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绘画特征及表现
儿童绘画的几个心理特征发展阶段

图式期(4、5岁)
•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 想的内容(图示期是儿童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 现自我感受的时期。 )。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 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 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 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 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 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 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 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 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 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 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 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 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儿童感觉敏锐,反映强烈,能够产生整体记忆,并且能凭整体记忆把看见的事情加以 概括和重新组合,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 图示期的孩子要多让孩子描述自己的画。
图式期图式期4455岁岁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图示期是儿童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图示期是儿童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感受的时期
3-6岁幼儿艺术领域(音乐、美术)发展特点

3-6岁幼儿艺术领域(音乐、美术)发展特点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
艺术活动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听觉形象、视觉形象)、想像性、活动性等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足,艺术活动经常成为他们表达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态度的方式与手段,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
幼儿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尚处在发育初期,听觉分辨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精细的过程,因此,他们开始歌唱时往往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幼儿阶段是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应通过各种综合性艺术活动开发幼儿音乐潜能。
(一)3-4岁幼儿年龄特点3——4岁的幼儿,初步有了想把歌曲唱好的愿望,他们比较喜欢歌曲中生动、形象的象声词部分,也喜欢唱歌曲中再三重复的部分,但由于他们辨别声音的细微差别的能力差,往往由于不能区别发音上的细微变化,而不能学会正确发音,唱歌常常变成“说歌”。
同时,幼儿由于肺活量小,呼吸短促,还不能根据乐曲的需要來换气,经常是一字一换,并且速度太快或太慢的歌曲都唱不了,节奏过于密集或过于舒缓的的歌曲也难以胜任。
在集体歌唱时还不会互相配合,往往是自顾自地按照各自的音高和速度来唱,不会顾及整体的音乐效果,不容易整齐,也不懂得通过改变声音的强弱、快慢、及声音表情来表达音乐的情绪。
3——4岁孩子:已经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模仿小兔子跳、大象摔鼻子等律动动作,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舞蹈。
他们在随音乐做动作时,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要求下,能够注意到音乐的性质及速度的变化,并且逐步地会根据音乐的变化而用相应地动作变化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例如,音乐速度加快动作就加快,音乐速度渐慢则动作也放慢;音乐是连贯、平稳的,动作也做的连贯、平稳;音乐活泼、跳跃,动作也活泼跳跃。
3-6岁儿童绘画构图特点分析

2019年8月 下半月3-6岁儿童绘画构图特点分析作者简介:魏银娣(1994-),女,安徽淮南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魏银娣(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3-6岁儿童绘画构图样式大体呈现零乱式、垂直式、并列式等特点;在空间布局方面,小班幼儿很少会考虑到空间安排,多是随心而画,没有空间关系概念;中班幼儿绘画多呈垂直式和并列式构图,有一定的上下关系布局;大班幼儿构图不仅有上下还有前后之分,整个画面布局也更加清晰明朗。
颜色搭配方面,小班幼儿颜色辨识度低,大多没有颜色选择意图;中班幼儿大多会以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着色;大班幼儿会根据物体固有色进行着色,画面多呈暖色调。
教师在绘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创造的活力,还应发挥教学机智教给幼儿构图技巧,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精心选择绘画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体指导。
关键词:幼儿绘画;构图;色彩搭配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76(2019)08-Y046-04一幅图的优劣不在于图案的精美、做工的精良,而在于它所营造的构图环境是否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刺激人的感官,进而增强人们欣赏的欲望〔1〕。
当然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绘画标准来要求幼儿,但很有必要探究幼儿的构图特点。
所谓画面安排,即构图,是指绘画时根据题材、主题思想和形式美感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构图包括对画材的主次、交错、呼应、取舍、均衡、藏露、疏密、虚实等方面的处理〔2〕。
学龄前儿童由于受认知、思维以及视觉控制等发展的影响,在构图时会呈现一种无意图表现的特点,却又十分具有创造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绘画由无意图表现逐渐发展为有意图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在构图样式、空间安排、色彩搭配等方面有一定的目的性,会根据绘画的实际事物或自己的情绪情感做出一定的安排,使得画面具有创造性和美感,画面布局也更加有条理,色彩搭配也更加美观适宜。
《3-6岁创意儿童画大嘴巴鳄鱼》-美术课件

课程引导
鳄鱼小短腿 长着蹼的尖爪子
鳄鱼是个小短腿儿但是作用却不小,
强挡烈或的吸阳收光 一中部含分有光大线量,的减紫少外对线眼和睛红的外刺线激,。可由能于损大伤家眼对睛健的康角的膜重、视晶,状许在体多陆,人地甚在奔至炎跑眼热时底的,,夏鳄鱼戴季的一外身副出体墨时会镜,像,都蛇可喜一以欢遮戴 上墨镜,以减少阳光的刺激,有人也喜欢把它当作装饰,墨镜的种类很样多移,动应,四当肢根则据向不两同边的伸需展要蹬地来,选尾择。
一起来说一说小鳄鱼有哪些特点吧?
颚
齿
宽大的强有力
咬合力非常强的
强烈的阳的光上中下颚含有大量的紫锥外形线齿和红外线,可能损伤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甚至眼底,戴一副墨镜,可以遮
挡或吸收一部分光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由于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许多人在炎热的夏季外出时,都喜欢戴
上墨镜,以减少阳光的刺激,有人也喜欢把它当作装饰,墨镜的种类很多,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
腿.爪
腿短带有尖爪 能爬行和游泳
尾巴
尾长且厚重 皮厚带有鳞甲
鳄鱼不是鱼类,而是一种爬行动物,鳄鱼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所以人们叫做“鳄鱼”。
课程引导
小鳄鱼宽宽的上下颚与尖尖的牙齿
强烈的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可能损伤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甚至眼底,戴一副墨镜,可以遮 挡或吸收一部分光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由于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许多人在炎热的夏季外出时,都喜欢戴 上墨镜,以减少阳光的刺激,有人也喜欢把它当作装饰,墨镜的种类很多,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
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内容艺术领域

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内容艺术领域在幼儿园阶段,3-6岁的儿童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各种新事物充满渴望,内容艺术领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会。
在这个阶段,内容艺术包括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形式,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内容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
绘画绘画是幼儿园儿童最常接触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观察自然风景、动物等多样的主题,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让儿童自由发挥,探索绘画的乐趣。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中,通过手工制作,儿童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剪纸、折纸、捏泥等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动手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挑战的乐趣。
此外,手工制作还能促进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音乐音乐是幼儿园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够启发他们的听觉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音乐活动,儿童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体验情感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和乐器,引导儿童感知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舞蹈舞蹈是一种融合音乐、动作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中,通过舞蹈活动,儿童可以学习各种基本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引导儿童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表演,让他们享受舞蹈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在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内容艺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和表现机会。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活动,儿童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美术教育的解读及感悟

活动篇•活动设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艺术活动特点的维度,也是艺术领域中儿童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指引,并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典型表现给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如何去理解《指南》中艺术领域(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呢?一、理解艺术领域目标在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艺术领域的两大目标是:欣赏与感受、创造与表现。
关键词是感受、表现,共同核心是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一)首要目标———欣赏与感受内心的感受来自欣赏。
在过去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重技能,轻感受,轻表现。
譬如:以前美术活动,我们会注重孩子们的作品画得像不像?构图是否丰富?颜色搭配是否悦目?但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倾听,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对作品的想法。
孩子们的想法长期得不到回应,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也会随之消失。
《指南》下的美术教育更注重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感受与表现,培养幼儿从感受、喜欢身边的自然美、社会美再到欣赏艺术美,在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创造和表现,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的首要目标中子目标中强调:“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孩子们是天生的创造家,生活就是美术创作的最好来源,所以要从幼儿最熟悉的身边事物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中强调“创造机会让幼儿多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艺术是个体表现自我的手段,并将个体内在的思想情感外显出来,《指南》中突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的———“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二)第二目标———表现与创造感受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该如何把握好首要目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表现与创造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幼儿才能有深刻的感知,有感知才有感动,而只有引起强烈感动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践要认真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就必须正确理解幼儿的“感受和欣赏、表达与表现”,怎样支持幼儿自主的表达与表现。
理解《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理解幼儿艺术感受与艺术表现的特质及其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等。
下面就本人一些初浅的看法供大家思考。
一、艺术领域目标分为:(一)感受与欣赏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二)表现与创造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二、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艺术活动是幼儿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
人之为人,主要的特质是有精神活动,人的生命早期就有精神活动,艺术活动是孩子精神生命的需求、成长性需求。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在美术这一游戏中,儿童内在的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这种满足有助于其成为协调和幸福的人。
”福录贝尔:绘画、手工是“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游戏,而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高境界。
让儿童运用自己的手、脚让世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肤肌来感受,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学习、发展的根本幸福所在。
2、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
大多数成人是理性的、逻辑性的方式感受和把握世界,儿童期把握世界是以感性的方式,是直觉的、幻想的、感性的、非逻辑的。
通过对世界的了解和特殊经验,形成视觉形象的审美思考。
每一个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以音调和旋律的样式进行思维的直觉倾向。
儿童的画与婴儿的哭是一样的,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
3、艺术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
发展理论:“儿童绘画与儿童发展相一致,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发展,是为了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认知理论:“儿童画所显示的细节多少,能反映智力概念形成的水平,可作为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亲子美术二、对象:3-4岁三、绘画特征: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他们的绘画是由无目的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
他们画画的原因一是幼儿自身运动的要求,二是源于模仿。
由于动作不够协调,画在纸上的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会把线条涂到纸外;或者是在纸上重复地画一些圆圈,有时幼儿边画边自语或做出表情,表现自己想画的东西。
四、教学目标:满足孩子自身的绘画需求;给他们提供多种绘画材料和环境让幼儿尽情的体验和感受绘画过程带来的乐趣。
引导、鼓励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符号与色彩表现形式;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活的开展,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创作热情。
五、重点难点:以游戏和体验式教学为主导通过语言、音乐、生活化情景及美的环境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绘画表达的冲动,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运用,增强幼儿对点、线、面、形、色的好奇与认知,在表达中感觉形,感觉色,感觉美。
通过游戏认识身边的事物及色彩的丰富和多变性,通过培养色彩感觉,鼓励幼儿自我表述,大胆涂鸦,不受拘束,保护原发性创造,让幼儿在绘画游戏中建立常规,享受美感和快乐。
六、教学内容寒假班:建立常规,以游戏体验为主,用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幼儿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认识绘画的根本元素点线面,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春季班:以点线面展开大自然中的植物、昆虫、动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色彩,感觉形,感觉色,感觉美。
用拟人的手法和丰富的材料进展展开教学,表达趣味,激发幼儿兴趣,培养想象力。
七:课程内容:色彩、粘土、拼贴、蜡笔,拓印,刮画等一、课程:少儿美术(小班)二、对象:4.5-6岁三:绘画特征:4岁左右的孩子处在象征期〔表象符号期〕,这一时期孩子的绘画是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展说明性图解。
这一阶段幼儿的绘画特征,反映出孩子的认知过程,从形上来说,他们观察客观物象后,根据客观事物特征,把复杂的形象概念化、简单化,这是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从色彩上来说,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认知的局限,他们的绘画喜欢选择比照强烈的高浓度颜色,在表现上不受物体固有颜色的限制,他们常常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好看的颜色,随心所欲地涂抹,是儿童主观心理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岁儿童的绘画特征及表现
【3岁前后】
●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意识的画画,能够说出他画得是什么,
在此之前孩子是先动手画然后在解释他给画赋予的意义,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的竖的线条,圆圈上开始画上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像”开始出现,用极具表征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线条是三至四岁儿童的显著特征。
●“拟人化手法”也是这个年龄的绘画特征,例如孩子们经常
吧太阳公公画成有鼻子,眼睛的笑眯眯模样就好像太阳公公是他们的好朋友。
【4岁前后】
●孩子凭映像画画,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出现了
头体二足人像,绘画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自事物无秩序排列,成人在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得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叙。
●通过语言来描述画画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脑海中的印象来
画出大人们眼中像样的形象。
孩子想要画出来的,是只有孩子能了解到的事实,即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并且会把印象
最为深刻的部分画得大而夸张。
●这个时期的孩子没必要刻意使用颜色和教授形象,这样只会
受到颜色和形象的束缚,感觉不到自由。
最好用单色粗笔和大的画纸来画画。
【5岁前后】
●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
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尽管知道人是长着耳朵的,但还是会按照当时的兴趣不画耳朵,如果此时妈妈问他“没有耳朵吗”孩子会因为对耳朵不感兴趣而不画耳朵)。
我们称之为“感觉的写实主义”。
●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底线”开始理解各种各
样的关系,试图用绘画来表现(一条横着画得线条,就有了地面上和海水中的分界它表现的是一个世界)。
●能够把听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印象画成画。
●请家长不要说孩子画得画奇怪,可笑,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
表现的各种关系,问问孩子:“谁?在哪里?在干什么?”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在幻想世界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这
也是一种培养孩子想象力的一种游戏,对于培养五岁孩子的绘画能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多给孩子讲民间故事和各种传说。
●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可以给孩子准备
12色的蜡笔或其他绘画材料。
【6岁前后】
●坚决的使用利用基底线建立秩序的方式,把事物沿着基底线
比列画出,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把事物做抽象化表达。
●这个年龄段千万不要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
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得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
●不要让孩子总看电视,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的主题让
孩子画出来。
●读绘本给孩子听,讲民间传说或字节记忆中的故事给孩子听,
时常让孩子把故事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