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罗·威尔逊
威尔逊

参加一战
• 为打击国内的反战势力,威尔逊相继于1917年和1918年推动国会通过了反间谍法(Espionage Act)和反煽动法(Sedition A c t ) , 以 压 制 反 英 、 亲 德 和 反 战 声 音 。 他 欢 迎 诸 如 沃 尔 特 ·李 普 曼 这 样 支 持 战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者 , 却 无 法 容 忍 那 些 企 图 阻 碍 战争甚至刺杀政府官员的反战者。他还坚持将出生在外国的激进分子赶出美国。援引反间谍法相关条例,美国邮政系统拒 绝投递任何被视作可能是批评美国战争行为的书面材料。约60多家报纸因此被剥夺了二级邮递权。
• 威尔逊的战时政策高度地向劳工倾斜。他与龚帕斯和美国劳工联合会密切合作,同时镇压任何企图阻碍战争工作的反战团 体。在威尔逊的任期内,美国劳工联盟、铁路工人协会和其他"温和"工会的会员和这些行业工人的工资都得到了显著增长。 由于没有实施配给制,消费品价格飞涨。而因为收入税的增加,白领阶层备受打击。不过,鼓励购买战争债券的工作还是 大获成功。这些债券使得战争开销转化为20年代的繁荣。
" 一个违反这些核心权利的国家必须明白它将被直接的挑战和抵抗所制止 并被要求承担责任。很快,这将使这场争斗多少变成我们自己的事情。"
最终,伍德罗·威尔逊勉强战胜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赢得了 1916年大选。
选战的最后结果出奇地接近,甚至在选后数天内都无定论。由于担心输掉 选举而在欧战尚不确定的情况下成为跛脚鸭,威尔逊提出了一个假想方案: 倘休斯取胜,他将先任命休斯为国务卿,然后和副总统一起辞职以使其接 任总统。两党选情在数个州都十分接近。在加州大约一百万选票中威尔逊 赢了3773票,而在新罕布什尔只赢了区区54票。休斯在明尼苏达的 358000张选票中赢了393张。最后威尔逊得到了277张选举人票,而休斯 得到254张。威尔逊能赢得大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912年大选时投给西 奥多·罗斯福和工会领袖戴布兹(Eugene V. Debs)的票这次大多流向了他。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行政学研究是美国政治学家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首次提出的理论,该理论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并倡导公共行政的独立性。
威尔逊认为,政治与行政应该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行政应该具备有效性和高效性,而不是受到政治干预。
这种理论的提出,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公共行政学发展的里程碑。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背景是美国政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张,以及公众对政府效率的关注。
在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政治与行政的混淆导致了政府的不透明度和低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威尔逊提出了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理论,并强调公共行政的独立性和高效性。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威尔逊认为,政治是制定政策的领域,而行政则是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划,而行政官员则负责执行这些政策和规划。
这种分离可以减少政治干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
第二,公共行政的独立性。
威尔逊认为,公共行政应该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以便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行政官员应该不受政治干扰,只负责执行政策。
这种独立性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同时减少政治干预。
第三,强调制度规范和程序公正。
威尔逊认为,公共行政应该注重制度规范和程序公正,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他主张建立规范的行政程序和制度,以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四,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
威尔逊认为,公共行政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他主张培养专业的行政官员和公务员,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公共行政学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公共行政学发展的里程碑。
同时,威尔逊的理论也强调了制度规范和程序公正的重要性,为后来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它过于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悲剧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悲剧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是位不善于利用妥协艺术的政治家。
他有句名言:"宁肯战败千次,也决不为不光荣的妥协而朝三暮四".为了维护这句名言,威尔逊竟付出了他政治生命中一项重要事业的代价,并最终给自己的政治生涯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
回顾这段历史,将有助于人们从一个側面去了解妥协在政治上所显示出的重要性。
伍德罗·威尔逊于1913年任美国总统,上台后,他在国内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些影响和作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为了使美国在外交政策上能摆脱孤立主义的传统,以使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能取得领导地位,他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国会提出了被他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
"十四点"的内容包括公开外交、海上自由、贸易自由、裁减军备、民族自决等许多原则性问题。
其中,在第十四点即最后一点的内容上,威尔逊倡议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机构,即所谓的国际联盟。
1918年12月,威尔逊赴欧参加巴黎和会。
在这次会议上,他将与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十三国的代表讨论德国战败问题,同时,还将在他提出的"十四点"的内容基础上讨论战后国际问题。
由于威尔逊的"十四点"根本不为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利孟梭等人所接受,只是在此会议之前,由于威尔逊的亲信顾问豪斯上校一再施加压力的结果,英法等国的代表才勉强同意了以"十四点"作为巴黎和会谈判的基础。
但是,当威尔逊亲自参加会议后,英法等国的代表不仅不遵循"十四点"中的内容,反而利用威尔逊一心想成立国际联盟的心理,在会议上与威尔逊讨价还价,大耍外交手腕。
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威尔逊行政学说是由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行政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行政分工:威尔逊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明确划分不同部门和职能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行政管理。
他主张将政府机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并强调每个机构应当专注于自身的职责,避免重叠和冲突。
2. 行政中立:威尔逊主张行政机构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政治干预的影响。
他认为行政应当基于科学、专业和事实,而非个人意愿或政治利益来进行。
3. 行政效率:威尔逊强调行政机构应当追求高效率的运作,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他主张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通过精确的目标设定、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提高行政效能。
4. 公共参与:威尔逊认为,行政机构应当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和合作,倾听社会声音,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
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的行政体系,以增强民主治理的效果。
总的来说,威尔逊行政学说强调行政的专业化、中立性、高效性和公众参与,旨在实现更好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

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简介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是指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他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行政监督的思想和原则。
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行政监督的总统,他的思想对美国行政管理和政府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其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影响。
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的核心原则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的核心原则是对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行政部门的高效运作和公正执行。
以下是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的主要原则:1. 统一和分工原则威尔逊提倡行政部门的统一和专业化,通过建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和制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来增强行政效能。
他认为,行政部门的分工和专业化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确保行政过程的高效和公正。
2. 行政中立原则威尔逊强调行政部门应当保持中立,不受政治影响。
他主张行政部门应当遵循法律和公正原则,独立于政治过程,并在执行政策和法律时不偏袒任何特定利益集团。
3. 公开透明原则威尔逊主张政府的行政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以便公众能够监督和参与。
他认为公开透明的行政可以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同时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4. 国家管理原则威尔逊强调国家应当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对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和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他认为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推动行政部门的改革和创新。
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的影响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对美国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主要影响方面:1. 行政改革威尔逊推动了一系列行政改革措施,包括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垄断管制委员会等行政机构,以及制定《行政管理法》等法律。
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能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质量。
2. 公务员制度建设威尔逊推崇职业化的公务员制度,通过建立公务员考试制度和职业培训机构,规范了公务员的选拔和培养,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这一制度对于美国公共管理体系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行政透明和公众参与威尔逊提倡政府行政应当公开透明,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伍德罗·威尔逊

伍德罗·威尔逊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汉漢▼▲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第28任美國總統任期1913年3月4日–1921年3月4日副總統托馬斯·賴利·馬歇爾前任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繼任沃倫·G·哈定出生1856年12月28日維吉尼亞州斯汤顿逝世1924年2月3日(67歲)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政黨民主党配偶埃倫·路易絲·亞克森伊蒂丝·高尔特信仰長老教會簽名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国第28任总统。
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的一个领袖级知识分子,他曾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等职。
1912年总统大选中,由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
迄今为止,他是唯一一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学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
在第一个任期中,威尔逊支持民主党控制的议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联邦农田贷款法案(Federal Farm Loan Act),还通过新的收入法在联邦一级开征收入税,以及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
但他也同时因为支持在联邦资助的机构中实施种族隔离,导致大批黑人员工被解职,而遭到当时民权运动团体以及后人的批评。
于1916年大选中勉强胜出后,威尔逊第二个任期的中心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尽管他在竞选时打出了“他让我们远离了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美国的中立政策却未能持久。
德国经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发送给墨西哥、保证其若两国结盟德国将帮助墨重新获得被美国占领之北方数州的电报,以及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促使威尔逊多次对德国给予警告,并最终于1917年4月要求国会宣战。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提出的一项重要倡议。
以下将详细介绍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并分析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于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宣布。
该计划旨在通过解决战争导致的矛盾和争端,确保持久和平,并奠定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解决战后领土争端和国界问题,二是确保和平共处和维护国家自决权。
首先,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着重解决了战后领土争端和国界问题。
他主张以公正和平等的原则来处理领土的归属权,以避免外交纠纷和战争的再次爆发。
威尔逊建议进行公开的、条约性的平等贸易政策和闭关主义,以确保公平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
此外,威尔逊提议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障碍来促进国际贸易,以促进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些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平等、开放和稳定的贸易环境,并为战后重建和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
其次,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旨在确保和平共处和维护国家自决权。
他呼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护全球和平和安全,即后来成立的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旨在通过成员国间的合作和协商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此外,威尔逊强调每个国家都有权利自主决定其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原则,即国家自决权。
他认为通过国家自决原则,可以使各国人民获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避免大国对小国的侵略和压迫。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该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谈判奠定了基础。
虽然不是所有的提议都得到了接受,但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为谈判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促使各方就和平条件进行合理的讨论。
其次,该计划影响了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发展。
国际联盟的设立被视为国际组织的先驱,奠定了后来的国际组织体系的基础。
此外,威尔逊的国家自决原则为殖民地地区争取独立和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推动了20世纪后期的解殖民运动。
最后,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伍德罗 威尔逊简介

主要成就
• 带领美国赢得一战 • 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 • 荣获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 • 发表了《行政学研究》
人物生平
1856年12月28日威尔逊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斯汤城,祖 先大部分是苏格兰血统。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三度出 任英国首相的威廉•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 尔逊16岁进入戴维森学院,29岁获博士学位,30岁开始 在大学任教
1902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 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1909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 1912年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二十八任 总统并且在后来获得连任
人物生平
1919年,威尔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正式创立“伍德罗•威 尔逊公共关系学院”,并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 至此,作为独立学科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政治创立, 威尔逊本人担任学院讲座教授,其个人的学术威望达到顶 峰
1924年2月3日,威尔逊因中风在怀着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 深深不满和对他所创立的国际联盟的复杂心情中逝世,享 年67岁。
学术经历
1890年,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1896年,普林斯顿大学一百五十周年校庆时,威尔逊发表了
一篇题为《为国服务的普林斯顿》(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的演讲。这个题目后来被扩展为“为国 家服务,为所有民族服务”(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成为暗示普 林斯顿大学的常用格言 1902年,校董事会晋升威尔逊为校长,他所开发的课程方针 后被证明为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性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政治前途迅速陷入困境
——1920年,威尔逊在遭到质疑的忧郁 中去职
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在两院中的巨大影响, 两院议员以绝对多数否决了威尔逊提出的包括 美国加入国联等一系列使美国跨入世界支配大 国行列的议案,并且无知的将国际联盟同欧洲 古老而落后的“神圣同盟”相提并论。
同时在国际上,他提出的是十四点原则也被很多 政治家质疑,英国政治家尼柯尔森形容威尔逊 倡导下的巴黎和会:“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 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以觉悟, 新秩序不过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老虎-------克里孟梭
( 1841—1929 )
法国总理(1906—1909,1917—1920)。在 巴黎学医期间即从事共和派活动。1876— 1893年为众议员,以激进著称,为倒阁能手, 外号“老虎”。因巴拿马丑闻涉嫌而受猛烈 攻击。1893年入新闻界。创办《正义报》和 《曙光报》。后当选为参议员(1902— 1920)。任内务部长期间(1906)严厉镇压 矿工罢工。第一次总理任内,力促法、英、 俄三国协约成立,鼓吹复仇主义。1917年11 月出任战时内阁总理兼陆军部长,提出一切 服从战争的口号。后被誉为“胜利之父”。 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力主削弱德国,并积 极组织武装干涉苏俄。1920年竞选总统失败 后退休。
人类怎样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登上当年的和会舞台 解剖当年的风云人物 弄清
什么思想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他们为什么无法让战争悬崖勒马? 我们如何评价他们?
我们的工作程序
讨论基本问题 排列研究顺序
历史事件 人物及其环境 人物言行及其在事件中的作用 人物评价
假设改变人物的思想,我们能改写历史 吗?
1856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斯 汤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 在弗吉尼亚大学和霍普金斯大 学 攻读法律、政治和历史,曾获 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 任过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和州 长。
1912年和1916年在民主 党支持下,先后当选为美国第 28任总统。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
第一、人可以改造。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 学习克服固有的缺点而日臻高尚,人类社会也 将藉此走向文明。
威尔逊仪表堂堂,意志坚强,是个极端 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 国发展迅速,成了世界首富。威尔逊认 为,根据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 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 导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 战的决定之后,又于1918年1月8日提出 了以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为基础的“十四点”争霸世界纲领。
巴黎和会中的 人物脸谱
学生研究小组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 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 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 人和平 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 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 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 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克里孟梭:要实际,不要空洞的
原则
他的不屈不挠的勇气把法国人团结在一起,经受 住了1918年3月的沉重打击,使他得以领导整个 国家在当年11月取得胜利。对他来说,决定政策 的是个人的气质而不是空洞的原则,他是一个爱 国者和战士,而不是一个建设性的政治家。他从 实际出发,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持怀疑态度,激 怒了理想主义的伍德罗·威尔逊,而在法国,人们 都觉得他对德国太宽大为怀了。这种批评加上一 些政治家对他的擅权表示不满,使他于1920年1 月退出政界。他在退休之后仍担心德国会东山再 起,甚至预言1940年将是最危险的一年
巴黎和会国际形势分析图
建立国联和维 护航行自由, 争取领导权 (美国)
德国,
革命的 俄国
制裁祸首, 肢解德国, 获得利益 (英法)
意大利分一杯羹-----失 败 日本夺取德国在华利益
中国力争维 权
巴黎和会中的脸谱选
理想主义者----托马斯·伍德罗·威尔 逊 老虎——克里孟梭 拒签和约的顾维钧
理想主义者----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认为作为国家组成部 分的人民可以达成谅解,用和谐的眼光去看待 各自的矛盾,并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各自的矛 盾
第三、利益可以调和。国家之间可以合作与 协调为手段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规避冲突和 战争从而实现双赢。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用集 体安全来替代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威尔逊与英法争霸
阻止与让步 理想与妥协 维护国家利益与争取国际认可
构建了威尔逊色谱
巴黎和会对威尔逊只是一次理
想与现实的撞击
1919年,威尔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正式 创立“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关系学院”, 并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至此, 作为独立学科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 学政治创立,威尔逊本人担任学院讲座 教授,其个人的学术威望达到顶峰,也 为其在人类文明史刻下浓重的一笔。威 尔逊因倡导国际联盟获1919年诺贝尔和 平奖。
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
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十四条宣言。内 容包括,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同等;建 立国联;维护世界永久和平。
威尔逊与国联:希望破中有立
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即提出要优先 讨论国联盟约问题,强调国联盟约与对 德和约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 体,对任何国家都有约束力。 (英法主导下,国联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 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 英法想借此把美国的计划从议事日程里 抹掉。 )
克里孟梭对话威尔逊
克里孟梭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 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 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 威尔逊也不示弱,他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 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 望我回家了。” 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你回家,我本 人倒是想回去。
有关国联的对话
威尔逊:我们不能让世界得出这样一个印 象:各大国首先瓜分了世界上无力自卫 的地区,然后才建立国际联盟。
劳合·乔治:只有上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 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
威尔逊:只要无人故意捣乱,委员会的工 作10天就可结束。
威尔逊的妥协
在法国萨尔要求上的让步 在日本对中国山东要求上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