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BUS传输技术

合集下载

关于PROFIbus总线

关于PROFIbus总线

关于PROFIbus总线(1)三种PROFIBUS(DP.FMS.PA)均使用一致的总线存取协议。

该协议是通过OSI参考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来实现的。

它包括了保证数据可靠性技术及传输协议和报文处理。

(2)在PROFIBUS中,第二层称之为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Fieldbus Data Link - FDL)。

介质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 MAC)具体控制数据传输的程序,MAC必须确保在任何一个时刻只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

(3) PROFIBUS协议的设计要满足介质控制的两个基本要求:①.在复杂的自动化系统(主站)间的通信,必须保证在确切限定的时间间隔中,任何一个站点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通信任务。

②.在复杂的程序控制器和简单的I/O设备(从站)间通信,应尽可能快速又简单地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

因此,PROFIBUS总线存取协议,主站之间采用令牌传送方式,主站与从站之间采用主从方式。

(4)令牌传递程序保证每个主站在一个确切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总线存取权(令牌)。

在PROFIBUS中,令牌传递仅在各主站之间进行。

(5)主站得到总线存取令牌时可与从站通信。

每个主站均可向从站发送或读取信息。

因此,可能有以下三种系统配置:①.纯主-从系统②.纯主-主系统③.混合系统(6)以一个由3个主站.7个从站构成的PROFIBUS系统为例。

3个主站之间构成令牌逻辑环。

当某主站得到令牌报文后,该主站可在一定时间内执行主站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它可依照主-从通讯关系表与所有从站通信,也可依照主-主通讯关系表与所有主站通信。

(7)在总线系统初建时,主站介质存取控制MAC的任务是制定总线上的站点分配并建立逻辑环。

在总线运行期间,断电或损坏的主站必须从环中排除,新上电的主站必须加入逻辑环。

(8)第二层的另一重要工作任务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PROFIBUS第二层的数据结构格式可保证数据的高度完整性。

(9)PROFIBUS在第二层按照非连接的模式操作,除提供点对点逻辑数据传输外,还提供多点通信,其中包括广播及选择广播功能。

PROFIBUS传输技术

PROFIBUS传输技术

PROFIBUS提供了三种数据传输类型:(1)用于DP和FMS的RS485传输。

(2)用于PA 的IEC1158-2传输。

(3)光纤1.用于DP/FMS的RS485传输技术由于DP与FMS 系统使用了同样的传输技术和统一的总线访问协议,因而,这两套系统可在同一根电缆上同时操作。

RS-485传输是PROFIBUS最常用的的一种传输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称之为H2。

采用的电缆是屏蔽双绞铜线。

RS-485传输技术基本特征:(1)网络拓扑:线性总线,两端有有源的总线终端电阻。

(2)传输速率:9.6K bit /s12M bit/ s (3)介质:屏蔽双绞电缆,也可取消屏蔽,取决于环境条件(EMC)。

(4)站点数:每分段32个站(不带中继),可多到127个站(带中继)。

(5)插头连接:最好使用9针D型插头。

2.RS-485传输设备安装要点(1)全部设备均与决线连接。

(2)每个分段上最多可接32个站(主站或站)。

(3)每段的头和尾各有一个总线终端电阻,确保操作运行不发生误差。

两个总线终端电阻必须永远有电源。

(4)当分段站超过32个时,必须使用中继器用以连接各总线段。

串联的中继器一般不超过3个。

(注:中继器没有站地址,但被计算机在每段的最多站数中)(5)电缆最大长度取决于传输速率。

如使用A型电缆,则传输速率与长度如下:波特率:(K bit/s)9.6 19.2 93.75 187.5 500 1500 1200 距离/段(M)1200 1200 1200 1000 400 200 100 (6)A型电缆参数:阻抗:135-165Ω 电容:<30 pf / m 回路电阻:110Ω 线规:0.64mm 导线面积:>0.34mmΩ (7)RS-485的传输技术的PROFIBUS网络最好使用9针D型插头。

(8)当连接各站时,应确保数据线不要拧绞,系统在高电磁发射环境(如汽车制造业)下运行应使用带屏蔽的电缆,屏蔽可提高电磁兼容性(EMC)。

PROFIBUS-DP协议简介

PROFIBUS-DP协议简介

PROFIBUS-DP协议简介PROFIBUS-DP协议简介⼀.PROFIBUS – DP⽤于现场层的⾼速数据传送。

主站周期地读取从站的输⼊信息并周期地向从站发送输出信息。

总线循环时间必须要⽐主站(PLC)程序循环时间短。

除周期性⽤户数据传输外,PROFIBUS-Dp还提供智能化设备所需的⾮周期性通信以进⾏组态.诊断和报警处理。

①传输技术:RS-485双绞线.双线电缆或光缆。

波特率从9.6K bit/s到12M bit/s。

②总线存取:各主站间令牌传递,主站与从站间为主-从传送。

⽀持单主或多主系统。

总线上最多站点(主-从设备)数为126。

③通信:点对点(⽤户数据传送)或⼴播(控制指令)。

循环主-从⽤户数据传送和⾮循环主-主数据传送。

④运⾏模式:运⾏.清除.停⽌。

⑤同步:控制指令允许输⼊和输出同步。

同步模式:输出同步;锁定模式:输⼊同步。

⑥功能:DP主站和DP从站间的循环⽤户有数据传送。

各DP从站的动态激活和可激活。

DP从站组态的检查。

强⼤的诊断功能,三级诊断诊断信息。

输⼊或输出的同步。

通过总线给DP从站赋予地址。

通过部线对DP主站(DPM1)进⾏配置,每个DP从站的输⼊和输出数据最⼤为246字节。

⑦可靠性和保护机制:所有信息的传输按海明距离HD=4进⾏。

DP从站带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 Timer)。

对DP从站的输⼊/输出进⾏存取保护。

DP主站上带可变定时器的⽤户数据传送监视。

⑧设备类型:第⼆类DP主站(DPM2)是可进⾏编程.组态.诊断的设备。

第⼀类DP主站(DPM1)是中央可编程控制器,如PLC.PC等。

DP从站是带⼆进制值或模拟量输⼊输出的驱动器.阀门等。

(1)PROFIBUS – DP基本特征①速率:在⼀个有着32个站点的分布系统中,PROFIBUS-DP对所有站点传送512 bit/s 输⼊和512bit/s输出,在12Mbit/s时只需1毫秒。

②诊断功能:经过扩展的PROFIBUS-DP诊断能对故障进⾏快速定位。

3、Profibus通信

3、Profibus通信

3、Profibus通信工业组态与现场总线控制技术Profibus通信一、PRIFOIBUS现场总线概述1.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1)现场设备层主要功能是连接现场设备,例如分布式I/O、传感器、驱动器、执行机构和开关设备等,完成现场设备控制及设备间联锁控制。

(2)车间监控层车间监控层乂称为单元层,用来完成车间主生产设备Z间的连接,包括生产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控、设备故障报警及维护等。

还有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等功能。

传输速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应能传送大容量的信息。

一、PRIFOIBUS现场总线概述1.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3)工厂管理层车间操作员工作站通过集线器与车间办公管理网连接,将车间生产数据送到车间管理层。

车间管理网作为工厂主网的一个子网,连接到厂区骨干网,将车间数据集成到工厂管理层。

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如图1-1所示。

一、PRIFOIBUS现场总线概述1.1 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图1-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一、PRIFOIBUS 现场总线概述1.2PROFIBUS的组成部分PROFIBUS已被纳入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1EC61158和欧洲标准EN50170,并于2001年被定为我国的国家标准JB/T1030.6 —2001。

PROFIBUS在1999年12月通过的IEC61156中称为Type3,PROFIBUS的基本部分称为PROFIBUS-V0.在2002年新版的IEC61156中增加了PROFIBUS-V1,PROFIBUS-V2和RS-485IS等内容。

新增的PROFInet规范作为IEC61158的Type10.一、PRIFOIBUS现场总线概述1.2PROFIBUS的组成部分ISO/OSI通信标准由七层组成,并分两类。

一类是面向用户的第五层到第七层,一类是面向网络的第一到到第四层。

第一到第四层描述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第五层到第七层给用户提供适当的方式访问网络系统。

PROFIBUS协议使用了ISO/OSI模型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七层.一、PRIFOIBUS现场总线概述1.2PROFIBUS的组成部分从用户的角度看,PROFIBUS提供三种通信协议类型:PROF1BUS-FMS,PROF1BUS-DP和PROFIBUS-PA。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ProfiBus通讯技术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ProfiBus通讯技术

ProfiBus通讯技术的概述
1
类型
按传输速度分为ProfiBus DP、ProfiBus PA和ProfiBus FMS三种类型。
2
特点
传输距离长、接口方便、可靠性高、实时性好、适用性强。
3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过程自动化以及工控网络。
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区别
1 支持的节点类型不同
ProfiBus适用于工厂自动化现场的传感器、执行机构等自动控制设备,而工业以太网适用 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数据传输节点。
身技术的改进和完善,与现有工业控制网络 相结合,不断满足不同行业的自动化需求。
方便的接口
标准的RS-485接口易于连接和维护。
适用性强
适用于多种设备和场合,能适应多变的现场环 境需求。
ProfiBus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ProfiBus应用广泛,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飞机 发动机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以及机器 人控制平台等。
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Proபைடு நூலகம்iBus应用在物流行业中,如卷烟机设备、包装设 备、包卷设备和输送带设备。
ProfiBus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实现更高速率
为满足控制网络不断提升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需求,ProfiBus正在不断研发设计更高速率的 新产品,比如ProfiNet IOC。
2
支持IEEE 802标准
正在开发能够支持IEEE 802标准的ProfiBus产品,以增强ProfiBus网络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ProfiBus通讯技术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常见的现场通讯技术。本次演 示将深入探讨其中最前沿的ProfiBus通讯技术。

[现场总线]PROFIBUS–DP解析

[现场总线]PROFIBUS–DP解析

GSD文件可分为三个部分:
(1)总规范:包括了生产厂商和设备名称.硬件和软件版本.波特率.监视时间间隔.总线插头指定信号。
(2)与DP有关的规范:包括适用于主站的各项参数,如允许从站个数.上装/下装能力。
(3)与DP从站有关的规范:包括了与从站有关的一切规范,如输入/输出通道数.类型.诊断数据等。
①传输技术:RS-485双绞线.双线电缆或光缆。波特率从9.6K bit/s到12M bit/s。
②总线存取:各主站间令牌传递,主站与从站间为主-从传送。支持单主或多主系统。总线上最站点(主-从设备)数为126。
③通信:点对点(用户数据传送)或广播(控制指令)。循环主-从用户数据传送和非循环主-主数据传送。
2.扩展DP功能
DP扩展功能是对DP基本功能的补充,与DP基本功能兼容。
(1) DPM1与DP从站间非循环的数据传输。
(2) 带DDLM读和DDLM写的非循环读/写功能,可读写从站任何希望数据。
(3) 报警响应,DP基本功能允许DP从站用诊断信息向主站自发地传输事件,而新增的DDLM-ALAM-ACK功能被用来直接响应从DP从站上接收的报警数据。
[现场总线]PROFIBUS–DP解析
1.PROFIBUS –DP用于现场层的高速数据传送。主站周期地读取从站的输入信息并周期地向从站发送输出信息。总线循环时间必须要比主站(PLC)程序循环时间短。除周期性用户数据传输外,PROFIBUS-DP还提供智能化设备所需的非周期性通信以进行组态.诊断和报警处理。
(本站诊断操作:本站设备的一般操作状态,如温度过高.压力过低。
(模块诊断操作:一个站点的某具体I/O模块故障。
(通过诊断操作:一个单独输入/输出位的故障。

PROFIBUS 通讯介绍

PROFIBUS 通讯介绍

PROFIBUS 由3部分组成,即 PROFIBUS-DP(Decentralized Periphery,分布式外围设备)、PROFIBUS-PA (Process Automation,过程自动化)和PROFIBUS-FMS(Fieldbus Message Sepcication,现场总线报文规范)。

1.PROFIBUS-DPPROFIBUS-DP 用于在自动化系统中单元控制设备与分布式I/O通信,可以取代4mA-20mA模拟信号传输。

PROFIBUS-DP使用第1层、第2层和用户接口层,第3-7层未使用,这种精简的结构确保了高速数据传输。

直接数据链路映像程序DDLM提供对第2 层的访问。

用户接口规定了设备的应用功能、PROFIBUS-DP系统和设备的行为特性。

PROFIBUS-DP特别适合于PLC与现场分布式I/O(如 ET200)设备之间的通信。

主站之间的通信为令牌方式,主站与从站之间为主从方式,以及这两种方式混合。

S7-300 PLC有的配备集成的PROFIBUS-DP接口,S7-300也可以通过通信处理器(CP)连接到PROFIBUS-DP.2.PROFIBUS-PAPROFIBUS-PA 用于过程自动化的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低速数据传输,使用扩展的PROFIBUS-DP协议,此外还描述了现场设备行为的PA行规。

由于传输技术采用 IEC1158-2标准,确保了本质安全和通过总线对现场设备供电,可以用于防爆区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与中央控制系统的通信。

使用分段式耦合器可以将PROFIBUS-PA设备方便地集成到PROFIBUS-DP中。

PROFIBUS-PA 使用屏蔽双绞线电缆,由总线提供电源。

在危险区域每个DP/PA链路可以连接15个现场设备,在非危险区域每个DP/PA链路可以连接31个现场设备。

对于某些分布很广的系统,例如大型仓库、码头和自来水厂等,可以采用分布式I/O,将它们放置在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较近的地方,分布式I/O通过PROFIBUS-DP网络与PLC通信,可以减少大量的接线,即节约投资又给系统维护带来了方便。

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

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

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它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和广泛适应性的特点。

PROFIBUS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在现场设备和控制器之间传输数据,支持实时控制、远程诊断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PROFIBUS的通信原理。

首先,PROFIBUS采用主-从式通信结构,主站负责组织和控制整个网络,从站负责接收和响应主站的指令。

主站可以是一个控制器,例如PLC或DCS;从站则是各种各样的现场设备,例如传感器、执行器和驱动器等。

通信过程中,主站发送指令和请求给从站,从站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主站。

主站可以使用轮询方式和点对点通信方式与从站进行通信。

在轮询方式中,主站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轮询从站,发送指令并接收响应。

在点对点通信方式中,主站直接与一些从站进行通信,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实时控制应用。

PROFIBUS的通信过程分为数据通信和配置通信两个阶段。

在数据通信阶段,主站发送数据给从站,从站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数据。

数据通过物理层的电缆线路传输,可以采用不同的物理层介质,例如RS485、Fiber Optic和PROFIBUS PA等。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ROFIBUS使用分段传输技术将数据按照帧的形式进行传输,每个帧包括起始码、帧头、数据域、CRC校验和帧尾等字段。

在配置通信阶段,主站与从站进行参数的配置和诊断信息的交换。

主站可以配置从站的通信地址、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周期等参数,从而实现对从站的管理和控制。

主站还可以向从站发送诊断命令,获取从站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实现设备的远程诊断和维护。

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PROFIBUS采用了一系列的通信协议和机制。

例如,PROFIBUS DP(Decentralized Peripherals)协议用于高速数据传输;PROFIBUS PA(Process Automation)协议用于现场仪器设备的连接和控制;PROFIsafe协议用于安全相关的应用;PROFIenergy 协议用于能源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四大组态软件的比较[转帖]国外四大组态软件的图形及组态方案、数据点管理、网络功能、通信功能、管理、加锁设计的比较以下内容中的技术参数来源于几家软件的内部参数,其中的看法只代表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运行在工业现场、楼宇自动化的监控软件有很多种,各种监控软件都有着传统的功能,都是提供工业现场控制、楼宇控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现场生产的远程可视化过程,现场数据获取和监控功能的工具;同时这些软件在监控中为了权衡矛盾,在软件设计中有所侧重,再加上各软件的设计方案不大一致,运用技术不同,因而在它们的功能反映上就有着自己的鲜明的特点。

目前的监控软件有很多种,我就自己的工程运用把以下四种软件即:Intellution公司的iFIX(3.0)、GE公司的Cimplicity(6.0)、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7.1)以及Siemens公司的WinCC(5.0)作以比较,这其中Intellution公司和Wonderware公司是专门从事监控软件工作的,在市场占领绝大一部分份额;Cimplicity和WinCC 是GE和Siemens公司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产品,正努力推向市场。

下面就把这四种主要软件从图形及组态方案、数据点管理、网络功能、通信功能、管理方面、加锁设计等六个方面作比较。

图形及组态方案4种软件都是基于Object画面,都能实现对现场点的监视:iFIX的图形功能很强,支持多种图形格式,其追加的图形库,内容丰富,解决了原来图形过大的问题。

可同时使用256种颜色,其中有64种颜色可用彩虹色调色,组成各种调色方案,嵌入图形中不会因放大缩小而失真。

组态中提供树形结构图,能够浏览所画画面中的所有图形对象,组态信息,提供了全局性的变量组态方案,供画面组态调用,从而实现一改全改的功能,而且全局性的变量并不占用Tag点,对于画面中Group组内的对象组态并不改变,使状态变化丰富多彩,点数的扩展功能很强,有全面解决扩展点的报警、报警记录、历史记录的方法,有查找替换功能,可以替换整个图画以及画面中的对象的属性、组态点信息,对于同类型物体,避免重复组态。

内嵌VBA,具有自己的内部函数,又有广泛的VB函数,功能扩展更为有利。

支持双向OPC,支持所有类型的ActiveX、OLE,对不健全的控件所引发的错误进行保护,对控件的属性操作完全控制。

编辑与运行是切换进行的,这有利于对现场生产安全的保障;有独立的报警监视程序,支持在线修改,具有画面分层功能,运行时可以根据程序很方便地更换对象的连接数据源,可以使控制更灵活。

Cimplicity:图形功能最为强大,图库图形丰富多彩,它支持从画面到画面包含对象的颜色渐变,这是目前其他监控软件都不具备的功能,只是对插入的对象一定要进行格式转化,不然会有死机现象。

一个画面一个进程,运行脚本是多线程的,所以图画虽然大,但运行速度很快。

具有基于对象链接的拷贝功能,可以像iFIX一样避免对同一对象在多个画面中出现时修改的多次进行,但存在着运行时母板必须处于激活状态的缺憾。

编辑与运行分开,有独立的报警、历史趋势运行管理程序,内嵌VBA,具有自己的内部函数,又有广泛的VB函数,组VBA与通用运用方式不一样,支持ActiveX、OLE插入,但对控件其中的一些属性进行了锁定。

点的扩展功能与iFIX一样强大,用之不竭的虚拟变量并不占用点数,但对于扩展点的报警设定比较难解决,输出问题,历史记录是没问题的。

对数据节点的修改不是在线的,必须先停止工程,再启动工程。

支持多条件组态,为组态方案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InTouch:图形界面的美观性较差,粘贴位图操作较为繁琐,且引入的图形放大后的变形很大,自配的按钮文字不能变色,实现起来比较费事。

支持ActiveX控件,但不具有第三方控件的出错保护,不健全的控件会造成系统出错。

采用有限的内部函数,其功能也只是常用监控的功能,复杂一点的功能如报表就只能借助于其他工具。

无论是否 I/O点,包括全局变量,都占用Tag点数,点数的扩展只局限于模拟量读入,按位分解,比起iFIX、Cimplicity显得小气得多,常常会让设计者因为点数的不足而窘迫。

支持组态对象的查找、替换功能。

对象组合上存在着组合后原单个物体的组态都将消失、使得在状态变化设计上得另谋出路。

WinCC:图形功能如InTouch一样,调色板中可以同时使用的颜色有16种,提供的图库有限、不支持AutoCAD的图形格式,点数的扩展也同InTouch一样,只有模拟量读入,按位分解,WinCC提供公开的位操作手段,可以对模拟量中的位进行读取并进行报警设定,但没有直接的方法进行历史趋势记录,也没有直接的方法对位进行修改。

有双向OPC支持,支持ActiveX。

使用内部语言,环境如同C语言。

同样使得其功能扩展变得容易。

数据点管理它们都提供了统一环境进行数据点的定义,InTouch与Cimplicity提供了为数不多的几种数据类型,但Cimplicity提供了对监控点的采样处理技术,没有别的功能块;WinCC数据类型相对多一些,而iFIX提供的数据类型最多,有很多现成的功能块;历史记录块、趋势块、计算块、PID块、计时块,这对于设备运行时间计算,数据转化等工作可以不必在画面中去做,同时iFIX还提供十多种信号发生器,在调试中帮助很大,实现非常方便。

4种软件中iFIX的数据点管理是独立于画面运行的,直接反映现场信息,数据点一经设定就可以立即反映现场状态(如果通信是成功的),这是其他3种软件所不具备的特点。

Cimplicity另外提供了一个查看点的信息平台,在运行时可以用来监视点状态,编辑时可以用来查看点组态信息,实现组态的替换。

iFIX、Cimplicity都提供了数据管理库的输入、输出功能,可以把TAG信息输出到Excel这样一个网格文档操作最方便的工具中,可以在Excel 中方便地完成繁琐的TAG点定义设置工作,再从Excel回输到数据库中来。

由于受工程属性的影响,Cimplicity在读回数据时总存在一点问题。

网络功能所有这些监控软件都有网络功能,但性能上差别比较大,WinCC、Cimplicity与InTouch基于工程的,在网络上寻找的是工程名,而iFIX是基于结点的,寻找的是节点名,WinCC、Cimplicity、InTouch都有较为复杂的参数设定,而iFIX只要物理上保持联结就可以自动寻找网络结点,不必人工设定,是第一个完全基于Client/Server HMI软件,具有C/S架构软件的所有功能,可以监视远程节点的所有数据点而不用增加任何的Tag,可以在线增加、修改、删除远程节点中的数据库点,真正实现远程组态。

所以远程拨号修改现场数据库画面,对网络上任何节点数据库点的修改都是完全在线的,不用重新启动。

WinCC、InTouch、Cimplicity无远程组态功能,只有本地组态、网络拷贝到远程节点,对数据库点的任何修改,必须重新启动才有效。

iFIX、Cimplicity都可以通过Internet用IE浏览器浏览。

通信功能WinCC与Cimplicity分别是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推出的适用于配套产品的监控套装软件,因此所支持的硬件(PLC.DCS)是有限的,而iFIX、InTouch是基于组件对象技术(COM、DCOM),几乎针对工业应用的所有硬件都有接口,是专业从事监控软件的公司,更实用于现场,应用上稳定性更好。

其通信设计都很方便,打通通讯相对比较容易。

管理方面安全管理:在工程管理上都能满足工业生产的级别管理,是面向操作人员的级别控制,但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上,如不能重启动(锁Ctrl.Alt.del、Windows键),iFIX只要直接组态(设置)就可以不重新启动软件即可生效。

其他软件有较为复杂的操作、设定,而且还要系统重新启动方起作用。

报警管理:GE的Cimplicity相对来报警功能最全,因为它同时拥有独立的报警管理器和报警控件,但它不提供报警的分区管理。

InTouch,iFIX采用的是控件组态方式,相对灵活一些。

iFIX还提供了一个历史报警的记录阅读程序,这里同时包含着登录操作的记录。

Cimplicity、WinCC、InTouch 都有自己的记录,没有直接提供阅读这些记录的工具。

Cimplicity和iFIX都有自己的Alarm ODBC。

报表方面:由于Cimplicity和iFIX有内嵌的VBA,iFIX还带有SQL语言,全面支持ADO,RDO,所以对于常用的办公软件如Office 97以及一般的数据库软件如SQL Server、Access、Oracle、FoxPro 等都能很好的访问和操作。

而WinCC使用的是Sybase的SQL Anywhere作为其ODBC组件,也只依赖于这一产品。

InTouch没有直接的数据库操作工具,它使用自己的SQL函数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后两种在面对综合管理时就明显没有前两种方便。

加锁方法iFIX采用硬件狗,InTouch采用硬狗结合授权(可复制),WinCC采用软盘授权(不可复制),Cimplicity采用算法控制。

由于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稳定性不好,所以使用软狗总给人一种恐慌。

授权软盘的损坏和系统的崩溃,会使设计人员和现场运用造成很大麻烦。

Cimplicity的整个授权过程很繁琐。

对于软盘授权方式,即一旦授权,只能做授权以内的工作,WinCC可以进行有限时间的修改。

以上几种监控软件都是为了解决工业控制中系统功能与性能的矛盾,因调节矛盾方向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iFIX是所有这些软件中功能最为强大的,所以它对硬件的要求也就最高。

它可以不用任何别的工具就能实现监控和此外的设备管理工作,对于复杂的监控系统来说它是仅有的选择。

如果硬件(计算机)与软件价格相比的话,提高硬件配置的花费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Tag点“任意”扩展,完整的Tag扩展方案,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成本。

方便的组态功能,运行时数据源可改变,为设计人员提供方便,更灵活地实现控制。

有专门的技术支持可以为设计人员解决很多问题,与工程人员一起面对工业现场的棘手问题。

Cimplicity是图形功能最强的,具有图形分层功能,它也采用内嵌的VBA。

为了解决运行速度问题,它采用了多线程技术,这使其对硬件的要求不是很高。

正是因为其特有的多线程技术,形成了相对复杂的软件结构,使设计人员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InTouch功能最为简单,设计人员容易掌握。

因为都是内部函数,且语句格式又可以直接获取,所以脚本的编写也很方便。

功能要求不高时,性能较好。

在没有大量嵌入ActiveX,或者嵌入的ActiveX没有错误时,可以很好地运行,响应很快,是运行速度最快的软件,这也是其一直都是监控软件主流之一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