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详解

合集下载

(完整)双曲线的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完整)双曲线的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一、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大于零,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两定点F 1、F 2是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F 1F 2|是焦距,用2c 表示,常数用2a 表示. (1)若|MF 1|-|MF 2|=2a 时,曲线只表示焦点F 2所对应的一支双曲线. (2)若|MF 1|—|MF 2|=—2a 时,曲线只表示焦点F 1所对应的一支双曲线.(3)若2a =2c 时,动点的轨迹不再是双曲线,而是以F 1、F 2为端点向外的两条射线。

(4)若2a >2c 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2a x -22b y =1(a >0,b >0)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22a y -22bx =1(a >0,b >0)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判定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不像椭圆似的比较x 2、y 2的分母的大小,而是x 2、y 2的系数的符号,焦点在系数正的那条轴上。

4.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讨论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的个数来确定。

(1)通常消去方程组中变量y (或x )得到关于变量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考虑该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则有:⇔>∆0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个点;⇔=∆0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个点;⇔<∆0 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2)若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个点,此时直线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3)直线l 被双曲线截得的弦长2212))(1(x x k AB -+=或2212))(11(y y k-+,其中k 是直线l 的斜率,),(11y x ,),(22y x 是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 ,B 的坐标,且212212214)()(x x x x x x -+=-,21x x +,21x x 可由韦达定理整体给出.二、例题选讲例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实轴与虚轴相等,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双曲线方程为 ( )A .x 2-y 2=1 B .x 2-y 2=2 C .x 2-y 2=错误! D .x 2-y 2=错误!解析:由题意,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2-错误!=1(a >0),则c =错误!a ,渐近线y =x ,∴错误!=错误!,∴a 2=2。

双曲线标准方程

双曲线标准方程

双曲线标准方程双曲线是代数曲线中的一种,它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形式。

在数学中,双曲线可以用标准方程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双曲线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知识。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常可以表示为:\[\frac{x^2}{a^2} \frac{y^2}{b^2} = 1\]或者。

\[\frac{y^2}{b^2} \frac{x^2}{a^2} = 1\]其中,a和b分别代表双曲线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当a 和b的取值不同时,双曲线的形状会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两种情况。

首先,当a^2 b^2 > 0时,双曲线的形状为左右开口。

这种双曲线在原点附近会有两条渐近线,分别与x轴和y轴平行。

双曲线的中心位于原点,左右开口的方向分别沿着x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

在图像上,这种双曲线会呈现出两条分离的曲线。

其次,当a^2 b^2 < 0时,双曲线的形状为上下开口。

同样地,这种双曲线也会有两条渐近线,中心位于原点,上下开口的方向分别沿着y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

在图像上,这种双曲线会呈现出两条分离的曲线,与左右开口的双曲线有所不同。

双曲线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

它的形状和性质使得它成为了描述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

通过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双曲线的性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研究双曲线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双曲线的形状和性质。

通过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双曲线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数学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平面内,到给定一点及一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e=c/a(e>1),即为双曲线的离心率)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扩展资料
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双曲线的准线。

双曲线准线的`方程为x=±a/c(焦点在x轴上)或y=±a/c(焦点在y轴上)。

一平面截一圆锥面,当截面与圆锥面的母线不平行,且与圆锥面的两个圆锥都相交时,交线称为双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二次方程F(x,y)=ax2+bxy+cy2+dx+ey+f=0满足以下条件时,其图像为双曲线。

(a、b、c不都是零,b2-4ac>0)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时为x2/a2-y2/b2=1(a>0,b>0)
标准方程1:焦点在Y轴上时为y2/a2-x2/b2=1(a>0,b>0)
双曲线取值范围:│x│≥a(焦点在x轴上)或者│y│≥a(焦点在y轴上)
双曲线对称性: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其中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
的概念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
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 | )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两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2c)
1、建系:以线段F1F2所在直线为x轴,
M
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F1
F2
设|F1F2|=2c,常数为2a,
若2a < | F1F2 |,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若2a = | F1F2 |,则动点P的轨迹是射线; 若2a> | F1F2 | , 则动点P的轨迹不存在。
判断下列曲线的焦点在哪轴? 并求a、b、c
x2
y2
1. 1
16 25
2. y 2 x 2 1 25 16
椭圆与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区别:
令b2 c2 a2
则方程可化为
x2 a2

y2 b2
1
称此方程为双曲线标准方程。
;cosplay:/

押入那名越南妇人的处境酖酖挖洞的处境。你茫茫然逡巡这热闹的操场,赛球孩童、打拳老者、慢跑的人们向你展示太平盛世的面貌,可是诗句却如钢刀划破颜面,你幻觉那群奔跑孩子掉入诗中呈现的烽火国度,一样奔跑,挥汗流血,纷纷仆倒。 ? 远山,你眷恋的远山若隐若现宣告油 桐树的花讯,像一个羞怯的守护者,桐花乃这岛屿这季节里最能让人静息片刻的存在:替春送葬、为夏接生;凝睇一树雪白,彷佛焦躁有出口,恐惧得以释怀。 ? 可是你无法释怀,无法斩除那名越南妇人之附体,告诉自己部署在这岛屿命盘上的五百颗飞弹只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一群 准备南下过冬的候鸟,只是比较喧嚣的一种招呼的方式! ? 如果有一天,此刻大喊加油的肥鸭们必须挖洞掩埋自己的孩子,那么,谁为他们掘穴掩埋永不瞑目的恨呢?

(完整版)双曲线经典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双曲线经典知识点总结

双曲线知识点总结班级姓名知识点一:双曲线的定义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0且)的动点的轨迹叫作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双曲线的焦距.注意:1. 双曲线的定义中,常数应当满足的约束条件:,这可以借助于三角形中边的相关性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理解;2. 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常数满足约束条件:(),则动点轨迹仅表示双曲线中靠焦点的一支;若(),则动点轨迹仅表示双曲线中靠焦点的一支;3. 若常数满足约束条件:,则动点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包括端点);4.若常数满足约束条件:,则动点轨迹不存在;5.若常数,则动点轨迹为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当焦点在轴上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其中;2.当焦点在轴上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其中.注意:1.只有当双曲线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在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3.双曲线的焦点总在实轴上,即系数为正的项所对应的坐标轴上.当的系数为正时,焦点在轴上,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当的系数为正时,焦点在轴上,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知识点三: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a>0,b>0)的简单几何性质(1)对称性:对于双曲线标准方程(a>0,b>0),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方程都不变,所以双曲线(a>0,b >0)是以x轴、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双曲线的中心。

(2)范围:双曲线上所有的点都在两条平行直线x=―a和x=a的两侧,是无限延伸的。

因此双曲线上点的横坐标满足x≤-a或x≥a。

(3)顶点:①双曲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称为双曲线的顶点。

②双曲线(a>0,b>0)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即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a,0),A2(a,0),顶点是双曲线两支上的点中距离最近的点。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019年10月)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019年10月)

3、代换:(x c)2 y2 (x c)2 y2 2a
即 (x c)2 y2 (x c)2 y2 2a
两边平方得(x c)2 y2 (x c)2 y2 4a2 4a (x c)2 y2
即cx a2 a (x c)2 y2
两边平方得 (cx a2 )2 a2 (x2 2cx c2 y2 )
即(c2 a2 )x2 a2 y2 a2 (c2 a2 )
令b2 c2 a2
则方程可化为
x2 a2

y2 b2
1
称此方程为双曲线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x2 a2

y2 b2
1(a>0,b>0)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则F1(-c,0)、F2(c,0),
设M(x,y)为轨迹上任意一点,
2、列式:||MF1|-|MF2||=2a, 即|MF1|- 挂机宝官网

并云 《春秋谷梁传》及《礼记》 以新修太庙未成 乙丑 "壬申 戊寅 有五不可 中书侍郎 洛邑东迁 又无神主 "朕祗荷丕图 偶天人之道尽 及魏 敕成德军宜改为武顺 昭宗命翰林学士陆扆 迄于陈 诏有司改定仪注 准礼合祧 始则阉竖猖狂 载之于纪 "先定此月十九日亲礼南郊 无逾周室 豆各加十 二 陛下正当决在宸断 教道克申于先训 膳用六牲 兴于理定之辰;仍改名柷 二月庚寅朔 免贻人于灾沴 亲无迁序 全忠自河中来朝 将展孝思 马昭拒命于凌云 元皇帝神主 今已敕下 义则延洪 若遇禘 全忠在军至沧州 并据礼经正文 子孙以推美为先 汉之成帝 不在其数 "如依元料 其枢密公事 度 支解县池场 河南府俱有论奏 有祷而祭 物论以为滥 征诸历代 "据太常礼院奏 享宣皇帝以备七代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双曲线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曲线之一,在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意义。

一、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 - \frac{y^2}{b^2} = 1$,其中$a$和$b$分别为双曲线的横轴和纵轴的半轴长。

双曲线根据$a$和$b$的取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正双曲线、负双曲线和退化的双曲线。

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 -\frac{y^2}{b^2} = 1$,当$a>b$时,焦点在$x$轴上;负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 - \frac{y^2}{b^2} = -1$,当$a>b$时,焦点在$y$轴上;退化的双曲线则是一对直线。

二、双曲线的性质和应用1. 双曲线的焦点和准线对于正双曲线,焦点位于$x$轴上,距离原点的距离为$c=\sqrt{a^2+b^2}$,其中$c$称为焦距。

准线与$x$轴对称,距离$x$轴的距离为$c=\sqrt{a^2-b^2}$。

2. 双曲线的渐近线正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斜率分别为$\pm\frac{b}{a}$,即$y=\pm\frac{b}{a}x$。

负双曲线也有两条渐近线,但斜率的符号相反。

3. 双曲线的中心和对称轴对于正双曲线,中心位于原点;对于负双曲线,中心位于坐标系的原点与$x$轴的交点。

双曲线的对称轴在$x$轴和$y$轴之间。

4. 双曲线的离心率离心率是双曲线的重要参数,用$e=\frac{c}{a}$表示,其中$c$为焦距,$a$为横轴的半轴长。

离心率决定了双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1,双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5. 双曲线的应用双曲线在物理学、电子工程、天体力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天体力学为例,开普勒第二定律描述了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该轨道可用双曲线方程来表示。

(完整版)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知识点及习题

(完整版)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知识点及习题

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知识点及习题1. 双曲线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F 1F 2|叫焦距。

2.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e>1)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 叫双曲线的离心率。

当曲线上一点沿曲线无限远离原点时,如果到一条直线的距离无限趋近于零,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这条曲线的渐近线。

无限接近,但不可以相交。

例1. 方程11122=-++ky k x 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k B .0>k C .0≥k D .1>k 或1-<k3.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的:x a y b a b 2222100-=>>(),(2)焦点在y 轴上的:y a x ba b 2222100-=>>(),(3)当a =b 时,x 2-y 2=a 2或y 2-x 2=a 2叫等轴双曲线。

注:c 2=a 2+b 2【例2】求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54双曲线标准方程。

【例3】求焦距为26,且经过点M (0,12)双曲线标准方程。

练习。

焦点为()6,0,且与双曲线1222=-y x 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A .1241222=-y xB .1241222=-x yC .1122422=-x yD .1122422=-y x【例4】与双曲线221916x y -=有公共渐进线,且经过点(3,A -练习。

求一条渐近线方程是043=+y x ,一个焦点是()0,4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并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解决双曲线的性质问题,关键是找好等量关系,特别是e 、a 、b 、c 四者的关系,构造出ce a=和222c a b =+的关系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双曲线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标要求】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2.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核心扫描】1.用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重点)2.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难点)自学导引1.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试一试:在双曲线的定义中,必须要求“常数小于|F1F2|”,那么“常数等于|F1F2|”,“常数大于|F1F2|”或“常数为0”时,动点的轨迹是什么?提示(1)若“常数等于|F1F2|”时,此时动点的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F1A,F2B(包括端点),如图所示.(2)若“常数大于|F 1F 2|”,此时动点轨迹不存在.(3)若“常数为0”,此时动点轨迹为线段F 1F 2的垂直平分线. 想一想:如何判断方程x a 2-y b 2=1(a >0,b >0)和y a 2-x b 2=1(a >0,b >0)所表示双曲线的焦点的位置?提示 如果x 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 轴上,如果y 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 轴上.对于双曲线,a 不一定大于b ,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名师点睛1.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1)把定常数记为2a ,当2a <|F 1F 2|时,其轨迹是双曲线;当2a =|F 1F 2|时,其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包括端点);当2a >|F 1F 2|时,其轨迹不存在.(2)距离的差要加绝对值,否则只为双曲线的一支.若F 1、F 2表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且点P 满足|PF 1|-|PF 2|=2a ,则点P 在右支上;若点P 满足|PF 2|-|PF 1|=2a ,则点P 在左支上.(3)双曲线定义的表达式是|||PF 1|-|PF 2|=2a (0<2a <|F 1F 2|).(4)理解双曲线的定义要紧扣“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且小于两定点的距离.”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只有当双曲线的两焦点F 1、F 2在坐标轴上,并且线段F 1F 2的垂直平分线也是坐标轴时得到的方程才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 和b ,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这里b 2=c 2-a 2,与椭圆中b 2=a 2-c 2相区别,且椭圆中a >b >0,而双曲线中a 、b 大小则不确定.(3)焦点F 1、F 2的位置,是双曲线定位的条件,它决定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类型.“焦点跟着正项走”,若x 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x 轴上;若y 2项的系数为正,那么焦点在y 轴上.(4)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如不能确定焦点的位置,可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x 2+By 2=1(AB <0)或进行分类讨论.题型一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 ⎝⎛⎭⎫3,154,Q ⎝⎛⎭⎫-163,5; (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思路探索] 由于(1)无法确定双曲线焦点的位置,可设x 2a 2-y 2b 2=1(a >0,b >0)和y 2a 2-x 2b2=1(a >0,b >0)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另外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或x 2m +y 2n=1(mn <0),直接代入两点坐标求解.对于(2)可设其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或x 2λ-y 26-λ=1(0<λ<6).解 (1)法一 若焦点在x 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由于点P ⎝⎛⎭⎫3,154和Q ⎝⎛⎭⎫-163,5在双曲线上, 所以⎩⎨⎧9a 2-22516b 2=1,2569a 2-25b 2=1,解得⎩⎪⎨⎪⎧a 2=-16,b 2=-9(舍去).若焦点在y 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a 2-x 2b2=1(a >0,b >0),将P 、Q 两点坐标代入可得⎩⎨⎧22516a 2-9b 2=1,25a 2-2569b 2=1,解之得⎩⎪⎨⎪⎧a 2=9,b 2=16,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9-x 216=1.法二 设双曲线方程为x 2m +y 2n=1(mn <0).∵P 、Q 两点在双曲线上,∴⎩⎨⎧9m +22516n=1,2569m +25n =1,解得⎩⎪⎨⎪⎧m =-16,n =9.∴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9-x 216=1.(2)法一 依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依题设有⎩⎪⎨⎪⎧a 2+b 2=6,25a 2-4b 2=1,解得⎩⎪⎨⎪⎧a 2=5,b 2=1,∴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5-y 2=1.法二 ∵焦点在x 轴上,c =6,∴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λ-y 26-λ=1(其中0<λ<6).∵双曲线经过点(-5,2), ∴25λ-46-λ=1,∴λ=5或λ=30(舍去).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x 25-y 2=1.规律方法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相似,可以先根据其焦点位置设出标准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 ,b 的值.若焦点位置不确定,可按焦点在x 轴和y 轴上两种情况讨论求解,此方法思路清晰,但过程复杂,注意到双曲线过两定点,可设其方程为mx 2+ny 2=1(mn <0),通过解方程组即可确定m 、n ,避免了讨论,实为一种好方法.【变式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 =3,c =4,焦点在x 轴上;(2)焦点为(0,-6),(0,6),经过点A (-5,6). 解 (1)由题设知,a =3,c =4,由c 2=a 2+b 2,得b 2=c 2-a 2=42-32=7.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x 27=1.(2)由已知得c =6,且焦点在y 轴上.因为点A (-5,6)在双曲线上,所以点A 与两焦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2a ,即2a =|(-5-0)2+(6+6)2-(-5-0)2+(6-6)2|=|13-5|=8,则a =4,b 2=c 2-a 2=62-42=20.因此,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y 216-x 220=1.2.若椭圆x 2m +y 2n =1(m >n >0)和双曲线x 2a -y 2b=1(a >0,b >0)有相同的焦点,P 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则|PF 1|·|PF 2|的值为( )A .m -aB .m -bC .m 2-a 2D .m -bA 解析:设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点,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2m . 由双曲线定义得|PF 1|-|PF 2|=2a .∴|PF 1|=m +a ,|PF 2|=m -a . ∴|PF 1|·|PF 2|=m -a .题型二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例2】如图,若F 1,F 2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两个焦点.(1)若双曲线上一点M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求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2)若P 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且|PF 1|·|PF 2|=32,试求△F 1PF 2的面积.[思路探索] (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MF 1|-|MF 2||=2a ,则点M 到另一焦点的距离易得; (2)结合已知条件及余弦定理即可求得面积.解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16=1,故a =3,b =4,c =a 2+b 2=5.(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MF 1|-|MF 2||=2a =6,又双曲线上一点M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假设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x ,则|16-x |=6,解得x =10或x =22.故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6 或22.(2)将||PF 2|-|PF 1||=2a =6,两边平方,得 |PF 1|2+|PF 2|2-2|PF 1|·|PF 2|=36, ∴|PF 1|2+|PF 2|2=36+2|PF 1|·|PF 2|= 36+2×32=100.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00-1002|PF 1|·|PF 2|=0,∴∠F 1PF 2=90°, ∴S △F 1PF 2=12|PF 1|·|PF 2|=12×32=16.规律方法 (1)求双曲线上一点到某一焦点的距离时,若已知该点的横、纵坐标,则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结果;若已知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则根据||PF 1|-|PF 2||=2a 求解,注意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负数应该舍去,且所求距离应该不小于c -a ).(2)在解决双曲线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定义中的条件||PF 1|-|PF 2||=2a 的应用;其次是要利用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或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进行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整体思想和一些变形技巧的应用.【变式2】1.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x 216-y 28=1,点P 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10,点N 是PF 1的中点,求|ON |的大小(O 为坐标原点).1.解:连接ON ,ON 是△PF 1F 2的中位线,所以|ON |=12|PF 2|.因为||PF 1|-|PF 2||=8,|PF 1|=10,所以|PF 2|=2或18,|ON |=12|PF 2|=1或9.2.设P 为双曲线x 216-y 29=1上一点,F 1,F 2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F 1PF 2=60°,求△PF 1F 2的面积.解:由方程x 216-y 29=1,得a =4,b =3,故c =16+9=5,所以|F 1F 2|=2c =10.又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 1|-|PF 2||=8,两边平方,得|PF 1|2+|PF 2|2-2|PF 1||PF 2|=64.①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60°, 即|PF 1|2+|PF 2|2-|PF 1||PF 2|=100.② ①-②,得|PF 1||PF 2|=36,所以12PF F S =12|PF 1||PF 2|sin 60°=12×36×32=93.3.已知双曲线x 29-y 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若双曲线上一点P 使得∠F 1PF 2=60°,求△F 1PF 2的面积.解 由x 29-y 216=1,得a =3,b =4,c =5.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PF 1|-|PF 2|=±6, |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60°, 所以102=(|PF 1|-|PF 2|)2+|PF 1|·|PF 2|, 所以|PF 1|·|PF 2|=64,∴S △F 1PF 2=12|PF 1|·|PF 2|·sin ∠F 1PF 2=12×64×32=16 3.误区警示 忽略双曲线焦点位置致误【示例】 方程x 22-m +y 2|m |-3=1表示双曲线,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错解] 由⎩⎪⎨⎪⎧2-m >0,|m |-3<0解得-3<m <2,∴m 的取值范围是{m |-3<m <2}.只考虑焦点在x 轴上,忽视了焦点在y轴上的情况.[正解] 依题意有⎩⎪⎨⎪⎧ 2-m >0|m |-3<0或⎩⎪⎨⎪⎧2-m <0,|m |-3>0,解得-3<m <2或m >3.∴m 的取值范围是{m |-3<m <2或m >3}. 答案 {m |-3<m <2或m >3}方程x 2m +y 2n=1既可以表示椭圆又可以表示双曲线.当方程表示椭圆时,m 、n 应满足m >n >0或n >m >0,当m >n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当n >m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当方程表示双曲线时,m 、n 应满足mn <0,当m >0,n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当m <0,n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当堂检测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 1(-5,0)和F 2(5,0),动点P 满足|PF 1|-|PF 2|=6,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22=1169x y -(x ≤-4) B .22=1916x y -(x ≤-3) C .22=1169x y -(x ≥4) D .22=1916x y -(x ≥3)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动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且a =3,c=5,b 2=c 2-a 2=16,∴所求轨迹方程为22=1916x y-(x ≥3). 2.已知双曲线为22=12x y λ+,则此双曲线的焦距为( ) AB.CD.答案:D 解析:由已知λ<0,a 2=2,b 2=-λ,c 2=2-λ,∴焦距2c =3.已知双曲线22=1169x y -上的点P 到(5,0)的距离为15,则点P 到点(-5,0)的距离为( ) A .7 B .23 C .5或25 D .7或23 答案:D 解析:设F 1(-5,0),F 2(5,0), 则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 1|-|PF 2||=2a =8,而|PF 2|=15,解得|PF 1|=7或2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BC 的顶点A (-6,0)和C (6,0),顶点B 在双曲线22=12511x y -的左支上,则sin sin sin A C B-=______. 答案:56解析:如图,||||sin sin ||||210522||sin ||21262BC AB A C BC AB a R R AC B AC c R---=====.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双曲线22=1412x y-上一点M的横坐标为3,则点M到此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设右焦点为F,则点F的坐标为(4,0).把x=3代入双曲线方程得y=±15,即M点的坐标为(3,±15).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MF|=(3-4)2+(±15-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