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线性代数练习册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线性代数练习册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4-1 克拉默法则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n 组解;B.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1n -组解;C.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至少有一组解,即零解;D.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除了零解外,再也没有其他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

当0D ≠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唯一解;B 。

当0D ≠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解;C 。

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解,则0D =; D.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解,则0D =. 二、填空题1.已知齐次线性方程组1231231230020x x x x x x x x x λμμ++=⎧⎪++=⎨⎪++=⎩有非零解,则λ= 1 ,μ= 0 。

2.由克拉默法则可知,如果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0D ≠,则方程组有唯一解i x =iD D. 三、用克拉默法则求解下列方程组 1.832623x y x y +=⎧⎨+=⎩解:832062D ==-≠123532D ==-,2821263D ==-所以,125,62D Dx y D D====- 2.123123123222310x x x x x x x x x -+=-⎧⎪+-=⎨⎪-+-=⎩解:213112112122130355011101r r D r r ---=--=-≠+---11222100511321135011011D r r ---=-+-=---,212121505213221310101101D r r --=-+-=-----, 3121225002112211511110D r r --=+=---所以, 3121231,2,1D D Dx x x D D D ======3.21241832x z x y z x y z -=⎧⎪+-=⎨⎪-++=⎩解:132010012412041200183583D c c --=-+-=≠-13110110014114020283285D c c -=-+=,2322112102112100123125D c c -=-+=--, 31320101241204120182582D c c =-=--所以, 3121,0,1D D Dx y z D D D ====== 4.1234123412341234524223523211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2131412131111111111214012322315053733121102181231235537013814222180514r r D r r r r r r r r ---=------------+=----=-+---3214212325111511102221422518231523528110121101005110010525182733214210252823522c c D c c c c c c --------=----------+=-----=----212314113231511151112140723222150123733021101518723230132123733031284315181518r r D r r r r r r r r -----=--------------=----=------12342213111512151031224522182325111132283101101002510200251521852974265211228115127c c D c c c c c c -------=---------+=-----=----12432322111152115312125252223121135231200100215215552502714251152604c c D c c r r r r --------=----------+=----=---所以, 312412341,2,3,1D D D Dx x x x D D D D========-§4-2 齐次线性方程组一、选择题1.已知m n ⨯矩阵A 的秩为1n -,12,α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0AX =的两个不同的解,k 为任意常数,则方程组0AX =的通解为( D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预测方法分为两大类,是指定量分析法和()。

A、平均法B、定性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指数平滑法2、已知上年利润为100000元,下一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4,销售量变动率为15%,则下一年的利润预测额为()。

A、140000元B、150000元C、121000元D、125000元3、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说明()。

A、固定成本等于0B、固定成本大于0C、固定成本小于0D、与固定成本无关4、假设平滑指数=0.6, 9月份实际销售量为600千克,原来预测9月份销售量为630千克,则预测10月份的销售量为()。

A、618千克B、600千克C、612千克D、630千克5、已知上年利润为200000元,下一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8,预计销售量变动率为20%,则下一年利润预测额为()。

A、200000元B、240000元C、272000元D、360000元6、预测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A、销售预测B、利润预测C、资金预测D、所得税预测7、下列适用于销售业务略有波动的产品的预测方法是()。

A、加权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趋势平均法D、平滑指数法答案:1、B 2、C 3、A 4、C 5、C 6、D 7、B二、多项选择题:1、定量分析法包括()。

A、判断分析法B、集合意见法C、非数量分析法D、趋势外推分析法E、因果预测分析法2、当预测销售量较为平稳的产品销量时,较好的预测方法为()。

A、算术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D、因果预测分析法E、判断分析法3、经营杠杆系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利润变动率/业务量变动率B、业务量变动率/利润变动率C、基期贡献边际/基期利润D、基期利润/基期贡献边际E、销售量的利润灵敏度×1004、较大的平滑指数可用于()情况的销量预测。

A、近期B、远期C、波动较大D、波动较小E、长期5、属于趋势外推分析法的是()。

A、移动平均法B、平滑指数法C、回归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E、移动平均法6、平滑指数法实质上属于()。

近代史第四章 习题(含答案)

近代史第四章 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重要知识点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3.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4.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活动5.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意义6.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7.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瞿秋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中共二大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D、五四运动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A、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D、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中共“一大”会议上B、中共“二大”会议上C、中共“三大”会议上D、中共“四大”会议上5、下列哪篇文章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Bolshevism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共产主义思想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新三民主义9、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10、1920年8月,()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K MP MP ; B.RTS LK =2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21=L K MP MP ; D .RTS LK =2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无法判断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C.等于固定成本;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数电习题解答_杨志忠_第四章练习题_部分

数电习题解答_杨志忠_第四章练习题_部分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杨志忠 卫桦林 郭顺华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2版; 2010年1月 北京 第2次印刷;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部分练习题答案)练习题P172【4.1】、试分析图P4.1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b )、Y AB AB A B =+=:;(同或功能) 真值表略; 【4.2】、试分析图P4.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a )、Y AB AB AB AB A B =⋅=+=⊕;(异或功能) 真值表略; 【4.3】、试分析图P4.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从输入到输出逐级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a )、()Y ABC A ABC B ABC C ABC A B C ABC ABC =⋅+⋅+⋅=⋅++=+; 真值表略; 【4.4】、试分析图P4.4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从输入到输出逐级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解:12 Y A B C Y AB A B C AB A B C =⊕⊕=⋅⊕⋅=+⊕⋅;该逻辑电路实现一位全加运算。

Y1表示本位和数,Y2是进位输出。

mi A B C Y1 Y2 0 0 0 0 0 0 1 0 0 1 1 02 0 1 0 1 03 0 1 1 0 14 1 0 0 1 05 1 0 1 0 16 1 1 0 0 17 1 1 1 1 1【4.6】、写出图P4.6所示电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并且把它化成最简与或表达式。

解题思路:变量译码器实现逻辑函数是把逻辑变量输入译码器地址码,译码器输出i i m Y =,再用与非门(输出低电平有效)变换就可以得到所需的逻辑函数,输出函数具有下列的表达形式:(,,)0356m(0,3,5,6)A B C F Y Y Y Y ==∑。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总的来看:(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

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语言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语言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语法一、填空题1.时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2.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功能、形态和概念意义三个。

3. 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规律。

4. 共时(描写)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5. 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6. 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7.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8. 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9. 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10.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11.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做省略句。

12. 语法规则就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13.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14.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语调。

15.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的类型。

例如“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陈述句。

16.从是否能独立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角度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7.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18.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构词语素和变词语素两类。

19.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词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四
3、何谓静态链接?何谓装入时动态链接和运行时的动态链接?
答:(1) 静态链接。

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

我们把这种事先进行链接的方式称为静态链接方式。

(2) 装入时动态链接。

这是指将用户源程序编译后所得到的一组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采用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3) 运行时动态链接。

这是指对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是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的链接。

6、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
答:(1)在连续分配方式中,必须把一个系统或用户程序装入一连续的内存空间。

如果在系统中只有若干个小的分区,即使它们容量的总和大于要装入的程序,但由于这些分区不相邻接,也无法把该程序装入内存。

这种不能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为“零头”或“碎片”。

为了消除零头所以要引入动态重定位。

(2)在动态运行时装入的方式中,作业装入内存后的所有地址都仍然是相对地址,将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工作,被推迟到程序指令要真正执行时进行。

为使地址的转换不会影响到指令的执行速度,必须有硬件地址变换机构的支持,即须在系统中增设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它来存放程序(数据)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程序在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

地址变换过程是在程序执行期间,随着对每条指令或数据的访问自动进行的,故称为动态重定位。

14、较详细地说明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是为了满足用户哪几方面的需要。

答:1) 方便编程
通常,用户把自己的作业按照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是从0
开始编址,并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

因此,希望要访问的逻辑地址是由段名(段号)和段内偏移量(段内地址)决定的。

2) 信息共享
在实现对程序和数据的共享时,是以信息的逻辑单位为基础的。

比如,共享某个例程和函数。

分页系统中的“页”只是存放信息的物理单位(块),并无完整的意义,不便于实现共享;然而段却是信息的逻辑单位。

由此可知,为了实现段的共享,希望存储管理能与用户程序分段的组织方式相适应。

3) 信息保护
信息保护同样是对信息的逻辑单位进行保护,因此,分段管理方式能更有效和方便地实现信息保护功能。

4) 动态增长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有些段,特别是数据段,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地增长,而事先又无法确切地知道数据段会增长到多大。

前述的其它几种存储管理方式,都难以应付这种动态增长的情况,而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5) 动态链接
动态链接是指在作业运行之前,并不把几个目标程序段链接起来。

要运行时,先将主程序所对应的目标程序装入内存并启动运行,当运行过程中又需要调用某段时,才将该段(目标程序)调入内存并进行链接。

可见,动态链接也要求以段作为管理的单位。

17、分页和分段存储管理有何区别?
答:(1)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段则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其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

分段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2) 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由系统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由机器硬件实现的,因而在系统中只能有一种大小的页面;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3) 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即单一的线性地址空间,程序员只需利用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而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则是二维的,程序员
在标识一个地址时,既需给出段名,又需给出段内地址。

19、虚拟存储器有哪些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多次性,对换性,虚拟性。

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多次性。

21、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哪几个关键技术?
答:以分页请求为例,请求分段和请求段页式与此类似:
1) 硬件支持
主要的硬件支持有:
①请求分页的页表机制,它是在纯分页的页表机制上增加若干项而形成的,作为请求分页的数据结构;
②缺页中断机构,即每当用户程序要访问的页面尚未调入内存时,便产生一缺页中断,以请求OS将所缺的页调入内存;
③地址变换机构,它同样是在纯分页地址变换机构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2) 实现请求分页的软件
这里包括有用于实现请求调页的软件和实现页面置换的软件。

它们在硬件的支持下,将程序正在运行时所需的页面(尚未在内存中的)调入内存,再将内存中暂时不用的页面从内存置换到磁盘上。

第四章补充习题
1、某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拥有逻辑空间32页,每页为2KB,拥有物理空间1MB
(1)写出逻辑地址的格式。

(页号占高几位,业内地址占低几位,总共多少位)(2)若不考虑访问权限等,进程的页表项有多少项?每项至少有多少位?(3)如果物理空间减少一半,页表结构应相应作怎样的改变?
答:(1)该系统拥有逻辑空间32页,故逻辑地址中页号必须用5位来描述,而每页为2KB,因此,页内地址必须用11位来描述。

这样,可得到它的逻辑地址
格式为:第0位到第10位为页内地址,第11位到第15位为页号,总共16位。

(2)每个进程最多有32个页面,因此,进城的页表项最多为32项;若不考虑访问权限等,则每个页表项中只需给出页所对应的物理块号。

1MB的物理空间可分为220/211=29个内存块,故每个页表项至少9位。

(3)若物理空间减少一半,则页表中页表项数仍不变,但每项的长度可减少1位。

2、已知某分页系统,主存容量为64KB,页面大小为1KB。

对于一个4页大的作业,其0,1,2,3页分别被分配到主存的2、4、6、7块中。

(1)将十进制的逻辑地址1023,2500,3500,4500转换成物理地址。

(2)以十进制的逻辑地址1023为例画出地址变换过程图。

答:(1)对于上述逻辑地址,可先计算出它们的页号和页内地址(逻辑地址除以页面大小得到的商为页号,余数为页内地址),然后通过页表转换成对应的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1023。

1023/1K,得到页号为0,页内地址为1023,查页表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为2。

故物理地址为2*1K+1023=3071。

逻辑地址2500。

2500/1K,得到页号为2,页内地址为452,查页表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为6。

故物理地址为6*1K+452=6596。

逻辑地址3500。

3500/1K,得到页号为3,页内地址为428,查页表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为7。

故物理地址为7*1K+428=7596。

逻辑地址4500。

4500/1K,得到页号为4,页内地址为404,因页号大于页表长度,故产生越界中断。

3、已知某系统页面长4KB,每个页表项为4B,采用多层分页策略映射64位的用户地址空间。

若限定最高页表只占1页,则它可采用几层分页策略?
答:由题意可知,该系统的用户地址空间为264B,而页的大小为4KB,故一作业最多可有264/212(即252)个页,其页表的大小则为252*4(即254)B。

因此,又可将页表分成242个页表页,并为它建立两级页表,两级页表的大小为244B。

依次类推,可知道它的3、4、5、6级页表的长度分别是234B、224B、214B、24B,故必须采取6层分页策略。

4、在采用局部置换策略的请求分页系统中,分配给某个作业的内存块数为4,其中存放的四个页面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设表中的所有数字均为十进制数,所有时间都是从进程开始运行时从0开始计数的时钟数。

请问,如果系统采用下列置换算法,将选择哪一页进行换出?
(1)FIFO算法;
(2)LRU算法;
(3)改进的Clock算法。

答:分析:FIFO算法选择最先装入内存的页面进行换出;LRU算法即选择最近最长时间没被使用的页面进行换出;改进的Clock算法优先选择访问位和修改位为0的页面进行换出。

所以,FIFO算法选择的换出页面是物理块3中的第3页。

LRU算法选择的换出页是物理块0中的第2页。

改进Clock算法选择的换出页是物理块2中的第0页。

5、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空间共有32个页面,每页1KB,主存16KB。

假定某时刻系统为用户的第0、1、2、3页分配的物理块号为5、10、4、7,而该用户作业的长度为6页,试将十六进制的虚拟地址0A5C、103C、1A5C转换成物理地址。

答:由题目所给出条件可知,该系统的逻辑地址有15位,其中高5位为页号,低10位为页内地址;物理地址有14位,其中高4位为块号,低10位为块内地址。

另外,由于题目中给出的逻辑地址是16进制数,故可先将其转换成二进制数以直接获得页号和页内地址,再完成地址的转换。

(1)逻辑地址(0A5C)
16的页号为(00010)
2
,即2,故页号合法;从页表中
找到对应的内存块号为4,即(0100)
2;与页内地址(10 0101 1100)
2
拼接
形成物理地址(01 0010 0101 1100)
2,即(125C)
16。

(2)逻辑地址(103C)
16
的页号为4,页号合法,但该页未装入内存,故产生缺页中断。

(3)逻辑地址(1A5C)
16
的页号为6,为非法页号,故产生越界中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