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推断题解答方法”教学设计推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一种题型,它能很好地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存在畏难、记忆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此课题的教学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笔者对于“物质的推断题解题方法”专题复习教学所做的思考与尝试。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巩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根据实验现象或有关物质的性质解推断题的方法;(3)熟记化学推断题常见“题眼”,简单了解推断的常见类型。

2、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推断让学生感悟事物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推断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小组竞赛法;1、自主学习;2、对比讨论法;2、合作学习。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编印学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1、要求教学班级学生级按化学学习小组(学期初分成人数、成绩相等的八个小组,并指定好小组长,平时课堂教学、实验均分组进行)做好预习。

2、完成学案“课前准备”部分,并记忆相关知识。

3、准备好相关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六、过程实录:〖情景导入,游戏激趣〗以物质王国发生刑事案件后,罪犯的抓捕为本课的导入情景。

学生的游戏规则为:当 屏幕上给出一个提示后,学生可不举手直接起立回答,每人只能有一个答案,答完后 保持站立,等待第二个提示;第二个提示出现后,如果该生的答案不符合条件则坐下, 自己或其它同学说明理由,如果有同学有新的答案可起立回答;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投影]…[投影]某日,物质王国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王国的刑警迅速展开调查有目ft 者称:它是一种黑色固体 现场痕迹分析证明:它是一种化合物 据知情者透露:它能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 审问同案犯得知:它能与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它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它能在空气中燃烧它的燃烧产物中有一种常用作溶剂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学生答题]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推断的解答思路与之类似,即根据条件做出多种猜想,再3 24 3 3 2逐个分析排除,直至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能熟练完成推断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推断题难点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四、教学环节预设:导入1′-自主学习15′—合作攻关15′--小结8′---巩固5′学习过程导语:从两次适应性训练和平时练习,可以看出每次都有物质推断题,它具有条件隐蔽,变化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这一节课我们复习推断题。

(一)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知识储备以具有颜色特征的物质1、红色固体:2、黑色固体:3、红褐色固体:4、蓝色固体:5、白色固体:6、黄色溶液:7、浅绿色溶液:8、蓝色溶液:9: 银白色(二)反应特有现象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3、与酸放产生(CO2)的是4、与碱产生气体(NH3)的是5、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是6、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是7、白色固体遇水变蓝的是8、能使黑色CuO变成红色(使红色的Fe2O3变成黑色)的气体固体:9、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10、空气中燃烧能生成CO2和H2O的物质:11、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1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13、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物质14、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的物质(三)物质之最1、密度最小的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2、常压下为液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中和反应必有的产物是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其次是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其次为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6、质子数最少的元素7、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8、使用最广泛的金属锋芒初露1.(2010河南)某种矿石中的主要成分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能够做干燥剂。

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教学课件设计

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教学课件设计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类型二 框图 型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类型三 表格 型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类型四 连线 型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 自主训练┃ D
专题 4┃ 推
C 专题 4┃ 推
A 专题 4┃ 推
A 专题 4┃ 推
进行推导。 2. 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碱,则试着用
NaOH 或
Ca(OH)2 进行推导。
NaCl 或 Na
或 C3a.C若O题3 进目行指推出导某。物质是常见的盐,则试着用
4. 推断题中,若指出某物质为生成的气体,则试着用 CO
进行推导,不行再试用 O2 或 H2 进行推导。
┃ 典例分析┃
类型一 描述 型

6CO、2组成元素相同初中常见的氧化物H2O2 H与2O
7 、。无色气体:H2 O2 CO CO2
CO2 ;CO 与 .
突破口
8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

点 燃:(一般情况下 , 有 O2 参加的
反 应)

电: 2H2O
通 电
2H2 ↑ + O2 ↑
催化剂:(KClO3 、 H2O2 分解 制 O2 )
┃ 专题特点┃ 专题 4┃ 推
专题 4┃ 推
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原题审

明显 条件 隐含 条件

特征 转
出 化 突破口


现组 象
成 条
......
推断 结论 检验
正 确件 结

温馨提示:按照审题要求填写答案。(名称还 是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还是化学式或实验现象 等)

初中化学推断题优质课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优质课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优质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2. 学会通过实验数据和化学方程式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2. 通过实验数据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1.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2. 通过实验数据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盐酸、硫酸、氯化铜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化学推断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编写化学方程式。

三、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化学方程式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推断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化学推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提问,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化学推断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教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教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教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习目标:1、掌握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2、掌握典型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3、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4、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欲、提高学习兴趣——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教学重点、难点:1、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2、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一、课前介绍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但同学们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大家来探讨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二、复习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三、解题的一般思路四、推断题的常见突口1.物质特征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溶液颜色:含有Cu2+(蓝色);含有Fe2+(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⑶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2.现象特征⑴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推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会依据具体的反应现象进行物质的推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依据反应现象对物质进行推断的过程,培养由表及里和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

2、通过方法指引和巩固练习,学习将系统性知识、方法合理配合使用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习题中反应物质的定量关系的处理,增强严谨的科研意识,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实验现象的分析,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与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元素——物质——反应”的思维模式,培养探究的逻辑思维,强调本节的学习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2、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构建动场】:【引入新课】由“酸碱盐的推理秀”化学世界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同时伴随着不同的反应现象,我们就依据反应现象推测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从而推测出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反应。

解题技巧: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

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

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基础巩固】1、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加酸不溶解的两种白色沉淀、;加酸溶解有气泡产生的两种白色沉淀、、2、常见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酸性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碱性气体。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教案
课题:化学推断题专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推断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推断题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
3.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化学推断题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20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教给学生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推理推断结论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
让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实验数据,进行推理推断,得出结论。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化学推断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推断题的理解和解题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推断题练习。

推断题初中化学的教案

推断题初中化学的教案

推断题初中化学的教案
教学内容:推断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推断题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推断题解题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辨别推断题中的关键信息。

教具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科书;
2. 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推断题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推断题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推断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通过已知信息推断出结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推断题的题目和关键信息。

三、练习(20分钟)
1. 老师出示几道化学推断题给学生尝试解答;
2.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3.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提炼信息,得出结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推断题的重要性和解题技巧。

五、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编写一些化学推断题,并用推断题的解题方法解答。

六、板书设计
化学知识推断题
- 定义和特点
- 解题方法
- 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推断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提
高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
更好地掌握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一种题型,它能很好地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存在畏难、记忆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此课题的教学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笔者对于“物质的推断题解题方法” 专题复习教学所做的思考与尝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巩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根据实验现象或有关物质的性质解推断题的方法;
(3)熟记化学推断题常见“题眼” ,简单了解推断的常见类型。

2、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推断让学生感悟事物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学推断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三、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小组竞赛法;
2、对比讨论法;采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编印学案;
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
1、要求教学班级学生级按化学学习小组(学期初分成人数、成绩相等的八个小组,并指定好小组长,平时课堂教学、实验均分组进行)做好预习。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推断题解答方法教学设计
2、完成学案“ 课前准备” 部分,并记忆相关知识。

3、准备好相关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六、过程实录:
〖情景导入,游戏激趣〗
以物质王国发生刑事案件后,罪犯的抓捕为本课的导入情景。

学生的游戏规则为:当屏幕上给出一个提示后,学生可不举手直接起立回答,每人只能有一个答案,答完后保持站立,等待第二个提示;第二个提示出现后,如果该生的答案不符合条件则坐下,自己或其它同学说明理由,如果有同学有新的答案可起立回答;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 投影]
某日,物质王国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王国的刑警迅速展开调查
有目ft 者称:它是一种黑色固体
现场痕迹分析证明:它是一种化合物
据知情者透露:它能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
审问同案犯得知:它能与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投影]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它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它能在空气中燃烧
它的燃烧产物中有一种常用作溶剂
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学生答题]
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推断的解答思路与之类似,即根据条件做出多种猜想,再
逐个分析排除,直至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例题讲解,方法归纳〗
1. 已知,A、B、C、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 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
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C 、D 。

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 的化
学方程式。

[ 解析] 引导学生找出该题的突破口——即“题眼”(物质的特性或特征):
浅绿色溶液——含亚铁离子;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
CaCO , 3 K S2O ,4 NaNO , 3 FeCl 3, BaCl2
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结果可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
有,一定不含有。

[ 解析] 引导学生找出该题“题眼”:
上层清液无色——不含有色离子(不含铁离子);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含有可与酸反应的难溶物——碳酸钙
也含有不溶于稀硝酸的难溶物——氯化银或硫酸钡
本题中应为硫酸钡——来自于硫酸钾和氯化钡)
解题思路归纳:寻找“题眼”,即物质的特征或特性。

3. A、B、C、D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 可用于清除铁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 的化学式是;
(2)A 物质在实验室可用于;
(3)写出B 转化成A 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在找出该题的“题眼”:
B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D 用于清除铁锈——稀盐酸或稀硫酸
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确定B 后,利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对A 和C 进行猜想,时而利用物质的转化进行推导和验证。

并引导学生对相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钙三角、碳三角、氧三角等。

A 为固体单质,B、C、F 都是氧化物,其余物质
4. 已知A∽G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
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
系。

气体C 常用于灭火,E 是一种常用
的建筑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材
(1)C 的化学式是;
2)说出F 的一种用途:;
3)写出反应A→B 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D 与G 反应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特别是物质D 的推断,应指导学生从C 或E 的相关
反应进行思考,进而进行总结。

解题思路归纳:大胆猜想、顺藤摸瓜、互相验证。

B 、G 。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反应③:
检验气体C:
[ 解析]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推断题进行拆分,分别从反应①②③分别进行推导。

解题技巧归纳:化繁为简,逐个ft 破。

6. 如图,A、B、C、D、E 各代表铁、水、
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

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 B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D 。

请填空:
(1) 写出下列物质的 化学式 :A
,B ,D 。

(2) 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解析] 本题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隐藏的 “题眼”——AE 只能分别与一种物质反应,
而所给的五种物质中只有铁和水满足这一条件,以此开始推导 7. A 、B 、C 、D 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
硝酸银四种溶 液中的一种。

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 现象如右表所示( “↓”表示生成沉淀, “↑”表示生成气体, “-”表示不反 应)。

请据此回答:
A B C
(2)C 和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 本题的目的仍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隐藏的 “题眼” 成、A 和 D 不能进行反应,再从四种物质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物质。

解题技巧归纳:善于寻找题目中的隐藏条件。

〖课堂小结、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得推断题解答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技巧。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上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专题复习——推断题的解答方法
1)A 、B 、C 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B 和 D 反应有气体生
解题思路:
1、找出“题眼”—物质的特征和特性
2、大胆猜想、顺藤摸瓜、互相验证
3、化繁为简,逐个ft 破
4、善于寻找题目中的隐藏条件附:学案课前准备部分及参考答案
【知识复习】
物质的特征颜色或特性
常见的红色固态物质有、;
常见的黑色固态物质有、、、、;不
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

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是;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溶于水呈碱性,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离子的特征颜色或特性
蓝色溶液中含、浅绿色溶液中含、黄色溶液中含;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的物质中含有;与可溶性碱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中含有。

常见化学之最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动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目前产量最高的金属是;密度最小的物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理想的燃料是;最常用的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附:[知识复习]参考答案
物质的特征颜色或特性:Cu、Fe2O3;C、CuO、MnO2、Fe3O4、FeO;AgCl、
BaSO4;
Cu(OH)2;
Fe(OH) 3;O2;CO2;NH3。

离子的特征颜色或特性:Cu2+;Fe2+;Fe3+;CO32-;NH4 。

+
常见化学之最:N2;H2O;O;Al ;Ca;Fe;H2;金刚石;CH4;H2;H2O;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