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城市气候)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 室外气候ppt课件

建筑物理 室外气候ppt课件
海拔在 2500m 以上
斯欧克莱气候分类法
气候 气候特征及因素 类型
建筑适应性表现
建筑例
湿热 气候 区
温度高(15℃~ 35℃),年均气温 在 18℃左右或更 高,年较差小。 年降水 ≥750mm ,潮湿闷热,相对 湿度>80%,太阳 辐射强烈,有眩光 。
遮阳; 自然通风降温; 低蓄热的围护结构 。
气象太阳常数(实测): Io=1256w/m2
PPT学习交流
21
C.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变化
PPT学习交流
22
PPT学习交流Leabharlann 23太阳 光谱PPT学习交流
24
PPT学习交流
25
PPT学习交流
26
D太阳辐射计算
直接辐射: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层距离Ly
有关,与大气组成有关,对波长为λ的光线 有:
ILλ=I0λexp(-αλL)
可日照时数:在晴天无云时,从日出 到日没一天内阳光照射的时间。
实际照时数:从日出到日没一天内实 际受阳光照射的时间。
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数占可日照 时数之百分数称为日照百分率。
αλ是L段中大气对光线辐射减弱系数
L sinhs=h L=h cschs
PPT学习交流
27
PPT学习交流
28
水平面直射辐射: IH=Im sinhs
垂直面直射辐射: I⊥=Im coshs cosr
PPT学习交流
29
水平面散射辐射:
DH= ΦI0 sinhs Φ----为全散射辐射系数,包括天空、 地面、云层等。
PPT学习交流
19
到冬至(约在12月22日)赤纬δ= -23°27’达到最小值,太阳光线垂直入 射地球南纬-23°27’地表,即北回归线 上。

建筑学中的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

建筑学中的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

建筑学中的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在建筑学中,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是一门关键的学科。

它涉及到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考虑到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建筑物的高效能和人体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 简介在建筑学中,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专注于研究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考虑到气候条件、热传导、光照、通风、隔音、室内空气质量等因素,并试图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温室效应与能源消耗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大致占全球总能量消耗的40%,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了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设计策略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人体舒适度,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采用了一系列设计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被动式设计: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自然通风)来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

2) 绝热设计: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结构,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损失。

3) 通风与通气:通过优化通风和通气系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4) 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5) 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成功案例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的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MVRDV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一座名为“终极之塔”的绿色建筑。

该建筑采用了多层的温室结构,利用太阳能、雨水收集和通风系统来满足能源需求,并有效降低了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结论在建筑学中,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旨在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建筑物理与气候适应性的原理和策略,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气候、能源和环境等因素对建筑设计和效能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可以使建筑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本文将探讨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1. 气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1 温度气候中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和冷却需求。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提供良好的保温措施,如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和地热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

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采用遮阳设施、通风系统和高效冷却系统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1.2 湿度高湿度会导致建筑物内部潮湿和霉菌滋生,对居住者的健康有害。

因此,在湿润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应注重通风和除湿措施的采用,同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减少潮湿问题的发生。

1.3 风力气候中的风力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能量利用产生影响。

强风区域的建筑物需要考虑防风措施,如增加抗风能力的结构设计和安装防风玻璃。

同时,还可以利用风的能量,如风力发电设施,以提供可再生能源。

1.4 日照气候中的日照情况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太阳能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和天窗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来提供照明,并降低能源消耗。

2. 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 水资源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来节约和重复使用水资源。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灌溉、冲洗和其他非饮用水需求,减少对市政水源的依赖。

2.2 土地利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消耗,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建筑设计应注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保留原有的土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2.3 环境保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等。

3. 应对策略3.1 模拟分析使用建筑物理学模拟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定量评估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建筑与城市环境物理

建筑与城市环境物理
环境污染监测
利用物理方法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环 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噪声控制
通过噪声的监测和分析,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 施,降低噪声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放射性防护
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的防护 措施,保障环境和公众安全。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高效隔热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高效隔热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降低能耗。
建筑物理的重要性
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
通过优化建筑物理设计,可以改善室 内环境,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质量, 减少能源消耗。
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建筑物理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关键作 用,通过研究城市环境中的声、光、 热等物理现象,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 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筑物理在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和可 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 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噪声污染
由交通、工业和娱乐活动 产生的噪音对居民生活的 影响。
城市声环境评价
对城市中不同区域声环境 的评价和标准制定。
城市降噪措施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城市噪 声,如隔音屏障、低噪音 路面等。
城市光环境
城市照明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夜间照明,提高夜 间环境质量。
光污染
过度的或不适当的人工照明对环境 和居民健康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建筑环境中的物理因素
热环境
总结词
热环境对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建筑物的能耗具有重要影响 。
详细描述
热环境涉及室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因素,对人体的舒 适度和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建筑设计应考虑自然通风和自 然采光,以减少对机械通风和artificial lighting的依赖,从 而降低建筑能耗。

高一地理城市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环境知识点城市环境是指城市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所形成的综合状况。

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通过加强对高一地理城市环境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城市环境的要素城市环境主要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构成。

1. 自然要素(1)气候:城市的气候通常由气温、降水和湿度等要素构成。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水资源:城市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3)土壤:城市的土壤有利于植被生长和建筑物的稳固。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保护土地资源,避免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2. 人文要素(1)人口: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城市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过多的人口会导致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增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风险。

(2)建筑:城市的建筑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建设和规划城市建筑,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空气质量。

(3)交通:城市的交通系统对环境影响较大。

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

二、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法城市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污染、垃圾处理、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1. 污染问题(1)大气污染:加强车辆尾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并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系统。

(2)水体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控制污水排放,推广生态治理方法。

(3)噪音污染:合理规划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布局,加强噪音隔离和消除措施的实施。

2. 垃圾处理问题(1)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

(2)推行垃圾焚烧和填埋技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 能源消耗问题(1)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2)加强能源管理和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生态破坏问题(1)保护城市绿地和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

城市气候与建筑适应性分析

城市气候与建筑适应性分析

城市气候与建筑适应性分析城市气候与建筑适应性是一个关键的话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物作为人类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对气候的适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城市气候与建筑的适应性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适应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城市气候主要受到城市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压、风向、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城市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需要对不同的气候因素进行适应。

例如,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城市,需要建立对严寒气候的适应性措施,如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损失等。

而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城市,建筑则需要通过优化通风、隔热、降温等技术来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

其次,建筑物的设计也会对城市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例如,采用透明材料的建筑可以利用自然光线和太阳能来降低能源消耗,同时通过建筑形态的合理设计来减少对风的阻碍,改善通风状况。

此外,在炎热的城市中,合理利用绿色植物和水体等自然元素,可以降低城市的气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另外,城市气候和建筑的适应性还与人们的行为和习惯息息相关。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对气候和建筑的适应能力有直接影响。

例如,在灰尘和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居民可以通过佩戴口罩和加强室内通风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此外,居民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在夏季选择凉爽的地方休息、在冬季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的室外等。

这种个人行为的适应性对于城市气候和建筑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城市气候和建筑的适应性还需要政府和规划者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理,确保新建的建筑物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并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促进建筑物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规划者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气候因素,合理布局建筑物、绿地和水域,以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

城市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评价与改善

城市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评价与改善

城市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评价与改善城市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城市建筑是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

城市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对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城市建筑发展的快速和人口的集中,城市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热环境、采光条件和噪音污染等方面,探讨城市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评价与改善的方法。

首先,建筑物的热环境是评价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高密度建筑和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城市气温的升高,使建筑物的热环境变得更加不舒适。

为了改善建筑物的热环境舒适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使用具有良好隔热性质的材料,降低热传导和辐射传输。

二是加强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增加隔热层的厚度以阻止热量的传递。

三是优化建筑物的通风系统,提高空气流动性和换气效率,有效降低室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物的热环境舒适性。

其次,采光条件也是评价建筑物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城市建筑物密集和高度的增加,导致了建筑物之间的阴影效应加剧,室内自然采光受到了限制。

采光条件差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视觉舒适性,还会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改善建筑物的采光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设置窗户和玻璃幕墙,增加室内自然采光的机会。

二是使用光导纤维技术,将阳光引入室内,有效解决室内采光问题。

三是使用合适的遮阳装置,如百叶窗、窗帘等,控制室内光线的亮度和方向。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改善建筑物的采光条件,提高人们在室内的舒适度。

此外,噪音污染也是城市建筑物理环境舒适性的一大问题。

城市中交通高度密集和建筑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噪音的产生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噪音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在建筑设计中合理选择隔音材料,减少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噪音的传播。

二是设置噪音屏障,如围墙、板条墙等,以减少噪音对室内的干扰。

三是加强建筑物的密封性能,避免噪音从门窗、墙壁等进入室内。

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建筑与环境就如同骨骼与血肉,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工作和娱乐的空间,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而城市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为城市建筑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背景。

城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视觉角度来看,建筑的外观和风格决定了城市的整体风貌。

如果城市中的建筑风格多样、色彩协调、造型美观,那么整个城市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居住、旅游和投资。

反之,如果建筑风格杂乱无章、色彩冲突、造型丑陋,就会破坏城市的美感,让人感到压抑和不适。

比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等,其古建筑保存完好,风格独特,与现代建筑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其次,城市建筑的布局和密度也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保证充足的阳光、通风和绿地空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微气候,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过于密集的建筑布局则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例如,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区域,由于高楼大厦过于密集,人口众多,交通压力巨大,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差。

此外,城市建筑的功能和用途也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

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服务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如果商业建筑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住宅建筑又过于分散,就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增加出行成本。

同时,公共服务建筑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如公园、图书馆、医院等。

城市环境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自然环境是城市建筑选址和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比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在沿海地区,建筑需要考虑防潮、防风等问题。

同时,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会影响建筑的形式和风格。

例如,在山区,建筑可能会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可能会采用通风良好的设计,以适应气候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的降水与水分平衡
2.城市下垫面蒸散量和水分贮存量<郊区 原因:人工铺装;植被覆盖率低;不透水面积大; 降雨后雨水滞留地面时间短。
根据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流域的观测研究估算: 当流域面积的25%为不透水区时, 其年蒸腾量要减少19%; 若不透水面积增加到50%, 年蒸腾量减少38%; 不透水面积增大到75%时, 则年蒸腾量减少59%
城市空气环境
浓度日变化:只在白天出现, 以中午附近为最浓。
城市空气环境
城市大气污染的类型及其日、年变化 英国伦敦型(煤炭型) 大气污染源:以煤炭类为主(烟尘、SO2、CO等) 烟尘浓度年变化:冬季最高, 春秋次之, 夏季最小。 日变化 :早晨8时左右 最大
城市空气环境
烟尘浓度日变化 :早晨8时左右 最大
城市的降水与水分平衡
3.城市径流量比郊区大, 峰值出现时间早。
径 流 量
城市
郊区
降雨后城市与郊区径流曲线的图式
城市空气环境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城市消耗大量燃料 ► 释放有害气体和粉尘
绫里(日本)
二氧化碳浓度(ppm) 二氧化碳浓度(ppm)
马屋纳洛亚(夏威夷)
二氧化碳浓度的逐年变化
全 球 平 均 温 度 上 升 幅 度 ( ℃ )
700 1000 1500 1800 1900 2000 2100
城市空气环境
光化学污染(Smog)
太阳辐射 风 速 梯 度

扩 散 稀 释
光化学 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的扩散
城市空气环境
光化学污染的特征 美国城市型(石油型) 大气污染源:汽车等交通工具 污染物: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次污染物(NOX、HXCX、 CO)和铅尘等的二次污染物。 浓度年变化:夏、秋(5月~9月)最浓, 冬季最淡 日变化:只在白天出现, 以中午附近为最浓。 夜晚无日照, 因而没有污染现象。 (尾气排放量峰值出现在早上和傍晚)
城市空气环境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主流学说: 温室效应由CO2 等温室 气体的增温效果引起 某种学说: CO2 并非是“罪魁祸首” 只是起到热载体的作用
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示意图
城市空气环境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CO2 (二氧化碳),CH4 (甲烷),N2O (氧化亚氮), 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碳化物),SF6(全氟碳化物)
被酸雨危害的森林、雕像、石桥、香港人群
城市空气环境
我国的酸雨分布 我国西南严重,较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盆地
我国的酸雨分布图
习题
对自己熟悉城市的近年环境变化,概述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列举实例说 明该城市的城市物理环境在哪些方面发生了 变化。
城市空气环境
污染物悬浮、臭氧层空洞
城市上空空气层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城市空气环境
酸雨(Acid rain) 大气中的硫酸和硝酸,通过降水形成酸雨。
酸性 酸雨 苹果汁 柠檬汁 番茄汁 海水 石灰 血液 水泥 碱性
橙汁 面包发酵粉 牛奶
氨水
盐酸
食醋
苏打
各种物品的pH值对比
城市空气环境
酸雨的危害
土壤贫瘠,森林生长减慢,抑制微生物生活,刺激人的眼喉,腐蚀建筑
城市气候的特点
城区大气透明度(能见度)低 大气污染 ► 颗粒物质 ► 凝结核 云量比郊区多 ► 太阳辐射减少15~20% 雾日比郊区多1~2倍,有时甚至4倍 日照时数减少 (减少最多的是广州、西安、北京、上海… 南宁为第八位)
城市气候
奥克( Oke)将城市的大气划分为以下几层: 城市边界层(Urban boundary layer)、 城市覆盖层(Urban canopy layer)、 城市热羽(羽尾)层。

20-28℃ - ℃
5700 ℃
-5~35℃ ~ ℃
-5~35℃ ~ ℃


10~15℃ ~ ℃
0~30℃ ~ ℃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化形成一种与城市周围不同的局地气候。 城市气候的特点: 城市气候的特点 • • • • •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的雾多于郊区 城市绝对湿度的日振幅比郊区大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城市云量比郊区多,城市中下风方向降水量多
城市的大气分层
城市热岛环流
热岛现象引起的大气环流
在晴朗的夜间城市热岛环流模式
城市气候所波及的范围
城市的降水与水分平衡
1.城市水分收入项>郊区 一般比郊区多5%~15%。 原因有三: ①城市热岛效应 ► 不稳定空气层 ► 形成对流云 ②城市阻滞效应 ► 形成湍流 ► 城区滞留时间长 ③城市凝结核效应 ► 提供大量降水的凝结核
城市环境污染
大量耗能=污染环境
城市气候的特点
城区比郊区雾多 大气污染 ► 颗粒物质 ► 凝结核 + 建筑物群 ► 粗糙度 ► 减低风速 + 城市热岛环流 ► 上升凝结成雾机率增大 城市大雾引起的问题 阻碍交通、停航、增加交通事故 阻滞污染物稀释与扩散 ► 加重大气污染 减弱太阳辐射 ► 影响人类等生物的生活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
广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规划系
何 江
2008年广西人才小高地申报
2011年12月6日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
【课程内容与目的】 课程内容与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的基础知识, 分析城市区域与室内物理环境内容、节约资源和能源 的关系;阐述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改善城市物理环境的 方法,力图启发学生将物理环境设计要求融入城市规 划设计中。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学习综合地运用工程技术的手段,改造城市的物 理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创 造低环境负荷、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
城市气候、城市空气/热/光/声/风/电磁辐射/水环境
城市物理环境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物理环境: 热、光、声、电磁辐射、空气和水环境
建筑-城市建筑-城市-地球环境的关系
地球环境
城市环境
形成城市气候
建筑外环境
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 影响室内气候
室内环境
建筑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
-10~0℃ ~ ℃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1 城市环境绪论 2 城市气候 3 城市与建筑热环境 4 城市与建筑热环境设计 5 城市光、声、风、电磁环境 6 城市与建筑环境模拟与可视化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绪论 城市与建筑物理环境》
• 物理环境品质是规划、设计室内外空间环境功能的基本要求 • 物理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功能设计的技术支撑 • 需要考察人类活动对物理环境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城市区域 与室内物理环境品质的联系 • 介绍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改善城市物理环境的策略和方法 • 涉及以下方面的问题: 城市气候、城市空气/热/光/声/风/电磁辐射/水环境
在无气候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地表升温
全球温暖化
出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出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பைடு நூலகம்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
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全球平均温度急剧升高 原因是,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后排放CO2 (温室效应) 预估,每十年大约升高0.2 ℃(最少0.1 ℃ ,最多0.6 ℃ )
城市空气环境
1952年伦敦大雾持续期间的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SO2)的关系
死亡人数 (ppm) SO2含量( 每日死亡人数
SO2排放量
城市空气环境
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 表示空气是否安于原在的层次,是否易于发生垂直 运动,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的量度。 假定有一微团空气受到对流冲击力的作用产生上下 移动后, 如果该空气微团减速, 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 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微团而言是稳定的; 如果空气微团一离开原位后,就逐渐加速运动, 并有 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微团而 言是不稳定的; 如果空气微团被推到某一高度后, 既不加速也不减速, 而是随遇而安,这时的层,对于该空气微团而言, 它的 稳定度是中性的。
城市空气环境
大气状态(Atmospheric condition) ▪每隔100m高度气温降低很快, 空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 ▪每隔100m高度气温降低很少, 甚至随高度而递增, 称 为“逆温”, 空气层处于稳定状态。 ▪每隔100m高度刚好是减低1℃, 空气层的稳定度处于 中性状态。 大气稳定度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不稳定时, 湍流、对流强烈, 污染物容易扩散。 ▪大气稳定时, 湍流受到抑制, 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 ▪有逆温层出现时, 风力微弱, 使烟尘聚集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