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件 (共15张PPT)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
1.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
这样一道题目:“问有沙田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
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
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
田面积有多大?题中的“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
7
• 解:设AD=x,则CD=10-x.
• 在 RtABD 中,
•
DB2 AB2 AD2
在RtCDQ中,
DB2 CQ2 CD2
62 x2 82 (10 x)2
解得: x 3.6
AD长为6.4n mile
8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8,BC=6,AC=10,
①若∠C- ∠B= ∠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c2=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③若(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若∠A:∠B:∠C=5:2:3,则△ABC是直角三
角形.
以上命题中的假命题个数是( A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且满足关系式 c2 +a2 - b2 + c - a = 0 ,则△ABC的形状是
典例讲评
解:根据题意: PQ=16×1.5=24 PR=12×1.5=18 QR=30
∵242+182=302, 即 PQ2+PR2=QR2 ∴∠QPR=90°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1=45°.所以∠2=45°,
八年级数学:17.章《勾股定理》复习课件 课件共18张PPT

∵CD=DE C D
, AD=AD
E ∴ Rt△ACD Rt△AED A ∴ AC=AE 在 Rt△ABC中, AC2+BC2=AB2
2+42=(x+2)2 即 : x 令AC=x,则AB=x+2 ∴ x=3
1 2
B
方程思想
直角三角形中,当无法已知两边求第三 边时,应采用间接求法:灵活地寻找题中 的等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A组 课本P38-39页 B组课本P38-39页1-13题 C组课本P38-39页1-11题
•18
方程 思想 3、已知,如图,在Rt△ABC,∠C=90°,
∠1=∠2,CD=1.5, BD=2.5, 求AC的长.
提示:作辅助线DE⊥AB,利
用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C
D 1 2
A
B
过D点做DE⊥AB 解: ∵ ∠1=∠2, ∠C=90° ∴ DE=CD=1.5
在 Rt△DE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E2=BD2-DE2=2.52-1.52=4 ∴ BE=2 在Rt△ACD和 Rt△AED中, x
3)已知∠A=45°,c=8,求a和b
2、直角△的两边长为8和10,求第三的高为
,面积为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9 ,12 ,15 ,则 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__度 90 ;
5.△ABC的三边长为 9 ,40 ,41 ,则 180 ; △ABC的面积为____
两个命题中,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 命题的结论,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 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叫做 它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 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 定理, 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 AD=AD
E ∴ Rt△ACD Rt△AED A ∴ AC=AE 在 Rt△ABC中, AC2+BC2=AB2
2+42=(x+2)2 即 : x 令AC=x,则AB=x+2 ∴ x=3
1 2
B
方程思想
直角三角形中,当无法已知两边求第三 边时,应采用间接求法:灵活地寻找题中 的等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A组 课本P38-39页 B组课本P38-39页1-13题 C组课本P38-39页1-11题
•18
方程 思想 3、已知,如图,在Rt△ABC,∠C=90°,
∠1=∠2,CD=1.5, BD=2.5, 求AC的长.
提示:作辅助线DE⊥AB,利
用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C
D 1 2
A
B
过D点做DE⊥AB 解: ∵ ∠1=∠2, ∠C=90° ∴ DE=CD=1.5
在 Rt△DE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E2=BD2-DE2=2.52-1.52=4 ∴ BE=2 在Rt△ACD和 Rt△AED中, x
3)已知∠A=45°,c=8,求a和b
2、直角△的两边长为8和10,求第三的高为
,面积为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9 ,12 ,15 ,则 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__度 90 ;
5.△ABC的三边长为 9 ,40 ,41 ,则 180 ; △ABC的面积为____
两个命题中,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 命题的结论,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 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叫做 它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 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 定理, 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PPT精品教学课件

13 .由此,可以依照如下方法在
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A, 则OA=3,过点A作直
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点B,使AB = 2,以原点O为圆心,以
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0
1 2
•
3 4
新知导入
想一想:
2, 3, 5 …的线段(图1).
随堂练习
4.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 延长线上,
求证:AD2-AB2=BD·
CD.
A
证明:过A作AE⊥BC于E.
∵AB=AC,∴BE=CE.
在Rt △ADE中,AD2=AE2+DE2.
在Rt △ABE中,AB2=AE2+BE2.
AD2-AB2= DE2- BE2
= (DE+BE)·( DE- BE)
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面积与边长、直径有平
方关系,就很容易联想到勾股定理.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练一练:
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
则b的面积为( D )
A.16
B.12
C.9
D.7
随堂练习
64 cm²
1.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角形外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
S1 S 2 S3
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归纳: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正方形、半圆及
正多边形、圆都具有相同的结论:两直角边上图
形面积的和等于斜边上图形的面积.本例考查了
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A, 则OA=3,过点A作直
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点B,使AB = 2,以原点O为圆心,以
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0
1 2
•
3 4
新知导入
想一想:
2, 3, 5 …的线段(图1).
随堂练习
4.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 延长线上,
求证:AD2-AB2=BD·
CD.
A
证明:过A作AE⊥BC于E.
∵AB=AC,∴BE=CE.
在Rt △ADE中,AD2=AE2+DE2.
在Rt △ABE中,AB2=AE2+BE2.
AD2-AB2= DE2- BE2
= (DE+BE)·( DE- BE)
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面积与边长、直径有平
方关系,就很容易联想到勾股定理.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练一练:
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
则b的面积为( D )
A.16
B.12
C.9
D.7
随堂练习
64 cm²
1.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角形外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
S1 S 2 S3
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归纳: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正方形、半圆及
正多边形、圆都具有相同的结论:两直角边上图
形面积的和等于斜边上图形的面积.本例考查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PPT课件

b
a
c b
a
c a
b
证明:∵S大正方形=c2,
cb
S小正方形=(b - a)2,
a b- a
赵爽弦图
∴S大正方形=4·S三角形+S小正方形,
∴c2 4 1 ab b a2 a2 b2.
2
“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
聪明才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因此,这个图案
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
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 我国古代学者把 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 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勾股
勾2 + 股2 = 弦2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例1 如图,在 Rt△ABC 中, ∠C = 90°.
(1) 若 a = b = 5,求 c;
(2) 若 a = 1,c = 2,求 b.
问题1 试问正方形 A、B、 C 面积之间有什么样的数 量关系?
S正方形A S正方形B S正方形C
AB C
问题2 图中正方形 A、B、C 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 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AB C
一直角边2 + 另一直角边2 = 斜边2
问题3 在网格中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三边为 边长的三个正方形 A、B、C 是否也有类似的面积关 系?观察下边两幅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
C A
B
C A
B
左图:SC
4
1 2
2
3
11
13
右图: SC
4
1 2
4
3
11
25
你还有其 他办法求C 的面积吗?
根据前面求出的 C 的面积直接填出下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课件(共18张PPT)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c,那么__________ . 2.勾股定理各种表达式: 在Rt△ABC中,∠C=90°,∠A,∠B,∠C的对 边也分别为a,b,c,则c=_________, b=_________,a=_________.
知识要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ABC中,若a、b、c三边满足___________, 则△ABC为___________. 4.勾股数: 满足________的三个________,称为勾股数. 5.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程是将立体图形的 ________展开,转化为_________上的路程问 题,再利用___________两点之间, ___________,解决最短线路问题.
2.已知△ABC的三边为a,b,c,有下列各
组条件,判定△ABC的形状.
(1)a 4 1 , b 4 0 , c 9 (2)a m 2 n 2 , b m 2 n 2 , c 2 m ( n m n 0 )
合作探究
探究四: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 偏东60o方向以每小时8 n mile的速度前进, 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 n mile的速度前进,2 h后,甲船到M岛,乙 船到P岛,两岛相距34 n mile,你知道乙 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情境引入
勾股定理,我们把它称为世界第一定理. 首先,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最典型的代 表; 其次,正是由于勾股定理得发现,导致无 理数的发现,引发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这一 点,我们将在《实数》一章里讲到; 第三,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 程,有许许多多的数满足这个方程,也是有完 整的解答的最早的不定方程,最为著名的就是 费马大定理,直到1995年,数学家怀尔斯才将 它证明.
课件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_勾股定理复习课课件

ABCD的面积。
A
D
B C
7.观察下列表格:
列举
3、4、5
……
5、12、13
7、24、25
13、b、c
猜想
32=4+5 52=12+13 72=24+25
北
o
西
A
南东Leabharlann 答:AB=30海里B
5 . 如 图 , 在 四 边 形 ABCD 中 , ∠BAD =900,∠DBC = 900 , AD = 3,AB = 4,BC = 12, 求CD;
D
A
C B
6.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
AB=3cm , AD=4cm , BC=13cm ,
CD=12cm,且∠A=90°,求四边形
解答题
3.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 BC=6, AC=8
求:斜边上的高CD.
解:由勾股定理知
AB2=AC2+BC2
C
=82+62=100
∴AB=10
?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
B
D
A
½ ·AC ·BC=
½∴C·DA=B4·.8CD
4. 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 东南方向,另一艘轮船在同时同地以12海 里/时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 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多远?
A、24cm B、36cm C、48cm D、60cm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
2 ②三个角之比为3:4:5;
2
2
2
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耶!
13.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 C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勾股定理 复习课件(共17张PPT)

问题导学:
2.你会用下面的图形验证勾股定
理吗? a
bc
c b
a
1.利用勾股定理验证三个 半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SA+SB=SC
AC
B
2.如图两阴 影部分都是 正方形,若它 们面积之比 为1:3,则它 们的面积分 别为_9_和_27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82021/9/8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1:47:0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82021/9/82021/9/8Sep-2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82021/9/82021/9/8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21
则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上
滑动几米?
4.一直角三角
形纸片直角边
AC=6,BC=8, A
现将直角边 AC沿AD折叠,
E
使C与E重合, C D
B
则CD=____.
5.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
D落在点F处,已知
AB=8cm,BC=10cm,求EC.
A
D
E
F
B
C
A
综合训练:
1.一个直角三角形周长为60, 一直角边与斜边之比为4:5, 则此三角形三边分别为 __________ 2.如图,求半圆面积 6 6
3.1勾股定理 课件(共32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C A
S正方形c
B C
图2-1
A
B 图2-2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把C“补” 成边长为6的 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1 62 2
18(单位面积)
C A
(2)在图2-2中,正 方形A,B,C中各含 有多少个小方格?它 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B C
图2-1
A
(3)你能发现图2-1 中三个正方形A,B, 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
B B′
C
D
A
E
练习1
36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6,则图中两个
阴影部分的正方形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
图放大
第4题
练习2
在△ABC 中,∠B=90°,AB=c, BC=a,AC =b.
(1)已知 a=6,b=10,求 c 的长; 解:∵∠B=90°,a=6,b=10, ∴c2=b2-a2=102-62=64,∴c=8.
接 CE,若 AE=3,BE=5,则边 AC 的长为( )
A.3
B.4
C.6
D.8
图放大
第6题
3或5
练习4
在 Rt△ABC 中,两条边的长分别为 a=1,b=2, 则 c2=________.
第8题
练习5
12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10,D 为 BC 中点,AD=8,则 BC=________.
3.1 勾股定理(1)
3.1 勾股定理(1)
想一想
如图,一块长约 60m、宽 约 80m 的长方形草坪,被一 些人沿对角线踏出了一条 “捷径”,请问同学们:
1.走“捷径”的客观原因 是什么?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若线段a,b,c组成Rt△,则它们的比为( C ) A、 2 ∶ 3 ∶ 4 B、3∶4∶6 C、5∶12∶13 D、 4 ∶ 6∠C=90°, 13 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 ; 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 20 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 ; 11 ④若a∶b=3∶4,c=10则SRt△ABC=________ 24 。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5和12,则它 60 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 13
C′′′
5.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 ∠1=∠2,CD=1.5, BD=2.5, 求AC的长.
提示:作辅助线DE⊥AB,利用平 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C D 1 2 B
A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来解决 实际问题,在应用定理时,应注意:
1.没有图的要按题意画好图并标上字母; 2.不要用错定理; 3.求有关线段长问题,通常要引入未知数, 根据有关的定理建立方程, 从而解决问题;
4.空间问题要通过它的展开图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解决
(三)、解答题
1.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BD, 再折叠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 若AB=8,AD=6,求AG的长.
E
4.如图,DA⊥AB,CB⊥AB,已知AB=25, DA=15,CB=10,且DE=CE 求AE的长度?
四棱柱给出的长、宽、高三个数据, 3.总结: 如图,在长方体上有一只蚂蚁从项点 A出发,要 把较小的两个数据的和作为一条直角边的长, 爬行到顶点 B去找食物,一只长方体的长、宽、高 最大的数据作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这时斜 分别为 4、1、2,如果蚂蚁走的是最短路径,你能 边的长即为最短距离。 画出蚂蚁走的路线吗?
下面是勾股数的一组是( ) A.3 ,5,7 C.1,2,3 B.0.3,0.4,0.5 D.5,12,13
二、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 边长的平方是( D ) A、25 B、14 C、7 D、7或25 2.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 Rt△的是( A ) A、a=1.5,b=2,c=3 B、a=7,b=24,c=25 C、a=6,b=8,c=10 D、a=3,b=4,c=5
复习:第一章《勾股定理》
B
6
C
10
A
(1)从上图Rt△ABC中,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2)若给出图中的数据,你又可计算出该三角形 的什么? (3)如图所示,若CD是斜边AB上的高,根据 图中数据,则CD= .
15 9
12
根据该图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勾股数: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 称为勾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