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正确戴口罩方法和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齐,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

进入隔离单元,应穿戴好隔离衣裤、换鞋、戴口罩。

下班、就餐及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工作期间严格执行手洗手或手消毒指征。

二、非传染性病区不允许收治传染病人,以防交叉感染。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cm。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床应有隔离标识。

在每个病区的末端,应设2间隔离病室。

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或同时患有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上报疫情、严格执行相应隔离措施;2、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传染病的医疗机构;3、接触或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4、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流程”进行。

其余传染病用后的医疗器械,清洗前不使用消毒剂预处理。

四、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每月召开公休会征求意见,积极宣传医院内相关制度和消毒隔离知识。

五、被传染病病人的脓、血、排泄物等污染的布类,应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注明“某传染病污染”字样,送洗衣房单独处理或送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池。

六、一般病人的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换下的脏被服装入污染袋内,有血液、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黄色医疗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七、住院病人宜勤理发、洗头及剪指甲或淋浴,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八、病房环境必须保持整洁。

空气应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上、下午进行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物体表面如: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电话、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每天用清洁抹布擦拭2次,保持清洁。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地每日2次。

物表、地面当遇有病原菌污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xxmg/l与xxmg/l—3000mg/l,作用30分钟);病床每日晨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柜一抹布,抹布用后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成为了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是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穿戴防护设备、洗手要求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以期提高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

一、穿戴防护设备1. 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和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

2. 对于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隔离衣、帽子和口罩等防护设备,确保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在高风险操作中,如手术和侵入性操作等,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以保护眼部和呼吸道的安全。

4. 在执行防护设备的穿戴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防护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正确佩戴。

二、洗手要求1. 医务人员在入院前、入院时、接触患者前、接触污染物前和接触洁净物后,都应进行手卫生操作。

2. 手卫生包括常规洗手和手消毒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

3. 在进行手卫生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将双手彻底清洗至少20秒,并确保洗手液充分覆盖双手各个部位,包括指间、指背、指尖等。

4. 医务人员应经常修剪指甲,避免长指甲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并保持双手皮肤的干燥状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三、采取隔离措施1. 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确定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的隔离级别,根据隔离级别的不同,医务人员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在隔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防护设备,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以降低感染风险。

3. 医务人员应定期更换隔离衣和防护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隔离期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将防护设备进行正确处置,避免再次污染环境和传播细菌。

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院职业防护规范标准

医院职业防护规范标准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普遍预防是针对医务人员在处置传染性疾病时而制定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或分泌物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因而在处理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普遍预防措施可大大减少医务人员感染HBV,HCV,HIV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

在消除传染源或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预防职业感染十分重要。

1、防护原则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

下面以SARS为例,介绍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原则。

(1)一级防护1)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N95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

手的消毒用0.3%一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一3分钟。

(2)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人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

2)进人隔离留观室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戴手套、帽子、鞋套、穿隔离衣。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

手的消毒用0.3%一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一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进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

(3)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个人防护措施(1)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第一道防线,通过洗手可以病人避免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因此为了保护病人同时也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洗手。

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手部防护类—分类
材质
是否含粉 工作性质
乳胶手套
有粉手套
清洁手套
丁腈手套
聚乙烯手 套
聚氯乙烯 手套
无粉手套

适用于外科操作中以防止 病人和使用者交叉感染, 具体技术参数请参考 GB 24787-2009一次性使用非
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围裙躯体防护适用医用手术衣?yyt0506系列?阻隔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液接触?不适用于需要全身防护的场合?有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之分?材料需通过多种微生物介质抗穿透测试一次性医用防护服?gb190822009?阻隔患者体液空气中颗粒物?适用于需要全身防护的场合?一次性使用?材料需通过抗合成血液穿透?接缝部位抗静水压常见的躯体防护用品配图细节关注?配图cdc图防护服穿脱的方法和流程?目的
适用于穿戴一次然后丢弃 的一次性手套,用于外科 操作中以保护病人和使用 者、避免交叉感染,参考 GB 7543-2006一次性使用 灭菌橡胶外科手套执行。
无菌手套的戴脱方法
手部防护类—注意事项
• 在进行无菌操作以及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 物时必须戴手套。
• 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应用,用后投入指定的污物袋内, 护理病人时一旦触及病人的分泌物、渗出物等,虽然 护理病人的工作未结束,也要换手套。
✓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 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 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躯体防护—分类
大褂式工作服、隔离衣 医用手术衣
• 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2009 的规定。隔 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 的皮肤。

医护人员正确戴口罩方法和管理规范

医护人员正确戴口罩方法和管理规范

导语一次性口罩是医用普通外科口罩,它有正反两面,颜色较深的一面--蓝色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里,紧贴我们的脸部。

不仅如此,口罩还分上下,内有金属条摸起来较硬的一边是上端,配戴时是紧贴鼻梁的。

了解了口罩的基本结构之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配戴口罩。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将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再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拉: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戴口罩后,要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口罩的贴合效果:口罩必须大小适合,戴的方式也必须正确,口罩才会有效。

市面上售卖的口罩一般分成长方形和杯状两种。

长方形口罩至少要有三层纸的结构才能有防护的作用。

使用者要把口罩上的铁丝按在鼻梁上,再顺着鼻梁将整个口罩摊开来,才能发挥效能。

可让小孩戴长方形手术口罩,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如果绑得好,能够贴紧小孩的脸。

杯状口罩则要确保口罩贴在脸上后密度足够,呼出去空气不会外泄才能有效。

戴杯状口罩时,可将双手盖着口罩尝试吹气,检查是否有空气从口罩边缘外漏,如果口罩盖不紧,就要重新调整位置后再戴过。

医院工作人员戴口罩的规范1. 目的: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的口罩佩戴,防止、减少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关感染。

2. 范围:全院医生、护士、医技、后勤以及工人。

3. 权责:3.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全面负责督查执行情况、分析反馈。

3.2 医院临床药学工程部负责各类口罩的采购,保证临床需求。

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秩序,特制定本防护措施。

一、防护装备配置1. 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工作性质,为医护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

2. 防护装备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进行选购,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3.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装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职业健康培训1.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其对职业病、传染病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2. 培训内容应包括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消毒隔离措施、应急预案等。

3. 医护人员应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培训,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

三、工作场所安全1. 医院应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如良好的照明、通风、防滑、防刺等设施。

2. 医院应加强药品、器械等物品的管理,防止意外伤害。

3. 对于高空、有毒、有害等特殊作业,医院应制定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四、个人防护措施1. 医护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等。

2. 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物质飞溅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镜、面罩等。

3.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五、消毒隔离措施1. 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器械、病房、候诊区等进行定期消毒。

2. 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3. 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医院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六、应急预案1. 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应急物资调配、人员分工等。

2. 医护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执行。

3. 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法律和伦理1. 医护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患者权益。

2. 医护人员应遵循医疗伦理,保持医患关系的纯洁性。

3. 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医院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

医院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

医院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1、医务人员个人防护(1)医护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医护办公室应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病区必须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和鞋套。

(4)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

(5)进行近距离操作时,除做好上述防护外,应戴防护眼镜。

(6)锐器伤的预防:如不慎被说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3、标准预防的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4、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PPT课件
响。
心理性风险
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工作等, 可能导致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

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
法律法规
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 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医护人员的 个人防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标准要求
医疗机构和行业协会也制定了相 关标准,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选 择、使用、更换和消毒等方面的 规范。
提升防护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目的
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保障医 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护人员面临风险
01
02
03
04
生物性风险
接触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可能导致感染或
传播疾病。
化学性风险
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 消毒剂、化疗药物等,可能对
身体造成损害。
物理性风险
面临辐射、噪音、高温等物理 因素,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
02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 清洁物品。
03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隔离 衣等。
04
注意环境清洁与消毒, 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 。
04 环境清洁与消毒 管理要求
医疗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01
02
03
04
严格执行医疗环境清洁消毒制 度,确保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

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全面清洁 和消毒,包括地面、墙面、天

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 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 换进行。

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
七步洗手法操作流程

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 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护人员正确戴口罩方法和管理规范
导语10大PICC导管维护要点。

一次性口罩是医用普通外科口罩,它有正反两面,颜色较深的一面--蓝色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里,紧贴我们的脸部。

不仅如此,口罩还分上下,内有金属条摸起来较硬的一边是上端,配戴时是紧贴鼻梁的。

了解了口罩的基本结构之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配戴口罩。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将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再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拉: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戴口罩后,要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口罩的贴合效果:口罩必须大小适合,戴的方式也必须正确,口罩才会有效。

市面上售卖的口罩一般分成长方形和杯状两种。

长方形口罩至少要有三层纸的结构才能有防护的作用。

使用者要把口罩上的铁丝按在鼻梁上,再顺着鼻梁将整个口罩摊开来,才能发挥效能。

可让小孩戴长方形手术口罩,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如果绑得好,能够贴紧小孩的脸。

杯状口罩则要确保口罩贴在脸上后密度足够,呼出去空气不会外泄才能有效。

戴杯状口罩时,可将双手盖着口罩尝试吹气,检查是否有空气从口罩边缘外漏,如果口罩盖不紧,就要重新调整位置后再戴过。

医院工作人员戴口罩的规范:
1.目的: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的口罩佩戴,防止、减少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关感染。

2.范围:全院医生、护士、医技、后勤以及工人。

3.权责:
3.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全面负责督查执行情况、分析反馈。

3.2医院临床药学工程部负责各类口罩的采购,保证临床需求。

3.3 全院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遵照本SOP要求佩戴相应口罩。

4.定义:
4.1外科口罩:符合YY 0469-2004,为无纺布或符合材料制成,采用系带或松紧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防水、中层吸附、内
层吸湿,并带有鼻夹,能阻止接触直径>5 μm的感染因子,过滤作用>90%。

4.2普通医用口罩:符合YZB,为无纺布或符合材料制成,采用松紧带。

4.3医用防护口罩:符合GB 19083-2003,如N95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 μm的呼吸道病毒等感染因子,过滤率达到95%以上。

5.作业内容:
5.1基本要求
5.1.1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均应一次性使用。

5.1.2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和培训,并选择个人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面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密合行测试。

5.1.2佩戴时应注意内外和上下之分,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或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5.1.3口罩潮湿后,或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1.5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5.2外科口罩的适用范围
5.2.1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含有感染源的粉尘如曲霉菌属等真菌孢子时。

5.2.2可用于有创操作或呼吸道操作时的个人防护,如手术、气管切开、支气管镜检查、创口换药等操作。

5.2.3需常规配戴外科口罩的工作岗位:
5.2.3.1门诊一楼预检分诊台、急诊预检分诊台。

5.2.3.2门诊(呼吸科、发热门诊、口腔科等)。

5.2.3.3移植病区、保护性隔离病房。

5.2.3.4手术室应使用有系带的外科口罩。

5.3普通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
5.3.1一般医疗护理活动以及普通的侵入性操作,如检验科抽血等。

5.3.2适用于未接触传染病患者和可疑传染病患者时使用。

5.3.3医务人员自己患有呼吸道感染并有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时。

5.4医用防护口罩的适用范围
5.4.1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如水痘、麻疹、开放性肺结核等。

5.4.2对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感染患者进行近距离诊疗活动时。

5.4.3下列部门需要常规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传染病隔离病房(国家明文规定的呼吸道烈性传染病流行期间)。

5.5口罩的更换
5.5.1呼吸道阻力明显增加,感到呼吸困难时。

5.5.2口罩有破损或毁坏时。

5.5.3口罩受到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时。

5.5.4口罩曾使用于隔离病房。

5.6使用后口罩的处理
5.6.1离开使用环境进入不需佩戴口罩区域前应除去口罩。

5.6.2所有使用后口罩均应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6.注意事项: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如与国家规范有不一致的以国家规范为准。

7. 相关文件:《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卫生部2012年、《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s: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in healthcare settings》CDC,HICPAC 2007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用口罩注册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9755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