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管理校正办法
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

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引言检验仪器是保证产品质量合规性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为了确保检验仪器量规的准确性,提高产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检验仪器量规校正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保证量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对量规进行校正的单位和人员。
校正管理流程校正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计划校正:根据检验仪器量规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校正周期,并制定校正计划。
2.校正标准选择: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适用于检验仪器量规的校正标准。
3.校正实施:根据校正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仪器量规的校正工作。
校正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4.校正记录与报告:校正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校正记录,记录校正的具体步骤和结果。
校正结束后,应编制校正报告,包括校正结果和建议。
5.校正结果评价:根据校正报告,对检验仪器量规的校正结果进行评价。
如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6.校正追踪与管理:建立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的追踪和管理体系,保证校正工作的持续进行和有效管理。
校正措施和方法校正措施和方法是确保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以下是常用的校正措施和方法:•校正标准器:使用具备较高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校正标准器进行校正。
•校正样品:使用已知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校正样品,与校正标准器进行对比。
•校正环境:校正工作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温湿度等因素对校正结果的影响。
•校正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和特性的检验仪器量规,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如比较法、权重法、交换法等。
校正结果评价和控制校正结果评价和控制是校正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和控制校正结果,确保检验仪器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校正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误差和不确定度:评估校正结果的误差和不确定度,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公司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发文文号一、测绘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1、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
2、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
GNSS接收机、水准仪、全站仪等各种光电类、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
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
3、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准不到出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
按相关规定仪器的检定周期为1年,仪器维修后及碰撞后应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
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一般用仪器自带校准功能进行校准),1个月校准一次。
4、管理人员负责仪器的检定和校准,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在次年检定校准日期前,将仪器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计划》,并按照一览表上的计划日期送检。
二、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4、在强烈阳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务必在伞的遮掩下工作。
对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整个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防止意外发生。
5、转站时,即使很近也应取下仪器装箱。
测量工作结束后,先关机卸下电池后装箱,长途运输要提供合适的减震措施,防止仪器受到突然震动。
6、测量仪器要设置专库存放,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震、防雾、防尘、防锈。
仪器应保持干燥,遇雨后将其擦干,放在通风处、晾干后再装箱。
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仪器箱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
7、当测量仪器出现下列情况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正常;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类、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零点漂移严重,测量结果不稳定,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或仪器破旧、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影响测量质量时,必须申请报废。
8、测量仪器的申请购买及报废由工程测绘部报公司总经理,由公司总经理及主管领导负责审批,公司工程测绘部对公司的仪器配备和管理情况每半年检查一次,要求做到帐、物、卡相符,技术档案齐全。
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

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前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仪器和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对于某些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例如汽车、飞机、医疗器械等,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检验仪器和量规进行校正。
本文旨在介绍检验仪器和量规的校正管理办法,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检验仪器和量规校正的概念检验仪器和量规是用于规定和测量产品属性的设备。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这些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正是指在已知标准下进行检验仪器和量规的调整,使其符合规定的精度和误差范围。
这有助于保证检验和测试结果的精度。
检验仪器和量规校正的重要性检验仪器和量规的准确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如果这些设备不正确校正,就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检验结果不准确2.检测过程过程出现错误3.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以上可能会导致产品退市,责任追究等问题。
因此,正确的校正管理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检验仪器和量规校正的管理办法校正计划的制定制定校正计划是检验仪器和量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校正的重要部分。
计划应根据检验仪器和量规的类型,用途以及校正频率和要求等因素进行制定。
应根据校准需求,将检验仪器和量规分类进行制定校准周期,例行周期或是待校周期,应确保校准周期够经济合理并减少漏检现象。
建议制定校准历史记录表。
校正标准校正标准应该是可追溯性强的,如果可以证明有关检验仪器和量规校正的质量体系符合国际标准规范,使用ISO编号标记校准标准,这将有助于保证校正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校正记录校正记录应包括测量结果,校准日期,校准惯用标准标记和校准者签名等信息,这些信息应存储在相应的记录表中,以备用于分析和跟踪检验仪器和量规的性能。
校正资质对于进行检验仪器和量规校正的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通过特定的资质培训,培养检验仪器和量规校正人员的能力和技能,这将有助于确保检验仪器和量规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日常维护和管理在日常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应该记录检验仪器和量规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检测设备管理与校正管理办法

检测设备管理与校正管理办法开始1 仪校工程师仪校工程师设备制造商电子工程师技术员仪校工程师仪校工程师仪器公司10校正委外及内部校正结束仪校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技术员仪校工程师不定期校正,参考管理重点6.7. 定期校正,参考管理重点6.8. 参考管理重点6.3.参考管理重点6.9参考管理重点6.10.参考管理重点6.10.参考“财产管理办法”参考管理重点6.10.参考管理重点6.11参考管理重点6.10.电子工程师技术员仪校工程师-Λ_______ 参考管理重点6.11.送修参考“财产管理办法”仪校工程师仪校工程师不定期校正检测设备校正/催校通知单财产履历表暂停使用标签无需校正标签辅助测试治具登录表委外校正报告表内部校正报告表校正合格标签校正封签限度使用标签检测设备失效追踪表财产履历表检测设备校正/催校通知单仪、治具送修单暂停使用标签暂停使用标签财产履历表仪、治具送修单仪、治具送修单财产履历表仪、治具送修单财产履历表仪、治具送修单无需校正标签辅助测试治具登录表6.7.5检具修改:当检具经过修改后,必须视为新检具,并依(6.7不定期校正)的步骤执行。
6.8定期校正:6.8.1当某检测设备接近校验期限时,使用单位视情况得事先通知相关部门(如生管及采购),预先备料及检验,以免该检测设备于送校正期间无法做检验工作(进料检验),影响生产进度。
6.8.2检测设备依类别、使用频率、校正记录、厂商建议或量测所需之精度,由质量保证部订立校正周期及校正日期等,由ERP列印「检测设备校正/催校通知单」发至各单位,各单位则依校正时间前将设备送回质量保证部仪校室校正。
6.8.3若使用单位未能如期送校则由质量保证部发出「检测设备校正/催校通知单」,列为暂停使用,使用单位即不得再使用该设备。
6.9委外及内部校正:6.9.1委外校正:厂内无法自行校正之检测设备,则依校正周期委托合格校验单位校正,并取得该单位出具正式之证明文件(可追溯国家级标准之文件);若该设备无合格之校正机构,可由原设备制造厂商提供校正服务,并出具委外校正报告表(依委外校正单位之格式)。
仪器内部校准管理制度

仪器内部校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行,提高测试可靠性和准确性,制定本制度。
二、校准管理的范围仪器内部校准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仪器的校准工作。
三、校准管理流程1. 仪器校准的计划(1)校准计划由仪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包括校准的周期、项目、范围和仪器的负责人等。
(2)校准计划应在每年初编制,并经仪器负责人审核后执行。
2. 校准的实施(1)校准前的准备a. 校准前需核实仪器的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时间、校准结果,以及仪器的运行情况。
b. 根据校准计划准备校准设备、标准试样和相关文件。
c. 清洁仪器表面及检查仪器正常运行状态。
(2)校准的操作a. 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校准人员进行校准操作。
b. 严格按照校准标准操作,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 记录校准的过程和结果,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3)校准后的处理a. 校准完成后,及时归档校准记录和报告。
b. 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如校准结果正常,则更新仪器的校准状态;如校准结果异常,则进行再校准或修理。
4. 校准结果的确认校准人员应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并由仪器负责人签字确认,方可认为校准工作完成。
5. 校准的追踪与管理(1)建立仪器的校准档案,记录仪器校准的全部信息。
(2)对仪器的校准周期进行追踪与管理,确保校准工作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6. 校准的审核与评估(1)对校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2)对校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仪器的校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校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7. 校准的记录和报告对校准工作的记录和报告进行归档管理,确保校准结果的可查询性和追溯性。
8. 校准的改进与完善根据校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校准工作的流程、标准和要求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四、仪器校准的责任1. 仪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仪器校准管理制度的执行。
2. 仪器负责人负责校准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确保仪器校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仪器管理校正办法

仪器管理校正办法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仪器管理校正办法是确保仪器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挥其最佳性能的必要条件。
因此,每个实验室都必须采取可靠的仪器管理校正办法,以确保仪器在正确和准确的状态下进行测试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仪器管理校正办法的意义、步骤和实施过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意义实验室完善的仪器管理校正办法能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为确定实验室分析结果提供可靠的基础,这是一个对于整个实验室的品质保证。
如果不进行校正和管理则可能导致如下问题:1、数据误差:仪器变形或损坏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或管理不足会导致误差增大,对数据的描述和预测的可靠性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2、市场和客户担心:如果一个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不经常进行校准和管理,其实验结果可能是人为的,客户可能会质疑实验室的质量。
3、法规问题:许多实验室仪器还需要遵守国内法律和法规的强制要求。
通过校准和管理实验室可以确保设备符合法规要求。
二、步骤实验室应该有以下步骤来管理和校准其仪器设备:1、仪器设备的记录与标识首先应该建立一份清单或清单系统,记录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标识。
清单上要包括设备的品牌、型号、购买时间、最近一次等以及下次校准的时间。
2、校准参数的规定定义仪器设备的校准参数,以确定仪器设备所需的校准标准和程序。
这些参数将确定校准工具和程序的选择,以及决定校准人员的通过路径。
3、标准替换和校准由于每个仪器设备都需要定期校准,对于校准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应尽最大努力去减少。
对于显然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仪器,应替换为新的,以避免错误结果。
4、测试质量的监控在测试和校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
这些数据还可以被用来评估仪器的性能和判定其是否需要维修或替换。
5、记录和修复测量误差在仪器进行校准时,如果在实验室测量结果中发现了差异,可以通过记录误差并及时纠正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这些错误记录可以与测试对象和校准结果一起存储,以便在以后的校准和测试中通过对数据历史的追溯来更好的保持实验室的质量和标准。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1)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1)在当前的生产制造中,精密测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量规作为一种常用的检验工具,对于产品的尺寸、形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量规作为一种常规使用的仪器,也需要定期进行管理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管理校正量规的有效办法。
首先,为了保障量规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校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标准尺寸与量规进行对比来完成。
标准尺寸可以是一些经过校准的具备稳定尺寸的工具,比如块规、环规等。
在进行校准时,应当确保使用的标准尺寸具备相同的测量单位,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其次,在使用量规进行测量时,需要特别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首先,应当保持量规的刀口干净,并避免碰撞或重物的挤压,以防止对量规的精度产生影响。
其次,在测量时,应当保持手持姿势稳定,并且将被测物体与量规箍持紧密贴合,以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最后,在读数时,应当垂直与量规读取刻度,并注意去除任何可能导致误差的干扰因素,如视角偏差、反光等。
除了正确的使用方法,管理校正量规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这包括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良好的档案记录,可以及时追溯量规的使用情况,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管理校正量规的重要环节之一。
量规的刀口需要保持锐利,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进行清洁,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物,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对于某些具备防护装置的量规,还需要检查防护装置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使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管理校正量规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如果量规的测量结果明显偏离标准值,可能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校准和修正。
在此过程中,应当仔细记录校准的步骤和结果,以备将来参考。
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

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是保证仪器设备的测量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一个科学的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可以降低测量误差和风险,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可能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一般化的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的参考:1.确立仪器设备校正频率: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需求进行评估,确定校正的频率。
对于较为稳定的仪器设备,可以较长时间间隔进行校正;而对于设备变化较大或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则需要更频繁地进行校正。
2.确定校正标准和方法: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定仪器设备校正的标准和方法。
通常情况下仪器设备校正可分为内部校正和外部校正两种方式。
内部校正是指使用仪器自身的功能进行校正,外部校正是通过与已知准确值的标准设备进行比对或参考样品进行校正。
3.选择合适的校正设备和材料:根据仪器设备的测量和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校正设备和材料。
校正设备一般包括标准样品、标准设备和校正工具,校正材料包括校正气体、校正液体等。
校正设备和材料的选择要满足要求准确、可靠和稳定的特点。
4.进行仪器设备校正:按照确定的校正标准和方法,使用校正设备和材料对仪器设备进行校正。
具体校正的步骤和操作根据不同的设备和校正要求而定,通常包括调整仪器设备参数、测试校正常值、记录校正数据等。
5.校正结果评估和记录:对校正后的仪器设备进行评估和比对,评估校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校正结果包括校正数据、校正日期和校正负责人等信息。
6.校正结果分析和处理:对校正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校正误差的判定、校正结果的接受与否等。
如果校正结果合格,则仪器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校正结果不合格,则需要进行修理、调整或更换。
7.仪器设备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确保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包括仪器设备清单的建立和更新、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的合理存放和使用等。
8.持续改进和培训:不断改进仪器设备校正与管理流程,提高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為加強儀器的精確度,以確保產品的品質,由儀校單位負責檢驗儀器校正,並負責公司內校正及公司外送校正業務。
(2) 校正範圍
公司各單位所使用的檢驗儀器及精密儀器,均應納入校正計劃。
(3) 校正觀念
校正人員對儀器測定點選擇、量測之次數、有效位數之確定及量測數值之取捨觀念應清楚、肯定。
2.3.2 校正程序規定
2.2 管理事項
2.2.1 使用人員每一次使用前或操作前,應校對儀器之讀數,電子儀器需要預熱時間及準備事項,並檢查設備運作是否正常。
2.2.2 精密儀器須委請其他第三方,具有校正能力者代為校正。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3)-(6)
2.2.3精密儀器並由儀校單位負責定期送工業技術研究院或國家檢驗機構及學術單位校驗,並取得證明及誤差因數值,一般儀器由儀校單位負責定期校驗。
(5)LUX METER(亮度計)。
(6)THERMAL METER(溫度計)。
(7)STASTIC HIGH VOLTAGE(高壓計)。
(8) 440 RF/CX-RAY TEST METER(X RAY測試器)。
(9) HI-POT TESTER(高壓測試器)。
(10) SCOPE(示波器)。
(11)TV-VHF/UHF FIELD LEVEL METER LFC-944B。
(E)所有校驗用的品質記錄資料表單如果沒特定規定﹐保存期限至少二年。
2.3.3 外校原則
下列儀器都要經過電子工業研究所或原子能委員會或電力公司信號控制實驗室校正。
(1) Q METER(Q表)。
(2) DISTORTION METER(失真表)。
(3) LCR METER(電感、電容、電阻表)。
(4)FREQUENCY COUNTER(測頻器)。
工程/設備
使用單位
品工/儀校
備注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8)-(6)
工程/設備
使用單位
品工/儀校
備注
(b) 外校:
即高精度之儀器,送有校正能力之機關代為校正。量規與儀器設備經外校單位校驗后,儀校人員依據校準證書的出具判定該量規與儀器設備是否合格,并上傳於ERP系統。
(B) 不定期校驗
(a) 產品在製程中發生變異,或對使用之儀器發生懷疑或發生儀器精度受損或有跌落情形,應即通知儀器管理人員校驗。
(b) 新購之儀器在驗收時即應校驗。
(3)檔修改﹑廢止﹑申請與審議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2)-(6)
1.4 名詞定議
1.4.1 儀器
主要為了進行生產計劃的器具及裝置,可區分為度量衡器(溫度計、壓力計、長度計等)、一般電氣儀器、電子儀器。
1.5 相關辦法
1.5.1 財產管理辦法
2.作業內容
(3) 校正結果之處理
(A) 校正結果被判定為堪用之儀器,必須貼上校正標識。
(B) 校正之量規有誤差而無法調整改正時,由校正人員將補正因數明顯標出,以利測試。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5)-(6)
(C) 誤差嚴重或損傷無法修理,則辦理報廢。
(D))所有校正結果均應填寫紀錄﹐注明校正時溫濕度測值﹑誤差﹑補正因數等﹐同時並登記於「設備校驗記錄表」(附件3)上。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1)-(6)
1. 總則
1.1 制定目的
本公司為使儀器始終保持良好狀態,以謀求作業效率及品質的維持與提高,進而降低成本,特訂定本辦法。
1.2 適用範圍
凡本公司有關儀器的管理與校正,除另有規定之外,悉依照本辦法處理之。
1.3 相關權責
2.1 作業內容
2.1.1 企劃裁決
新儀器的企劃以及裁決,應依據公司之計劃。
2.1.2 儀器採購
儀器的採購應依本公司「財產管理辦法」的手續,而由工程單位執行。
2.1.3 儀器驗收
(1) 新購之儀器在辦理進廠驗收時,供應商應附使用說明書、操作手冊等。
(2) 儀器經試用、校正,確認無問題後始可驗收。
(3) 必要時供應商或代理商應負責訓練操作人員。
(1) 年度校正
由檢驗儀器管理單位或管理人員,將所有檢驗儀器依校正週期,排定「校驗週期表」及「外校清单」(附件2)。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4)-(6)
(2) 校正方法
(A) 定期校驗
依規定日期表實施校正:
(a) 內校:
即利用校正主規或轉校標準器,校正各單位使用之檢驗儀器。用標準件依據《校驗作業指導書》對廠內量規與儀器設備進行校驗、判定其为合格,填寫《設備校驗記錄表》(附件3)儀器設備出現異常,並開出《量規與儀器設備失效結果評估表》(附件4)并貼上相應的儀校標簽,并將《檢測設備校驗記錄表》上傳記錄於ERP系統。
2.2.4將所有儀器依校正週期,排定「校驗週期表」(附件1)。
2.2.5產品在製程中發生變異,或對使用之儀器發生懷疑或發現儀器精度受損及有跌落情形時,應即通知儀器管理者檢驗。
2.2.6所有儀器均須貼著一張校驗標籤,內容載明校驗日期、校驗結果、校驗者、有效日期。
2.3 儀器校正規定
2.3.1 校正原則
1.3.1品工部
(1) 儀保單位
(A) 文件之執行與制作
(B)請
(D)檔修改﹑廢止﹑申請與審議
1.3.2 管理課
(1) 文控室
(A) 文件登錄與編碼發行
(B) 原版文件之保管
(C) 文件補發作業
(D) 文件管制作業
1.3.3 其他相關單位
(1) 文件之遵行
(2) 文件遺失、補分發之申請
3.附則
3.1相關使用表單
3.1.1校驗週期表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6)-(6)
3.1.2外校清单
3.1.3設備校驗記錄表
3.1.4量規與儀器設備失效結果評估表
4.《流程圖》
文件
類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儀器管理校正辦法
版次
A0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頁次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