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经典古典书籍介绍

合集下载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了在中医学领域取得进步和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有一些经典著作被认为是必读的。

这些书籍包含了中医多年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六本学中医必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

该书集中了众多的疾病论述和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临床治疗的指南。

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临床中医师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所编写的另一本重要的中医著作。

这本书主要关注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诊断方法,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原则。

《金匮要略》中收录了大量的经方和针灸治疗方法,对于学习药物和针灸疗法非常有价值。

《温病条辨》是唐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的一本专门论述温病的著作。

《温病条辨》详细描述了温病的病机、病症和治疗方法,对于学习温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在中医学界广泛流传,并为后来的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时中编纂的一本草药学著作。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草药,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和用法。

《本草纲目》对于学习中药学和药物配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中医药学必备的著作之一。

《针灸大成》是唐代著名针灸学家戴思聪撰写的一部关于针灸学的巨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针灸的原理、经络的走向和针灸治疗的方法。

《针灸大成》为针灸师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灵魂。

该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典籍,由不同的医学家撰写而成。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经络理论、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的六本经典著作。

中国必读古典名著

中国必读古典名著

中国必读古典名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

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必读古典名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必读古典名著1、曹雪芹《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2、中国名著经典《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三国演义》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推荐15部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推荐15部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推荐15部中国古代古籍名著15部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等人。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4、《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的文字佶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中国人文传统书籍有哪些

中国人文传统书籍有哪些

中国人文传统书籍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人文传统。

其中,众多经典著作记录和传承了中国灿烂的文明与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文传统书籍。

一、《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记录了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书中记载了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

它是后代子弟学习的重要读本,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

二、《道德经》由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书中通过短小精练的篇章,探讨了人生的意义、道德行为和社会秩序等问题。

它对于中国哲学、文化和人生思考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描绘了宫廷、世家的生活、爱情与悲剧,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沉浮变迁。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四、《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英雄事迹。

这部作品通过一百多个英雄的形象,展现了对抗压迫、追求正义的精神。

《水浒传》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意识,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西游记》以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传说为基础,《西游记》叙述了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旅。

这部小说融合了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通过极具想象力的故事和悟道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中国文学、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感悟。

《诗经》对后世诗歌创作、音乐、礼仪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称为“诗的总宝库”。

以上所列仅是中国人文传统书籍中的一部分,每一本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重要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精髓,培养审美能力和人生感悟。

提高文化底蕴的书单

提高文化底蕴的书单

提高文化底蕴的书单提高文化底蕴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而阅读是提升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着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书籍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见识。

下面是一份提高文化底蕴的书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经典文学作品1.《红楼梦》——曹雪芹: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典故和哲理思考。

2.《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这是一部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等级、尊严和爱情的冲突。

3.《骆驼祥子》——老舍:这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祥子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性的探讨。

4.《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这是一本全球畅销的科普作品,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的可能性。

二、哲学与思想1.《论语》——孔子: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存在与时间》——马丁·海德格尔:这是一本西方哲学的重要著作,通过对存在的思考,展现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3.《当代哲学导论》——罗素:这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系统地介绍了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流派和问题,对于培养思辨能力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与音乐1.《西方艺术史》——哈尔德·维尔梅克:这是一本西方艺术史的权威著作,通过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的描述,展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内涵。

2.《古典音乐欣赏》——罗曼·罗兰:这是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古典音乐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四、历史与社会1.《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这是一本全球畅销的科普作品,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的可能性。

有关孔子的书籍

有关孔子的书籍

有关孔子的书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本有关孔子的书籍,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一、《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的看法。

二、《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等观点。

《孟子》一书中,孟子以自己的言行为例,阐述了人性的善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编纂而成。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的家庭生活、教育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

通过读《孔子家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教育方法和他与弟子们的关系。

四、《孔子传》《孔子传》是一部详细记录孔子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

它包括了孔子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政治生涯、思想学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孔子传》,可以了解孔子的成长经历、思想演变以及他对于社会变革的贡献。

五、《孔子新传》《孔子新传》是一本对孔子生平事迹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的著作。

它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孔子的思想、教育和政治观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阅读《孔子新传》,可以了解不同学者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建立自己对孔子的理解和认识。

六、《论孔》《论孔》是一本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评述的著作。

它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论孔》,可以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经典书籍介绍及简介一览

经典书籍介绍及简介一览

经典书籍介绍及简介一览经典书籍介绍及简介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因为《红楼梦》,还衍生出了“红学”流派,近代红学往往是一种史学研究。

所以这本书真的是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

二、《围城》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这便是出自《围城》的一句经典的话。

《围城》里除了为我们描述了“婚姻之城”之外,其实还隐藏着“事业之城”和“自我之城”,这三座城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围城》的主旨。

城内城外,读懂婚姻,读懂人生,读懂生活。

这才是《围城》真正的主旨。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于1947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本书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称著。

作者用繁茂、幽默诙谐的比喻和反讽,配合尖酸刻薄的语言和机智幽默的文字,表现了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婚恋、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借以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展示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三、《活着》《活着》是余华著文学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小说名为《活着》,整部小说却是“死亡”的基调(父亲气极猝死,母亲念儿而势,战友中弹身亡,儿子抽血天逝,闺女难产而死,妻子抱病而终,女婿工伤致命,外孙吃豆噎死)。

相对于死亡,福贵的活着也是非常艰苦的,是一个忍受命运的过程,悲惨的经历最终使他如“牲畜”一般活着,任劳任怨,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感知,没有了目的,价值和意义,不为任何东西,只为存活着而活着。

古典名著书籍推荐

古典名著书籍推荐

古典名著书籍推荐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让人在书中看尽大千世界,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婴儿的礼物。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古典名著书籍推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典名著书籍推荐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

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有人曾对我说:“你长大的每个阶段去看《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觉,它会教给你许多你人生道路怎么走的一些观念,想法。

”2、《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看完《聊斋志异》,你才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有多么的活跃,多么的异想天开。

3、《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看完这本书,你才会知道古代科举制度与古代人民对于当官入士的那种疯狂,同时也将了解到讽刺文学的魅力。

4、《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作为一本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书籍,生动的传递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魅力,让我们想念那个单纯淳朴的时代。

5、《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本经典古典书籍介绍《氾胜之书》:最早的农学专著氾胜之,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

氾胜之是汜水人,著名古代农学家。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

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汉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正史中没有氾胜之的传,古籍中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也寥寥无几。

他是西汉末年人,《汉书·艺文志》注说他在汉成帝时当过议郎。

祖籍在山东氾水一带。

《广韵》云卷二凡第二十九载,氾姓“出敦煌、济北二望。

皇甫谧云:‘本姓凡氏,遭秦乱,避地于氾水,因改焉。

汉有氾胜之,撰书言种植之事,子辑为敦煌太守,子孙因家焉。

’”氾水是济水的支流,在山东曹县北四十里,与定陶县交界。

氾胜之虽是山东人,但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主要活动却是在西汉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

《汉书·艺文志》注曰;“刘向《别录》云,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

徙为御史。

”《晋书·食货志》谓:“昔者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

”他在这些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是撰写农书的基础;而他也是主要靠《氾胜之书》而闻名后世的。

从现存有关《氾胜之书》的资料看,氾胜之具有突出的重农思想。

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

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把粮食布帛看作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是当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共识;氾胜之的特点是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他曾经表彰一名佚名的卫尉:“卫尉前上蚕法,今上农法。

民事人所忽略,卫尉懃之,忠国爱民之至。

”在这里,他把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忠国爱民”的高度。

可以说,《氾胜之书》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写成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

区种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氾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

原书十八篇,多为后世农书所引用,约在北宋末年失传,清洪颐煊有辑本。

马国翰从《齐民要术》中辑得十六篇,又从其他书中缀为杂篇上下,凑成十八篇,共3700字。

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以及万国鼎《氾胜之书辑释》。

《大德南海志》:广州旧志刻本《大德南海志》,原名《南海志》,因其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八年,故有此名。

系元朝陈大震、吕桂孙所撰,是目前可见的广州旧志的最早刻本。

原书20卷,已散佚,现残存元大德刻本5卷,涉及元代广州地区赋税、物产、教育及海上贸易等诸多领域,极具史学价值,是了解宋元时期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文献。

特别是卷七之舶货后附“诸蕃国”名,更是研究当时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

今藏于北京图书馆。

近代藏书家潘宗周于1939年刊印的《宝礼堂宋本书录》中录有,近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亦有专题研究著作,今已汇编付梓。

由于《大德南海志》经年历月,又遭受了明末战火和清代文字狱的洗礼,原书20卷,今已散佚,现仅残存元大德刻本5卷,我们已不能够尽览全书所有内容,但是从仅存的这5卷残本之中,我们也可以大概摹画出原书的主要内容。

仅存的这5卷对应的是原书的第六至第十卷,其中卷六记户口、土贡、税赋;卷七记物产、舶货;卷八记社稷坛壝、城濠;卷九记学校;卷十记兵防、水马站、河渡、局务仓库、廨宇、郡圃。

凡所举废,由宋及元。

卷七之后还附有“诸藩国”名表。

“此志综记元广州路所属七县事,举凡历史之沿革,山川之广袤,户口之登耗,田畴之芜治,物产之丰盛,舶货之品类,诸蕃之国名,社稷之变迁,以及税课,书院,科第,学租,兵防等。

是较早同时提及东、西洋的一部重要古籍,书中记有东洋、大东洋、小东洋、西洋、小西洋等名。

对研究中外交通史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尤其对当代南中国海争端,中国寻找法理历史依据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按元世祖攻克广州,立广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元领八县。

其后以怀集一县割属贺州,余七县,一南海,二番禺,三东筦,四增城,五香山,六新会,七清远。

本书记载先录事司,次及七县,是虽名《南海志》,而实则广州一路之志也。

”“是书版本多种,而多阙漏,相互校订,知原书应有二十卷,其卷七〈船货〉与其附录〈诸蕃国附〉,乃元初广州海外贸易之记录。

所著录当时广州贸易海外之国,一百四十二国。

分别列各国为东洋,西洋。

东西洋之划分,始见元代,而元初其它著作只见西洋一词,唯《大德南海志》并述东洋,西洋,并且细分为小东洋,大东洋,小西洋,大西洋。

大抵以巽他海峡为东,西洋之分界;加里曼丹岛北部至菲律宾为小东洋,其南诸地为大东洋;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一带为小西洋;印度洋为大西洋。

各版本多述及海外诸国多止于东南亚诸地,唯《永乐大典》所载海外诸国,远及白达,层拔,弼琶罗,勿斯离,默茄诸国。

其地括及阿拉伯半岛,北非,东非。

这些国名,可见于唐宋典籍,有其可信之理,但《大德南海志》仅录地名,于风土民情贸易无只字片语记述,则此等地区是否广州贸易所及,仍有待于稽考。

”《唐诗纪事》:唐代诗歌文献《唐诗纪事》,唐代汉族诗歌资料汇集。

凡81卷,南宋计有功编。

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

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

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

是书采摘繁富,自唐初至唐末三百年间,共收录一千一百五十位诗人的部分诗作,先后编次,且详略适当,又辑集本事与品评,兼记世系爵里,既是唐代诗歌总集,又是唐宋有关诗评的汇编,此亦见其特色。

其规模较大,材料颇丰,为唐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由于编撰者视野广阔,态度客观,不仅着重对大家名篇多加采撷,而且顾及僧人、妇女乃至地位低微者的佳作,网罗散佚,因此使许多难于传世者得以流存,尤如张为《诗人主客图》一书,“独藉此编以见梗概”,这是《唐诗纪事》的成就之一。

次则,郭绍虞《宋诗话考》云,是书所录,“即脍炙人口者,亦有足资校勘之处”。

如吴骞《论诗绝句》自注云:“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吴修龄笃信之,以为的不可易。

”再则,摘录前人品评之语,多有参考价值。

如李白《乌栖曲》,贺知章赞曰“可以泣鬼神矣”。

如王士源谓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其他如谓元稹“善纪事”,谓陆龟蒙“博雅多文,尤善谈笑”,“诗篇清丽”。

记述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仕履诗事,亦较详实。

然由于材料辑掇之多,未免“榛楛勿剪”。

自序说凡唐代“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

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

胡震亨曰:“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

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

”《蹇斋琐缀录》:明代内阁掌故明尹直撰。

直有《明良交泰录》,已著录。

是书所载,多明代掌故,於内阁尤详。

於同时仕宦黜陟,恩怨报复之由,亦颇缕悉。

而好恶之词,或所不免,其丑诋吴与弼不遗馀力。

案《明史·儒林传》,载与弼至京师,李贤推之上坐,以宾师礼事之,编修尹直至令坐於侧。

直大愠,出即谤与弼。

及与弼归,知府张璝谒见不得,大恚。

募人代其弟投牒讼与弼,立遣吏摄之,大加侮慢,始遣还。

编修张元祯不知其始末,遗书诮让,有上告素王,正名讨罪,岂容先生久窃虚名语。

直复笔其事於《琐缀录》。

又言与弼跋石亨族谱,自称门下士,士大夫用此訾与弼。

又载顾允成之言,以为好事者为之。

然与弼求名太急,实有矜心作意,刻画圣人之处。

观其日录,约略可见。

直之所记,当亦有所激而然欤?其论《续通鉴纲目》一条,谓宋太宗烛影斧声之事,由陈桱误增李焘之文,李焘又误改文莹之语,则考证颇详云。

《三十六计》:兵家谋略之大成《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古代汉族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另有一好事者,也作了一首伏头藏尾打油诗,曰:下策金玉借,以指劫擒贼;草鱼海间笑,山羊桃中击;树暗痴故走,釜空苦远客;屋梁连人尸,隔魏虢国灭。

诗去掉头尾的“下策”、“国灭”各二字,余三十六字,一字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指桑骂槐、趁火打劫、擒贼擒王、关门捉贼、打草惊蛇、浑水摸鱼、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调虎离山、顺手牵羊、李代桃僵、无中生有、声东击西、树上开花、暗渡陈仓、假痴不癫、欲擒故纵、走为上、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连环计、美人计、借尸还魂、隔岸观火、围魏救赵、假道伐虢。

《大观茶论》:徽宗茶艺专著《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