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模范PPT
合集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表现
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 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表现给 予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
鼓励和激励: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 极的鼓励和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 动力和自信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任务 完成情况等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 性和客观性。
构建高效课堂的要素
第二章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 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 标有助于学生更好 地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应该与教 学内容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 可衡量性,以便于 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精准
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选择恰当
教学方法适合
评价标准明确
教学手段多样
运用多媒体教学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指导与启发相结合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章
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提高学习效 果。
高效课堂能够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 平,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
高效课堂能够优化 教学流程和教学资 源,提高教学效率 。
高效课堂能够促进 师生互动和交流, 增进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 感
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 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 育应用
大数据支持下的个 性化教育
远程教育和在线学 习的普及化
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
教师素质将不断提 高
教师将更加专业化
教师将更加职业化
教师课堂管理技巧精品PPT课件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 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 6、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 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 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 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 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 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 —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 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 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 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 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7、做一个真实的人 真实的遗憾比虚假的完美更加动人,更加具有生命力。(著名特级
教师张化万)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 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
❖ 10、课堂要立规矩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 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 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 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 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 动机和进取心。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 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 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 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 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 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 —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 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 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 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 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7、做一个真实的人 真实的遗憾比虚假的完美更加动人,更加具有生命力。(著名特级
教师张化万)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 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
❖ 10、课堂要立规矩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 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 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 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 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 动机和进取心。
《课堂突发事件案例分析》课件

《课堂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PPT课件
简介
课堂突发事件的定义,为什么需要分析课堂突发事件案例。
案例一:电子设备响铃
案例背景介绍,事件经过描述,影响分析。
解决方案探讨
分析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以及实施的可 行性。
课堂管理建议
提供课堂管理的技巧和策略,以最小化类 似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学生突然晕倒
案例背景介绍,事件经过描述,影响分析。
解决方案探讨
讨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源自急救措 施。课堂管理建议提供营造安全与健康学习环境的建议,以减少 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评估与总结
总体评估,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策略。
1
课堂管理原则总结
总结有效的课堂管理原则,以避免或应对突发事件。
参考资料
相关文献,媒体报道。
Q& A
学生提问解答,总结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总结,鼓励学生逐渐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简介
课堂突发事件的定义,为什么需要分析课堂突发事件案例。
案例一:电子设备响铃
案例背景介绍,事件经过描述,影响分析。
解决方案探讨
分析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以及实施的可 行性。
课堂管理建议
提供课堂管理的技巧和策略,以最小化类 似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学生突然晕倒
案例背景介绍,事件经过描述,影响分析。
解决方案探讨
讨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源自急救措 施。课堂管理建议提供营造安全与健康学习环境的建议,以减少 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评估与总结
总体评估,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策略。
1
课堂管理原则总结
总结有效的课堂管理原则,以避免或应对突发事件。
参考资料
相关文献,媒体报道。
Q& A
学生提问解答,总结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总结,鼓励学生逐渐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小学课堂管理ppt课件

•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 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
(六)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 处理小的不良行为 • 非语言的干预 • 面部表情 • 目光的交流 • 手势 • 接近
32
• 语言的干预 • 直接的命令 • 叫学生的名字 • 提醒课堂秩序 • 让学生参与 • 把学生的名字编入课程当中 •例:(一)一个班主任的困惑
• 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毫不吝惜的将自己的知识, 观点灌输给学生们,自以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呕心沥血,然而学生并不像想像中那样认可你的 方式,你耐心的思想工作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乏味 地说教,依旧的漫不经心,依旧的没心没肺,放 任自流。于是,我耐心变成了简单粗暴的指责, 我的笑脸乌云密布,我的手段成了家长联系 卡……我曾经很难过地用“穷凶极恶”来形容我 对待学生的样子。但是后来我终于发现这样的措 施只收到了短暂的效果,我的失败不止是管理效 果不显著,更可怕的是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对抗情 绪的日渐明显,他们与我的距离隔膜越来越大。
33
• 有意忽视不良行为 • 有的时候干预会比学生的行为更具破坏
性。 不干预的潜在风险:忽视学生的行为可能 被学生误认为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偶尔的忽视可能会变成完全的“视而不 见”。
34
• 处理更为严重的不良行为:使用惩罚 • 选择惩罚手段 • 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孩子,而是帮助
他们改正行为,不是要镇压学生而是要培 养他们。 • 强制性的单独课后交流 • 取消特权:座位、班集体活动
14
• (二)来自一线教师的有效的方法 • 谈心交流、惩罚、同学相互帮助、眼神交
流、敲桌子示意、说话的同学上台讲课、 讲幽默笑话、提问问题、批评、体罚、恐 怖高压政策、点名、讲课力求趣味性、冷 处理、联系家长、停止讲课来制止、精心 备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调换位置、同 桌监督、没收作业、罚站到前面、长时间 沉默以引起学生注意。
31
(六)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 处理小的不良行为 • 非语言的干预 • 面部表情 • 目光的交流 • 手势 • 接近
32
• 语言的干预 • 直接的命令 • 叫学生的名字 • 提醒课堂秩序 • 让学生参与 • 把学生的名字编入课程当中 •例:(一)一个班主任的困惑
• 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毫不吝惜的将自己的知识, 观点灌输给学生们,自以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呕心沥血,然而学生并不像想像中那样认可你的 方式,你耐心的思想工作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乏味 地说教,依旧的漫不经心,依旧的没心没肺,放 任自流。于是,我耐心变成了简单粗暴的指责, 我的笑脸乌云密布,我的手段成了家长联系 卡……我曾经很难过地用“穷凶极恶”来形容我 对待学生的样子。但是后来我终于发现这样的措 施只收到了短暂的效果,我的失败不止是管理效 果不显著,更可怕的是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对抗情 绪的日渐明显,他们与我的距离隔膜越来越大。
33
• 有意忽视不良行为 • 有的时候干预会比学生的行为更具破坏
性。 不干预的潜在风险:忽视学生的行为可能 被学生误认为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偶尔的忽视可能会变成完全的“视而不 见”。
34
• 处理更为严重的不良行为:使用惩罚 • 选择惩罚手段 • 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孩子,而是帮助
他们改正行为,不是要镇压学生而是要培 养他们。 • 强制性的单独课后交流 • 取消特权:座位、班集体活动
14
• (二)来自一线教师的有效的方法 • 谈心交流、惩罚、同学相互帮助、眼神交
流、敲桌子示意、说话的同学上台讲课、 讲幽默笑话、提问问题、批评、体罚、恐 怖高压政策、点名、讲课力求趣味性、冷 处理、联系家长、停止讲课来制止、精心 备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调换位置、同 桌监督、没收作业、罚站到前面、长时间 沉默以引起学生注意。
课堂管理艺术 PPT课件

课堂管理的方式要求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规则反映了 教师的教育理念
课堂管理的范围涵盖了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如师生关系、教室情境、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等
课堂管理中的决策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决定。
课堂管理的内容
1
2
3
建立课堂常规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管理行为的三条基本原则。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
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 前排中间效应
灰色地带
展示“班集体”个性
有助于完成任务
学生们应该能够得到经常使用的教室用具 教室的过道需要仔细设计,比避免拥堵和分心 讲台的位置要能够选择和放弃 决定在哪里储存你个人的教学辅助用品和物品
让学生和教师心情愉悦
环境诱人性的经典研究是由马斯洛和明茨 (1956))做出的。他们的实验比较了在“丑陋 的”屋子里和“漂亮的”屋子里进行的会而。会 面者和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调查的真正目的是评 估环境对他们行为的影响。马斯洛和明茨发现被 分配到丑陋屋子的会面者抱怨头疼、疲劳和不舒 服,而且,在丑陋屋子的会面结束得更快。很明 显,在丑陋的屋子里的人试图尽快完成工作,以 便早早离开让人不舒服的环境。
促 进 师 生 2002 交 流
2
2003
展 示 班 级 个 性
3
促6 进 学 生 成 长
有助于完成任务 4
5
让 学 生 和 教 师 心 情 愉 悦
保障安全,并增强心理安全感
这是所有人造环境最基本的功能 学校的环境提供身体安全,但不提供心理安全,
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学校是一个避 风港 一种提高心理安全的方法是:使教室变得柔和 另一种提供心理安全感的方法是:合理安排教室 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还通过让学生选择作为来提高心理安全感
课堂管理的范围涵盖了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如师生关系、教室情境、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等
课堂管理中的决策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决定。
课堂管理的内容
1
2
3
建立课堂常规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管理行为的三条基本原则。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
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 前排中间效应
灰色地带
展示“班集体”个性
有助于完成任务
学生们应该能够得到经常使用的教室用具 教室的过道需要仔细设计,比避免拥堵和分心 讲台的位置要能够选择和放弃 决定在哪里储存你个人的教学辅助用品和物品
让学生和教师心情愉悦
环境诱人性的经典研究是由马斯洛和明茨 (1956))做出的。他们的实验比较了在“丑陋 的”屋子里和“漂亮的”屋子里进行的会而。会 面者和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调查的真正目的是评 估环境对他们行为的影响。马斯洛和明茨发现被 分配到丑陋屋子的会面者抱怨头疼、疲劳和不舒 服,而且,在丑陋屋子的会面结束得更快。很明 显,在丑陋的屋子里的人试图尽快完成工作,以 便早早离开让人不舒服的环境。
促 进 师 生 2002 交 流
2
2003
展 示 班 级 个 性
3
促6 进 学 生 成 长
有助于完成任务 4
5
让 学 生 和 教 师 心 情 愉 悦
保障安全,并增强心理安全感
这是所有人造环境最基本的功能 学校的环境提供身体安全,但不提供心理安全,
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学校是一个避 风港 一种提高心理安全的方法是:使教室变得柔和 另一种提供心理安全感的方法是:合理安排教室 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还通过让学生选择作为来提高心理安全感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大教育家孔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备课制度
• 提倡借鉴报刊、杂志、网络、教参及同行的典 型教学案例,并修改完善,引用必须注明出处, 并附教后记;
• 第二次教相同教材可在原教案上修改; • 教学成熟、个性鲜明教师,教案可用提纲、图
示、网络等形式呈现,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 间; • 教学不满五年的新教师必须写详案,不同学科、 不同层次教师详案比例不同; • 提倡周前备课,最晚也要课前两天完成。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问题解决效 果
1. 小张破天荒找校长谈心、请教。 2. 方法:不提备课只谈做人的道理。
3. 结果:与同事关系确有改善,
4.
还与有的老师成了好朋友。
2.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受校长建议,
3. 不再以检查教案作为考察教师备课的
4. 唯一办法。 3. 在校庆成绩展览会上小张交上多篇
4. 教学论文和一叠书写工整、条理清楚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二. 课 堂 管 理
5. 的教案。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教学管理艺术之关键
第一,善用辩证法,解决教学管理中的矛盾。
突破“没有教案就是没有备课”的思维定式,调查研究。 校长要尊重和信任教师,激发和维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造有利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使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 有一定的话语权。
第二,利用“柔性管理”,妥善处理教学人际关系。
以训练为主线,有课前检测和当堂目标达 成检测、巩固等步骤
有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内容,合理 学法指导 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少于
15分钟)
课后反思 紧贴教学实际,有益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分值 评价方法
大教育家孔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备课制度
• 提倡借鉴报刊、杂志、网络、教参及同行的典 型教学案例,并修改完善,引用必须注明出处, 并附教后记;
• 第二次教相同教材可在原教案上修改; • 教学成熟、个性鲜明教师,教案可用提纲、图
示、网络等形式呈现,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 间; • 教学不满五年的新教师必须写详案,不同学科、 不同层次教师详案比例不同; • 提倡周前备课,最晚也要课前两天完成。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问题解决效 果
1. 小张破天荒找校长谈心、请教。 2. 方法:不提备课只谈做人的道理。
3. 结果:与同事关系确有改善,
4.
还与有的老师成了好朋友。
2.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受校长建议,
3. 不再以检查教案作为考察教师备课的
4. 唯一办法。 3. 在校庆成绩展览会上小张交上多篇
4. 教学论文和一叠书写工整、条理清楚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二. 课 堂 管 理
5. 的教案。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教学管理艺术之关键
第一,善用辩证法,解决教学管理中的矛盾。
突破“没有教案就是没有备课”的思维定式,调查研究。 校长要尊重和信任教师,激发和维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造有利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使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 有一定的话语权。
第二,利用“柔性管理”,妥善处理教学人际关系。
以训练为主线,有课前检测和当堂目标达 成检测、巩固等步骤
有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内容,合理 学法指导 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少于
15分钟)
课后反思 紧贴教学实际,有益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分值 评价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 ppt课件

20
柳东新区“9.6”中毒窒息较大事故(2014年)
柳州市柳东新区某房开项目,地质勘探人员在做人工挖孔 桩地质钻探时,1名工人下孔捡掉落孔内的钻头时发生窒 息,其余3名工人盲目下井施救,最终导致4人窒息死亡。
21
典型案例分析
22
典型案例分析
23
典型案例分析
24
典型案例分析
25
• 四点教训:
97
• 高发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
• 当前我区处于事故的高发期,约70%的建筑生产 安全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其一直是事故的“第 一杀手”,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98
• 2 建立良好的危险避让习惯
• 避让危险源(如:避让高空运载作业)
99
• 避让易坠落的作业区域
100
36
南宁市“3.26”脚手架坍塌较大事故(2015年)
南宁市江南区某厂房项目,在拆除外架作业时发生坍塌 事故,架体上17人坠落至地面,最终导致3人死亡,3人 重伤,7人轻伤。
37
典型案例分析
38
典型案例分 析
39
• 其他情况:该项目曾获得自治区2014年下半年标 准化示范项目。
40
典型案例分析
引起火灾的电饭煲
86
87
88
典型案例分析
89
• 三点教训:
• 1、宿舍和办公室用的活动板房必须达到A 级防火等级,并配备充足的消防设施。
• 2、活动板房是重大危险源,主要是防火和 防风。
• 3、在活动板房内严禁随意使用不安全的电 气设备。
90
确保自身安全要点
91
• 1 具备安全隐患判断力 • 2 建立良好的危险避让习惯 • 3 建立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 • 4 具备正确的救援知识 • 5 保持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状态
柳东新区“9.6”中毒窒息较大事故(2014年)
柳州市柳东新区某房开项目,地质勘探人员在做人工挖孔 桩地质钻探时,1名工人下孔捡掉落孔内的钻头时发生窒 息,其余3名工人盲目下井施救,最终导致4人窒息死亡。
21
典型案例分析
22
典型案例分析
23
典型案例分析
24
典型案例分析
25
• 四点教训:
97
• 高发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
• 当前我区处于事故的高发期,约70%的建筑生产 安全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其一直是事故的“第 一杀手”,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98
• 2 建立良好的危险避让习惯
• 避让危险源(如:避让高空运载作业)
99
• 避让易坠落的作业区域
100
36
南宁市“3.26”脚手架坍塌较大事故(2015年)
南宁市江南区某厂房项目,在拆除外架作业时发生坍塌 事故,架体上17人坠落至地面,最终导致3人死亡,3人 重伤,7人轻伤。
37
典型案例分析
38
典型案例分 析
39
• 其他情况:该项目曾获得自治区2014年下半年标 准化示范项目。
40
典型案例分析
引起火灾的电饭煲
86
87
88
典型案例分析
89
• 三点教训:
• 1、宿舍和办公室用的活动板房必须达到A 级防火等级,并配备充足的消防设施。
• 2、活动板房是重大危险源,主要是防火和 防风。
• 3、在活动板房内严禁随意使用不安全的电 气设备。
90
确保自身安全要点
91
• 1 具备安全隐患判断力 • 2 建立良好的危险避让习惯 • 3 建立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 • 4 具备正确的救援知识 • 5 保持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状态
如何管理课堂纪律ppt课件

4/26/2020
.
6
参考资料
[1](美)哈里斯,(美)戈登伯格.快速改善课堂纪律 的75个方法[M].王权,钟颂飞,王正林,译.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13.1
4/26/2020
.
பைடு நூலகம்
7
Thank you!
.
.
课堂纪律会出现的问题
小“捣蛋鬼”们会...... 1.随便发言 2.讲小话 3.粗鲁无礼 4.思想开小差 5.轻易放弃学习任务
问题
4/26/2020
.
2
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当行为? 原因
1.他们在试探老师的底线
2.他们在模仿别人的行为
3.他们渴望关注
4.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容易冲动
5.他们不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或者不清楚老师对 他们的期望
• d.轻轻地走到同学面前,给他一个暗示。(同时并没有停
下讲课,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同学课桌前。)
• e.停下课,教育一番这个同学。
4/26/2020
.
4
4/26/2020
.
5
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个体,所以 你要去理解你所教的孩子,然后再来找 合适的方法。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反思有没有自己的 问题。 首先要备好课,让课堂更加有趣味,吸 引学生来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要注意师生互动,多创 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习,他们就不会捣乱、走神了。
6.他们缺少基本的学习技能
7.他们具有潜在的情绪上、心理上、生理上或者学 习上的障碍
......
4/26/2020
.
3
面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 不同的处理方法
方法
• 当有同学没有专心听讲,在走思、做小动作或讲话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Guide students enter the classroom and greet them friendly. Don’t react to comments by the students about their homework and tell them you will talk about it later. Walk around the students and remind them to get ready for the class.
The ownership of the classroom
Principl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uthor:James Levin & James F. Nolan P302 Appendix C Decisions and Tasks for Beginning the School Year When students arrive P34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discipline on know -- establish a classroom community in problems which students teaching learning how one and another and in which they feel psychologically safe For a costly wast of time andteacher: comfortable. For the problem Ripple Effect, which means one P25children: A discipline well-mannered student may be is influenced Definition: a discipline problem behavior from that (1) interferes other students who have manners. with the teaching act, (2) bad interferes with the rights of others to learn, (3) is psychologically or physically unsafe, (4)destroys property.
Rearrange results data and analyze the responses concerning students noise.
Analyze the response concerning homework and make amendments to report structure.
About the homework
What If It Happens in My Classroom? Developing Skills for Expert Behaviour Management Author:Kate Sida-Nicholls P36 Students Enter the Classroom noisily
Case 6 Study Report
Group members: A B C D
Work Distribution Case Description
Group Reseach in the Library
Analysis and Sulotions
Work Distribution
Work done jointly: interviewing Chinese teachers, writing done results respectively, discussion, translation, modifying the final presentation.
15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Noise before the class
Students’ enquiries before the class
Abroad: 9 (3 from Thailand,1 from the US ,1 from Norway,2 from South Korea, 1 from Guana and 1 from France) Domestic: 6 (5 from universities,1 from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Analyze the responses concerning students enquiry before class and make charts.
A
Search in the library and summarize related opinions, design layout of the PPT.
B
C
C
Case 6
Students start to enter your classroom after break or lunchtime with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noise. Some students are coming over to tell you about why they haven’t done their homework, don’t have an exercise book etc. you are at your desk, putting the last few touches to the lesson. How do you handle this type of situation?
Group reseach in the library
1. Let students settle down and not to be noisy and sit down in their own places. Talk to students who come telling about their homework. 2. Walk to the door and send all students out. Make them line up in silence and watch them walk into their pl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