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食品辐射处理
《食品工程原理》第五章 传热

传热
Heat Transfer
第一节 传热概述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第四节 热交换 第五节 辐射传热
.
第一节 传热概述
5-1 传热的基本概念
1.传热基本方式
(1)热传导(conduction)
当物体内部或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有温度差时, 温度较高处的分子与相邻分子碰撞,并将能量的 一部分传给后者。
G P r 6 r .1 2 6 0 0 6 .4 7 .0 1 4 60 3
查表5-3 a = 0.53, m = 1/4
Nu=a(Pr·Gr)m
N u aL 0. 5(3 4 .1 460 )3 1/ 424.3 λ
αN λ u 24 0.3 .0 7 3.04 W 512/K (m ) L 0.1
δ1
δ2
.
本次习题
p.195
2. 5.
.
5-4 通过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5.4A 通过单层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Φλ2πrLdT
dr
Φ 2π
r2
Lr1
drλT2
r
T1
dT
Φ
2πLλ
lnr2 (T1
T2
)
r1
令
rmΦ rl2n2δ π rr12r1 m/rLλ T1T δln2rr12r2rδrm1
令 Am 2π rm L
.
M 3 Θ 1 L 1 a L T b M T 1 T 1 c M 3 Θ L 1 d M 3 L e L 2 T 2 Θ 1 f L L T 2 g
按因次一致性原则
对质量M 1 = c + d + e 对长度L 0 = a + b – c + d – 3e + 2f + g
食品微生物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生长曲线以少量纯培养细菌接种有限的液体培养基,并在培养过程中定时取样测数,可以发现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若以时间为横坐标,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绘出一条类似于S形的曲线,这就是细菌的生长曲线。
由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群体生长划分为4个时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延迟期这个时期内的细菌细胞通常表现为个体变长,体积增大和代谢活跃,细胞内的RNA含量增加使细胞质的嗜碱性增强,并由于代谢活性的提高而使贮藏物消失;细胞对外界理化因子(如NaCl、热、紫外线、x—射线等)的抵抗能力减弱。
细菌延滞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的遗传特性、菌龄及接种前后培养条件的差异等。
将处于对数期的培养物接种到相同的培养环境中可以缩短乃至消除延滞期。
对数期生长旺盛,代谢活力增强,分裂速度加快,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其生长曲线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
稳定期在对数末期,由于营养物质(包括限制性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生理毒性的代谢产物在培养基中的积累及培养环境条件中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等对细菌生长不利的变化,使细菌的生长速度降低,增殖率下降而死亡率上升,当两者趋于平衡时,就转入稳定期。
可以通过补料,调节pH、温度或通气量等措施来延长稳定期衰亡期细菌在经过稳定期后,由于营养和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死亡率迅速增加,以致明显超过增殖率,这时尽管群体的总菌数仍然较高,但活菌数急剧下降,其对数与时间呈反比,表现为按几何级数下降,生长曲线直线下垂,有人又称其为对数死亡期。
这个时期的细胞常表现为多形态,产生许多大小或形态上变异的畸形或退化型,其革兰氏染色亦不稳定,许多G+细菌的衰老细胞可能表现为G-。
恒浊法和恒化法培养核心内容是什么?大概过程是指什么?1.恒浊连续培养不断调节流速而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叫恒浊连续培养。
在恒浊连续培养中装有浊度计,借光电池检测培养室中的浊度(即菌液浓度),并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
《食品工艺学》课程笔记

《食品工艺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的概念食品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通过口腔摄入经过消化吸收后,为身体提供能量、营养和生理活性物质的物质。
食品不仅包括我们日常所熟知的主食、菜肴、水果等,还包括各种饮料、调味品等。
食品的种类繁多,来源各异,包括植物、动物等。
食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二、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加工工艺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手段,对食品原料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品质、口感、营养价值、安全卫生和方便食用的食品的过程。
食品加工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清洗、切割、烹调、冷却、包装等环节。
不同的食品原料和产品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同一种食品原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
三、食品工业及其发展趋势食品工业是指以食品原料为基础,通过食品加工工艺,生产出各种食品的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工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食品工业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功能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绿色化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功能化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个性化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特色化食品的需求。
四、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工艺和食品工业的科学。
它以食品原料为基础,研究食品的加工原理、加工技术、加工设备、食品的品质、营养、安全等方面。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食品原料的加工特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食品包装、食品贮藏、食品品质检测等。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于提高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一、食品干藏原理食品干藏是一种古老的食品保存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去除食品中的水分,降低食品的水活度,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水分是微生物生长和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脱水和干藏是有效的食品保藏手段。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预防培训课件

定期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
建立食品溯源体系
通过溯源信息,追踪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源。
提高食品检测水平
01
选用先进的检测设备
02
培训专业检测人员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确保检测数 据的可靠性。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检测 水平。
03
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相关标准,制定合理 的检测方法和流程。
案例教训
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料的把控,定期对原料进行放射性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某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案例
01
案例介绍
某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
环节的监管,以确保食品安全。
02 03
监管措施
该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现场检查,开展食品抽检和风险评估等 。
质谱仪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通过测量食品中的离子能谱,推算出各元素 的含量,从而检测出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通过测量食品中的X射线荧光光谱,推算出 各元素的含量,从而检测出食品中的放射性 物质。
04
放射性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合格原料、规范加工、有效保质。
放射性物质会作用于人体组织器官,导致细胞损 伤、变异和癌变等问题。
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感染 疾病。
对生殖系统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损伤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导致 不孕不育、胎儿畸形等问题。
03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限量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新食品安全法每章节主要内容

新食品安全法每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1.本章主要介绍了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2.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和监管机构的职责,以确保食品安全。
3.规定了相关术语的定义,为后续章节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解释。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许可1.本章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制度,包括许可的申请、审批和管理。
2.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和监管。
3.规定了许可证的种类和管理要求,以及吊销和注销许可证的程序和条件。
第三章: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管理1.本章重点关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控制。
2.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控制和监管。
4.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检验、检测和记录要求,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第四章:食品标识、广告和宣传1.本章规定了食品标识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名称、成分表和营养信息。
2.强调了食品标识的真实、准确和明确,禁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3.规定了食品广告的管理要求,包括广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强调了对食品广告的监管和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五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1.本章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机构设置。
2.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力,包括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和检查。
3.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加强监督力度。
4.规定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程序,及时控制和消除风险。
第六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1.本章重点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控。
2.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
3.强调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食品抽检和食品召回。
4.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第七章: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食品安全风险提示1.本章规定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原则和方式,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结果。
《食品工艺学概论》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概论》复习概论绪论【食品工艺学】是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并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系统地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工艺、原理及保藏的一门应用科学。
第一章食品加工保藏原理【栅栏因子】能扰乱微生物内平衡机制的加工技术,常用的有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酸化(pH)、低水分活度(Aw)、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c·f)等。
【栅栏效应】把栅栏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形成微生物不能逾越的栅栏之效果称为栅栏效应。
1.现有保藏方法分类:(1)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保藏方法(加热、冷冻、干制、腌制、防腐剂…)(2)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发酵、腌制…)(3)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罐藏、冷杀菌、无菌包装…)(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冷藏、气调…)第二章食品干制【干燥速率曲线】单位时间内干基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包括: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干制过程】通过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控制酶活性;延缓生化反应速度,可使食品获得良好的保藏效果。
基本过程:①热量传递给食品→组织内水分向外转移。
②同时存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
1、干制保藏的原理(结合P79)将食品的水分活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并维持其低水分状态长期贮藏的方法。
2、常见食品干制方法,各自优缺点?(看一下就行)1)常压对流干燥法:①通过介质传递热量和水分;②温度梯度和水分梯度方向相反;③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易操作,能耗高。
2)接触式干燥法①物料与热表面无介质;②热量传递与水分传递方向一致;③干燥不均匀、不易控制、制品品质不高。
3)辐射干燥法a.红外干燥①干燥速度快,效率高;②吸收均一,产品质量好;③设备操作简单,但能耗较高。
b.微波干燥法①干燥速度快;②加热均匀,制品质量好;③选择性强;④容易调节和控制;⑤可减少细菌污染;⑥设备成本及生产费用高。
4)减压干燥法①产品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损失小;②能保持食品的原有形态;③产品含水量低,贮存期长;④不会导致表面硬化;⑤能耗大、成本高、干燥速率低、包装要求高。
第五章食品的腌制

2)食盐的用量或盐浓度: 扩散渗透的速度随盐浓度而异,一般说 盐浓度越大或用盐量越高,食品中食盐内渗量 就越大。 盐浓度可以用密度计或波美计测定。
腌制时食盐用量要根据腌制目的、环境 条件如气温、腌制对象、腌制品种和消费者口 味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为了达到完全防腐的目的,要 求食品内盐的含量至少在7%,而所用盐浓度 至少要达到25%。 腌制时气温低,盐用量可降低些,气温高, 盐用量宜高不宜低。
质壁分离的结果是细胞的原生质脱水与细 胞壁分离,使细胞变形,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受 到抑制,严重时会造成微生物的死亡。这就是 腌制保藏的原理。 高渗透压下,微生物的稳定性决定于微生 物的种类,原因是微生物种类不同其原生质膜 的通透性不同,因此对腌制剂浓度的反应也不 同。1%食盐可产生0.83MPa渗透压,而大多 数微生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为0.3-0.6MPa。
湿腌法:即用盐水对食品进行腌制。一般将腌 制剂溶解,煮沸杀菌,冷却后,将食品浸没在 腌制剂溶液中,使食品组织内的盐浓度与腌制 剂溶液浓度相同为止。 腌制剂浓度一般控制在15-20%。 需要注意的是湿腌时食品中的水分会渗透 出来使腌制剂溶液浓度下降,这要求在腌制过 程中增添食盐,保持腌制剂溶液一定的浓度。
腌制肉的发色反应是:亚硝酸盐形成的一 氧化氮取代了血红素中与铁相连的水分子,形 成等克分子的高铁肌红蛋白和一氧化氮肌红蛋 白,一氧化氮肌红蛋白形成的速度和亚硝酸盐 浓度成正比,直到达到5:1为止。 一氧化氮肌红蛋白再在盐和加热条件下因 珠蛋白变性而转变成一氧化氮亚铁血色原,成 为比较稳定的色素。
2)渗透: 定义:是溶剂从低浓度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扩 散的过程。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通 过的膜。如细胞膜。 计算公式:П =[ρ 1/(100Mt)]CRT 见课本190页公式5-9
食品工艺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化学能和生长所需的化学成分)感官功能(外观、质构、风味)保健功能(保健食品的定义:含有功能因子和具有调节人体功能作用的食品被称为功能食品,我国又称保健食品)。
二、食品的特性:安全性(指出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保藏性、方便性。
三、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作用、酶的作用、物理化学作用。
四、食品保藏的途径1、运用无菌原理:杀灭食品中的腐败菌、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或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能使食品长期保存所允许的最低限度。
2、抑制微生物活动:利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抑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的活动,这是一种暂时性的保藏方法。
3、利用发酵原理:发酵保藏又称生物化学保藏,是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如酸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例如新鲜蔬菜水果创造一种条件,使其尽可能降低其物质的消耗水平,如呼吸作用。
四、栅栏技术:利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水分活度、pH和防腐剂等,用多个障碍因子来抵抗腐败变质,使保藏处理能够在更加温和,避免单个强烈的条件。
第二章食品脱水一、结合水:不易流动、不易结冰,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溶剂,这部分水被物理或化学结合力所固定。
自由水: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质的这部分水,又称体相水。
二、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水分蒸汽压与相同条件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不同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水分活度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Aw0.99~0.94>大多数霉菌Aw0.94~0.80>大多数耐盐细菌Aw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Aw0.65~0.60。
Aw小于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
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低至0.7一下,食品适于保藏。
三、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由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元素若在电离辐射下, 一种元素若在电离辐射下,辐射能量将 传递给元素中的一些原子核, 传递给元素中的一些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 会造成激发反应,引起这些原子核的不稳定, 会造成激发反应,引起这些原子核的不稳定, 由此而发射出中子并产生γ 辐射, 由此而发射出中子并产生γ-辐射,这种电 离辐射使物质产生放射性( 离辐射使物质产生放射性(是由电离辐射诱 发出来的) 诱惑放射性。 发出来的)——诱惑放射性。 诱惑放射性 14N > 10.5Mev γ-射线会产生放射性 γ16O > 15.5Mev γ-射线会产生放射性 γ12C > 18.8Mev γ-射线会产生放射性 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辐射食品的测定方法 1.物理法 1.物理法
• 测定原理:膜性质的变化 测定原理: • 测定项目:电阻抗法、粘度法 测定项目:电阻抗法、 • 适用食品:土豆、调味品 适用食品:土豆、
2.化学法 2.化学法
——脂类变化 脂类变化 ——核酸变化 核酸变化 采用DNA 碱基损伤和链断裂) DNA( 采用DNA(碱基损伤和链断裂)法, 碳氢化合物法,适用所有含脂食品, 适用 ①碳氢化合物法,适用所有含脂食品,包括 鸡肉、猪肉等。 猪肉、贝类、 鸡肉、猪肉等。 猪肉、贝类、虾、蟹等; 鸡肉、牛肉、 蟹等; 鸡肉、牛肉、 羟基环丁酮法,适用含脂食品如鸡肉、 ②2蛋白质变化 -羟基环丁酮法,适用含脂食品如鸡肉、 ——蛋白质变化 猪肉和蛋制品等;适用含苯丙氨酸的食品, 猪肉和蛋制品等, 适用含苯丙氨酸的食品 , 采用酪氨酸法 酪氨酸法, 采用 酪氨酸法 ; 如鸡肉。 如鸡肉。 过氧化物法,适用猪肉、蛋粉、奶粉、 ③过氧化物法,适用猪肉、蛋粉、奶粉、大 ——乙醇变化 乙醇变化 豆粉等。 豆粉等。 采用d 丁二醇法,适用酒类。 采用d-2,3-丁二醇法,适用酒类。
二、辐射单位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辐射能量 放射性强度 辐射量 吸收剂量 焦耳 Bq 库仑/千克 Gy J/kg ev Ci 伦琴 rad
三、辐射源 •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 电子加速器
第二节 食品辐射技术的化学与生物学效应 一、辐射的化学效应 由电离辐射使食品产生各种粒子、 由电离辐射使食品产生各种粒子、离子及 质子的基本过程有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 质子的基本过程有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 1.初级辐射 使物质形成离子、 初级辐射: 1.初级辐射:使物质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 分子碎片。 分子碎片。 2.次级辐射 使初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 次级辐射: 2.次级辐射:使初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生 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3.发光法 3.发光法
• 化学发光法,基于被辐照物溶于水时发光 化学发光法, 的原理,适用于调味品、 的原理,适用于调味品、姜、洋葱等食品 的辐照测定。 的辐照测定。 • 热释光法,基于陷落载流子受热发光的原 热释光法, 适用于贝类、甲壳类、土豆、洋葱、 理,适用于贝类、甲壳类、土豆、洋葱、 调味品、鲜蘑菇等食品的辐照测定。 调味品、鲜蘑菇等食品的辐照测定。
二、现有的一些商业化应用 1.果蔬类 1.果蔬类 • 防止微生物的腐败作用 • 控制害虫感染及蔓延 • 延缓后熟期,防止老化 延缓后熟期,
(1)辐射对水果的影响 ——辐射在水果中的商业化应用 辐射在水果中的商业化应用 • 对于有呼吸变换期的水果,在其呼吸率达 对于有呼吸变换期的水果,
最小值时是辐射处理的关键时刻。 最小值时是辐射处理的关键时刻。在此时 控制辐射剂量, ①控制辐射剂量,杀灭霉菌 辐射能抑制其后熟期, 辐射能抑制其后熟期,主要是能改变体内 ②辐射水果抑虫 乙烯的生成率从而影响其生理活动。 乙烯的生成率从而影响其生理活动。 延迟后熟期, ③延迟后熟期,对香蕉等热带水果十分有效 • 辐射能使水果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维 辐射能使水果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④增强水果中色素的合成 生素C的破坏、 生素C的破坏、原果胶变成果胶及果胶酸 纤维素及淀粉的降解、 盐、纤维素及淀粉的降解、某些酸的破坏 及色素的变化等。 及色素的变化等。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射线后,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射线后,就转变成 另一个原子核, 另一个原子核,从不稳定元素变成稳定同 位素,原子核转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 位素,原子核转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若放射性强度因衰变而降低到原来的 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半衰期。 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三、卫生安全性
• • • • 诱惑放射性 轻元素中, 轻元素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极短 毒性问题 微生物发生变异的危险性
辐射食品总平均剂量10KGy以下不需要进 10KGy “辐射食品总平均剂量10KGy以下不需要进 行此剂量范围的毒理学实验, 行此剂量范围的毒理学实验 , 无特殊营养 和微生物学问题。 和微生物学问题。”
第五章 食品辐射处理
• 辐射加工是利用电离辐射(主要是指60钴、 辐射加工是利用电离辐射( 是利用电离辐射 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 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与 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 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 生物效应, 生物效应,对物质或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的过程。 的过程。 • 辐射加工是一种高效加工手段,具有穿 辐射加工是一种高效加工手段, 透性强、可在常温下进行、节能、 透性强、可在常温下进行、节能、无残 易控制等独特优势。 毒、易控制等独特优势。
2.辐射对病毒的作用 2.辐射对病毒的作用 通常使用高达30KGy的剂量才能抑制 通常使用高达30KGy的剂量才能抑制 30KGy 病毒的活性。 病毒的活性。 3.辐射对昆虫的作用 3.辐射对昆虫的作用 辐射敏感性与昆虫细胞的生殖活性成 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成反比。 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成反比。 4.辐射对寄生虫的作用 4.辐射对寄生虫的作用 辐射可使寄生虫不育或死亡。 辐射可使寄生虫不育或死亡。
(3)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to menu
D10:辐射处理后残存微生物下降到原数的 N D 10%所需要的辐射剂量 所需要的辐射剂量, 10%所需要的辐射剂量,表示某种微生物对 log— = — 辐射的敏感性。 辐射的敏感性。 N0 D10 N0-最初的微生物数 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度: +>酵母 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度:G->G+>酵母>霉菌 N-使用D剂量后残留的微生物数酵母> 使用D D-初期使用剂量 10%时的剂量 D10-微生物残存数减到原数10%时的剂量 10-微生物残存数减到原数10%
4.生物学和生理学方法 4.生物学和生理学方法
• 微生物体系变化,基于微生物对辐照敏感性 微生物体系变化, 不同的原理,测定食品辐照效果。 不同的原理,测定食品辐照效果。 • 发芽试验,由DNA变化测定食品辐照效果。 发芽试验, DNA变化测定食品辐照效果 变化测定食品辐照效果。 5.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法) 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法 由长寿命自由基生成的原理, 由长寿命自由基生成的原理 ,适用带骨 干果、骨头、硬果壳、 肉、干果、骨头、硬果壳、包装材料等食品 辐照效果的测定。 辐照效果的测定。
二、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 1.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 (1)直接效应 ——细胞膜受损,酶释放出来,酶功能紊乱, 细胞膜受损, 细胞膜受损 (2)间接效应 酶释放出来,酶功能紊乱, 干扰微生物代谢,使新陈代谢中断,从而使 干扰微生物代谢,使新陈代谢中断成为游离基, 当水分子被激活和电离后, , 当水分子被激活和电离后,成为游离基, 微生物死亡。 微生物死亡。 起氧化还原作用, 起氧化还原作用,这些激活的水分子就与 ——细胞内蛋白质、DNA受损,即DNA分子碱 细胞内蛋白质、DNA受损, DNA分子碱 细胞内蛋白质 受损 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 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而使 基发生分解或氢键断裂等, 基发生分解或氢键断裂等,致使微生物细胞 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活动紊乱,甚至停止。 活动紊乱,甚至停止。
2.谷类及其制品:以控制虫害及其蔓延为主。 2.谷类及其制品:以控制虫害及其蔓延为主。 谷类及其制品 3.肉禽类 3.肉禽类 (1)高剂量辐射处理 (1)高剂量辐射处理 处理后不需要冷冻保藏。 处理后不需要冷冻保藏。所用辐射剂量 能破坏抗辐射性强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菌 对低盐、 株,对低盐、无酸的肉类使用剂量为 4.5Mrad Mrad, 4.5Mrad,产品必须密闭包装防止辐射后再 受微生物污染。 受微生物污染。 (2)低剂量辐射处理:处理后需冷冻保藏。 (2)低剂量辐射处理:处理后需冷冻保藏。 低剂量辐射处理
4.水产品 4.水产品 高剂量辐射处理效果同于肉类, 高剂量辐射处理效果同于肉类,但异 味不如肉类明显。低剂量辐射常与3 味不如肉类明显。低剂量辐射常与3℃左右 的冷藏结合。使用最高剂量为300Krad。 300Krad 的冷藏结合。使用最高剂量为300Krad。 5.蛋类 5.蛋类 应用辐射巴氏杀菌剂量, 应用辐射巴氏杀菌剂量,杀灭其中的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蛋白质受到辐射降解而使蛋液 粘度降低。 粘度降低。
——辐射在蔬菜中的商业化应用 辐射在蔬菜中的商业化应用 (2)辐射对蔬菜的影响 抑制发芽, 抑制发芽,延缓新陈代谢作用
• 辐射可影响新鲜蔬菜的代谢反应,如改变 辐射可影响新鲜蔬菜的代谢反应, 蔬菜的呼吸率,防止老化, 蔬菜的呼吸率,防止老化,改变其化学成 分等,作用效果与辐射剂量有关。。 分等,作用效果与辐射剂量有关。。 • 根菜类如土豆、洋葱等辐射后可抑制发芽, 根菜类如土豆、洋葱等辐射后可抑制发芽, 在光照下皮层也不发绿,但辐照剂量过高, 在光照下皮层也不发绿,但辐照剂量过高, 会腐烂。 会腐烂。 • 辐照可防止蘑菇开伞,延迟后熟。 辐照可防止蘑菇开伞,延迟后熟。
第三节
辐射的应用及其卫生安全性
一、辐射保藏的三种形式 1.辐射阿氏杀菌 辐射阿氏杀菌( 1.辐射阿氏杀菌(radappertization) ) 2.辐射巴氏杀菌(radicidation) 50KGy)可 辐射巴氏杀菌( 辐射巴氏杀菌 所使用的辐射剂量(10~ 所使用的辐射剂量(10) 50KGy) ~ 以使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到零或有限 。 只杀灭无芽孢病原细菌( 除病毒外) 只杀灭无芽孢病原细菌 ( 除病毒外 ) 辐射耐储杀菌(radurization) 3.辐射耐储杀菌(radurization) 个数。这种辐射处理后,食品可在任何条 个数。这种辐射处理后 10KGy 所使用的辐射剂量( ,, 降低腐败菌的 所使用的辐射剂量 ( 5 ~ 10KGy ) 使食品在 能提高食品的贮藏性, 能提高食品的贮藏性 KGy) 件下贮藏,但要防止再污染。 检件下贮藏,但要防止再污染。 如 沙 门 氏 测时不出 原发菌数, 并延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 原发菌数 , 现 无 芽 孢 病 原 菌 ( 菌)。 辐射剂量在5KGy以下。 藏期, 以下。 藏期,辐射剂量在5KGy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