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图片版)
中国古地图集合(上)

中国古地图集合(上)中国古地图集合(上)作者:战国时代的地图【兆域图】是70年代末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一座王陵的地宫中出土的一幅铜版地图。
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被专家鉴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兆”是中国古代对墓域的称谓,《兆域图》则是标示王陵方位、墓葬区域及建筑面积形状的平面规划图。
墓主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中山国”的第五代国王。
地图标示了王陵及王后、夫人等五个陵墓上建筑的方位,同时对王陵的“堂”、“宫”、“门”等位置标示的十分详细,伴有文字说明和图形符号,并刻有中山国王的“诏书”42字。
地图上的文字均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文字“金文”书写。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北京大学朱德熙教授等全国十多位古文字研究专家,对文字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释译,证明铭文是“中山国”国王生前下令为自己修筑陵寝,并绘制成一式两份《兆域图》作为建筑的依据,规定国王死后一幅《兆域图》随葬,一幅藏于宫内。
《兆域图》上所标示的方位与现代地图相反,为上南下北。
图上共标有各种文字注记33处,数字注记38处。
图上所有线条符号及文字注记均按对称关系配置,布局严谨。
地图中的尺寸采用“尺”和“步”两种度量单位表示,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比500。
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专家近年来共同研究的结果认为,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形、符号、比例尺、方位和经纬度等内容,《兆域图》除经纬度外,具备了其他所有内容,具有地图的基本要素。
这幅地图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地图,也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精品。
现藏于河北考古研究所。
中山王陵兆域图(公元前475-221年)系战国时中山王的陵园规划图,48×94cm铜版(线条为金银丝镶嵌)。
图中详细整齐地排列了五个享堂的方位,图面规整,线条匀称,注记清晰,注有相应文字说明。
该图充分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制图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堪称中国古地图中的珍品,现藏于河北考古研究所。
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公元前299年)战国未期秦国的县地图,26×18cm木版,共七幅。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时期图

元时期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1)——元时期图组元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十八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二幅,分别反映前后期疆域政区概貌。
前期全图以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陕西四川、云南、江淮、福建、江西、湖广六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直隶于省的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土司。
其时西南地区有一些洞寨尚未归附,因图上无法钩勒其范围,概作省界内处理。
有些地方当时建置不明,图中只标地名,不标路府州县。
东北标出成吉思汗诸弟封地大致范围。
吐蕃地区领以撟苤圃簲,下设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等,具体建置罕见记载,图从从阙。
西北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联兵抗元,二汗辖境难以分清,且察合台汗笃哇实受制于窝阔台汗海都,故作一区处理,标出二汗国大致范围;窝阔台汗的注记字体略大于察合台汗,籍以表示前者为主宰,后者为从属。
二汗常同驻的塔剌思,以首府符号表示。
后期全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抚、安抚等司,和甘肃行省以西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吐蕃地区由总制院改称的宣政院及其所辖三个宣慰司的大致范围。
窝阔台汗国已不复存在;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界域不明,故仅标“东部”、“西部”于相应地区,不画界线。
二部首府用同一符号表示。
其时又设征东行省于高丽国,行省最高长官“丞相”即由高丽国王兼任,“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行省仅有空名,故只标出省名,仍作邻国处理。
三、分幅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
元十七幅:中书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各一幅;中书省及云南、江浙、湖广三行省部分地区建置太密,难以画全,各加一分幅,扩大比例尺,画出全部建置;西北直隶元廷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合一幅。
中国历代疆域图(全)

夏(前2207~前1766)共59幅地图,内容包括自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农民战争、交通等等各方面。
商(前1765~前1122)西周前1121~前771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49秦前248~前207西汉前206~8西汉前期形势西汉丝绸之路西汉和匈奴的战争和张謇出使西域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220)疆域图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三国鼎立形势三国赤壁之战(208)西晋(265~316)疆域图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东晋和十六国(304-436)形势东晋与前秦(351~394)东晋前秦淝水之战(383)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南北朝并立形势宋(420-479)与北魏南北朝并立形势齐(479~502)与北魏南北朝并立形势梁(502~557)与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南北朝并立形势陈(557~589)与北周(557~581)北齐(550~577 )隋朝(581~618)疆域隋朝大运河隋末农民起义唐(618~907)朝初期疆域唐安西唐渤海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唐玄奘西游路线唐朝主要交通唐中期地图唐安史之乱(756-763)和藩镇割据形势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960)十国形势图辽北宋(960~1127)西夏全图北宋末年农民战争宋辽边境形势金南宋(1127~1279)西夏时期全图金南宋西夏形势及岳飞抗金路线蒙古的兴起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元朝的统一(1206~1279)元朝(1279~1367)疆域元末农民战争明朝(1368~1644)疆域明努儿干都司形势明倭寇侵扰和援朝战争明郑和下西洋明朝长城明朝后期工商业分布明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满清兴起(1616-1644)清朝(1644-1911)疆域清初中国军民收复台湾形势清初中国军民抗击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清前期巩固西北边疆形势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清朝全盛时期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臆想。
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朝代歌——菊花台版 柳合青填词 •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
•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 茫。
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3% 100% 100%
75% 20% 100% 100%
100% 100% 100% 5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3 哈萨克斯坦
44 吉尔吉斯斯坦
45 乌兹别克斯坦
46 克什米尔地区
47 阿富汗
48 俄罗斯鄂毕河以东至西伯利亚勒拿河地区
49 西伯利亚勒拿河以东地区
50 贝加尔湖东西两岸
51 外兴安岭与中国东北国境线之间
52 唐努乌梁海地区
面积 (万平方公里)
46.00 18.74 15.00 19.00 1.68 1.13 15.60 16.00 15.00 118.30 45.40 166.00 19.00 48.00 8.23 18.00 21.00 13.00 10.00 16.00 10.00 0.58 12.00 3.50 18.00 23.00 0.11 0.03 3.40 38.00 17.60 6.60 72.00 120.00 14.70 0.71 4.65 12.28 67.66 32.96 156.65 14.31 271.70 19.85 45.00 20.00 65.23 600.00 400.00 200.00 100.00 17.00
中国历史地图集十五种

中国历史地图集十五种这里介绍十五种现在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十四种为中国人编,一种为日本人编。
一、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顾颉刚、章巽编,谭其骧校。
一九五五年地图出版社出版。
共有正图三十一幅,附图十六幅,从原始社会开始,止于鸦片战争,图多为综合性质,包括疆域、政区、城市、形势、经济、交通、民族分布和农民战争等。
后有《附注》,为对各图的说明和图集《地名索引》。
二、中国历史地图集该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华地图学社于一九七五年起陆续出版,共精装八册,每册首幅绘《中国全图》为序图。
第一册为原始社会、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为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岫为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为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为宋、辽、金时期,第七册为元、明时期,第八册为清时期。
每代图幅以某年或一时期断限,分别绘疆域、政区、重要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地名及山川、湖泊、沿海岛屿等。
古今对照,多色套印。
今政区以一九七○年底建制为准。
后附册《地名索引》。
这套地图为当前比较完善的以政区为主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
再版本已出前四册,谭其骧主编。
三、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郭沫若主编,地图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共有图五十二版,首幅以中国地形图为序图,下绘大小图七十四幅,自原始社会至南北朝,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分布及疆域、政区、城市、民族分布、农民战争、中外交通等图。
古今对照,多色套印。
今政区以一九七六年底建制为准。
后附《汉字简体繁体对照表》和《中国社会历史分期表》。
有精装和平装两种。
四、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附《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张传玺、杨济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一版,一九八四年第二版(修订本)。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地图,有正图六十四幅,附图九幅,自旧石器时代至清朝,有疆域、经济、政治形势、农民战争、民族分布及中外交通等,还有若干都城图和战役图。
第二部分为《古今地名对照表》,共收古地名近六千个,其中有少量与中外交通有关的外国地名。
《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疆域、政区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变迁
• 一、历史上的“中国” • 二、疆域和领土的区别 • 三、疆域的类型 • 四、中国疆域变迁 • 五、中国疆域变迁的启示
、历史上的“中国”
• 最早的“中国” • 何鼎铭文一
•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 上天曰: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Hale Waihona Puke •• “国”:城、邦
•
国,邦也。——东汉·许慎《说文》
•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
注:“大曰邦,小曰国。”
• “ 万国”:春秋战国时上有几千国
“中”:插在中央的旗子
古代人心中的“中国”的概念 政治上的中国,基本等同于中原(如唐宋南诏) 民族上大致是汉民族 文化上的 “汉文化”或华夏文化 地理上“中原地区”,但范围逐步扩大。周边一旦与中 原联系,就强调自己是中原的 一部分。 (如:楚、巴 、 蜀、魏源有关台湾、南北朝。越南、韩国。) 中原与周边之争实际上对中国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大是有 促进的。 “中国”与“外国” 直到近代,中国的概念与今天仍有所不同(如魏源 《圣武记》),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是具有真正主 权概念。
《中国历史地图集》
• 一、编撰背景与过程 • 二、主要内容 • 三、编撰缺陷 • 四、后续发展:CHGIS
主要内容
• 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收了迄今已发表的 考古研究成果,包括了我国自商周至清代 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 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 长城和海岸线、岛屿;除中原王朝,还包 括了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大小边疆 政权,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的疆 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 貌。
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读图技989年据宋本重刊。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七彩风车工作室
8-508
2020/2/2
风清云淡制作 E-mail:honssy@
1955年顾版中国历史地图,此版唐朝疆域是我见过最大的,直达里海

1955年顾版中国历史地图,此版唐朝疆域是我见过最大的,
直达里海
第二图:夏代图
第三图:商代图
第四图:西周时代图
第五图:春秋列国图
第六图:战国时代图附图:1、战国时代较重要的战争2、战国时代越人的分布
第七图:秦统一图附图:楚汉战争图该版秦疆域包括越南,但不包括西南夷(云贵)
第九图:西汉帝国和四邻图西南夷纳入疆域,西域是势力范围
第十一图:东汉帝国和四邻图
第十二图:三国鼎峙图
第十三图:西晋的五胡杂居和政区划分
第十五图:宋魏的对立
第十九图:隋的统一和人民起义图
第二十图:唐帝国和四邻图图注为:公元751年以前唐帝国势力曾达到的区域。
这是我见过的历史地图中,将唐势力范围画得最大的,西部直达里海,且包含吐蕃。
第二十三图:五代十国之二(后唐时代)
第二十六图:北宋时代的中国
第二十七图:宋金对立形势图
第二十八图:蒙古帝国图附图:蒙古进兵欧洲图北部边界画得较为客观
第三十图:明代的中国及人民起义附图:郑和航海图
第三十一图:清帝国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