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正确的定义和使用
定义数组应该注意的问题

定义数组应该注意的问题定义数组应该注意的问题数组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存储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
在程序设计中,使用数组可以方便地管理和操作大量数据,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
然而,在定义数组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一、数组的基本概念1. 数组定义数组是一种由相同类型元素组成的集合,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下标(索引)来标识其位置。
在定义数组时需要指定元素类型和数组长度。
2. 数组长度数组长度是指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在定义数组时需要指定长度,长度不能改变。
3. 数组下标数组下标是从0开始计数的整数值,用于访问特定位置上的元素。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5的整型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下标为0,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为4。
二、定义数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 数组越界访问不存在或超出范围内的元素会导致程序崩溃或产生不可预测结果。
因此,在使用数组时必须确保所有访问都在合法范围内。
2. 数组初始化在定义数组时可以同时给定初始化值。
如果没有初始化,则默认所有元素都被初始化为0或null(引用类型)。
3. 多维数组多维数组是由多个一维数组组成的,每个一维数组又可以包含多个元素。
在定义多维数组时需要指定每个维度的长度。
4. 数组作为参数传递在函数调用中,可以将数组作为参数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传递的是数组的引用而不是复制整个数组。
因此,在函数内部修改数组会影响到原始数据。
5. 动态分配数组在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内存空间来创建和销毁数组。
但需要注意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
三、总结定义数组时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包括越界、初始化、多维数组、参数传递和动态分配等。
合理使用数组可以提高程序效率和可读性,但也需要谨慎处理相关问题以确保程序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维数组正确使用方法

二维数组正确使用方法在编程中,二维数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很多初学者在使用二维数组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将介绍二维数组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数据结构。
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二维数组是由多个一维数组组成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看作是一个表格,其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行和列的下标。
在定义二维数组时,需要指定其行数和列数,例如:int arr[3][4];这个语句定义了一个包含3行4列的二维数组。
在初始化二维数组时,可以使用嵌套的一维数组来为其赋值,例如:int arr[3][4] = {{1,2,3,4},{5,6,7,8},{9,10,11,12}};这个语句将一个3行4列的二维数组初始化为一个包含1到12的数字的表格。
二、二维数组的访问和遍历二维数组的访问和遍历需要使用两个下标,一个表示行,一个表示列。
例如,要访问二维数组中的第2行第3列的元素,可以使用以下语句:int num = arr[1][2];这个语句将数组中第2行第3列的元素赋值给变量num。
在遍历二维数组时,可以使用嵌套的for循环,例如:for(int i=0;i<3;i++){for(int j=0;j<4;j++){cout<<arr[i][j]<<" ";}cout<<endl;}这个语句将二维数组中的所有元素按行输出。
三、二维数组的应用二维数组可以用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例如矩阵、图像等。
在处理矩阵时,可以使用二维数组来表示矩阵,并使用嵌套的for循环来进行矩阵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以下代码实现了两个3行3列的矩阵相加的功能:int a[3][3] = {{1,2,3},{4,5,6},{7,8,9}};int b[3][3] = {{9,8,7},{6,5,4},{3,2,1}};int c[3][3];for(int i=0;i<3;i++){for(int j=0;j<3;j++){c[i][j] = a[i][j] + b[i][j];}}在处理图像时,可以使用二维数组来表示图像的像素矩阵,并使用嵌套的for循环来进行图像的处理和操作。
使用数组应注意什么

使用数组应注意什么使用数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数组的大小和类型:首先,数组的大小需要事先确定。
在定义数组时,需要指定数组的大小,这样系统就能为数组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
同时,还需要确定数组元素的类型,如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
确定好数组的大小和类型之后,才能在程序中正确使用数组。
2. 数组下标的范围:在使用数组时,下标值需要在数组范围内。
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计数,因此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是数组大小减一。
如果超出数组下标的范围,就会访问到无效的内存地址,导致程序崩溃或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
3. 数组的初始化:在使用数组前,应该对数组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可以为数组的每个元素赋予一个初始值,确保数组中的数据不会是随机值。
如果不对数组进行初始化,那么数组中的元素可能会包含垃圾值,导致程序出现错误。
4. 数组的越界访问:需要注意数组的越界访问问题。
在程序中,要确保访问数组时下标的合法性。
尤其是在循环中使用数组时,循环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在合法的数组下标范围内,否则可能导致越界访问。
5. 数组的长度不可变: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一旦定义了数组的大小,就无法再改变。
因此,在处理数组时,需要事先确定数组的大小,以及合理地使用数组的空间。
如果后期需要更改数组的大小,可以考虑使用动态数组或其他数据结构。
6. 数组的复制和传递:在数组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将一个数组赋值给另一个数组时,需要逐个复制数组元素,不能简单地进行指针赋值。
而在将数组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时,一般会传递数组的指针,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内存的开销。
7. 数组的操作效率:数组是一种顺序存储结构,可以通过下标直接访问数组元素。
因此,数组的读取和修改操作非常高效。
但是,插入和删除操作却比较低效,因为会涉及数据的移动。
在对数组进行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时,应该考虑使用其他数据结构,如链表。
8. 数组的排序和查找:在需要对数组进行排序和查找操作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全国-0901

0901-全国-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设inti=1,k=2;,则错误的循环语句是()(2分)A:for(i=0,k=-1;i++,k++);B:for(;k-1;i++);C:for(i=1,k=4;k--;i++);D:for(;k--;);2、一维数组a的正确说明语句为()(2分)A:inta(10);B:intn=10,a[n];C:intn;scanf(″%d″,&n);inta[n];D:#defineSIZE10inta[SIZE];3、正确的条件语句为()(2分)A:if((a=b;)>0)t=a;B:if((a=b)>0)thent=a;C:if(a>b)t=a;D:if(a<b={a++;b++});4、正确的数组定义及初始化的是()(2分)A:chara[10]={“string”};B:inta[5]={0,1,2,3,4,5};C:chara={“string”};D:inta[]={x,y,z};5、在C语言中,标准的输入设备stdin是指()(2分)A:软盘B:硬盘C:显示器D:键盘6、已知字符’A’的ASCII码值是65,且charc1=’A’,c2=’D’;则执行语句printf(″%d,%d\n″,c1,c2-2);后的输出结果是()(2分) A:A,DB:A,BC:65,68D:65,667、若有下列程序段:intx=1,y=2;x=x+y;y=x-y;x=x-y;则执行后x和y的值分别为()(2分)A:1和2B:2和2C:2和1D:1和18、设charc1;,则c1中为小写英文字母字符的正确表达式为()(2分)A:’a’<=c1=’z’B:(c1>=’a’)&&(c1<=’z’)C:(c1>=a)&&(c1<=z)D:(’a’<=c1)||(’z’>=c1)9、设inta=7;floatx=2.5,y=4.7;,则表达式x+3%(int)(x+y)/4的值是()(2分) A:2.75B:3.5C:2.5D:0.010、设inta,b;,则表达式(b=2,a=5,b++,a+b)的值是()(2分)A:2B:5C:7D:811、在循环体中用来强制继续循环的语句是()(2分)A:breakB:continueC:exitD:return12、设intk,a,b;unsignedlongw=5;doublex=1.42;则不符合类型要求的表达式是()(2分)A:x%(-3)B:w+=2C:k=(a=2,b=3)D:a+=(b=4)*(a=3)13、设typedefstruct{inta;chars[10];}TYPE;TYPEu1;则printf(‘‘%d\n”,sizeof(u1));的输出结果是()(2分)A:2B:12C:14D:1614、设chars1[]=“string1”,s2[8],*s3,*s4=“string2”;,则对系统函数strcpy的错误调用是()(2分)A:strcpy(s1,“string1”);B:strcpy(s4,“string2”);C:strcpy(“string2”,s2);D:strcpy(s3,“string1”);15、设inta=3,b=4;,则printf(‘‘%d,%d,”(a,b),(b,a));的输出结果是()(2分) A:3,4B:4,3C:3,4,4,3D:4,3,3,4二、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16、能正确表述“2<x<3或x<-10”的C语言表达式是______。
对数组a的正确引用

对数组a的正确引用要正确引用一个数组a,首先需要了解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数组是一种用来存储一组有序数据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可以是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
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的整数。
1. 定义数组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定义一个数组需要指定数组的类型和长度。
例如在Java中,定义一个长度为10的整型数组可以写成:int[] a = new int[10];这里,int表示数组元素的类型是整型,而[10]表示数组的长度是10。
2. 初始化数组定义一个数组后,可以通过给数组的元素赋值来初始化数组。
例如,可以将数组a的第一个元素赋值为1:a[0] = 1;可以使用循环语句来初始化数组。
例如,在Java中可以使用for循环来初始化数组a: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a[i] = i * i;}这个循环将数组a的每个元素赋值为它的下标的平方。
3. 访问数组元素访问数组a的元素需要使用数组下标。
例如,要访问数组a的第一个元素,可以写成:int firstElement = a[0];这个语句将数组a的第一个元素赋值给变量firstElement。
注意,数组下标是从0开始的。
4. 修改数组元素可以通过给数组元素赋新值来修改数组元素。
例如,要将数组a的第一个元素修改为2,可以写成:a[0] = 2;这个语句将数组a的第一个元素改为2。
5. 数组的长度数组的长度可以使用数组的length属性来获取。
例如,在Java中可以使用下面的语句获取数组a的长度:int length = a.length;这个语句将数组a的长度赋值给变量length。
总结:以上是关于数组a的正确引用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数组、初始化数组、访问数组元素、修改数组元素和数组的长度。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使用数组来解决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在使用数组时要保证索引的范围不超过数组的长度,否则就会出现越界访问的错误。
数组的正确用法

数组的正确用法
数组是编程中常见的数据结构,正确使用数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编写程序,以下是几点关于数组的正确用法:
1. 声明数组时指定大小,避免数组越界
声明数组时,我们需要指定数组的大小,如果不指定,则会出现数组越界的情况。
因此在声明数组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数组的大小,确保不会出现数组越界的情况。
2. 数组下标从0开始
在访问数组元素时,我们需要注意数组下标从0开始,因此第一个元素的下标为0,第二个元素的下标为1,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不
注意这一点,容易出现错误。
3. 遍历数组时使用循环
在遍历数组时,我们通常使用循环语句,如for循环或while循环。
这样可以遍历整个数组,并对每个数组元素进行操作。
4. 使用数组时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在使用数组时,我们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如果我们需要频繁地对数组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那么使用数组可能不太合适,因为这些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比较高。
而如果我们只需要访问数组元素,那么使用数组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 数组可以用于多种数据类型
数组不仅可以用于整型、浮点型等基本数据类型,还可以用于字符串、结构体等复杂数据类型。
因此,在使用数组时,我们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以上就是关于数组的正确用法的几点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数组。
C语言数组在使用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中图分类号: TP3
数组
数组元素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一 3791(2007)07(a 卜00 8一 9 01 增运算不断改变其地址值, 从而达到给数组元 素赋值的目的。而选项 B 中想当然的把数组 名看作指针变量, 利用它来使指针下移, 指向 下一个数组元素, 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C语言中, 组定 对数 义的理解虽然 看似 简单, 但由于数组的使都离不 开数
组。因此, 有必要对数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容 易写错的、 疏忽的、 误解的、 不易发觉的一些 问题给予强调和说明。
多 维数组中 数组元素的使用形式多样, 必 其它高级语言 在定义和使用数组时多数 须正确分析准确判断。由于多维数组下标个 用圆括弧, C 语言 而 规定使用方括弧。定义多 数多, 但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所占的存储单元的 维数组时, 其它高级语言中数组的各维下标大 排列有一定的规则, 在使用时, 利用其规律, 既 多数放在一个括弧中, 语言对多维数组的 而C 可以使用下标表示, 也可以灵活使用数组名作 定义及应用中, 数组元素的每个下标数据必须 3 数组名作地址时理解出错 地址表示, 还可以使用指针变量来操作。 分别用方括弧括起来。这样, 学习过其它高级 数组名代表数组的首地址, 且仅为首地 例7:若有定义:int aI3)[41, )不能表示 ( 语言的人尤其容易按以往的习惯写错用错。 址, 是常量不是变量, 不能等同于指针变量。 数组元素all lll ] 例1:在定义i t 术 亚 。 n 3】 之后, 数组应 对a 例4 :下列程序段是给数组b 的元素赋值, A 、*(&a[1]+ 1 B、 (al l l川) C、 , 用正确的是( ) 不能选择的答案是() (*(a+ 1)川) D、* a十 ( 5) A、a lZJ[ZI B 、a[0 , 31 mai () n A、C 应该是正确的。而* 和& 是种 “ 互 C、a( 1, 1) D、a汇 1 01 21 {i ,b 51, t n 1, *p.卜b f r(1 1 1 I o =0, ++) 相抵消”的运算, <5, 一个变量之间使用再多的 * 由于 B, 格式错误, C 故应在 A, 中考虑, s f(’d” )。} D a c ‘ , % _ 和& 也没关系, &*&x 还是x , 正确。 如。 故B A 中的元素的行下标超出定义范围, 因此正确 A 、&b [i l B 、b + + 答案D 中, 一 数组的第5行, a+5)仍是 a斗 5指向 ( * 答案为 D‘ C 、b + i D 、P+ + 指向第5 行的指针, 所以选项D 不能表示a l l 这个过程中, 显然是正确的。数组名 【 1。 A 1 既然代表数组的首地址,i 就表示第1个数组 b+ 2 定义数组时下标类型出 错 元素的地址, 即&bti , J 因此, 也正确。在这 C 在定义数组时, 所用的常量表达式只能是 儿, 依然是常量。D 也是正确的, 为指针 b P 符号常量和整形常盘, 不能为变量。 变量并接受数组首地址, r 循环中利用自 在fo 例2 : 下面对b 数组的定义正确的是( )
C语言习题九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习题九数组的定义和使用1. 有以下程序void f (int b[]){ int i;for(i=2;i<6;i++) b[i]* =2;}main(){ int a[10]={1,2,3,4,5,6,7,8,9,10},i;f(a);for(i=0;i<10;i++) printf("%d,",a[i]);}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
A、1,2,3,4,5,6,7,8,9,10,B、1,2,6,8,10,12,7,8,9,10,C、1,2,3,4,10,12,14,16,9,10,D、1,2,6,8,10,12,14,16,9,10,解析:本题在调用函数时,实参是&a[0]的地址,即把a[0]的地址传给形参,由条件i=2且i<6得出函数将对a[2]开始的4个元素(3,4,5,6)进行乘以2操作,结果分别为:a[2]=6,a[3]=8,a[4]=10,a[5]=12。
a[0]、a[1]、a[6]、a[7]、a[8]、a[9]的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后的输出结果为:1,2,6,8,10,12,7,8,9,10,。
故本题答案选B。
2. 有以下程序main(){ int a[4][4]={{1,4,3,2},{8,6,5,7},{3,7,2,5},{4,8,6,1}},i,j,k,t;for(i=0;i<4;i++)for(j=0;j<3;j++)for(k=j+1;k<4;k++)if(a[j][i]>a[k][i]){t=a[j][i];a[j][i]=a[k][i];a[k][i]=t;} /*按列排序*/for(i=0;i<4;i++) printf("%d,",a[i][i]);}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
A、1,6,5,7,B、8,7,3,1,C、4,7,5,2,D、1,6,2,1,解析:本题首先定义了一个4行4列的二维数组a,并用了三层循环来进行按列由小到大排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