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04-02T13:55:09.8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作者:李静[导读]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李静(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二门诊放射科;四川自贡643200)CT增强扫描是通过含碘造影和显影的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区分开发生病变的区域和健康的区域,提高疾病的检查率。
对比剂碘海醇的粘度非常大,而且渗透压也很高,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还要注意控制注射的速度。
对比剂注射后,很容易发生外渗的问题,会使病人的检查增加一些痛苦,严重的病人可能皮肤发生坏死等。
所以在CT增强扫描中,要加强对做好对比剂外渗的预防与护理工作。
一、如何预防对比剂外渗1、正确选择血管:注射对比剂时,要选择病人较粗的血管,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注射,一般都会选择肘正中位置的静脉或是桡静脉做穿刺注射点;不可选择关节处、静脉瓣以及筋脉分割等处做穿刺。
穿刺位置的选择要由近心端朝远心端。
避开乳腺癌病人患侧肢体进行穿刺注射,严格杜绝在PICC穿刺处进行注射对比剂。
2、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比剂的注射,多会选择Nee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这种留置针的软化功能非常好,而且还可以在病人血管中维持漂浮,而且弹性与韧性都是比较好的,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影响非常小,最主要它会随血管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会伤害血管。
注意对病人的冠脉和胸腹部做CT增强扫描时,要将双臂举过头顶,避免因手臂影响了留置针,大大减少对比剂外渗的可能性。
3、做好穿刺位置的固定:穿刺完成好要固定好针头软管,再固定好针翼。
高压注射器要要放在穿刺一侧肢体旁,避免在扫描过程中发生牵拉等。
螺旋管要夹在病人手指中间,对冠脉和胸腹部做CT增强扫描时上臂要向上伸直开。
4、如何检查血管是否发生损伤:使用筋脉推注,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对比剂外渗。
主要方法是:穿刺成功完成后,使用高压推注器注射10毫升的0.9%生理盐水。
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渗预防及护理

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渗预防及护理发布时间:2023-04-28T05:48:31.82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2期作者:陈亚燕[导读] 目的:探析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渗预防及护理。
陈亚燕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200940【摘要】目的:探析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渗预防及护理。
方法:选择本院2021.06——2022.06期间接受CT增强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0名通过“单双号抽签法”设立常规组、实验组,每组纳入75名。
常规组予以常规检查措施且无特殊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组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静脉渗漏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静脉渗漏发生率更低,P<0.05。
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护理介入可有效减少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渗,确保检查准确性和安全性,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碘对比剂;高压注射;预防;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技术应用和发展也愈发娴熟、进步,其中多排螺旋C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种疾病筛查、诊断中。
有关碘对比剂的使用相较人工推注射法,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更趋于平稳,具有显著的高一致性、高速率特点,因此在使用中更受患者和医护人员青睐。
在具体扫描检查过程中,CT增强扫描检查下也同样具有不良情况发生概率,例如注射针头脱出血管、穿破血管等,加大了碘对比剂的外渗可能性最终导致增强失败。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致使CT增强检查的推广率降低,需要及时究其原因从源头上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外渗,避免会造成血压下降、血管性水肿等威胁患者健康[1]。
为强化CT增强检查效果,本研究围绕碘对比剂外渗预防要点予以专项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详情可见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定研究时间在2021年6月初始、2022年6月终止观察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的使用情况,所有患者共计150名参与本次实验统计,借助“单双号抽签法”设立常规组、实验组,每组纳入75名分别予以不同干预办法。
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预防及护理观察

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预防及护理观察关键词: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预防护理观察前言:随着我国的多排CT的迅速发展,医院的CT增强技术成为影像检测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增强检查过程当中,由于需要作用CTA技术开展,虽然这种技术取代了静脉留置针,但是对比剂的使用浓度、使用量会使速度和压力增加,如果患者本身的血管条件较差、配合力度不够、穿刺针选择不当等多种原因,使得对比剂渗漏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引起患者疼痛存在安全隐患,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比剂的渗漏成为CT增强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1]。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科2020年1-12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2040例,其中有11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渗漏情况,发生率为0. 091% ,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为65岁,65岁以上有7例。
2.CT增强检查方法:本次采取的是美国CE LingSpeed 64排VCT,高压注射器为德国Ulrich 医药公司生产自动高压注射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是使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 B-D公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管检测选择不同的使用型号。
3.评价方法:通过安排专人记录每一位患者出现渗漏的情况,针对11粒渗漏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且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结果通过对比11位患者的渗漏量以及消退时间(见表1),对于渗漏量小的患者,可以延长按压时间,对患者冷敷可以消退症状。
渗漏量在30~50ml之间的患者,可以采用50%硫酸镁来进行冷湿敷,从而使得肿胀情况消退;然而针对于超过50ml的患者,那么在24h之内可以进行50%硫酸镁来进行冷湿敷,24h之后就要采用热湿敷,在这个过程可以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使得肿胀消退。
表1 11例患者发生的渗漏量和消退的时间对比渗漏量(ML)例数消退时间(h)<30518~2030-50520~24>50324~48三.原因分析1.与患者相关的因素:相对于患者配合能力较低的患者,在穿刺之后体位放置不当,那么,针头部分容易刺破血管或者是滑脱,最严重的穿刺血管情况不良,比如说针对糖尿病化疗、高龄放疗等情况,会使血管的弹性硬化,呈现条索状,因此,不能承受高压注射的方式。
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4-18T16:01:42.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钱双双[导读] 浙江省台州医院放射科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增值扫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钱双双浙江省台州医院放射科 3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渗漏特点,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500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均在约2-4天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和水泡消失症状,未见组织坏死和无菌性炎症。
结论:CT增强扫描时为防止对比剂渗漏应做好预防工作,渗漏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预防和护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增值扫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对比剂可以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差别,从而提高病变区的检出率。
我院使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由于碘海醇的粘度大,渗透压高且用量大,需要使用高压静脉注射器快速注射,如此则易引起对比剂的渗漏。
本次实验选取在我院接受CT增值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5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5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男性258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1±0.5岁;女性242例,年龄18--80岁,年龄49±0.4岁。
患者出现对比剂渗漏的症状为注射部位近心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并伴有疼痛。
所有患者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为防止患者出现对比剂渗漏,护理人员在进行对比剂注射前应对患者状况做好合理评估,并做好患者心理工作。
1.2.1渗漏的预防:(1)注射前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心脏类疾病和糖尿病等病史,是否在服用二甲双胍药物。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摘要】CT造影剂外渗是在接受CT检查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
为了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首先是预防措施,包括提醒患者避免运动和保持镇静等。
其次是处理方法,如局部压迫止血和局部热敷或冷敷等。
医生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结论中强调了有效控制CT造影剂外渗的重要性,持续关注患者情况以及及时处理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于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CT造影剂外渗、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局部压迫止血、局部热敷、局部冷敷、医生建议、有效控制、重要性、持续关注、及时处理、并发症、患者情况、预防、处理、结论1. 引言1.1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在CT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是在进行CT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在进行造影剂注射时,要确保针头位置准确,注射速度适当,避免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CT造影剂外渗的患者,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止血和局部热敷或冷敷。
局部压迫止血可以帮助减轻出血和渗出的症状,减少感染的风险;而局部热敷或冷敷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红肿,促进伤口愈合。
医生建议,在CT造影剂外渗的处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出院后也要继续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随时就医求助。
有效控制CT造影剂外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持续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2. 正文2.1 预防措施1. 在注射CT造影剂前,进行详细的患者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特别是重点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以便医生能够评估患者的适用性。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检查时,注入的造影剂发生渗漏,导致造影剂泄漏到外部组织或器官中。
造影剂外渗可能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或处理CT 造影剂外渗的重要措施如下:预防措施:1.选择适当的针头和穿刺地点:使用适合的针头和穿刺地点可以减少针头穿刺时对血管或组织的损伤,减少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2.监测注射压力:在注射造影剂时,应该密切观察注射压力,避免过大的注射压力,以免造成血管损伤和造影剂外渗。
3.避免过大的注射速度:注射速度过快也容易引起造影剂外渗,因此在注射造影剂时要以适宜的速度注射。
4.控制患者的体位:正确控制患者的体位有助于减少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在进行CT检查时,可以采用下肢提高的体位,减少造影剂向上部组织扩散的可能性。
5.术前评估: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史及过敏史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肾功能、过敏反应等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减少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处理措施:1.停止注射: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以避免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改变注射位置:可以尝试改变注射位置,寻找其他合适的血管进行注射,避免造影剂继续外渗。
3.局部处理:及时对造影剂外渗部位进行局部处理,使用冰敷或局部按摩等方法,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4.观察监测:造影剂外渗后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有无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5.迅速处理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并发症,应迅速处理,进行紧急抢救,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的关键在于细致的操作和密切的观察。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同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以降低CT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关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时的处理,并能够提前进行预防。
方法:将我院的40例将要进行CT扫描的患者进行扫描和注射,并且根据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状况进行分情况讨论,进行病情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根据扫描注射病人出现的并发症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占60%,中度占30%,重度占10%,同时患者都通过及时的医疗处理,比如进行硫酸镁的湿敷得到了缓解和恢复。
结论:说明对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发生渗漏的时候,可以通过医疗的专业手段及时的进行诊治,通过利用硫酸镁药物进行湿敷能够很好的缓解肿胀等并发症,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造影剂渗漏的预防,所以在造影剂出现渗漏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处理。
关键词:造影剂渗漏;预防处理;CT增强扫描前言:在CT扫描中,当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密度接近时,形成的CT图像自然对比度低,病变组织不易显示,这样单纯CT平扫容易遗漏病变,而CT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的技术,当体内注入造影剂后,不同的组织结构及病变性质,由于含碘造影剂的分布及数量都有不同,这样病变组织之间的图像对比度增加,两者之间的界线也比较清晰,帮助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明确病变的范围及边界。
另外CT增强扫描还有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做静脉团注(即短时间内快速大量注射),当患者血管较细小或较脆弱时,可能出现造影剂外漏入血管周围组织间隙内,引起局部水肿、疼痛,极少数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等。
本研究对出现造影剂渗漏时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建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出现渗漏的4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在40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岁,有18例病人在CT扫描检查时已确诊确诊病情,其余的都是疑似病情,并没有准确的确定病情。
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CT增强扫描患者3021例,所有患者使用的对比剂均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浓度和对比剂注射流率分别为300~370mg/ml、2.5ml~5.0ml/s,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体重确定注射剂量,参数为30ml~100ml。
结果:3021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后,10例患者发生对比剂局部渗漏,发生占比为0.3%,临床症状主要以软组织肿胀、不同程度疼痛以及麻木为主,给予以湿敷和热敷后,3天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
在此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CT增强扫描较易出现对比剂渗漏,临床需加以关注并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将患者痛苦尽量减轻,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渗漏;预防;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25-02CT增强扫描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检出患者的病灶,同时可以有效鉴别其病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判定肿瘤分期,并为临床基本的治疗奠定基础[1]。
但是由于患者和CT室护理人员的相关因素,在检查期间较易出现对比剂渗漏,这样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检查期间及时预防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研究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抽取我院全年进行的CT增强扫描患者3021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基本信息此研究抽取的CT增强扫描患者3021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2000:1021,最大年龄为9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2.9±4.6)岁。
本组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渗漏特点,并制定合理
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500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
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均在约2-4天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和水泡消失症状,未见组织坏死和无
菌性炎症。
结论:CT增强扫描时为防止对比剂渗漏应做好预防工作,渗漏后及时
采取护理措施。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预防和护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增值扫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对比
剂可以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差别,从而提高病变区的检出率。
我
院使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由于碘海醇的粘度大,渗透压高且用量大,需要使用
高压静脉注射器快速注射,如此则易引起对比剂的渗漏。
本次实验选取在我院接
受CT增值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5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500例作为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男性258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1±0.5岁;女性242例,年龄18--80岁,年龄49±0.4岁。
患者出现对比剂渗漏的症状为注射部位
近心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并伴有疼痛。
所有患者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均无明
显差异P<0.05。
1.2方法为防止患者出现对比剂渗漏,护理人员在进行对比剂注射前应对患
者状况做好合理评估,并做好患者心理工作。
1.2.1渗漏的预防:(1)注射前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心脏类疾病和糖尿病等病史,是否在服用二甲双胍药物。
了解患者有无CT
增强扫描禁忌症及药物过敏史。
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设计合理的药量以及注射
速度。
(2)由于对比剂一般浓度较高,注射速度快且注射计量较大,所以要选
择较粗、直并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注射,上肢静脉为最佳[1]。
老年人群会出现皮
肤松弛,皮肤敏感度降低现象,为避免早期渗漏无察觉的现象应尽量选择前臂正
中静脉。
(3)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注射前务
必认真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
注射时密切关注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注射。
(4)准确设定好输液泵的速度以保证药物均匀恒定准确的注
入患者体内。
并嘱咐家属及患者不要随意挪动输液泵,输液器会出现报警的情况,请患者及家属不要惊慌,报警原因主要是输液管堵塞、输液结束或者出现气泡,
请患者逐一排查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注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按时进行巡视检查。
(5)严格控制对比剂的用量,用量达到造影检测目的即可,尽量少用。
(6)由
于患者及家属对于高压注射器的性能及工作原理不了解,时常会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在注射开始前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以患者及家属知识文化水平能接受的方式向
其介绍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工作原理,请患者及家属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工作。
如果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会阴部至全身的发热、口感症状,请
患者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该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7)对比剂的温度会影响注
射效果,在注射前对对比剂进行提前预热能够降低对比剂的粘滞度,从而降低了
对血管的刺激。
注射前将对比剂预热至接近人体温度能够有效防止渗漏。
1.2.2静脉注射过程中的护理:静脉穿刺前选用粗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针芯在内部,另一部分是柔韧性较高弹性较好的外套管,
由于外套管一血管壁衔接紧密,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对比剂的渗漏[2]。
选取较粗且
直的血管进行穿刺,见回血良好后,采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用胶带对穿刺针进行
固定,然后进行实验剂量的生理盐水确定针头位置是否合适,一切正常后使用高
压注射器为患者进行注射。
患者一旦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或其他部位静脉渗漏的
现象立即停止注射并尽快回抽药物,拔出针头后用医用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以免药物外渗,并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加速外渗药物的吸收。
为减轻水肿,可以使用50%硫酸镁20mL,50%葡萄糖20mL,维生素B12,地塞米松10mL
对患处进行湿敷。
1.2.3对比剂渗漏后护理:对患者患肢的血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嘱咐患者及
家属24小时内不得对患处进行热敷,尽量用冰块冷敷,以收缩毛细血管减轻渗
漏缓解疼痛。
局部出现水泡时,小水泡不要刺破,仅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即可;
大水泡可先用注射器抽出泡内积液后再用不含醇碘伏进行外涂[3]。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
事项以及处理异常突发状况的能力。
增强责任心,对患者耐心友好。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本次实验的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规定P
<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比剂渗漏情况
本次实验研究的5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比剂渗漏情况,有2例患者出现水泡。
经过护理后,以上状况都得到了及时的处理,2-4小时内
状况消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3结论
由于病变组织内的血管丰富并且血流速度慢,血脑屏障被破坏,因此造成对
比剂在病变部位发生停滞和积蓄,在CT扫描显示下病变部位与其他正常组织的
密度差加大,从而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
由于对比剂粘度高、剂量大,同时高压
注射器压力大,注射速度快,对血管造成不良刺激;有些患者的血管壁薄而脆且
弹性小,穿刺时极易将血管刺破,都是造成对比剂渗漏的主要原因[4],引起患者
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不适状况,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组织溃疡、坏死[5]。
我院使用注射前预防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及所有仪器设备的准
备工作;注射期间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的状况,一旦有任何不良反应立
即停止注射;注射后护理,根据患者对比剂渗漏程度为患者进行治疗,待患者CT
增强扫描结束后嘱咐患者加大饮水量,以便对比剂随尿液排出。
采用以上综合护
理方式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值得
推广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超琴,刘延锦,李素兰等.不同部位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至局部疼痛比较[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1):158-160.
[2]罗小东.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
2013,11(3):844-845.
[3]张玲芳.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1):137-138.
[4]林桂芳.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局部药物外漏病人的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
杂志.2004,2(11):41-42.
[5]何虹,袁晓梅,林丽娟等.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
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