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限时70分钟)1.(2019·黄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早春寄怀李建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C.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D.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A[“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通过描写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茱萸的画面,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

](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①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及思归不得的愁情。

②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之情。

③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

④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

⑤想要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9分)酬周参军吴均[注]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人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三(含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三(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诗歌鉴赏三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

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

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

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

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1)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这首诗的颔联中“应”和“新”两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一)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鉴赏(三)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鉴赏(三)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古代诗歌鉴赏(三)(限时4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C.诗的颈联主要写诗人居所的今昔变化,强调现在才知以前居处井底多么狭隘,今后即使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宽阔。

D.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

C[C项,“居所的今昔变化”错,应是对人生的感悟。

](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等,知晓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望”“会当”等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见之景为想象,是虚写。

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

【答案】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则是作者登上泰山后亲眼所见之景。

杜诗标题中的“望”字,诗中的“会当”表明作者没有登上泰山;本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作者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通过“雪”“寒灯”“漏声”“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B.“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

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升级训练三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升级训练三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专题升级训练三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子规吴融①举国繁荣委逝川,羽毛飘扬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悲凉,愁杀行人回去船。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连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形关系的?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寒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二字的妙处。

(2)“思乡之情”是本诗主题,请简要剖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钱起①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有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1)诗歌首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图景?请作简要剖析。

(2)从描绘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诗。

4.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闽中秋思杜荀鹤①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旅居福建时所作,后代对其评论极高。

(1)后代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两句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地,本诗在抒怀方面即有此特点,试联合全诗,加以剖析。

5.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蝶恋花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路过昌乐县寄语姐妹之作。

(1)请联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含解析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此诗前六句绘写雪后黄楼之景,后两句抒发之情。

写景精微细腻,写情深远绵邈。

答案长忆(思念)友人2.《诗林广记》评曰:“‘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尤妙。

”这两句妙在何处?试作赏析。

答:答案①意象繁密。

“云日”“松雪”“溪山”“晚风”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一字一意,用最简练的意象传递出尽可能多的情感。

②用词精炼。

“明”形象地刻画了松雪在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的状态;“进”写出了雪后冷风吹拂而带来的阵阵寒意。

“明”“进”的使用,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有了生气。

③动静结合。

“云日明松雪”表现出薄云遮掩的日光映照松雪的静态,“溪山进晚风”写出晚风吹进溪水纵横的山间的动态。

④多种感觉的融合。

既有“云日、松雪”等所见之景,又有隐含在“溪山进晚风”里的所听之声,还有“晚风”吹拂下,带来阵阵寒意的所触之感。

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借助“云日”“松雪”“溪山”“晚风”等意象,营造空明澄净的意境,抒发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寄情山水的洒脱情怀。

(写出三点即可)1.诗歌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答案雪后空明澄净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答案诗歌通过描写雪后薄云遮日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并借用典故传达诗人冲淡的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和。

答案静闲2.本诗为忆友之作,而全诗并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怀友的。

答:答案①首联对仗,以“寒更”对“清镜”,见“衰颜”而生迟暮之感,为怀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②中间两联调动听觉和视觉,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静寂寒冷,用环境描写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

③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

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思念。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三)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三)

2020届高三二轮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三)(江苏)一、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①竹叶:竹叶青酒。

⑴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3分)⑵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4分)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

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 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 “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 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 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限时70分钟)1.(2019·黄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早春寄怀李建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C.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D.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A[“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通过描写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茱萸的画面,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

](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①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及思归不得的愁情。

②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之情。

③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

④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

⑤想要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9分)酬周参军吴均[注]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人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D[“刚劲”错误。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托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3分)“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3分)3.(2019·衡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

B.上片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

C.上片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

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

B[无“可恼”之意。

](2)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②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③“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

④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每点 2 分,如答使用比喻手法也可酌情给分。

)4.(2019·青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船桨。

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作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B[“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错误,“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2)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案]①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静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

③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2019·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用比喻,将小孤山所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其地势之险要。

B.颔联“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照应诗题,而且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尾联借景抒情,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诗人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亦不忘报效国家之情。

C[尾联不是借景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诗的妙处。

(6分)[答案]这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3分)此联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仍矢志不移,力挽狂澜,坚定抗元的复杂情感。

(3分)6.(2019·开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田家苦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

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C[C项,“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说法错误,诗歌只是说“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并没有说是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

](2)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

通读诗歌,根据诗歌中“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可以概括出来本诗从丰收遭遇贱价,天灾水旱农民只能祈求神明保护方面揭示田家之苦。

第二问:简要分析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

诗歌揭示的内容是为诗歌主旨情感服务的,本诗也不例外,诗歌的标题是田家苦,在正常情况下田家的苦应该是遭遇天灾水旱,致使歉收,致使田家遭受困苦,可是诗歌中除了揭示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外,还揭示了麦子丰收,田家却遭受贱价之苦,这反映出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

[答案]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

(4分,每点2分)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

(2分)7.(2019·潍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即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

③邓林:桃林。

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A[A项,“欲扬先抑”错。

](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答案]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的赞美:第一、二句赞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6分。

态度2分,分析4分) 8.(2019·许昌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②致身:献身于国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挨,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