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的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血容量、心脏输出量等,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麻醉、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及时发现和预防 潜在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监测前需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监测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签 署知情同意书。
添加标题
监测时应选择合适的监测部位,如中心静脉压监测,需选择合适的导管 和监测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添加标题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校准监测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应密切观 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添加标题
监测后应及时整理和分析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应 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导管感染:保持 导管清洁,定期 更换敷料,严重 时拔除导管
血栓形成:定期 检查导管通畅性, 发现血栓及时溶 栓或手术取栓
血管损伤:减少 导管对血管的刺 激和损伤,严重 时需手术修复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包括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有创监测需要将导管插入血管或心脏,无创监 测则通过外周血管或心脏的超声检查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测量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技术等手段,测量血压、心输出量等参数。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依据。
添加标题
血流动力学监测

• 4. • • • •
持续ICP监测的护理
5. 体位的护理:
术后应去枕平卧,如无特殊禁忌待生 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床头抬高30度,利 于脑部静脉回流, 减少脑组织耗氧量,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29
强生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
缆 线
主 机
探 头
30
强生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
1.接上电源线接口
动脉压监测
二、有创伤性测量法
(四) 并发症的防治 主要:血栓或栓塞引起血管阻塞,甚至肢体缺血、坏死。 其次:出血、动脉瘤、感染和动静脉瘘等。 防动脉栓塞措施: (1)无 菌操作 (2)减少动脉损伤 (3)连续或经常肝素冲洗 (4)套管针适宜 (5)注意末梢循环,导管留置时间不宜>4d。
9
中心静脉压监测
14
• 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不宜在测压冲洗系统内加入血管活性药物 及其他急救药物或钾溶液,防止测压时中
断上述药物的输入或测压后药物随溶液快
速输入体内而引起血压或心律的变化,甚 至危及生命
15
中心静脉压监测
(四)并发症与防治: 1感染:感染率2-10% 2出血和血肿 3其它:气栓、血栓、气胸、血胸、心包压塞和神经损伤
5
动脉压监测
无创伤性测量法 自动测压法:临床麻醉和ICU中使用最广 1 自动间断测压法:也叫自动无创伤性测压法( automated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 ANIBP 或 NIBP ),即充气泵可 定时地使用袖套自动充气和放气。自动定时显示 SP 、 DP 、 MAP 和P。并有报警装置。 NIBP的优点:(1)无创伤性重复性好;(2)操作 简单,易掌握;(3)适用范围广;(4)自动化测压省时省力; (5)自动检测袖套大小、确定充气量;(6)自动报警 2、自动连续测压法:优点:瞬时反映血压变化。与直接测压 比,操作简便无创。 注意点:合理正确使用。避免肢体活动和压迫袖套、测压过频、 测压时间太久和间隔时间太短造成肢体缺血、肢麻等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1.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础知识血流动力学监测?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的感觉?其实这就像是给你心脏和血管的“健康体检”,而且它不仅仅是拿个听诊器听听心跳那么简单。
我们平常说的“健康无小事”,这就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意思。
说白了,它就是通过一些高科技的设备来实时监控我们血液的流动情况,确保你的心脏和血管都能正常运转。
想象一下,你开车的时候需要检查车速、油量和发动机状态,这些监测就是为了防止你的车在半路抛锚。
同样,血流动力学监测就是为了确保你的身体在“运行”时不会出现问题。
2. 为什么血流动力学监测如此重要那么,这些监测到底有啥用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血流动力学监测想象成是医院里的“超级侦探”,它能帮助医生发现各种潜在的“敌人”。
例如,当你的血压忽高忽低,或者心跳变得不规律时,监测设备就像是发出警报的雷达,及时把这些信号传递给医生。
医生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知道你的身体在“干嘛”,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好处就像是你在做数学题时,有个超强的计算器,不仅能帮你检查答案,还能告诉你解题过程中的小错误。
这种精准和实时的监测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2.1 具体监测指标的意义说到具体的指标,血流动力学监测其实涵盖了不少内容,像是心率、血压、心排出量等等。
这些指标就像是你身体的“数据报表”,可以反映你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心率就是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这个数据可以告诉医生你心脏的工作强度是否正常。
血压则是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这个指标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显示你的血管是否有压力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而心排出量,就是你心脏每分钟能泵出的血量,这个数字能帮助医生判断你的心脏是否在正常“工作”。
所以说,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你的身体健康“身份证”,每个指标都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证明”。
3. 监测在不同医疗情境中的应用那这些监测在实际医疗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比如说,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时刻了解你的心脏和血管状况,这时候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医生的“眼睛”,可以让他们实时掌握手术的安全情况。
血流动力学监测

05
PAWP=PADP=LVEDP
肺动脉嵌压(PAWP)
心排血量(CO)
每分钟心脏(左室)泵出的血量 正常值:4-8L/分 CO=HR×SV(每搏输出量) 意义: 取决于 心脏前负荷, 后负荷,心 肌收缩力, 判断心脏泵 功能。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量
小儿 SBP=80+年龄×2
<1岁 SBP=68+(月龄×2)
各年龄组血压正常值(mmHg)
目 录
O1
无创:
O2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O3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O4
指氧饱和度监测
O5
有创:
O6
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NIBP)
各类休克
心脏大血管手术
大量出血病人手术(脑膜瘤,肝脏)
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
临床意义:
SBP:主要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其重要性在于维持脏器血流供应。SBP<70mmHg,脏器血流减少,SBP<50mmHg,易发生心跳骤停。
DBP:其重要性是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
脉压:正常值30—40 mmHg,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
MAP:概念与正常值,1/3收缩压+2/3舒张压。
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阻力有关。
穿刺前行Allen试验
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防止远端肢体缺血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防止感染
防止气栓发生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
监护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定义: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01
正常值: 5~12cmH2O
02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 基本原理
在心脏舒张期终末,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之间 形成一个共通的液流内腔,在无二尖瓣狭窄时, 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左心房平均压 (MlAP)近似,亦即基本与肺静脉内压(PVP)相 当。若我们采用床旁漂浮导管插入法,使导管 尖端至肺小动脉,并将气囊充气,使这一支肺 小动脉暂时"嵌闭",那么导管顶端所接受的压 力称之为肺小动脉楔嵌压(PAWP),就相当于 PVP,亦即mLAP或LVEDP,故临床上可用来 监测作心室前负荷,有利于判断左侧心功能不 全。
PAWP不同程度升高于肺充血、 肺水肿发生关系如下
④PAWP在3.3~4.0kPa(25~30mmHg) 时,呈中度至重度肺充血,胸片可见腺泡 周围呈花瓣状阴影的融合;
⑤PAWP>4.0kPa(30mmHg)可发生急 性肺水肿,胸片呈"蝴蝶状"肺泡性肺水肿 的表现。
1 主要监测指标及其意义
(4) 心排血量(CO):
心排血量是左心功能最重要的指标,是指心脏每分 钟泵出的血量。在没有分流的情况下,左右心排血 量是相等的。正常值为4~8L/min,其与回心血量、 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心率等因素有关。用热稀释 法测定心排血量的误差约4%,并无需采血,故优于 无创性阻抗法、超声心动图和测定血氧含量的Fick法 等方法测量心排血量。将心排血量与肺小动脉楔嵌 压两项指标在Frank-Starling心室功能曲线上定位,可 观察病程中及治疗后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也可 对心血管药物、机械通气及辅助循环的效应评价(图 3)。
二 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类 休克的血动力学指标和连续监测。
(2)判断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阻 滞剂、机械呼吸、血液透析及辅助循环的疗效 等。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一、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二、有创肺动脉压监测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四、中心静脉压监测五、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六、心阻抗血流图七、超声多普勒技术八、肺水测定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容积三方面因素的分析,观察并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况。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s monitoring)是指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地、动态地、连续地测量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反馈性用于对病情发展的了解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
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临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可以说,从根据血压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就已经开始了应用血流动力学的原理对病情的变化进行监测。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时间也逐渐延长。
对于这些危重患者的临床评估,越来越需要定量的、可在短时间内重复的监测方法。
1929年,一位名叫Forssman的住院医师对着镜子经自己的左肘前静脉插入导管,测量右心房压力。
之后,右心导管的技术逐步发展。
临床上开展了中心静脉压力及心内压力的测定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
应用Fick法测量心输出量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在血流动力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应用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的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的出现,从而使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系统化和具有对治疗的反馈指导性。
近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正在向无创性监测发展。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尚欠成熟,但随着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增强,无创性的监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接受。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越来越准确地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并可提供动态的监测性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应用肺动脉飘浮导管在容积监测方面上的不足。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病学医师实施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血流动力学监测。
别担心,虽然听上去像是医学专业的术语,但其实它的核心概念并不难理解。
想象一下,你在开车,而你的车上装了一个小仪表,它不仅告诉你车速,还能监测油量、发动机温度等一系列指标。
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知道车子的健康状况,也让你在驾驶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也类似,它就是这样一个“车速表”,不过它监测的是你身体里血液的流动和压力。
1.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什么?1.1 基本概念:简单来说,血流动力学监测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测量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情况。
它可以告诉我们心脏的“打卡情况”,即心脏每分钟泵出多少血,血压是多少,血管的压力如何。
就像在车里查看仪表盘上的速度表和油表,我们通过这些监测工具,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工作状态。
1.2 常见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导管直接测量血压,或者使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活动。
这些方法就像是车上的各种仪器一样,有的专注于速度,有的则关注油量。
2.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2.1 及时发现问题:想象你在路上开车,突然油表灯亮了,这时候你知道需要加油了。
如果没有这些监测工具,可能你已经在干渴的路上推车了。
血流动力学监测就是这样的“油表”,它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脏或血管的问题,防止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2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就像每辆车的使用情况各异。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以了解到你身体的具体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就像为你的车量身定做一个维修计划,让它保持在最佳状态。
3. 实际应用中的意义3.1 术后监测: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病人恢复的“看护员”。
它可以帮忙实时跟踪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确保心脏和血管在正常的轨道上。
比如在重症监护室,医生通过这些监测数据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能够顺利恢复。
3.2 慢性疾病管理: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或心脏病,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一个长期的“健康教练”。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参数:
直接测定指标:
MAP 、CVP 、RAP 、RVP 、PASP 、PADP 、 PAP 、PAWP 、CO 、HR 、Hb
正常值:6~12cmH2O 生理意义:CVP本身并不能表明病人的 容量状态,但CVP包含一些有关心脏功 能状态并以此进行评价。
CVP降低
CVP升高
临床意义 :
CVP过高而血压正常提示容量过重,应考 虑存在右心功能衰竭,给予强心、利尿药 可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并应控制和暂停补 液 CVP过低,血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应考 虑补充血容量、补液。 CVP的测量有助于休克的鉴别诊断。 CVP可作为输液的控制指标。
肺动脉压监测:
PAP是通过装满液体的管道将血管腔与外部压 力换能器相连接而测得。 PAP可代表右心室收缩期压力,反映肺小动脉 和肺毛细血管床的流量与梗阻情况。 正常值:15~30/6~12mmHg,平均压为 10~20mmHg。 临床意义: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升高可见于 左心室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流量增加、二 尖瓣狭窄。PAP下降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
血流动力学主要参数监测
动脉压监测:动脉血压是维持各组织、 器官血流灌注的基本条件。分为无创血 压、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是最常用的直接测压方法。
有创血压监测
临床适应证:
需严格控制血压者(如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需频繁采集动脉血标本者。
一次性换能器与装有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的 加压袋相连接。此通路以3ml/h的速度维持输 液,以避免套管尖端凝血块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 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ICU的血流动力学的含义实际上是等同于循 环状态。
•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
• 手段:有创、无创
循环参数之间的关系
• 血压(BP)=心排血量(CO)×周身血管阻力 (SVR)
PICCO
• 容量指标:ITBV、GEDV、EVLW、PVPI • 心功能指标:CO、PCCO、SV、GEF ★EVLW:PICCO的优势 ★容量反应性指标:SVV、PPV
•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ITBV和GEDV在反映心脏 前负荷方面优于压力指标
• 不受机械通气的影响
• EVLW被许多研究证实可以反映预后
• 压力好还是容量好?
• 容量指标和压力指标并不不是二者取一。容 量指标并非万能,压力指标并非一无是处。
• 容量指标非常直观,但并非金标准
• 压力指标更为敏感,在心腔扩大的病人尤为 明显 • 容量最终通过压力介导造成后果 • CVP、PAWP仍有用武之地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
•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应用血流动力学 监测各项指标,结合患者生理状态,采用一 定的治疗措施动态观察机体血流动力学现有 和储备情况,从而指导治疗 • 容量反应性
• 最近的15分钟心搏量(脉搏指示)或SVV变 化较大时,需进行重新标定
关于温度指示剂
Patient weight <3kg <10kg <25kg <50kg <100kg ≥100kg Cold injectate Room temp injectate ETVI<10 ETVI≥10 ETVI<10 ETVI≥10 2ml 2 ml 3 ml 5 ml 10 ml 15 ml 2 ml 3 ml 5 ml 10 ml 15 ml 20 ml 3 ml 3 ml 5 ml 10 ml 15 ml 20 ml
PICCO的注意事项
• PICCO的容量指标由单一温度稀释方法获得, 同样存在些影响因素:外源性液体、心内分 流、心包填塞等 • 各项数值的准确测定对于患者条件有较高要 求
机械通气、充分镇静、较大的潮气量 (>8ml/kg)、无心律失常、HR/RR<3.6、 右心室功能…
PICCO的注意事项
• 动脉压力调零后会对PCCO的计算造成影响, 需要通过热稀释测量法对脉搏指示分析法进 行重新校正 • 至少8小时进行一次热稀释测量,测量前进行 CVP的测量和动脉压力的调零
Use cold injectate
• 静态的容量指标(ITBV、GEDV)对于容量 反应性的判断同样价值有限
• SVV、PPV、SPV对于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 值非常高,但必须是在机械通气条件下
• 均是SVV的衍生指标,但PPV的预测能力强 于SVV、SPV,可能与PPV的干扰因素更少 有关
• 不能反映容量过负荷
• CVP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容量反应性的判断 • 过低或过高的初始CVP对容量反应性的判断 有一定的价值 • 测定时选择在呼吸末、使用较小的PEEP有 助于提高CVP的价值
PICCO(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 CO、ITBV、EVLW测定方法:温度稀释法/ 温度、染料双指示剂法
EVLW = ITTV – ITBV,即血管外肺水=胸内温度容 积-胸内染料容积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则
• 动态指标优于静态指标
无论是容量指标和压力指标,静态值在指导容量质
量上价值均有限
• 综合指标优于单一指标 • 个体化分析:血流动力学目标因病而异、监测手
段受到环境、经济、疾病的影响
关于ScvO2
• 反映全身氧供状况 • 反映氧利用
• 过低和过高的ScvO2均提示预后不良
• 同CVP一样,将ScvO2最为EGDT的复苏目 标存在很大争议,因为脓毒症患者往往存在 氧供不足合并高ScvO2的情况
为什么要提倡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 容量治疗的目的是增加灌注、改善组织微循 环
• 容量≠灌注,容量→心脏排血→组织灌注
• 前负荷不足≠可以耐受补液≠补液后可以增 加灌注 • 根据Frank-Staring定律,只有在左、右心室 均处于心功能上升支时,增加心脏前负荷才 能显著提高心排出量,才能达到增加灌注的 目的
• 心排血量(CO)=心率(HR)×每次心搏量(SV)
• 每搏量受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肌顺 应性影响
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
◆实时监测血压变化 ◆反应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变化:dp/dt、曲线 下面积
中心静脉压
• 开展最为广泛的有创血流动力学项目,用于 判断前负荷状态的传统指标
• CVP近似于右心房压力
• 压力梯度传导 上腔静脉压力-右心压力-肺毛细血管压力-左 心房压力 • 基于“管道通畅”的假设
• 影响因素较多 机械通气、呼吸频率、PEEP、心肌顺应性、 “管道”通畅… • 大量的研究证明初始的CVP数值对于判断前 负荷状态意义有限
Fifteen hundred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blood volume and CVP in a heterogenous cohort of 188 ICU patients demonstrating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r = 0.27).
• PICCO采用单温度稀释法 胸内血容量(ITBV),是从温度稀释测得的 GEDV中计算出来的,ITBV=(1.25×GEDV -28.4ml),校正系数由同双指示剂法的对 比得出
PICCO
• 经肺温度稀释: 心排血量(CO)、 胸内血 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 • 脉波轮廓计算: 连续心排血量(CCO)、 每搏(SV)、每搏变异率(SVV)、外周血 管阻力(SVR)
Marik P E et al. Chest 2008;134:172-178
©2008 by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中华内科杂志,王小亭、刘大为等.2008,47,926-930
中华内科杂志,张宏民、刘大为等.2010,49(7),610-613
• 容量反应性试验就是用来评估增加容量是否 可以提高心排量的试验
• 容量负荷后CI上升大于15%定义为容量反应 性好
• 容量反应性好是进行容量治疗的前提,容量 反应性好至少说明患者可以耐SVV、PPV:截断值在10%-13%,但必须在 正压通气下才有意义,心率过快、心律失常 对测定影响较大 • PLRT:无创、可逆,标准是在抬腿后动脉流 速增加>15%,对于严重低血容量或是腹内高 压患者价值不高 • Δ CVP:3-5原则,较易实行,但敏感性和特 异性受到广泛争议
改良EGDT
• 镇静镇痛 • 以容量反应性指标替代CVP作为复苏的第一 指标 • 上腔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v-a) CO2]>6mmHg作为ScvO2的补充 • 滴定MAP • 血管活性药物撤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