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子夜ppt课件

子夜ppt课件
赵伯韬
吴荪甫的死对头,是一位骄横跋扈、贪婪无度的买办资本家。他与帝国主义、军 阀势力勾结,控制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赵伯韬的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民族 资本家,是导致吴荪甫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屠维岳
吴荪甫的得力助手,精明能干,擅长权谋。他曾因反抗赵伯 韬的势力而被撤职,但在吴荪甫的支持下重新崛起。屠维岳 的命运与吴荪甫紧密相连,他的智勇双全为吴荪甫的事业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存在一定的冲突与融合。
科技发展影响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许多 方面已经超越了子夜所描述的时 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 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
THANKS
林佩瑶
吴荪甫的妻子,美丽娴熟,但内心空虚。她与吴荪甫的婚姻 生活并不幸福,与旧情人雷鸣的重逢更让她陷入痛苦的挣扎 。林佩瑶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和无奈选择 。
人物关系分析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他们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利益到民族尊严 ,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之间的尖锐对立。
小说以主人公吴荪甫的命运为主 线,通过描绘他的家庭、事业和 人际关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
种矛盾和斗争。
小说中还涉及了工人运动、农民 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
况。
02
子夜章节分析
第一章节分析
内容概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子夜的概念、起源、 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重点与亮点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子夜,展现 了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内容结构
从东西方文化入手,对比分析了子 夜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
知识点解析
深入探讨了子夜在不同文化中的传 播和影响,以及它如何成为跨文化 交流的重要载体。

高中语文课件15.《子夜》

高中语文课件15.《子夜》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时尚 时髦 ①追求穿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②小宁学习不好,倒是挺会赶时髦。 提示二者都有“符合时代最新要求”的意思。但区别比较明 显:“时尚”指当时的风尚,“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 入时。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排山倒海 翻江倒海 ①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 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 ②刚才吃了从小摊上买来的羊肉串,现在肚子里翻江倒海,难受 死了。 提示二者都有“力量或声势十分壮大”之意。“排山倒海”指推开 山岳,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翻江倒海”除形容力量或声 势非常大外,还形容水势浩大。
……淡蓝色的薄纱紧裹着她的壮健的身体,一对丰满的乳房很显 明地突出来,袖口缩在臂弯以上,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一种说不 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他赶快转过脸去,不提防扑 进他视野的,又是一位半裸体似的只穿着亮纱坎肩,连肌肤都看得 分明的时装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 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 太爷全身发抖。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子夜》对吴荪甫的心理描写极其成功。如吴荪甫在办益中公 司时的踌躇满志,在镇压工人运动时的焦躁不安,在公债战场上的 举棋不定,在失败后的心灰意冷等,无不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如:“他此时的感想可真是杂乱极了。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 刚才勃发的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已经渐渐在那里缩小,个人 利害的顾虑却在渐渐扩大,终至他的思想完全集中在这上面了。可 不是李玉亭说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么?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 中亦复如此;吴荪甫他自己不是正在想吞并较弱的朱吟秋么?而现 在,却发现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且正当他自己夹在三条火线 的围攻中尚未卜胜败。吴荪甫这么想着想着,范围是愈缩愈小,心 情是愈来愈暗淡了。”在这一段中,作者用贴切的语言袒露人物的 内心,把资本家之间的钩心斗角相互倾轧吞并的真实情况以及资产 阶级由于本能的贪心在利欲无法满足时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十分到 位。

《子夜》作品解析课件

《子夜》作品解析课件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 • • •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艺术观。 茅盾小说创作反映人生可分为三种: 一是“悲观”人生。 二是“悲剧”人生。 三是“自新”人生。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的 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民族性。 • 二是批判性。 • 三是革命性。
反而更加殖民化了。
• 一、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宏大的现实主义主题。 • 1、现实主义主题:
• 《子夜》反映了 1930 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在题 材的选择上,注重时代性和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
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 在谈到写作《子夜》的创作意图时,茅盾说:“我有了 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 ,“打算通过农村 (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 较集中, 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 ) 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 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
• 1.《子夜》的文学史评价 • 《子夜》既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也是 “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还是现代文 学史上率先对中国资产阶级和具有现代 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及社会背景进行大 规模描写的作品。 • 2.《子夜》的五条线索 • 吴荪甫和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法;吴 荪甫与裕华丝厂和双桥镇农民的斗争是 两条副线,军阀混战和红军发展是两条 潜在线索。
• 《子夜》写作背景和动机 • 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 讨论。“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 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 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 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 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的出路只有两条: 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 建势力妥协” 。

【高中语文】子夜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子夜ppt精品课件1
• 茅盾 (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 动家。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茅盾是 他常用的笔名。 •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 1920年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 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 文明的缓慢转型,工商阶级也逐渐成为新兴 的阶层之一。他们与知识阶层、军人阶层以 及中国社会原有的士绅、官僚、农民等阶层, 共同构成了左右中国现代文化格局和走向的 动力群体。然而作为中国现代社会与现代中 国人生活与心灵世界反映的现代文学,对此 却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子夜》 就具有了特殊的历史与审美价值。

本文从吴老太爷一家由农村到城市开始写 起,因吴老太爷接受不了诚实的喧闹,患脑冲 血而死。在吴老太爷的吊丧会上,来了许多的 人。吴荪甫答应了孙吉人等一伙人所提出的 “几个大小不同的企业家组织一个新的团体作 买空卖空的生意”。而与此同时,吴荪甫的姐 夫也同意加入赵伯韬为首的“多头”公司。从 此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矛盾、斗争展开了。当 时时局动荡不安,吴荪甫农村老家被劫,损失 严重。为了筹集组建新厂的资本,他对丝长工 人进行剥削,导致丝长工人罢工示威,最终由 于炒股失败,落入“买办化”。
长辈 舅舅 父亲吴老太爷 曾沧海 同辈 曾家驹 二姐芙 吴荪甫 四妹 芳 妻子 蕙芳 曾小舅 二姐夫 林佩瑶 七弟 子马景 杜竹斋 姨妹 阿萱 山 杜幼弟 林佩珊 表妹 杜学诗 林表哥 张素素 范博文 晚辈 杜新箨 远房 侄子 吴为 成
远 房 族 弟 吴 芝 生
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圈
政友
雷参谋 黄奋
作品评论

国内文学家茅盾所著长篇小说《子夜》书籍导读片段赏析课件PPT模板

国内文学家茅盾所著长篇小说《子夜》书籍导读片段赏析课件PPT模板

小说简介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 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 日完稿,共十九章。
小说以1930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 种矛盾和斗争,是“五四”以来革命文学运动中最早出 现的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茅 盾小说注重创作题材和主题的深入挖掘,创造了现代小说与现代社 会同步共进的全景化史诗性品格。社会科学家气质的茅盾,由社会 活动和文学理论的热情活跃于文坛
他小说的创作题材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涵盖了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历史全貌,时代的线索排列构成了社会的编年史。如从社 会的政治、经济斗争和阶级矛盾以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看,茅盾小说反映出经济危机、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社会重大问题,规模 的宏大和分析的深刻,都是中国现代社会小说前所未有的。
他仗势后台强硬,表现出目空一切、 不可一世的气势。富有胆略和财力 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他眼里,不 过是一个谈笑都就可以打垮的对手。
他道德上的堕落和性格上的骄横奸 险构成了统一体,充分暴露了买办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反动性、经济上 的掠夺性和道德上的腐朽性。
感谢您的观看
茅盾代表小说之一
X
X
X
作者反复描写吴老太爷虔诚信奉所谓 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的细节, 这个细节是实在的,然而又象征着他 的老朽
顽固的地主阶级的思想性格;又如雷参谋赠送林佩瑶《少年维特之烦恼》一 书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是事实,然而也是象征着他们秘恋和结局。
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政治需求和作者立场等因素的 推动有了《子夜》的主题——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 资产阶级“企业王国”的最终失败告诉我们中国并没有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引 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最终出路要通过无产阶 级领导的工农群众的革命来实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15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15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15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课文导读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 之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现代国学大师吴宓这样 评价茅盾的《子夜》。《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初期的上海。作者从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 方面面。同时,又通过细节描写侧面点染农村场景和正在发生 的中原战争,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 现象”的创作意图。在此背景下,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 衰史与性格发展史,象征性地暗示了作者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 性认识。
[课文助读预习区]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 从小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期满 后因家庭困窘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 年和王 统照、郑振铎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并提出了“艺术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茅盾积极开展革命文艺 运动,与鲁迅并肩战斗,促进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先后担任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 席和中国作协主席。1981 年临终前,茅盾拿出 25 万元稿费设 立“茅盾文学奖”。
◎人物速览 双重性格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身份地位:上海滩的工业巨头。 性格特征:精明强悍,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 又有软弱空虚,反动腐朽的一面。
主要情节:吴荪甫有雄厚的财力,很有才干,曾留学欧美, 懂得一套企业管理的学问、本领。为此,他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家孙吉人、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建立起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 益中信托公司。他以放款给同业为手段做成圈套,一口气吞并 了八个生产轻工日用品的工厂。

人教版选修《子夜》ppt课件

人教版选修《子夜》ppt课件
2020/3/13
小说情节
书中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它以民族工业资 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 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 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 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 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 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 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 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 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 发展的。
茅盾
教学目标
• 1、了解《子夜》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 3、赏析节选部分中吴老太爷所折射出来的
象征意义。 • 4、使学生理解《子夜》对社会现实的描摹
、对社会性质的解释以及史诗性艺术特征 ,进而认识《子夜》的文学史地位,以及 茅盾对社会剖析小说的贡献。
2020/3/13
验的;资产阶级理论家知识分子范博文, 想调停老赵和老吴之间的矛盾,但又显得 十分的可笑。此外,还刻画其他的人物诸 如工人、农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等各类人物。
2020/3/13
艺术特色
• 1、塑造人物的典型化和类型化手法
作品将人物分为若干类型,资本家,知识分子 ,农民等。而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 族资本家和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 会背景和性格。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 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吴荪甫 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 各个方面的纠葛,或以简洁有力的叙述,或以音 容笑貌,或借助于一连串的故事,或利用环境的 变幻,细致地表现了他的名种不同的心理活动, 突出他的色厉内荏的性格。

《子夜》课件.ppt

《子夜》课件.ppt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 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 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 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 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 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
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
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
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
出一贯严谨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
和脆弱的性格。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
《子夜》人物描写的特点之一。
•3、个性化的语言
因而,《子夜》的创作为中国现代长篇 小说写作开创了新的景观。
•5、强烈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 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 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 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 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 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 争了。
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 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一是 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但由于某些人物身 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 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 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 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 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 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 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 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 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 极端腐朽。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 历史遭遇和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伯韬 赵伯韬是1920—30年代中国买办资本家的典 型。在小说中是作为吴荪甫的对立形象出现 的。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诡诈,他设置圈 套勾引吴荪甫加入‚多头‛的秘密组织,合 伙经营公债投机生意,然而又勾结国民党政 府、军阀操纵股市,使吴血本无归。在私生 活方面更加荒淫无耻。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 会‚扒进各样的女人‛。总之,这是—个坏 得连自己都没有感觉的买办资本家。
节选前后主要情节

课文选自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 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是维新党。 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 身不遂,他久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 来,除了看过《太上感应篇》,他久不曾 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 生。“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与儿子吴荪 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 儿子和解。
《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史诗般宏阔,但 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 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瞿秋白 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 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解 题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 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 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 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 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 受。
高老太爷的结局
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老太爷和《太上 感应篇》为代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 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势力与吴荪甫 委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他 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 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但最后他还是 身不由己的来到上海。结果到了就受不得 刺激,一命呜呼。


在这里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僵尸,一 见到空气就风化了,上海专门‚风化‛像 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 暗喻封建体制的解体和新兴力量的强大。
《子夜》艺术成就


结构 《子夜》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 线索繁多而又纵横交错。在整体结构上采用的是 《红楼梦》式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 心理描写 作者擅长以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 的内心和性格,深刻挖掘人物的灵魂世界。其中 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描写尤其显得突出。
小 说
情 节 与
主 题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 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 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 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 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 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 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 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 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阅 读
课 文
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
繁华 光怪陆离
灯红酒绿 伤风败俗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思考: 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什么 性格或心理?
吴老太爷


保守 朽弱 封建遗老 头晕目眩 强烈不适感 对上海充满厌恶 抵触情绪 象征意义: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
本节的艺术手法
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茅盾
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 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 主。茅盾,作家,政治活 动家。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桐乡人。
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 年任 《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 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 编《文艺阵地》。 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 1940 年5 月到延安。 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 编委。 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


吴荪甫精明强干,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 他有雄厚的财力,曾留学欧美,懂得企业管理。 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和外货竞争。他 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他以放款为圈 套,一口气并吞了八个厂子,把那些平庸的企 业家毫无怜悯地打倒,充分表现他的野心、魄 力、冒险精神和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吴荪甫 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贯串全书 的主线。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益中公司外 遇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内逢国民党新军阀战争, 民生凋敝,产品销不出去,民族工业艰难无前 途的困境,使得精明刚强的吴荪甫也变得迷惘 空虚。

此次到上海来,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 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 卧病在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 步也不能动,只能听别人摆布。与他同行 的,还有两位他精心培养的“金童玉 女” —四小姐与七老爷。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五、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茅 盾 简 介 Nhomakorabea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奖励优秀 的长篇小说创作, ‚茅盾文学奖金‛成为 中国文坛最高荣誉。 由于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茅盾被 誉为‚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 求》。 长篇:《子夜》、《腐蚀》、《虹》 、 《霜叶红似二月花》 、 短篇小说: 《创造》《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 绅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