in combination, she also tells the patien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thedisease.[Conclusion]According to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CM,ProfessorGAO has unique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reating SPID 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it has high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12【总页数】3页(P975-977)【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肾阳亏虚;瘀血阻滞;高月平;温阳化瘀汤;临床经验;医案【作者】李捷;高月平【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盆腔炎性疾病包括急性盆腔炎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炎腹痛多年,又瘀又虚!一张方子补虚扶正止痛,端掉祸根

慢性盆腔炎腹痛多年,又瘀又虚!一张方子补虚扶正止痛,端掉祸根

慢性盆腔炎腹痛多年,又瘀又虚!一张方子补虚扶正止痛,端
掉祸根
经常会有女性朋友后台说自己盆腔炎很久了,经常下腹坠胀不适伴腰骶部酸痛,劳累或同房后加重,白带不正常。

用药物治疗后可缓解,但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夫妻生活,甚至影响夫妻感情。

有的病程长时女性朋友甚至还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医案,希望通过这个医案,给有相同困扰的女性朋友一点帮助。

35岁崔女士,反复下腹痛已有10余年,近半年加重前来就诊,询问病史后了解到他双侧输卵管积液病史近10年,至今未孕,曾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复发。

近半年来腹痛症状加重,每于经间期及经期前后症状明显,伴腰酸、乏力、头晕,纳差。

舌质红,苔薄白腻,见齿痕,脉细。

中医诊断为妇人腹痛,属脾胃虚弱,湿瘀内阻。

治以健脾和中,散瘀解痛。

拟方:生黄芪、桂枝、炒白芍、茯苓、炒白术、生甘草、红藤、忍冬藤、蒲公英、延胡索、香附、续断、杜仲、菟丝子、当归、川芎、甘草、皂角刺。

7剂药后患者精神稍振,正值下次经期,此次腹痛较前明显减轻,守方再进近2个月,腹痛基本消除。

该病属于中医“妇人腹痛”范畴,医者认为本病特点是:本虚标实,冲任虚损,瘀邪胶结,热毒内盛。

治疗上多从疏解枢机、扶正祛瘀、温通经脉等方面入手。

该患者病程日久,久病多虚,久病多瘀,气虚是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黄芪建中汤温里补虚;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利湿;红藤、忍冬藤、蒲公英清热利湿解毒;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皂角刺养血散瘀、理气止痛;续断、杜仲、菟丝子以补肾,全方合用共奏健脾
和中,散瘀解痛之功。

体现中医标本兼治以及整体观的治疗理念。

魏绍斌教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经验

魏绍斌教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经验

候论》 有云: “ 肾藏精 , 精者, 血之 所成 也。 ” 肾虚则 无力 推
动血液 的运行 , 从而加 重 了血瘀 。治 则 : 补 肾活血 。予 杜 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药 物组成 : 川 续 断、 川牛膝 、 杜仲、 桑
寄生 、 川芎 、 生蒲黄 、 五灵脂 、 大血藤 、 没药 、 延胡 索 、 丹参 、
河北 中医 2 0 1 3年 1 2月第 3 5卷第 1 2期
He b e i J T 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7 6 7
魏 绍 斌 教 授 治 疗 盆 腔 炎 反 复 发 作 经 验
赵 倩睿 魏 绍斌
验, 并在 临床上反 复探索 , 总结 出 了临床疗 效确 切 的 中医
综 合防治方案 。通过分期辨证论 治配合 中医特色疗法 , 如 艾灸 、 耳针 、 食疗 、 中药浴足 等 , 达 到 了预 防其反 复发作 的
目的 。
则: 清热利湿 , 化瘀 止痛兼 以健脾 。予 银蒲 四逆 四妙合 四
( 成 都 中 医药 大 学 2 0 1 1 级 硕士 研究 生 , 四川
【 关键 词】 盆腔 炎性 疾病 ; 名 医经验 ; 魏绍斌
成都
6 1 0 0 7 5 )
【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 3 3 0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2 6 1 9 ( 2 0 1 3 ) 1 2 — 1 7 6 7— 0 2
魏绍斌 ( 1 9 5 7 一) , 女, 教授 , 主 任医师 , 从 事 中医妇科 临床工作多年 , 对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诊治积 累了丰富的经 邪 未尽 , 正气未复 , 湿 热之邪 内侵 , 阻滞 气血 , 导 致湿热 瘀 血 内结 冲任 、 胞宫 , 不通则 痛 。湿 为阴邪 , 其 性黏滞 , 困阻 气机 , 影 响脾 的运化 , 脾运 化失 司 , 故而出现脾虚诸 症。治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正 确 判 断其 中 医辨 证 分 型 结 果 ,从 而 采取 准 确 治 疗 方 式 , 对症 治 疗 , 达 到 更 为有 效 的 治 疗 效 果 ,值 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我 院对 2 0 1 2年 1 至1 2月前来就诊 的 6 4例盆腔炎 患 者 给予临床分析 ,从 而探讨 盆腔炎反 复发作 患者 的中医 证候分布规律 以及 临床有效治 疗措施 ,为提 高盆腔炎 患
即可诊断为肾 阳虚 型盆腔炎 ;⑥ 肾阴虚证 。患者若 出现 头晕耳鸣 、五 心烦 热 、腰腿 酸 软、潮 热盗 汗、健忘 、口 干咽干 、月经 提前或经期 延长 、经血 色鲜 艳或 暗淡 、经 血质稠、失 眠、舌红少津、舌苔少或无 、脉 细数等情况 , 即可诊断为肾阴虚型 盆腔炎 ;⑦湿热证 。患 者若 出现 舌 苔黄腻、小腹 灼痛 、口干不欲 饮 、带下量 多且黄 稠、经 血色暗红且 质稠 ( 可伴 有血块) 、经血量 多或经期 延长 、 脘近视腹胀 痛、小便赤短 、口腻 纳呆 、行经腹 痛程度 加 重 、低热起伏 、脉弦 滑或滑数 等情况 ,即可诊 断为湿 热 型盆腔炎 ;⑧寒湿证 。患者若 出现畏寒肢冷 、带下量 多 且色白质稀 、下腹胀 痛且有冷 感 ( 暖热后疼 痛感减 轻) 、 面色青 白、小便 清长、腰 骶冷痛不适 、月经后期 且经量 少、经血色暗 、经行腹 痛程度加 重 、舌质黯 淡 、舌 苔 白 腻 、脉象沉紧或沉迟等情况 ,即可诊 断为寒湿 性盆腔 炎 ; ⑨脾虚证 。患者若 出现纳呆 、脘 腹胀 闷、大便 无形 、面 色萎黄 、经血色淡且 质稀 、神疲 乏力 、经行腹 泻 、带下 量多且色 白质 稀、舌 质淡 、舌苔 白或 腻 、脉象缓 弱等情 况 ,即可诊断为脾虚型盆腔炎。 1 . 2 . 3 研究 方法 对 5 4例 反复 组盆 腔炎 患者 与 1 0例 非反 复组盆 腔炎 患 者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判 断 两组患 者 中医辨 证 分型 情 况 ,并 对 两组 患 者 中 医辨 证 分型结果 给予记 录 ,进 行 统计 学 分 析 ,探讨 盆 腔 炎 反 复发作 患者与 未 反复 发 作患 者 中医证 候 分布 规 律 ,得 出结论 。 1 . 2 . 4 疗效标准 显著 :盆腔炎临床症状完 全消失 ,妇 科检查无压痛感 ,经 B超 检查后无 炎症 ;有效 :盆腔炎 临床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仍有压 痛感 ,经 B超检查后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摘要】根据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理论认识其病机为肾虚血瘀,从肾虚血瘀角度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盆腔炎反复发作肾虚血瘀中医治疗
盆腔炎反复发作是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因急性发作期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该病反复发作遗留的输卵管炎性粘连或堵塞导致不孕高达40%~60%,同时使异位妊娠的危险增加8~10倍,或出现持续的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就盆腔炎反复发作,从肾虚血瘀角度论治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认识
盆腔炎反复发作,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在“妇人腹痛“、“不孕”等病证范畴中。

在古医籍记载中,对本病肾虚、血瘀的病机早已有认识。

《丹台玉案》:“妇人患带下者,病在带脉也,虽有赤白,总属肾虚。

”《血证论》:“带漏虽是水病,而亦有挟瘀血者,以血阻气滞,因生带浊。

”盆腔炎病程长、缠绵不愈的特点也有记载。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有妇人之病……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或经期同房,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等,导致湿热(毒)入侵,留滞胞宫及冲任带三脉之间而发病。

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迁延日久,湿热
邪毒未尽,留滞胞宫、胞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可致血瘀,形成包块和粘连。

病初起多损及胞宫,迁延日久,则损及脏腑,日久必累及于肾,称之为“久病及肾”。

且目前对于盆腔炎的治疗偏重于清利湿热之法,多予苦寒清热药,久服苦寒之品必将损伤肾中阳气。

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可加重肾虚[1]。

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故肾虚可致血瘀。

肾虚血瘀,正气匮乏,无力抗邪,使病情缠绵难愈。

因此,盆腔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肾虚血瘀的病机。

2临床表现
该病具有病程长、缠绵不愈、易于复发的特点,其主要症状: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伴带下量多;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不孕;异位妊娠等。

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活动受限,压痛;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索状物或包块,并有压痛;骶韧带增厚、触痛。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舌淡暗苔白或腻,脉沉涩,即可辨证为肾虚血瘀。

杜坚[2]等将慢性盆腔炎的四诊信息做了中医症候特征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肾虚血瘀是其常见证型之一。

3.治疗
中医在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目前临床治疗途径是多途径的。

除口服外,另有灌肠、中药外敷、熏蒸、离子导入、针灸及饮食情
志等疗法[3],以达补肾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3.1内服治疗
周金花[4]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补肾活血中药剂(淫羊藿、女贞子、川续断、当归、丹参、延胡索等),对照组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7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且补肾活血法可明显改善下腹及腰骶疼痛、痛经、白带量多等主要临床症状(p<0.05)。

除汤剂外,更多的口服中成药被开发出来应用于治疗盆腔炎。

具有活血化瘀、缓消包块作用的桂枝茯苓胶囊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100例患者中治愈78例,有效20例[5]。

桂枝茯苓胶囊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局部微循环,还能明显抑制炎症部位的肿胀反应,并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

此外,还有血府逐瘀胶囊、独一味胶囊等[6]治疗盆腔炎的中成药,功效偏于化瘀止痛,兼清利湿热。

但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药证相符才能提高疗效,故在选择成药时一定要对证。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目前治疗盆腔炎肾虚血瘀证型的中成药较少,在这方面还需加大研究力度。

3.2直肠给药治疗
石莉莉[7]报道运用“补肾活血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共34例,痊愈15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1%。

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很快在盆腔弥散,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性包块吸收。

而且直肠给药可以避免了肝脏的首过
效应,药物的利用度较高。

有报道显示,直肠给药的吸收量是口服的吸收总量15倍。

3.3皮肤给药治疗
皮肤给药治疗本病,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方法有外敷、熏蒸、离子导入。

药物直接作用于下腹部或腰骶部,可通过调整冲、任、督、带四脉经气,达到补肾益精、温经暖宫、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结止痛的功效,从而调整脏腑生理功能。

杨秀芬等[8]使用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引起的不孕,治疗组以外敷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药的中药为主(艾叶、当归、红花、没药、莪术等),对照组用抗生素。

治疗组的受孕率为76%,对照组为22%,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证明:中药外用法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管腔黏膜上皮纤毛的功能,溶解输卵管内梗阻和管外粘连,促使阻塞的输卵管变通[9]。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考虑辨证为肾虚血瘀证型的可配合具有补肾化瘀功效的中药外敷、熏蒸腹部或腰骶部以提高疗效。

3.4针灸疗法
灸法治疗本病,可发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灸的温热刺激,可增强局部的血液与淋巴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肿块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发挥中枢性镇静、镇痛作用[10]。

甄洪亮[11]等报道采用温针灸治疗盆腔炎,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等穴。

其中关元为足三阴经、冲脉、任脉
之会,灸之可暖下焦而温养冲任;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行血祛瘀,为妇科要穴;气海调气以行滞,灸则温通散寒。

故可用于治疗本病偏虚、偏寒和虚实夹杂的患者。

3.5饮食、情志治疗
此证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易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忌生冷、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对于小腹冷痛、怕冷、腰痛可给与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食物,或枸杞子20克、当归20克、瘦猪肉适量煮汤;五心烦热,腰痛者可食用鱼蛋禽类食物以滋补强身[12]。

由于盆腔炎的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将会影响本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更好的防治本病,从而预防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4结语
本病西医多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常由于急性期不规则的用药,或产生耐药性等而易致其反复发作。

根据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多瘀”等理论,反复发病应考虑从肾虚血瘀论治。

肾虚和血瘀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现代研究[13]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炎症组织中基本已无致病菌的存在,主要表现为继发于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及盆腔微循环障碍。

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内分泌环境。

活血化瘀药则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调节内
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此外,针灸通过对穴位、经络刺激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产生影响,对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调节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者,当从肾虚血瘀辨证,采用补肾化瘀之法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沙飞等.温肾散寒法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甘肃中医,2010,23(11)
[2]杜坚,陈群.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特征的因子分析.江西中医药,2010年,1(4l):45-47
[3]彭雪琼等.盆腔炎治疗方法进展.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年,22(23):1754-1757
[4]周金花.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92例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02-603
[5]白居正.中成药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l0,4(lo):157-158
[6]周力.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成药研究概况.首都医
药,2010,03(下):20-21
[7]石莉莉补肾活血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84-885. [8]杨秀芬,肖明翠.中药外治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5o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1):82-83
[9]蔡玉华,刘清云.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近况.山西中医,1995,30(11):41
[10]沈钦荣等灸疗的作用机理概述.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6):395-396.
[11]甄洪亮等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8,28(l0):736-738
[12]尤宗兰.浅谈慢性盆腔炎的家庭护理.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11):112
[13]张三元,闻莉.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医学研究通讯,2001,30(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