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
最新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认识

03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前 ,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的意见,确保药物的安 全性。
3. 儿童及老年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1. 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剂量应根据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 ,避免过量使用。
2. 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下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特别小 心,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最新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 认识
目录 CONTENTS
01
一、对乙酰氨基酚的基本信息
02
二、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方法
03
三、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04
四、对乙酰氨基酚的禁忌与特殊人群使用
一、对乙酰氨基酚的基本 信息
1.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结构
02பைடு நூலகம்
01
1.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 名为4-(N-羟基苯基)胺甲 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非 处方药。
3.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可 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感谢观看!
1. 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不良反应
1. 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损伤、胃肠道不适和过敏反 应等。
1
2. 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异常,甚至引发 肝炎。
2
3. 部分人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
3
道不适症状。
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严重不良反应
1. 对乙酰氨基酚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 肝脏损伤,严重时 可引发肝功能衰竭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免影响胎儿 或婴儿的健康。
3. 患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加重 肝脏负担。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用途和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用途和注意事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种非处方药物,广泛应用于一系列常见的疾病和不适症状的缓解中。
本文将介绍乙酰氨基酚的常见用途,并提供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乙酰氨基酚的常见用途1. 缓解疼痛: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牙痛、关节痛以及因感冒、流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与疼痛。
2. 退烧降温: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退烧药,可用于降低发热引起的体温升高。
它经常被用于儿童退烧,特别是在麻疹、水痘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高热时。
3. 缓解肌肉疼痛: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由肌肉劳损、扭伤或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
4. 降低炎症:乙酰氨基酚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关节炎、风湿病等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5. 防止血栓形成:乙酰氨基酚中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6. 缓解偏头痛: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偏头痛引起的头痛及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二、对乙酰氨基酚的注意事项1. 用量和频率: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药品包装上的说明来使用乙酰氨基酚,不可超过推荐的用量或频率。
过量使用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或中毒。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应当谨慎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2.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在使用乙酰氨基酚时,应避免与其他包含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一同使用,以免超量使用。
同时,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处方药,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3. 不宜长期应用:乙酰氨基酚通常适用于短期症状缓解,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如果持续出现疼痛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咨询医生。
4. 注意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5. 不适用于某些人群:乙酰氨基酚不适用于患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哮喘等疾病的人群,如有这些疾病或病史,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6.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乙酰氨基酚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5.5~6.5。 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乙醇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 不得更浓,如显色,与棕红色2号或橙红色2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 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硫酸盐 取氯化物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 更浓(0.02%)。
谢谢观看
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及 肝、肾功能损害等。
短期使用一般不引起胃肠出血。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 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服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是有害的。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40:Possible risks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可能有不可逆作用的风险。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镇痛药和退烧药。
其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苯胺,分子式为C8H9NO2,分子量为151.17 g/mol。
下面将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
OHOHO-N-C-CCH3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分子中,可以看到苯环和酰基(乙酰基)与羟基(-OH)直接相连,而乙酰基则连接到氨基(-NH2)上。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多重特性。
首先,乙酰基的存在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其次,羟基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轻微的酸性,因为羟基上的氧原子可以通过捐赠电子形成氢键。
这种酸性也导致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在水中形成离子和离子对。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的苯环结构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芳香性。
对乙酰氨基酚内部的分子结构是由一系列的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首先,苯环上的碳原子与乙酰基上的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碳碳单键连接。
酰基中的氧原子与乙酰基上的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碳氧双键连接。
酰基中的氮原子与苯环上的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碳氮单键连接。
酰基中的氧原子上还连接着一个氢原子。
羟基通过氢键与羟基上的氧原子相连。
氨基上的氮原子与羟基上的氧原子之间通过一个碳氮单键连接。
羟基上的氧原子还通过一个碳氧单键连接着一个氢原子。
综上所述,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由苯环、乙酰基、氨基和羟基等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分子结构。
这种结构赋予了对乙酰氨基酚特定的化学和生物活性。
对乙酰氨基酚简介)

【英文名称】 Paracetamol对乙酰氨基酚[1]【其他名称】扑热息痛,退热净,醋氨酚,Acetaminophen,Apamid,APAP 【常用商品名】;;醋氨酚;;;;;泰诺;对乙酰氨基酚;;【适应证】1.轻到中度的偏头痛的发作期治疗和难治性偏头痛。
2.奋力性和月经性头痛。
3.慢性发作性偏侧头痛。
4.紧张型头痛。
5.良性器质性头痛。
6.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
尤其用于对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对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药品分类】神经系统用药-抗偏头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
它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
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
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成分名称: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片[2]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对羟基乙酰苯胺;英文名称:4-Acetaminophenol;N-(4-hydroxyphenyl)-Acetamide;4'-hydroxyacetanilide 分子式:C8H9NO2分子式分子量:151.170结构:见图CAS No.:103-90-2上游原料:性状: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微苦。
熔点:168-172℃沸点:相对密度:1.293(21/4℃)结构简式稳定性:毒性:溶解情况: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1 药理毒理1.1 对乙酰氨基酚是(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
通过抑制体温调节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PGE1是主要是作用神经中枢,它的减少将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下降,体表温度感受器感觉相对较热,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血管扩张的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合成.

鉴别与合成
一、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
对乙酰氨基酚 •1.结构式
H N CH3 O H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酚羟基
酰氨键
•2.化学名: N-(4-羟基苯基) 乙酰胺,又名扑热息痛
二、对乙酰氨基酚的性质
理化性质 1.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2.稳定性:在潮湿的条件下易水解生成对氨基酚
2.杂质:
主要杂质对氨基酚,用HPLC法检查
五、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
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无抗炎作用。
临床用于中、重度发热;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 痛、痛经、关节痛、神经痛、癌性疼痛等。
NHCOCH3 水解 NH2 氧化 NH
OH
OH
O
粉红色→棕色→黑色
三、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
1.本品结构中具有酚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显蓝 紫色。
2. 有酰胺结构
易水解生成对氨基酚(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和乙酸
红色
四、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1.合成: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在盐酸溶液中用铁粉还
原,再用醋酸酰化。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结构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结构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也是一种非鸦片类镇痛药和退热药。
它的化学结构式为C8H9NO2。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白色结晶性固体,无臭且味道略苦。
它在常温下可溶于水和醇,但几乎不溶于乙醚和苯。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乙酰基和氨基。
乙酰基(CH3CO-)是乙酸根离子(CH3COOH)去掉一个氢离子后的残基,它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氨基(NH2-)是氨根离子(NH3)去掉一个氢离子后的残基,它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一定的生理效应。
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垂体下丘脑温度调节中心,降低体温。
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减轻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退热和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治疗中。
它适用于感冒、流感、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等症状的缓解。
对乙酰氨基酚也可用于儿童的退热治疗,但需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正确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一般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对乙酰氨基酚不适用于对该药物过敏的人群。
其次,长期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因此需谨慎使用。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也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遵医嘱或咨询药师。
对乙酰氨基酚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并在肾脏中排泄。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对乙酰氨基酚的半衰期约为2-3小时,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给药间隔和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退热和镇痛的作用。
它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乙酰基和氨基,通过抑制脑垂体下丘脑温度调节中心降低体温,并减轻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在使用时需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一、药品名称对乙酰氨基酚二、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三、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或结晶性粉末。
四、适应症1.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牙痛等。
2. 用于缓解发热,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发热。
五、规格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毫克。
六、用法与用量1. 年龄在12周岁以上的成人及儿童,每次口服1至2片,每日3次,如医生有特别指示可酌情增减。
2.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的儿童及年龄在12周岁以下的患者,应按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七、不良反应1. 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面部水肿等。
2.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伤。
八、禁忌症1.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 对其他酚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3. 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本品。
九、注意事项1. 本品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得超过建议剂量或使用时间。
2. 长期或过量使用本品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应避免与其他含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使用。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4. 患有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或酗酒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十、药物相互作用1. 与其他含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肝功能损伤风险。
2. 与苯巴比妥钠、利福平等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肝脏损伤风险。
十一、药物过量如出现药物过量症状,应即刻就医,并告知医生所服用的药物及剂量。
十二、贮藏请将本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
十三、包装每瓶装25片。
十四、生产企业请参考产品外包装。
【以上为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与同类药物对比
1对乙酰氨基酚(APAP)
扑热息痛,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冷水、石油醚,在热水、乙醇、丙酮中溶解。
解热作用的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镇痛和抗炎作用略差,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乙酰水杨酸相比,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
已成为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之一。
1.1合成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二步法和一步法。
二步法:是将对硝基苯酚等原料还原成对氨基苯酚再酰化成对乙酰氨基酚。
一步法:是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分离出还原产物对氨基苯酚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还原与酰化同时进行。
对于二步法生产对氨基苯酚,难以克服其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三废污染。
同时分离出来的对氨基苯酚极易被氧化,这降低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产率。
采用一步法不分离出对氨基苯酚直接进行酰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此外还有重排法和生化合成等其它路线,对羟基苯乙酮肟重排法是一个新型合成工艺,此方法没有副产物,产品后处理简单,生产成本低,污染小。
1.2不良反应
(1)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短期服用很少出现胃肠道出血。
早起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1至3天内出现腹痛、肝肿大和压痛、氨基转移酶升高及黄疽:4至6天后可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扑翼样震颤、惊厥、心血管性虚脱、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
(2)对乙酰氨基酚能使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
(3)过量服用会造成肾小管坏死、肾脏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正常剂量长期服用,也会造成肾损害。
妇女在妊娠期服用此药可造成羊水过多和新生儿肾衰。
(4)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后能恢复正常,长期使用还可引起其它血细胞的减少。
(5)引起过敏性体克、荨麻疹、皮炎伴瘙痔等皮肤病,但数天后会消退。
(6)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长期服用会削弱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还可抑制动物的甲状腺功能。
2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
无臭或微有醋酸臭,易水解。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口服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泛,作用强,在广泛应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不良反应
1、口服阿司匹林会剌激胃黏膜引起不适、恶心、呕吐。
长期使用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
2、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3、神经症状一般在大剂量服用时出现,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药量过大时,还会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但是停药后2-3天可完全恢复。
4、大剂量应用时会引起肝损伤。
这种损害是非急性的,在用药几个月内引起肝损害,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会一般在1周后消退。
5、长期使用导致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酸排出过高等。
6、大剂量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搏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7、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8、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
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3安替比林
无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乙醇。
该药解热作用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有一定的镇痛、消炎作用。
主要应用于发热、疼痛性疾病。
由于毒性大,目前本品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只出现在复方制剂或成药中。
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会引起虚脱、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缺氧、发绀、粒细胞减少病症。
4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为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会逐渐变质易溶于水和乙醇,解热镇痛作用较强,药效缓慢而且持久,消炎抗风湿作用与阿司匹林相近。
因为会引起骨髓抑制以及能形成亚硝胺致癌物质,所以单用制剂已淘汰,临床常用的是其复方制剂。
主要作用于动物的解热和抗风湿,也可用于马和骡的疝痛,但镇痛效果较差。
内服吸收迅速,主要在肝内代谢。
连续长期应用可引起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应定期检查血象。
5安乃近
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
安乃近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
解热、镇痛作用比氨基比林快且强,有一定的消炎和抗风湿的作用。
内服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药效维持3~4h。
但是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仅在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
不良反应
注射局部会产生红肿、疼痛等症状,数日后可消退。
有的患畜呈毒血症症状常需数月才能痊愈。
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剥脱性皮炎。
个别患畜由于对本品过敏,可产生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安乃近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并应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不能与氯丙嗪合用,以免体温剧降;与香豆素类
抗凝药合用会增加出血倾向,不能与巴比妥类及保泰松合用,相互作用会影响肝微粒体酶活性。
6萘普生
白色结晶或粉末,几乎无臭。
在甲醇、乙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可加强肝素、双香豆素等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可加速本品的排出,并有交叉过敏反应。
(1)长期服用耐受良好,但会引起胃肠道轻度不适。
(2)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3)对伴有消化性溃疡或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慎用;对有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在严格监督下使用。
双氯芬酸钠
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易吸潮,本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常用其钠盐,为无色结晶,无臭,可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
1、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有致溃疡的危险。
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使用会增加肾毒作用。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频率增高,但药效不增强。
3、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时使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4、与呋塞米同用时导致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
5、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的作用。
6、本品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
7、不可降低甲氨蝶呤的排泄,增高其血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
布洛芬
布洛芬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
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稍逊于乙酰水杨酸和保泰松。
1 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对该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2 用于晚期妊娠妇女可使孕期延长,引起难产及产程延长。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7吲哚美辛
消炎痛,是最强的COX抑制剂之一,抗炎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
主要用于急性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
不良反应多见,发生率35%~55%,但是大约20%患者不能耐受此时必需停药。
药用剂量下会出现中毒,主要有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腹泻、呕吐、诱发或加重溃疡,严重者会发生出血和穿孔;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5%~50%患者发生头痛、眩晕等症状;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过敏反应为皮疹、严重哮喘、心肌缺血、出现心律失常1此外,吲哚美辛还会造成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