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中外神话的异同

中外神话的异同
中西方神话在多个方面存在异同。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崇尚的内容:中国和希腊两种神话一个崇“德”,一个崇“力”。
在中国神话中,神祇们或有不可抗拒的威严,或有博爱众生的慈祥,或有入尘不染的高洁。
而西方神话中的神并非高高在上,他们有七情六欲,更加接近人性。
2. 人物形象:中国神话人物是“神化的人”,如伏羲、黄帝等,他们大多不食人间烟火,是伟大的、无私的、无瑕的。
西方神话人物则是“人化的神”,他们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如宙斯、赫拉等,他们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充满复杂情感和欲望。
3. 主题和情节:中国神话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担忧。
而西方神话则较为享乐,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可算是够荒靡淫乱的。
此外,希腊神话中弑父的故事较多,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的现实,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我们绝对看不到这类情节。
4. 起源和发展:东方自然是以中国神话为主,而西方的神话则会以古希腊为主。
中西方神话之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小至内容,大到精神思想。
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中国神话同样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中西方神话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腊神话中的神祗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
如西方很多艺术大师创作的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中,女神们都是和蔼,温暖的美丽女人,天使就是长了一对翅膀的可爱孩童,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
这些都反映出神和人的共通性.但神祗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长生不老,可随意变形,各具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其好恶态度对下界人类的生杀祸福起着决定作用。
其中地位最显赫的神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个主神。
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是半神半人的,具有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
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许多系统,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的传说,忒修斯的传说,伊阿宋的传说等等。
希腊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
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东方神话故事中的神都是高高在上的,比如佛教中的如来佛祖,掌控着世间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好像人们永远无法企及到那个高度。
神话故事里各路菩萨,为唐僧布下九九八十一难,在我看来,在我看来,人类可以被那些所谓的神无限的戏耍,人类在那些神眼里就是蝼蚁一般的存在。
在中国,这种无限的夸大的神的力量是与西方截然不同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七七鹊桥会,是中国人心中的情人节,人们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团圆。
织女是天上的神,牛郎是人间的凡人,在中国神与人等级是森严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人鬼殊途”在某方面就反映出了这个等级森严的“制度”。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其在当代人中的首观点是西方人性的自由化和东方以等级著称的森严体制。
所以在西方神话中诸神是生活在凡间的某个地方,还有很多是跟人生活在一起。
普通人可以找到这个地方走上去;作为中国的神话,我们的神高高凌驾于人之上,普通人永远无法接近。
东方神与西方神的区别

东方神与西方神的区别神灵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东方神和西方神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呈现出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东方神与西方神的区别,从神的属性、形象、信仰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神的属性东方神多数具有多个属性,拥有广泛的能力范围。
他们往往既是创造者,也是毁灭者,具备丰富的神性和超能力。
例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既是人类的创造者,又是治愈生命的神灵。
同样,印度教的维持神梵天同时掌管着宇宙的秩序和摧毁的力量。
而西方神则通常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和属性,他们分工明确、任务专一。
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是众神之王,负责神界的管理和秩序的维护;而战神阿瑞斯则专门负责战争和冲突。
西方的神性更加专一,每个神灵有着专门的领域,代表着不同的力量和价值观。
二、神的形象东方神往往具有人的形象,更贴近于人类的生活和情感。
中国神话中的神灵如神仙般的形象,一方面让人们感到亲近,另一方面也让人们能够通过他们的形象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力量。
西方神的形象则更具象征性和半人半兽的特点。
希腊神话中的美神维纳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爱与美的女神,拥有美丽的面容和完美的身材。
这些形象的象征性让人们在崇拜神灵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概念。
三、信仰方式东方神的信仰方式强调个人的修行和精神追求。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传统都注重个人修持和达到心灵的净化。
信徒通过冥想、诵经和礼拜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西方神的信仰方式则更加集体化和仪式化。
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强调举行礼拜和群体祷告,将信仰活动与社群活动紧密结合,强调从属关系和纪律性。
四、与人类的关系东方神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平等和相互尊重。
东方宗教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行善来提高自身的境界,与神灵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在佛教中,人们追求的是脱离轮回,达到自己的救赎和解脱。
西方神与人类的关系则呈现出一种神权统治的模式。
神被视为全能而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们需要顺从并接受神的旨意。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与神的形象对比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与神的形象对比摘要:不同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的神话体系,不同的神话体系导致了不同神话故事范围的宽窄,不同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不同的形象。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很大,其中就包括了英雄形象和神的形象的不同。
关键词:《希腊神话》;中国神话;英雄形象;神的形象不同的文明孕育了不同的神话,不同的神话塑造了不同的形象。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形象和神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中英雄形象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英雄的“出处来源”就有着不小的差异。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来源广泛:以为人造福者为英雄,例如女娲、伏羲、仓颉、有巢氏、燧人氏等等;以明君明主,一朝开国皇帝为英雄,并且这类英雄的降生一般都有祥瑞伴随,且出生方式异于常人,例如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商汤的母亲简狄因吃了燕子下的蛋而怀孕生商汤,从而有了“天命玄鸟,降而生汤”,周朝始祖姬弃的母亲在外出郊游时因践踩巨人脚印而生弃;为国推翻暴政之人称为英雄,如二郎神杨戬(《封神榜》)、托塔天王李靖、三头六臂的哪吒等等;神仙之子为英雄,例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斩白蛇后,“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1];神仙投胎转世而为英雄:唐三藏是如来佛祖大弟子金蝉子转世,从而才能完成西天取经的艰巨任务,但因唐三藏是出家人,我们不称他为英雄,但是我们在看待唐三藏时与英雄无异。
所以总的来看,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英雄可以是为人造福者、明君明主、推翻暴政者、神仙之子、神仙投胎转世等,来源比较广泛。
相比来说,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来源出处就相对单一,几乎都是神仙之后,其中多为神仙之子——人神结合所生,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宙斯与凡人结合所生之子,比如珀尔修斯——宙斯与凡人安德罗墨达的儿子,阿喀琉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凡人佩琉斯的儿子。
神与神较量——希腊神话人物与中国神话人物之比较

神与神较量 ——希腊神话人物与中国神话人物之比较 争 弧 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神话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都被各 厚,成为了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典型的代表。
而相反,金苹果的故事中, 自的子孙传承者。
神话故事作为人类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 王子帕里斯因为爱慕美丽的女子将金苹果判给阿弗萝蒂特,最终酿成特 慧。
神话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 洛伊之战。
帕里斯这种追求幸福,追求美的精神也成为希腊神话中神仙 久、最古老、最顽强、最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所在。
的典型代表。
[3] 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两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世界神由此可见,中国神仙更重责任感,希腊神仙更重追求自由。
中国神 话体系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东西方的地域差别又赋予东西方神话话中众神大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形象高大,在价值取向上,当个 不同的内涵与风格;另外,存在于世界人民心中的普世价值又让东西方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一定是以大局为重,而选择牺牲个 的神话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这辩证统一的两点给予神话的生命力在众多人利益。
他们舍生取义,为国家社会牺牲自己的幸福。
东西方神话中的英雄式神仙身上得到了体现。
相反,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则更强调人性独立,自由与发展。
强调个 一、神性特征的比较 人能力取得成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讴歌追求爱情,亲情,生存而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里,人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众多外型上 经受磨难努力奋斗的这样一种价值取向。
无可否认的是,不论在中国神 类似本族人自身形象,却拥有超出普通人能力的神仙。
这些神仙往往有 话还是在希腊神话人物身上,都闪烁着一些人类共同认可的优良的普世 善恶之分,有美丑之分。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神性特征在发源于大 价值。
不论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还是对假丑恶的鞭挞,都是中、希两国神 河之畔的农耕文明的中国神话和发源于大海之滨航海文明的希腊神话有 话人物之间相同的两点。
中西神话比较:中国的神是符号化的楷模,西方的神是人格化的英雄

中西神话比较:中国的神是符号化的楷模,西方的神是人格化的英雄作者说:神话传说中蕴含着先民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体现出早期社会祖先的智慧。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神话传说都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
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神话传说,就会发现身处不同空间的中国和西方因地域特点、思维方式和自然环境上的差异所造就的早期神话传说的异同。
在中国文学艺术的长流中,即使是孩童也能复述很多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远古时代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裔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女郎织女,这些都是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民间瑰宝。
西方神话也是绚丽多彩,至今在欧洲的戏剧、诗歌甚至哲学里人吸收着西方神话的营养,西方的神话主要是以古希腊神话为主,我们常见的有俄狄浦斯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特洛伊战争等。
女娲和伏羲古老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流中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在古远的世界里,由于空间的限制,中西方是很难实现信息交流,却不难从神话起源的思维方式、自然环境、地域特点等方面发现它们的异同。
中西创世神话中神造人有着相似情节从神话的题材上来看,中西创世神话中神造人有很强的相似性。
他们都认为人是神创造的,并且是由土而生。
在中国,创世神话最流传最广的是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辟地,而在西方则有《圣经》中的上帝用泥土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和普罗米修斯造人。
根据《风俗通》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泥土中举以为人。
故富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也就是说女娲运用泥土照着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捏造人形,创造人累,后来由于太累了,便随手扯了一条绳子深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而去,结果点点泥浆就变成了人的摸样,后来女娲看到了人终将死去,无法传承,就分出男女,创造婚姻制度。
并且还将人分成了等级。
西方神话中也有很多神创造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火神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有一天知道了天神将种子藏于泥土中的秘密,于是他就捧起泥土,沾上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捏泥成人,他还从动物设上摄取善恶灵魂,封印在人的身体里。
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

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
中国与古希腊,这两个分别代表着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古老国度,各自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
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女神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通过对两国神话中女神形象的深入剖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在中国神话中,女神形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她们既是自然界的化身,也是人类社会的象征。
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妈祖、观音等民间信仰中的神圣形象,中国女神以其智慧和力量,塑造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世界。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同样多姿多彩,她们以独特的魅力与个性,成为了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佛洛狄忒,到命运女神莫伊拉,古希腊女神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古希腊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两国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从女神形象的塑造、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揭示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二、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丰富多彩,她们以各自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女神不仅代表了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家庭和社会的理解。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非常重要的女神之一。
她被尊称为“创世之神”,传说中是她用五色石补天、断龙筋制木以定四极,创造了人类。
女娲的形象体现了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另外,嫦娥也是中国神话中非常著名的女神。
她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仙丹而飞升至月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嫦娥的形象体现了中国神话中对于爱情、家庭和责任的思考,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象征。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神话是人类生活的剪影,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
中西方的神话尽管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为后人展现了当时人类对自身和所处环境的无限遐想。
中国的神话比较零散,没有被世人集中地收集和整理,而是分散在诸多古代的典籍中,包括远古的神话传说、历代文人所创作的志怪小说等等。
西方的神话相比较中国神话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宏大的规模体系,主要包括北欧神话和日耳曼神话、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凯尔特神话以及宗教神话四类,本文将以流传较广的古希腊神话为例进行探讨。
中西方的神话传说尽管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有宇宙生成、创造人类、歌颂真情等主题,也都存在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人物抑或是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小人形象。
从人物形象而言,中国的神话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规范,而希腊神话则主张冲破羁绊和追求自由,个性色彩更加鲜明。
本文将对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比较,并剖析人物形象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对比首先,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尚德,以天下为己任,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更注重个体主义,有时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甚至可以放弃集体利益。
像大禹治水时“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爱民精神和责任意识,他们悲天悯人、惩恶扬善、宽厚仁爱,其行为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
但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尽管拥有着超越凡人的力量与智慧,但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的原始欲望,嫉妒、自私,推崇个人的中心地位。
传说有三位美貌超人的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为了实现一己私欲,得到一个“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竟然争执不休,甚至不惜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给古希腊人民和特洛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摘要:中西方神话都是原始初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生产形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神话思想传统以及神话中的“神”的塑造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神话英雄与神理智与情感生与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诸多的神话人物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而古希腊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诞生了西方最主要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神话。
神话作为远古人类的主要文化形式,是远古人民在面对大自然时,对自然力的形象化解释。
它表达了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
这正如鲁迅先生所阐释的“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
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1】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
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
【2】在原始社会初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猛兽出没、毒蛇横行,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人类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的。
那时的初民们对周围感到的是恐惧和敬畏,他们不得不群居,靠集体的力量抵御野兽毒蛇,抓捕食物。
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人类取了巨大的成就。
这成就是靠人类集体智慧而得来的,但是原始人民总是通过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的“神”人,创造奇迹,拯救人类,这也就创造了神话。
从而在神话故事里,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往往就通过一些英雄人物来体现。
于是,神便成了人类的教师和救助人类的英雄。
这在中西方都是一样的。
在中国神话中,伏羲氏作网罟,教民捕鱼猎兽;后稷教民稼墙;祝融以及隧人氏教民用火,甚至连天地和人类自己,都是神的创造,例如盘古氏开天辟地、女蜗造人等等。
在《圣经》故事中,世界和人也都是上帝创造的。
而在希腊神话中,许多神也往往是一种完善技艺的代表,或完美能力的体现者, 如阿芙罗狄蒂(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她自己也以美丽著称;厄洛斯(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是爱情之神;缪斯则是九位文艺与科学之神的总称,而许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也都赋予了神性,如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等。
与此对比, 中国神话中亦有海神龙王、雷神雷公、火神祝融等。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鸿鲁正是根据希腊神话的这一特点,概括说,神是“达于完善之境的人形的东西”,【3】从黑格尔到列宁,都相当欣赏伊壁鸿鲁的这一说法。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引用了这一说法, 并且作了适当的发挥, 列宁读至此处时,则在其边写了一段眉批:神=完美的人的形象【4】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神,就是完美的人,是人类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又比人类自己更为完美的人。
这一看法既是唯物主义的,也是深刻精辟的。
人类创作了神话,人类便把自己的长处、成就、德行,以及在征服自然中的创造力,以及可能的创造性,全部归功于神话英雄。
这些神话英雄, 其实就是被夸张了、被美化了的人类自己。
拿这个观点来看中国神话,那么,教民使用住房的有巢氏,为民尝百草的神农氏,等等诸神,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学会建造房屋,学会利用植物和种植谷类蔬菜的人类自己。
尽管中西方神话中的“神”都是“完美的人的形象”,但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神话主题思想的不同。
位于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环抱之中的希腊半岛,境内多山少耕地,但它却拥有十分有利的海运和经商条件。
这就注定了希腊人必须把眼光投向外部世界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而中国的情况则与此不同,两条大河的滋养,广袤的耕地,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
这种自然经济间接导致了交换的萎缩、交通的不发达以及见识的窄化和探险精神的丧失。
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中国的原始农业形态呈现出个体性和分散性的方式,这也就导致了大一统社会结构的形成。
也正是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差异,中国的神善德、肩负社会责任,没有个人的情感与个性,是真正地具有“神性”;而西方的神则是个性十足,情感丰富,具有“人性”。
(一)英雄与神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部分。
神与英雄的不同之处在于,神完全是虚构和想象,神都是居住奥林匹斯山,与人类同时存在同一个宇宙,但是不同的空间,英雄则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英雄是会死的,神却长生不老。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神话中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神,盘古和女娲最接近于神,只不过都不是永生的。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例如赫拉克勒斯最终被擢升到奥林匹斯山上,归入诸神之列。
中国的神话,主要的都是“神”的故事,而这些“神”,并不像西方那样是完全虚构的,恰似西方神话中的“英雄”,与人民生活在一起,来源于远古人民,很可能就是远古人民中著名的代表,只是被后来的人民神化和夸大化了,就成为了“神”。
在西方的神话,神是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的,拥有着英雄难以比拟的力量和无上的法力。
但是却往往有英雄去挑战神,比如赫拉克勒斯就曾夺取天后赫拉的金苹果,杀进冥府救忒修斯,射伤冥王;在特洛亚战争中,狄俄墨得斯射中战神阿瑞斯的小腹,划破爱神阿佛洛狄特的素手,疼得神尖叫而逃。
但是,反抗神,几乎都以被神残酷镇压而终结,由此酿成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希腊英雄小埃阿斯因亵渎过雅典娜神庙,被雅典娜击毁乘船,落入海中,但他临死时仍说,即使全体神联合起来要毁灭他,他也要救出自己。
卡帕纽斯骄傲地宣称,宙斯也不能阻挡他攻打忒拜城,当即被宙斯的霹雳击毙在城墙上。
西瑞福斯因把死神关在地窖里,被打入地狱,周而复始地推圆石上山。
这些神话充分表现出敢于叛逆和敢于与神抗衡的大无畏精神。
另外,西方的神还掌握着人类的命运。
每每都会给世人以命运的征兆,最终无论世人怎么企图摆脱命运,可结果是怎么也摆脱不了最终的命运归宿,从而导致了一场又一场命运的悲剧。
无论俄狄浦斯王怎么逃脱,可结果仍摆脱不了弑父娶母的悲剧。
这类故事充分体现了神的绝对主导,可以主宰世间一切。
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英雄与神是从没有冲突的,相反,是神绝对地牺牲自己, 奉献自己。
盘古完成天地开辟之后,以自己的双眼化为太阳与月亮,四肢与头化成五岳,血脉化成长江与黄河,毛发化成山林草木,肌肉化成泥土,筋骨化成金石,身体上的寄生物变成人类。
《山海经》中有女娲之肠化成十神的记载。
英雄与神的关系,曲折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古希腊神话中向神挑战、反抗神的故事,暗示了人与天、人与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反映了西方人敢于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和毅力。
而盘古、女娲化育万物的神话体现出远古中国人对人类、自然万物、天地、神灵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 是中国“天人合一”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和哲学依据。
(二)理性与情感中国的神是崇高的,是真正具有“神性”的;而西方的神,则是世俗化的,跟普通人一样,情感丰富、有个性,具有“人性”。
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和神一般都是爱人类的,愿意为人类牺牲或作出贡献,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忘记个人的利益和得失。
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盘瓠杀敌护国、后羿为民除害,上射九日而下斩长蛇;禹体恤百姓,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
中国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国家组织关系,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
尽管在初民时期并不十分凸显,但农耕社会的封闭意识使这种关系有所滋长,远古的神乃至后来的王侯国君,都是“子民”的家长,他们重视群体意识,他们在为人民“造福”的同时也把他们组织成为群体机器上一颗颗零件,人民也习惯和依附于这种“呵护”,从而使得“家”的观念也就根深蒂固。
相比较而言,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们,往往更具个性,他们拥有和凡人相同的欲望、私利、欢乐和痛苦,他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个人物质、肉体和精神的享受, 而不是超越人类、造福人类。
乌拉图思为确保永久的统治想把自己的孩子重新挤入母腹,该亚唆使最小的儿子克罗诺斯用镰刀把父亲切斩致残;普罗米修斯盗窃天火后,宙斯不但惩罚了普罗米修斯本人,还通过潘多拉的盒子把一切灾难降临人间,并且灭绝了人的希望。
另外,在希腊人看来,爱情是美好的,他们十分推崇爱情,于是神话中就有这样的故事: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特争要金苹果,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答应给他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王,雅典娜许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阿佛洛狄特许给他天下最美貌的女人,帕里斯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特。
希腊神话甚至对那种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 不顾他人,不顾集体,乃至损人利己的感情行为也不加指责。
神赫利俄斯之孙女科尔克斯公主狄亚,热烈爱上了阿耳戈英雄们的领袖伊阿宗,帮助他取得了金羊毛,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她背叛父母,杀死兄弟,逃离家园。
提修斯不问希波吕忒同意与否,便把她抢到雅典成婚,引发了阿玛宗人同雅典的战争,也不被认为是劣行。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多数是私生子,是奥林匹斯山诸神到人间寻欢作乐的后果。
他们自己惹出许多风流韵事,留下私生子,对此,还引以为荣。
在中国神话中,很难看到对英雄们的爱情生活的描写,他们注重小节,不存在乱播情爱种子的现象。
中国神话中甚至很少有女性英雄,与希腊神话中众多的女性英雄相比,她们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更不能任意放纵,嫦娥抛弃丈夫奔月被人嘲弄,巫山神女被视为淫奔之女。
中国神话中没有爱神, 如果阿佛洛狄特不幸生在中国,那么她早就会被打进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希腊神话英雄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有爱有恨,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甚至好嫉妒,爱虚荣,希腊神话更像“人话”。
中国神话英雄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注重品行与德操。
他们没有性格,在他们身上唯有神圣的光圈和纯洁的品性,人类只有顶礼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是中国神话是名副其实的“神话”。
(三)生与死所谓人生就是生和死,从怎样看待生和死便可以体现出中西神话英雄的差异。
希腊人认为享受现实生活就是享受神的恩赐,因此,他们追求物质享受,追求文学艺术的赏心悦目,追求自然与人生中的美。
诸位英雄常常集会、宴乐、歌舞、游艺,开展体育竞技和文化社交活动,神话中有文艺九女神、美德三女神、科学之神、智慧之神、喜悦之神, 体现出希腊英雄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多方追求。
中国英雄更倾向于对道德的认识,对真、善、美的明辨,和重实用的功利目的。
神大概只归为两大类:一类代表真理、正义、有道,一类代表谬误、邪恶、无道。
古希腊英雄热爱现世生活,不重视死后的世界,没有世界末日的观念,他们神话中的冥府不那么阴森可怕,人间英雄赫拉克勒斯曾打伤过冥王哈得斯,反映了希腊人对这个神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