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农村的孩子对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毕竟只是支离破碎的知道一点,不够全面,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更是不够透彻。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们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运用“来到……只见……”句式描写一处景物。

4、能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谈话导入论英雄

我先告诉学生,中国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叫《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罗贯中,接着让学生自由地谈谈对作品中的人物英雄的了解。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刘备。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班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及其故事非常感兴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也能导

入到活动二的学习。

活动二、揭示课题解题义

板书“刘备”之后,随即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描写刘备的,叫《三顾茅庐》,随即板书课题。之后让学生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因为学生已看过《三国演义》相关的内容,所以意思不难说出。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说出刘备三顾茅庐要请的人是诸葛亮,并板书“诸葛亮”,“诸葛”是生字,边板书边提醒学生注意字形,最后介绍诸葛亮,说说像“诸葛”这样复姓的还有什么。这样的环节设计,一是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其人,二是通过课题的解读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意在告诉孩子,其实有些课文的课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

活动三、初读课文理脉络

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呢?结果又如何呢?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初读课文。其实这样的两个问题就是故事发生的起因和结果。接着我再让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就是刚刚在解释课题时句子)、结果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说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去找找相应的段落,同时也解决了理清文章脉络的任务。

活动四、再读课文释词义

这一活动环节,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边读课文边理解字义。读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注意“没有见着”中“着”的读音,并让学生说说第一小节写了什么。读第二小节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的语气。(是否要介绍桃园三结义)第三小节中,主要要注意景色的描写很重要,纠正读音“冈”,并能随即解决掉“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好这一部分的句子。第三小节的后半部分,我主要是解决掉“半晌”和“时辰”的意思,它们的读音也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第四小节读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他们谈了什么?”“刘备听了怎么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解决掉“群雄纷争”和“茅塞顿开”的意思。第五小节没有难理解的词语,因此我让学生默读并说说这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既让学生读了课文,又帮助他们解决了读书过程中的词语的读音、词义的理解,而且还帮助孩子概括了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段意,可谓是一举三得。

活动五、总结课文再设疑

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读完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设计我是想要了解一下,孩子在读完课文后是不是对刘备和诸葛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我也提出我自己的疑问,那就是:当时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战乱年代,像诸葛孔明这样有大智慧的人肯定是每个想干大事的人都想得到的,孙权派人去请过诸葛亮、曹操也派人请过诸葛亮,但为什么只有刘备能把诸葛亮请出山呢?这样的疑问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也可以促使学生去读课外书,这样为下一节课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顾茅庐PPT(苏教版)课件

三顾茅庐PPT(苏教版)课件 篇一:苏教版三顾茅庐课文 三顾茅庐① 主讲人:王千千课时:第二课时时间:5-6分钟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 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 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 我只要用一个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 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 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 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 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 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 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 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 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 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① 注:文章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改编。 篇二:苏教版三顾茅庐课文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 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 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 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 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 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 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 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 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 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 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 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难点: 1.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把我整体的基础上再来释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题目的意思。 2.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查阅资料等情况,以学定教。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分角色读、圈画、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感知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景色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想象并仿写一处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时代叫“三国”,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根据其中的一段故事所改编的。 2.教师板书:三顾茅庐。指导“茅”的写法:横钩要比草字头略长一些,最后一笔是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 刘备隆中拜访诸葛亮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潺潺青翠欲滴秀色宜人 三顾茅庐群雄纷争半晌恭恭敬敬茅塞顿开 指名读第一横行,然后齐读。 指名读第二横行,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个句子。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第三行。重点指导“晌”读做“shǎng”不是“xiǎng”;“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sè”,并指导学生给“sài”“sāi”组词。 (2)出示预习单检查生字的书写,指导“葛、恭”的写法,并引导识记、组词然后对同学们的书写作出评价,并鼓励他们再书写一遍。 (3)检查朗读: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顾”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刘备三次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顾”是拜访的意思。由此可见“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而这次

三顾茅庐PPT(苏教版)课件

三顾茅庐PPT(苏教版)课件 三顾茅庐① 主讲人:王千千课时:第二课时时间:5-6分钟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个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①注:文章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改编。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