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文化第三讲古代测绘

合集下载

古代的地图竟然是这样绘制的!

古代的地图竟然是这样绘制的!

古代的地图竟然是这样绘制的!| CNGBOOK原创栏目· 地理多有趣 |在没有飞机、遥感数据与人造卫星的年代,绘制地图看上去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但实际上,古人们的测绘方式却非常朴素——说白了,就是田野作业,实地考察。

古时的人们管地图叫做舆(yú)图。

舆字的本意为车厢、车辆,恰好概括了那时人们测绘地图的方式——坐在车上(或骑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凭借简单的定向设备确定位置,再将亲眼侦测到的地理信息记录下来,绘制到图上。

当然了,对于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人们而言,采用这种原始方法所测绘出的地图,绘图的形式也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地图大不相同。

古代中国有以下三种比较典型的绘图形式:以山川为基准的地图、以行进路线(水路、道路、海洋航线等)为基准的地图,和以客观比例为基准的地图。

壹首先介绍以山川为基准的地图。

这种地图非常常见,比如在地方史志中所附的县域图、城池图等等,基本都属于这种形式,应该是我接触最多的一种古地图了。

这种地图,就是给官员们的一份说明书:首先把县城画在中央,再把辖区内的山川、名胜按照相对于县城的大致方位绘制出来,最后把各个村镇填到相应的山上、河边。

清光绪十一年版的《大宁县疆域图》这张图并非按照典型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排布方式,而是根据县域地势和主要河流走向,将西北设为上,东南设为下。

这与现代的大宁县(巫溪县)地图相比,完全是两个样子。

一百年间,县治驻地、地界、水文等均会有些许改变,但疆域轮廓并没有太大变化进一步对比,在电子地图中搜索那些一百多年前的地名,发现还有许多可以对应得上。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这两份地图做一下比较,相信你一定会转向的。

注:村子间的重名、迁徙等因素未作考究可见,沿着同一条道路或河流的村子,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这大致说明这类地图的绘制,是依靠绘制者带着定向设备与测距仪器,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但是由于缺乏定位技术,又没有经纬度这样的一套绝对坐标系统,其误差会逐渐累积,而且地块之间不成比例,导致人只能沿着地图所描绘过的道路行走,否则会迷失方向。

古代丈量土地的历史事件

古代丈量土地的历史事件

古代丈量土地的历史事件古代丈量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土地管理与利用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与公平的重要保障。

从古至今,丈量土地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演变,而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一、中国古代丈量土地的方法在中国古代,丈量土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照自然地理标志,如山川河流等进行划分;另一种是以长度为基准,将土地按照一定的规模进行划分。

这两种方法在中国古代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依照自然地理标志进行划分的方法中,常见的是以山水作为界限。

古代的土地划分往往以山峰、河流等自然界标为依据,通过这些标志来确定土地的边界。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均田制,便以山峰、河流等作为划分土地的界限,使得土地的规划更加明确。

另一种方法是以长度为基准,将土地按照一定的规模进行划分。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丈量土地的长度来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古代的丈量土地常采用的单位有步、丈、亩等。

例如,北宋时期,为了统一土地的面积,设立了丈量土地的机构,专门负责测量土地的长度,并据此来划分土地的面积。

二、古代丈量土地的历史事件1.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均田制,这是古代中国土地丈量的一大历史事件。

根据均田制,土地按照山峰、河流等自然界标进行划分,确保土地的规划和面积的公平。

2. 公元960年,北宋时期,设立了丈量土地的机构,专门负责测量土地的长度,并根据土地的长度来划分土地的面积。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土地丈量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使土地的规划更加精确。

3. 公元1865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引进了西方的土地丈量方法,这是古代日本土地丈量的一大历史事件。

日本在土地丈量方面借鉴了西方的技术和方法,使土地的测量更加准确,为土地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4. 公元1907年,美国成立了土地测量局,这是美国土地丈量的一大历史事件。

土地测量局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土地丈量工作的正规化和专业化,为土地管理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
❖ (1)方位 ❖ 中国地图采用不同的方位,是绘者从使
用目的出发的方位观。中国传统地图,或上 北下南,或以南为上,更有甚者,以卦位为 方位。

❖ 无论官绘,还是坊间私刻,古地图的方位都 不固定。地图的方位恰恰反映了制图者的文 化观念,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 表现方式,透视的方向,载量的取舍,既代 表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那个时 代的思想和文化。
❖ 周公在嵩山建立观星台 ❖ 唐代僧一行测绘 天文测绘 ❖ 清代康熙帝任用传教士进行全国测绘 ❖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命中国官员与西方传教士赴
全国各地测绘制图,至五十七年(1718)全图绘成。实地考 察与制图综合相结合
康熙皇舆全览图
(3)绘制主体与存贮方式
❖ 地图是一个国家领土与主权的象征。在中 国古代,由于地图与军事、政治的关系重大, 地图之得失,常关系土地之得失。所以,古 代图籍多由政府绘制执掌,地图也往往是作 为国家档案的一种来收藏,往往由中央机构 或地方官方的档案库房保存。
❖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 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 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
❖ 阐述绘图基本数学要素:比例尺、方位和距 离,以及因地形起伏、偏斜和曲折而带来的距 离误差如何加以改正的方法。
❖ 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对中国传统制图学的影 响延及了一千五百多年,直至十九世纪清朝末年 绘制的某些地图仍在使用他的制图原则和方法。
❖ 交通图、河渠图往往是长卷案图,方位往往 不固定:
❖ 一种以长卷式《郑和航海图》为代表, 沿着中国海岸线的走向,总是从海面向陆地 视望。地图的方位随图卷的展开,不断地变 换,但是陆地总是在上方。
台北故宫藏靳辅、周洽《黄河图》

古代没有卫星,地图是如何绘制的?徒步丈量法2000年前就过时了

古代没有卫星,地图是如何绘制的?徒步丈量法2000年前就过时了

古代没有卫星,地图是如何绘制的?徒步丈量法2000年前就过时了前言地图,从古至今都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地图似乎更加重要,地图象征着自己的权利控制范围,当时燕国太子丹就是以燕国的地图为由让荆轲刺杀秦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虽然刺杀失败了,但是如果没有燕国的地图,秦王也许压根就不会接见荆轲一行人,由此可见,地图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地图还与军事活动的进行密切相关。

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黄帝曾命他的一位大臣史皇去绘制地形物象之图,这幅图在这次大战之中成了黄帝战胜蚩尤的重要法宝,黄帝就是利用此图将蚩尤擒获于冀州之野。

在古代,有一个器物被奉为传国之宝,一说到传国之宝我们首先想到应该是传国玉玺吧!其实不然,这个器物就是九鼎。

九州对九鼎,它是中国的代名词,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那是因为九鼎上刻有华夏地图。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么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孝庄太后趴在一张地图上,拿着放大镜看着那幅员辽阔的疆土,那张地图是周培公在盛京(今东北地区)呆了八年,查阅古今典籍绘制出来的最全的的中国地图。

可是,仅仅依靠查阅古今典籍绘制出来的地图可信度为多少呢?在那个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地图又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各个朝代的人民各有各的智慧,先后发明了不少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地图是如何绘制的。

徒步丈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徒步丈量是最直接的测量办法,同时也是最费时最费力的方法。

单靠人力边走边量,少则走几万里,多则走几十万里,那个时候的道路可不像现在的道路,条件极为艰苦,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就会变得崎岖泥泞,寸步难行。

可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下,我们的祖先依旧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的瑰宝。

1972年至1974年我国考古专家对长沙马王堆进行了挖掘开发,其中发掘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这三张地图的发现,让我们对古地图的研究直接追溯到了汉代。

著名的《禹迹图》就是通过人为徒步丈量获得的成果。

测绘技术的历史演变

测绘技术的历史演变

测绘技术的历史演变测绘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原始的地图绘制到现代的卫星遥感,测绘技术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的历史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古代测绘技术古代测绘技术始于人类对土地的认识和探索。

最早的地图绘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土块和木材来制作简单的地物模型。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土地进行精确测量,作物的种植和灌溉需要标定固定的空间范围。

在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人们使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来进行地物测量,这为后来的测绘技术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测绘技术革命测绘技术在18世纪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得益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测量工具的发明,例如准确的经度表、人眼不可见的光线等。

这些新的工具使得测绘师能够进行更精确的地图绘制,并为建筑、交通、军事等领域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测绘技术的应用也开始扩展到海洋测绘和大陆水系的勘测。

20世纪的数字测绘技术20世纪的测绘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测绘领域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测绘数据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测绘工作可以更为高效和全面。

数字测绘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地图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还使得地图的制作和更新更加容易。

人们不再依赖手工作图,而是通过数字化处理和数据分析来完成测绘工作。

当今的测绘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的测绘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卫星导航系统、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地貌特征。

无人机的应用也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得地图的使用和数据的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测绘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

古代中国是如何绘制地图的?世界最新测绘技术在明清陷尴尬境遇

古代中国是如何绘制地图的?世界最新测绘技术在明清陷尴尬境遇

古代中国是如何绘制地图的?世界最新测绘技术在明清陷尴尬境遇吴莉苇在中国,地形测绘很古老,先秦时期已经发明了测量工具“规”与“矩”并进行地形测量与方位测量。

汉代,天文定位法被引入方位测量,十字线网格测量距离的原理也得到应用。

说起地图绘制,当古罗马人还在绘制道路里程图时,晋代的裴秀(公元223-271年)就发展出一套绘制地图的理论并据此绘制《禹贡地域图》,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制图六体”,即制图时要考虑的六方面因素: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道路里程)、高下(地势高低)、方邪(角度)、迂直(弯曲度)。

有了这些考虑之后,可以确定各地标的空间关系,但如何将这些关系呈现在一张平面图上呢?这便衍生出“计里画方”之法,是为使地图图形正确缩小尺寸而设计的按比例绘格网的方法。

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然后按方格之框定绘制地图内容。

“制图六体”成为中国传统制图理论的重要依据,计里画方之法则是基本操作法,双双沿用1500余年,历代著名地图都少不了计里画方。

裴秀之后,还有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的《天下州县图》以及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

历朝所改良处主要在纬度及里程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折算的比例。

宋朝普遍使用“水平”(水准仪)、“望尺”(照板)、“干尺”(度干)等仪器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沈括又以“互同”取代“道里”,可能就是现代的等高线标记。

《广舆图》是中国400多年前的第一本刻本地图集。

其绘制年代可能是明嘉靖二十年前后,计有地图45幅,附图68幅,总共113幅。

其总图、两直隶和十三布政司图,主要根据朱思本《舆地图》并参考了一些其他地图,用“计里画方”法缩编而成元代郭守敬虽然能够准确测量各地纬度,却无人将此成果运用于地图绘制,而此时期地图的最高成就为朱思本的《舆地图》。

其长处在于,因朱思本勤于实地考察,山脉、湖泊、河流的位置、形状与距离绘制较为准确。

明代罗洪先(1504-1564年)改进《舆地图》而成《广舆图》,罗洪先开创了系统使用图例的方法,并全面采用“计里画方”法,比例尺的设立依地图之范围大小而异,如《舆地总图》以每方为500里,分省图每方百里,其他专题地图分别采用每方40里、100里、200里、400里、500里不等。

古建筑测绘

古建筑测绘

四、现场操作
4.1、勾画草图
草图(测稿)是测量数据的原始记录,不仅是 绘制正式图纸的重要依据,而且真实反映了测 量方法、测量过程方面的一些具体信息。勾画 草图应保持科学、严谨、细致的态度。
草图(测稿)不是个人专用,而是组内共 享,甚至作为档案接受查阅,因此必须具备很 强的可读性。对于草图(测稿)上交代不清、 勾画失准及数据混乱之处应重新整理、描绘。
按“不同构件样样俱到”原则,对重复部分 只选择典型构件测量。
重复性构件或部位必须在图上标明测量位置
按理想状态绘图,发生不合理变动的部分尽 量通过现状分析、调阅档案、访问知情者恢复 原貌;与现状不符者在图上应明确注明缘由。
不推测杜撰未见部分。
与测绘相关的成果类型
测绘图(线划图) 照片 文字报告 数据图表 录像 表现图 实物模型 计算机三维模型 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 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模型
2.1、中国古代的建筑测绘
魏晋:北魏蒋少游偷艺
蒋少游借出使南齐建康之机“摹写宫掖”, 并“图画而归”。北魏洛阳规划,蒋还曾到 洛阳测绘魏晋宫室遗址。东魏孝静帝天平元 年 (534年) 皇室迁邺都,邺城规划和设计程 序即先进行同类建筑的测绘,经推敲研究和 借鉴做出新的设计。 金代:仿宋宫室
朱彝尊《日下旧闻考》引无名氏《金图考》: “亮欲都 燕,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阔狭 修短,尺以授之。左丞相张浩辈按图修之。”
接续《中国建筑史》课程,同中国古代建筑 杰出范例直接对话,加深对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 感性认识,提高理论修养
提高建筑空间认知、审美和理论思维以及图 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综合性实践环节,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 测量学、画法几何、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 等已学课程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测 绘方法。

传统测绘ppt课件

传统测绘ppt课件
传统测绘ppt课件
汇报人:
202X-XX-XX
目录
CONTENTS
• 传统测绘概述 • 传统测绘的基本原理 • 传统测绘的方法与技术 • 传统测绘的应用领域 • 传统测绘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传统测绘案例分析
01 传统测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统测绘是指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和 方法,对地球表面和空间进行测量、 绘图和定位的技术。
地面测量
基础且重要的测量方式
地面测量是一种直接在地球表面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 线测量等。它是所有测量工作的基础,为其他测量方式提供基准和参考。
摄影测量
利用摄影技术进行测量的方法
摄影测量通过分析拍摄的影像来获取目标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它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工程 测量、考古等领域。
特点
传统测绘具有基础性、技术性、实践 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需要结公道论和 实践,综合运用各种测量技术和工具 ,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传统测绘的重要性
基础性
传统测绘是地理信息产业和空间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为城 市计划、土地管理、交通计划等
领域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保证性
传统测绘可以为各种工程项目提 供可靠的地理信息和测量数据,
技术要求高、安全隐患大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是一项技术要求高 、安全隐患大的工作。通过地下管线普查, 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地下管线的散布、类型、 材质、管径等信息,为城市计划和建设提供 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由于地下管线散布 复杂、隐藏,普查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技术和 方法,如物探、测量、钻探等,以确保普查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下测量
在水下环境中进行的测量
水下测量包括水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等,常用于海洋资源调查、水下考古、海洋工程建设等领域。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 ,水下测量技术难度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