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丝绸之路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丝绸之路主题教育调研报告丝绸之路主题教育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古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之路,对于推动东西方的交往和文明的互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众对丝绸之路的了解,一些地方在教育系统开展了丝绸之路主题教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丝绸之路主题教育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通过书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教师对丝绸之路的认识程度不一。

部分教师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很好地展开相关教学;而另一部分教师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片面,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丰富多样。

2.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度较低。

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有较多学生表示对丝绸之路不太感兴趣,缺乏对历史和文化的好奇心。

这一情况可能与教师对丝绸之路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关。

3. 学校丝绸之路主题教育资源有限。

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料和展示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丝绸之路的机会。

这限制了丝绸之路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改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提升教师的丝绸之路知识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让他们更好地展开教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课堂中。

2.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学校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如利用虚拟实境、互动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加强学校的资源建设。

学校可以扩大丝绸之路相关书籍和资料的购买,也可以与当地博物馆、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展示资源和模型等教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引入跨学科教学。

丝绸之路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校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历史、地理、语言等不同学科中进行有机的融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关于古城西安丝绸之路调查报告

关于古城西安丝绸之路调查报告

关于古城西安丝绸之路调查报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欧亚经济贸易通道,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传奇,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

2013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为丝绸之路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和传奇故事也瞬间拉近了我们的生活。

从古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陕西西安开始一路向西延伸到欧洲,跨越7000km,漫漫征程,穿越两千多年的重重历史,找寻丝绸之路上的新活力和新希望。

这一次三国联手对丝绸之路申遗,首站当属西安了。

西安,古称长安,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这座永恒的城市,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1 古城西安丝路印记我们的调查从西安一处以丝路为主题的商贸街区开始,那里曾今是古代丝绸之路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也成就了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创造了文化和商业的历史辉煌。

同时还调查唐大明宫遗址。

第一站:大唐西市。

西安大唐西市是现代的文化商贸中心,距离西安市钟鼓楼仅3km,历史上该处为一个商业街区。

在唐代也叫西市,而且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

从丝绸之路来的各国商旅都要来这里进行商品交易。

在唐代,对商品的买卖有严格的规定。

以鼓为例,鼓声起,商家才可以开门营业。

开市鼓要敲300下,先缓,后急,逐步提醒商家要诚信经营,而且要抓紧时间,因为在唐代的交易时间就像今天的沪深股市,有统一的规定,从正午到日落前只有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时间较短,但西市每年除了每年创造的财富,在当时相当于欧洲的总和,世界的黄金交易也在这里,所以西市又有金市之称。

有开市就有闭市,闭市要敲砧,今天的大唐西市经营者希望西市的繁荣的景象永远不要停,所以闭市的砧从来没敲击过。

既然是国际贸易市场,就少不了市街少女,他们在唐代的时候不仅要将这里的富庶带向世界,也将丝绸之路的风情留在这里。

关于丝绸之路研究报告

关于丝绸之路研究报告

关于丝绸之路研究报告
丝绸之路(Silk Road)是一个古代贸易路线网络,连接了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键交流通道。

丝绸之路的研究报告可以涵盖以下内容:
1. 历史背景: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以及其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2. 路线和节点:介绍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关键节点,包括陆上和海上的贸易通道、重要城市和商业中心。

3. 贸易商品:分析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除了丝绸之外,还包括瓷器、茶叶、香料、药材等,以及西方带入亚洲的玻璃、马匹、黄金等。

4. 文化交流:探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包括宗教、艺术、建筑和语言等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5. 政治和经济影响:分析丝绸之路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包括帝国扩张、贸易繁荣、税收和关税等方面的影响。

6. 当代影响:讨论丝绸之路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如中国的“一
带一路”倡议和西方国家与亚洲的经济合作。

7. 未来发展:探讨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等。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收集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学术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进行研究,以形成一份全面而详实的丝绸之路研究报告。

重走丝绸之路实践调查报告

重走丝绸之路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对沿线城市影响的调查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

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来自扬州大学各个学院的11名同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凝结在一起,主动学习了解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

我们意气风发,怀着青春梦想,决定重走丝绸之路,并调查民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了解情况,以及它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不了解“一带一路”的人主动去了解;让知道一点的人进一步去了解;激发民众的建设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了解“一带一路”对中国沿线城市的影响,并提出一点建议。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社会问卷调查和采访当地居民(主要是老者)。

现象分析:一、在洛阳做了100份问卷,有57%的人认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应该作为重点城市去发展。

在西安做了100份问卷,则有86%的人认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而且它们也都各自打着“丝绸之路第一城”的旗号对外宣传。

后来通过网络了解,不仅在“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名号的争夺方面两个城市存在竞争,在经济发展发面也是激烈异常。

这表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沿线城市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落实平台以及对国家战略构想理解不深不透等负面倾向。

于是出现了沿线城市经济活动无序竞争现象。

这也不是西安洛阳各例问题,已成为普遍问题,比如新疆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甘肃欲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宁夏拟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战略定位相似、同质化竞争;②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③亟待顶层设计出台;④省际政策协调匮乏。

丝绸之路研究报告怎么做

丝绸之路研究报告怎么做

丝绸之路研究报告怎么做一、引言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大陆之间的重要商路和文化交流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

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意义,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怎样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信息整理。

二、研究内容1. 历史考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停滞等历史观点,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的关键节点和事件,分析对丝绸之路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的因素。

2. 文化交流:研究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探讨丝绸之路对于文化传承和交融所起的作用,分析文化积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3. 经济交往:从贸易、产业和市场的角度,考察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流通情况,分析贸易规模、贸易方式、经济结构等因素对丝绸之路经济纽带的影响。

4. 人员往来:研究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人口流动情况,探讨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人们的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书籍、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2. 实地考察:选择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收集现场数据和实物,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特点。

3. 数据分析: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历史文化资料和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 口述访谈: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当地居民等,进行口述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丰富研究素材和观点。

5. 联系合作:与其他研究机构、学者和学术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进行交流和共享资源,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四、数据分析和信息整理1. 历史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历史事实的时间线和地理空间分布图,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2. 经济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贸易规模和结构,寻找规律和变化。

历史调查报告范文

历史调查报告范文

历史调查报告范文【标题】,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调查,探讨了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的影响,揭示了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正文】。

一、引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重要商业贸易通道,也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和国际交流的促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调查,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通道,其开辟始于汉代。

当时,中国的丝绸制品、茶叶、铜器等商品远销西域,西方国家则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进口珍贵的香料、珠宝、马匹等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也使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成为西方国家的宠爱。

三、丝绸之路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古代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远销西方国家,为中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同时,西方国家也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进口了大量的香料、珠宝、马匹等商品,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为古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2. 文化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茶叶、铜器等商品与西方国家的香料、珠宝、马匹等商品交流,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成为西方国家的宠爱,中国的文化也在丝绸之路上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3. 国际交流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的国际交流。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活动,也进行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为中国古代的国际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四、结论。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重要商业贸易通道,也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

社会实践报告丝绸

社会实践报告丝绸

一、前言丝绸,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丝绸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以“丝绸之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专家、参观工厂等形式,我们深入了解了丝绸的魅力。

二、实践背景丝绸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逐渐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被誉为“东方圣物”。

然而,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丝绸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深入了解丝绸,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实践过程(一)实地考察我们团队首先来到了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杭州。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杭州丝绸博物馆,了解了丝绸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

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丝绸文物,让我们对丝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访谈专家为了深入了解丝绸的制作工艺,我们邀请了一位资深丝绸工艺师进行访谈。

他详细介绍了丝绸的原料、制作过程以及不同品种的丝绸特点。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丝绸制作工艺的精湛和复杂。

(三)参观工厂为了亲眼目睹丝绸的生产过程,我们参观了杭州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丝绸工厂。

在工厂里,我们看到了从养蚕、缫丝、织绸到成品的一系列生产环节。

工厂工人熟练的操作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深感敬佩。

四、实践成果(一)了解丝绸历史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丝绸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丝绸产业,丝绸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掌握丝绸制作工艺通过访谈专家和参观工厂,我们掌握了丝绸的制作工艺,包括养蚕、缫丝、织绸等环节。

这为我们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思考丝绸传承与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丝绸产业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环境污染等。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提高丝绸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效应;2.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丝绸产业转型升级;3. 培养专业人才,传承丝绸制作技艺;4.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考察报告

丝绸之路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考察地点:陕西省博物院、须弥山石窟、雷台晋墓、武威博物馆、西夏博物馆、嘉峪关城关、悬臂长城、榆林石窟、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丹霞地貌、塔尔寺、白塔山公园、麦积山石窟、法门寺、青铜器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考查重点:石窟寺、博物馆、佛寺建筑、青铜器、美术学院等人文景观考察指导过程: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佛教石窟寺艺术与汉藏佛教寺院建筑艺术、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河西走廊历史、甘肃历史文化地理与自然地理、陕西历史文化地理与自然地理、青海历史文化地理与自然地理、西周史与周原青铜器考查作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饮食、建筑、服饰、风俗、旅游产品等,不仅拍照,还有部分手绘行程路线:起始站:洛阳→西安→固原→武威→嘉峪关→瓜州→敦煌→张掖→西宁→兰州→天水→宝鸡→西安→洛阳第一站:西安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我们参观的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出华夏文明一路出现的历史,时光也跟随博物馆一步步的前进倒退了几千多年,现在回味一下历史的长河。

真的很难想象,以前的技术可以制作出这么精巧细致的东西。

古人能够依靠精细的技术,专制的细心做到堪称完美,我们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细心,和有那么两手的技术,古人也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多创新,使得博物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随时会有精细出现在你面前,这更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习的地方。

第二站:固原固原的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装。

这里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的第一座佛教石窟圣地,也是着名的古石门关遗址所在。

清《甘肃通志》载:“州北九十里须弥山上有古寺,松柏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

”石门关,是隋唐前后着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

这尊弥勒佛高达20.6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察报告==考察地点:陕西省博物院、须弥山石窟、雷台晋墓、武威博物馆、西夏博物馆、嘉峪关城关、悬臂长城、榆林石窟、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丹霞地貌、塔尔寺、白塔山公园、麦积山石窟、法门寺、青铜器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考查重点:石窟寺、博物馆、佛寺建筑、青铜器、美术学院等人文景观考察指导过程: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佛教石窟寺艺术与汉藏佛教寺院建筑艺术、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河西走廊历史、甘肃历史文化地理与自然地理、陕西历史文化地理与自然地理、青海历史文化地理与自然地理、西周史与周原青铜器考查作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饮食、建筑、服饰、风俗、旅游产品等,不仅拍照,还有部分手绘行程路线:起始站:洛阳→西安→固原→武威→嘉峪关→瓜州→敦煌→张掖→西宁→兰州→天水→宝鸡→西安→洛阳第一站:西安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我们参观的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出华夏文明一路出现的历史,时光也跟随博物馆一步步的前进倒退了几千多年,现在回味一下历史的长河。

真的很难想象,以前的技术可以制作出这么精巧细致的东西。

古人能够依靠精细的技术,专制的细心做到堪称完美,我们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细心,和有那么两手的技术,古人也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多创新,使得博物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随时会有精细出现在你面前,这更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习的地方。

第二站:固原固原的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装。

这里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的第一座佛教石窟圣地,也是著名的古石门关遗址所在。

清《甘肃通志》载:“州北九十里须弥山上有古寺,松柏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

”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

这尊弥勒佛高达20.6米。

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十分庄重。

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

这完全是完整的罕见巨石雕刻而成的,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

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第三站:武威这是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这里出土了中国的旅游标志——铜奔马,又叫“马踏飞燕”。

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以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飞燕。

铜奔马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

1985年,铜奔马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西夏博物馆位于甘肃武威文庙门前,座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

展览用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了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站:嘉峪关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为当时百姓、官员的娱乐场所。

内城城墙之上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

同样,这里也是丝绸之路地段一个重要的地方。

第五站:瓜州、敦煌榆林石窟壁画榆林窟始建于北魏,以后的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都有建造。

现存壁画5000多平方米,彩塑100多身。

榆林窟古代属于敦煌郡管辖,因此无论从洞窟形制还是壁画内容、艺术风格,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它们同属敦煌艺术。

很遗憾的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榆林石窟和莫高窟不允许拍照。

精美的壁画赋予了榆林窟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在其丰富多彩的壁画里,你可以看到面貌各异的佛和菩萨画像,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各个领域的科技史画,以及精致至极的装饰图案。

自唐至元,历代都留下了不少佳作,而其中二十五窟的盛唐壁画,则是世间罕见的珍品。

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全球动感影厅门票这个影厅是每个去往莫高窟的游客都要去的地方,其内不论是影院的规模、还是影片的剧情,都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其中的球幕影厅,更是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影片的剧情更是跌宕起伏,深刻的描绘出了当时莫高窟的修建、历史,以及神秘的藏经洞的发掘!当我知道藏经洞被发现的时候,清廷没有重视起来,反而被西方的一些人给抢去的时候,心中甚是难活恼火!这是多么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啊,就这么被白白的破坏、消失、流散了!九层塔楼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泉形逼肖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

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

鸣沙山已经形成3000多年,而鸣沙的记载也由来已久。

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

”这里沙角山即为敦煌鸣沙山。

魏晋《西河旧事》中记载:“沙州,天气晴明,即有沙鸣,闻于城内。

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

”月牙泉远看图第六站:张掖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而著名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就是在张掖丹霞地貌公园进行取景拍摄的。

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有两个观景台在进行修复维修,我们只看到了其中三个观景台。

第七站:西宁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

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藏传佛教在我心里一直很神秘,在这里才第一次有了正面的接触。

我不是信徒,对于藏传佛教更是知之甚少,可这并不妨碍我对塔尔寺的赞美与欣赏。

大金塔寺的门外有好多信徒面向屋内的金塔等身膜拜,他们心中只有神圣的佛祖,他们或还愿,或祈求保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听说长头必须磕够十万次,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

你知道这10万个礼要拜多长时间吗?身强力壮的人每天最多行1000到1500个,要2-3个多月完成,身体虚弱的,要一年啊!一辈子磕头的个数是你修行的表现啊,这是不需要别人来监督的,都在自己心中自我监督着。

我由衷地钦佩他们的坚毅,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克服了怎样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或许,就是信仰的支撑让他们彷佛看到了佛的光辉和美好的世界,指引他们完成自己一生的心愿!第八站:兰州白塔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

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

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

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

现存塔为明景泰年间(1450-1456)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在旧址上重建。

晚上我们几个去了中山桥。

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

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

另外,我们也吃到了正宗的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清真风味小吃。

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

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第九站:天水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

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

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

不过石窟之中所修的栈道都是依山崖而建,大约离地面有一二百米左右,站在最高处,往下面望去,不仅有一些头晕目眩之感!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

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

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

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

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