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经典古典书籍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本经典古典书籍介绍

《氾胜之书》:最早的农学专著氾胜之,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氾胜之是汜水人,著名古代农学家。《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汉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正史中没有氾胜之的传,古籍中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他是西汉末年人,《汉书·艺文志》注说他在汉成帝时当过议郎。祖籍在山东氾水一带。《广韵》云卷二凡第二十九载,氾姓“出敦煌、济北二望。皇甫谧云:‘本姓凡氏,遭秦乱,避地于氾水,因改焉。汉有氾胜之,撰书言种植之事,子辑为敦煌太守,子孙因家焉。’”氾水是济水的支流,在山东曹县北四十里,与定陶县交界。氾胜之虽是山东人,但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主要活动却是在西汉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汉书·艺文志》注曰;“刘向《别录》云,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晋书·食货志》谓:“昔者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他在这些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是撰写农书的基础;而他也是主要靠《氾胜之书》而闻名后世的。

从现存有关《氾胜之书》的资料看,氾胜之具有突出的重农思想。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

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把粮食布帛看作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是当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共识;氾胜之的特点是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他曾经表彰一名佚名的卫尉:“卫尉前上蚕法,今上农法。民事人所忽略,卫尉懃之,忠国爱民之至。”在这里,他把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忠国爱民”的高度。可以说,《氾胜之书》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写成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区种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氾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原书十八篇,多为后世农书所引用,约在北宋末年失传,清洪颐煊

有辑本。马国翰从《齐民要术》中辑得十六篇,又从其他书中缀为杂篇上下,凑成十八篇,共3700字。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以及万国鼎《氾胜之书辑释》。

《大德南海志》:广州旧志刻本《大德南海志》,原名《南海志》,因其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八年,故有此名。系元朝陈大震、吕桂孙所撰,是目前可见的广州旧志的最早刻本。原书20卷,已散佚,现残存元大德刻本5卷,涉及元代广州地区赋税、物产、教育及海上贸易等诸多领域,极具史学价值,是了解宋元时期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卷七之舶货后附“诸蕃国”名,更是研究当时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今藏于北京图书馆。近代藏书家潘宗周于1939年刊印的《宝礼堂宋本书录》中录有,近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亦有专题研究著作,今已汇编付梓。

由于《大德南海志》经年历月,又遭受了明末战火和清代文字狱的洗礼,原书20卷,今已散佚,现仅残存元大德刻本5卷,我们已不能够尽览全书所有内容,但是从仅存的这5卷残本之中,我们也可以大概摹画出原书的主要内容。仅存的这5卷对应的是原书的第六至第十卷,其中卷六记户口、土贡、税赋;卷七记物产、舶货;卷八记社稷坛壝、城濠;卷九记学校;卷十记兵防、水马站、河渡、局务仓库、廨宇、郡圃。凡所举废,由宋及元。卷七之后还附有“诸藩

国”名表。

“此志综记元广州路所属七县事,举凡历史之沿革,山川之广袤,户口之登耗,田畴之芜治,物产之丰盛,舶货之品类,诸蕃之国名,社稷之变迁,以及税课,书院,科第,学租,兵防等。是较早同时提及东、西洋的一部重要古籍,书中记有东洋、大东洋、小东洋、西洋、小西洋等名。对研究中外交通史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尤其对当代南中国海争端,中国寻找法理历史依据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按元世祖攻克广州,立广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元领八县。其后以怀集一县割属贺州,余七县,一南海,二番禺,三东筦,四增城,五香山,六新会,七清远。本书记载先录事司,次及七县,是虽名《南海志》,而实则广州一路之志也。”

“是书版本多种,而多阙漏,相互校订,知原书应有二十卷,其卷七〈船货〉与其附录〈诸蕃国附〉,乃元初广州海外贸易之记录。所著录当时广州贸易海外之国,一百四十二国。分别列各国为东洋,西洋。东西洋之划分,始见元代,而元初其它著作只见西洋一词,唯《大德南海志》并述东洋,西洋,并且细分为小东洋,大东洋,小西洋,大西洋。大抵以巽他海峡为东,西洋之分界;加里曼丹岛北部至菲律宾为小东洋,其南诸地为大东洋;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一带为小西洋;印度洋为大西洋。各版本多述及海外诸国多止于东南

亚诸地,唯《永乐大典》所载海外诸国,远及白达,层拔,弼琶罗,勿斯离,默茄诸国。其地括及阿拉伯半岛,北非,东非。这些国名,可见于唐宋典籍,有其可信之理,但《大德南海志》仅录地名,于风土民情贸易无只字片语记述,则此等地区是否广州贸易所及,仍有待于稽考。”

《唐诗纪事》:唐代诗歌文献《唐诗纪事》,唐代汉族诗歌资料汇集。凡81卷,南宋计有功编。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是书采摘繁富,自唐初至唐末三百年间,共收录一千一百五十位诗人的部分诗作,先后编次,且详略适当,又辑集本事与品评,兼记世系爵里,既是唐代诗歌总集,又是唐宋有关诗评的汇编,此亦见其特色。其规模较大,材料颇丰,为唐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由于编撰者视野广阔,态度客观,不仅着重对大家名篇多加采撷,而且顾及僧人、妇女乃至地位低微者的佳作,网罗散佚,因此使许多难于传世者得以流存,尤如张为《诗人主客图》一书,“独藉此编以见梗概”,这是《唐诗纪事》的成就之一。

次则,郭绍虞《宋诗话考》云,是书所录,“即脍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