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预报编制细则-团体标准

合集下载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概述地质预报是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地质预报能够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等信息,将增大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主要介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相关法规1.地质灾害防治法2.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3.地质预报管理规定4.建设工程地质预报技术规范实施单位1.地方政府2.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3.地质勘探单位管理责任人1.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负责地区地质预报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单位应设置专职的地质预报管理人员,在建设项目周期内开展地质预报工作,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地方政府上报地质预报信息。

3.地质勘探单位在勘探过程中应开展地质预报工作,并将预报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预报作业流程计划阶段1.制定预报计划。

2.制定预报责任人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调查阶段1.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勘探和检测。

2.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进行评估。

3.结合历史预报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预报阶段1.通过勘探和监测等方式获取地质预报信息。

2.对预报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预测结果。

3.制定预报报告,并发出预警信号。

4.将预报结果及时报送到有关政府部门和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

监测阶段1.继续对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现象。

2.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跟踪和预报。

安全阶段1.在评估管控措施有效性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2.对出现的地质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

监督与检查1.地方政府应定期对地质预报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有效开展。

2.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地质预警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确保预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

结论地质预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制度为了更好的完成梗阳煤业二、三期工程的安全生产,预测预报前方掘进的地质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以确保工程的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配备专职地质人员,施工巷道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均由地质技术员负责编制,编制前地质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施工巷道的勘探资料及井巷揭露资料,掌握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分为月报、季报、年报和临时性预报,内容要涉及在预报周期内预计掘进范围、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层及顶底板情况,采掘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工作面存在何种隐患及防治措施和地物调查情况等四个方面。

3、在提交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地质技术员要紧跟掘进工程的进度,不断收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为矿井施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4、如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断层、老空水、火烧区或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施工单位先探后掘。

5、工作面存在强富水区、导水断层或有采空区存在积水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提前疏放水或加强支护,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突水等事故,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6、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完成后首先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然后报项目经理审批,审批签字后最后下发各区队使用。

7、地质技术员要全面收集所在矿井勘探以来各阶段的地质报告,并按规程要求建立各种基础台帐,同时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观测各类已揭露的地质资料,并将观测的地质资料及时整理并上图。

8、地质技术员要及时与矿方技术部门沟通,了解矿井生产接续及变化情况,分析掘进范围内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9、及时对上次预报做出验证总结,分析预报效果,进一步掌握地质变化规律,提高预报质量。

10、地质技术员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理论,与技术负责人共同分析、研究奥灰水、砂岩裂隙水、老空水等水患问题,进一步提高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附件一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施工单位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21〕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21〕120号),结合实际制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划分第四条管理机构云桂铁路、沪昆客专云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韩星俊― 1 ―副组长:王景江霍宝虎组员: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现场指挥部、设计单位、专业预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

公司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云桂铁路、沪昆客专(云南段)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部,归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专家组由公司工程部、安质部、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和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组长由领导小组指定,负责对重大地质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第五条职责分工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行施工单位、现场指挥部、公司三级管理制度。

施工地质按复杂程度分为四级(A级:复杂,B级:较复杂,C级:中等复杂,D级:简单。

详见铁建设〔2021〕105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附录B)。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含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监理等单位,参建各方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协调配合。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预报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的一种预测和预警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地质预报工作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概述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地质预报工作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预报组织机构、预报流程、预报人员管理、数据收集与整理、预警发布、预报评估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预报组织机构1. 预报领导小组预报领导小组由地质专家、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地质预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协调、指导和监督预报工作的实施。

2. 预报工作组预报工作组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地质预报工作,包括数据采集、预报预警、信息整理与分析等。

四、预报流程1. 数据收集与整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定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自然地质灾害案例、卫星遥感数据等,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等。

同时,也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2. 地质预报与预警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预报工作组需要进行地质预报与预警工作。

采用多种预警手段,包括地质勘查、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3. 预警发布与应对在确定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预报工作组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预报人员管理1. 人员选拔与培训预报工作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对预报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选拔和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知识、预警技术、应急处置能力等。

2. 专业评估与激励预报工作需要不断进行专业评估,对预报人员的绩效和能力进行考核,以激励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数据收集与整理1.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源于地质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也可以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2. 数据管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实施细则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实施细则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瓦斯是制约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原因之一,瓦斯事故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灾害。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是通过生产、通风、地质三个专业角度分析瓦斯赋存和发生动力现象的规律、从而通过综合瓦斯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瓦斯事故。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集团2012年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实施办法。

第二条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设立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配置专业仪器手段的基础上,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系统;并且要明确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分工、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以及奖惩政策;要与生产建立一套完善、紧密、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各部门预测预报相关资料应利用办公网络交换和存档,每日综合评级表和签收手续需纸质保留。

第四条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流程是:来源于生产队组,服务于生产队组,生产、地质、通风、调度、钻机队等部门通力配合,共同分析研究,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综合防突措施,确保队组安全高效生产。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由公司总经理总负责,全面组织公司人力、设备、资金投入等;总工程师全面组织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实施和评级工作。

通风或地测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开展工作,主持日常瓦斯地质预测预报的综合评级工作,对制定的专项措施进行审批。

第六条生产部技术组、通风部、生产部地质组联合开展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总调度室、安监部、钻机队、综采队、掘进一队、掘进二队配合开展瓦斯地质资料的收集、上传工作。

第七条生产部技术组负责日常开拓、掘进、回采等工作面的进尺、矿压、煤壁等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生产专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负责对预报制定过构造措施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对生产专业进行瓦斯地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上传供综合评级,对综合评级为A、B级的工作面配合通风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地质灾害预报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针和措施。

地质预报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预测和预报,以提前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明确地质预报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等问题,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协调、高效进行。

2. 规范操作:制定地质预报工作的标准和规程,明确预报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预警发布和预警解除等的操作流程,以确保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建立地质预报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整理和共享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4. 预警发布:规定地质预报结果的发布方式和时间,明确预警级别和预警内容,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 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分工,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障预报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

6. 评估和改进:建立地质预报工作的评估机制,对预报结果和预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预报技术和管理方法。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地质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预报结果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为地质灾害防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按照《矿井地质规程》,结合[2011]29号文件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探测及预报的规定,为更好的搞好地质工作,充分发挥地质预测预报的作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1、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年有年报,月有月报,遇异常情
况应发出临时预报。

2、年报应在每年的一月前发出,预报内容应涉及到采区的
接替及工作面的掘进回采中大构造的影响,及采区其他
隐患等地质因素影响到的问题。

3、月报根据矿2006年《关于地测管理规定》的会议纪要,
月报应在每月的23号前,对矿井内所有采掘活动的地
点进行叙述,并做出下月进度内的预报,(掘进200米,回采100米)预报应设计到采面的概况、施工单位,施
工进度,前方地质情况,问题及要求等相关问题。

4、临时预报,在矿井组织采掘活动的范围内,对施工中出
现异常,或灾害征兆等有安全隐患、以及可降低生产成
本,或可增加矿井效益等生产问题,进行预报指导,说
明原因及建议,经地测科科长审核后、可送交相关部门
使用。

5、根据防突规定要求,应采取可信手段如钻探,或成熟的
物探等对矿井内采掘防突工作面进行预报,预报应符合
集团公司下发的[2011]29号文规定。

6、各项预报应根据需要发至有关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施
工单位,并履行签字手续。

五矿地测科
2011年11月。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预报范围
一级预报针对重点隐患点,二级预报针对 重点区域,三级预报针对整个地质灾害易 发区。
预报频次与时间
预报频次
一级预报要求每周至少一次,二级预报要求每两周至少一次,三级预报要求 每月至少一次。
预报时间
各级预报的发布时间应提前确定,以保证受影响区域的居民有足够的时间做 好应对准备。
03
预报制作与审核
适用范围
•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地质预报管理工作。
职责与分工
职责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明确地质 预报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负责组织、 协调、指导和管理地质预报工作。
VS
分工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 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预报管理的相关工 作。
02
预报内容与要求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社会公 众宣传地质预报的重要性和相关 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 意识。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地质预报信息发布平台,及 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醒 相关部门和群众采取防范措施。
监督考核机制与办法
建立监督考核小组
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地质预报监督考核小组,负责对地质预报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完善地质预报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地质预报信息系统,实现地质数据 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提高地质预 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技术研发与引进
积极研发新的地质预报技术和方法,引进国际 先进的地质预报技术,提高地质预报的水平和 能力。
培训与宣传计划
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组织地质预报技术人员培训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 力。
预报制作流程
收集数据
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与地质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 限于地质构造、地层、水文、气象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73.040
D09
团体标准
T/SXDZ 041—2020
煤矿地质预报编制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geological forecast for coal mine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年3月20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基本规定 (1)
4 地质预报编写基本要求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预报编写提纲 (3)
前言
煤矿地质预报是矿井地质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矿井安全生产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

由于地质预报工作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制约因素多,往往导致地质预报成果的准确率难以保证。

针对此类问题,煤矿企业要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地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地质预报的建设,确保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煤炭地质保障长效机制,并且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煤矿地质预报的管理文件及企业标准。

同时一些国内及省内的知名技术服务单位为了完成山西煤矿的技术服务业务与相关煤炭企业协同完成了一些技术管理成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省内煤炭地质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单位提升煤矿地质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使得煤矿地质工作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依据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及相关企业有关煤矿地质工作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按照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要求,将一些针对性强、经过多数煤矿技术人员验证有可操作性、煤矿地质工作普遍适用、工作方法可重复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汇总编辑成为协会团体标准,便于推荐给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本标准附录A《煤矿地质预报编写提纲》是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煤矿地质预报编制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预报的基本规定、编写基本要求,适用于相关编制单位在编写地质预报时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7号)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
《煤矿防治水细则》(煤安监调查〔2018〕14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技装〔2019〕28号)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煤安监技装〔2018〕9号)
DZ/T 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GB/T 5751中国煤炭分类
GB/T 152241 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
GB/T 152242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
GB/T 152242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
GB/T 16417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AQ 1045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
GB/T 20104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3 基本规定
3.1.1 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采掘(剥)工程的进展及时发出,经矿井总工工程师审查签字后生效。

3.1.2 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资质预报质量。

3.1.3 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观测被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规律。

4 地质预报编写基本要求
4.1 地质预报是在煤炭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建矿地质资料和生产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采掘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编制。

4.2 地质预报重点是正确判断并成功预测生产区域内的构造分布及其对煤(岩)层的影响,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露天煤矿滑落层(面)的赋存状态及边坡滑落规律及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和影响程度,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等。

4.3 地质预报可按照本标准附录 A 提纲进行编写。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质预报编写提纲
A.1 采掘工作面概况
A.1.1 工作面基本情况
采掘工作面位置、范围,施工单位,支护形式及生产工艺,施工位置,进尺计划,采掘标高、层位等情况说明。

A.1.2 工作面四邻关系
A.1.3 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形地貌
A.1.4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
A.1.5 工作面邻近工作面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及其变化
A.2 地质预报
A.2.1 地质构造
采掘工作面计划开采区域内地层产状及构造发育情况预测。

A.2.2 不良地质体
预测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的位置及其对正常开采的影响。

A.2.3 瓦斯地质
计划开采区域内煤层瓦斯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开掘煤岩层间距等预测预报。

A.2.4 其它自然灾害
地热、地应力和煤自燃危险程度等。

A.2.5 水文地质
含(隔)水层、构造含(导)水性,区域内井筒老窑及封闭不良钻孔等分布查明情况,以及对矿井正常生产造成的影响。

A.2.6 涌水量预测
计划开采区内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预计。

A.2.7 其它致灾地质因素
A.3 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计划开采区域内存在的影响矿井正常采掘作业的地质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措施。

A.4 附图
A.4.1 采掘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A.4.2 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A.4.3 工作面预想地质剖面图或局部地质构造剖面图。

A.4.4 地层综合柱状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