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心肌酶检测
心肌酶的检测方法

心肌酶谱的检测方法1 检验目的规范检测“肌酸激酶(CK)”的过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正常人和病人血清“肌酸激酶(CK)”的测定。
3 职责3.1 责任人:生化室当班工作人员。
3.2 质量要求:按照《临床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进行室内质控,合格后可发报告。
3.3 完成时间:门诊检验结果当天下午2:30发报告;病房检验结果当天下午4:00发报告。
4 检验原理:酶偶联法CK磷酸肌酸+ADP-→葡萄糖-6-磷酸+ADPG6PDH葡萄糖-6-磷酸+NADP-→6-磷酸-葡萄糖酸+NADPH+H+,NADPH的生成。
引起在340nm吸光度上升,上升的速率与CK的活力成正比,可以用(340nm和405nm)速率法测量。
5 样本要求:5.1 样本类型\样本量:空腹取静脉血3ml(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按顺序将申请单和样本一一对应编号。
认真检查检验材料、检验目的、病人姓名、性别、科室、床号、血液量等。
5.2 容器和抗凝剂种类: 黄色胶头试管,含促凝剂;红色胶头普通生化管;肝素钠、肝素锂抗凝试管。
5.3 样本处理方法将已编号的样本放入37℃的水温箱中,待血液自动凝固后,取出配平离心,3000r/min×5min。
将血清分离放入DADE BEHRING RXL专用样本杯后,仔细观察是否符合要求,否则申请重新采集样本; 上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将试管放入样本架上。
5.4 样本的稳定性:血清、血浆肌酸激酶(CK在20-25℃放置可保存1天,2-8℃贮存最多7天;冷冻保存可超过1个月。
已检测标本2—8℃保存3天。
6 仪器: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 试剂:7.1 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
7.2 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准备:将肌酸激酶(CK)试剂船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加入仪器试剂仓内。
避光,2-8℃保存24hr,15-25℃保存5hr。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1/17/2021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5
CK-MB 与 CK 比值在诊断中的意义: (1)CK-MB 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值 0~30U/L, CK 比浊法正常值 20~200U/L; (2)如 CK-MB/CK 比值在 6%~25%, CK-MB 增高考虑心肌受损可能性大; (3)如 CK-MB/CK 比值<6%,CK-MB 增高考虑骨骼肌损伤引起; (4)如 CK-MB/CK 比值>25%,CK-MB 增高很可能是是 CK-BB 异常增高导致 CK-MB 推算出错,此时应考虑肿瘤或脑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实验室干扰引起, 如血脂过高引起比浊法不准确或巨 CK 血症 M 亚基不能完全被封闭引起。
1/17/2021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6
1. 药物原因 他汀是最常见的引起 CK-MB 升高的药物,主要与他汀肌溶解有关,故 CK 升高水平更为明 除此之外,某些麻醉药、镇静催眠类药物、乙醇、秋水仙碱等药物均可引起 CK 和 CK-MB 高。
2. 运动影响 一般生化检查要求检查者前两天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尤其平常比较少参加锻炼的 查者,即便检查前不很剧烈的活动也可能会引起 CK 明显升高同时伴有 CK-MB 不同程度的 高。
• 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一周。
• 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敏感性77.7%, 特异性53.3% ),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 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 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主张AST用于AMI诊断。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ppt课件

正常情况,L2>L1>L3>L4>L5
心肌损害时,L1>L2 ;严重心衰时,可伴L5↑
多数恶性肿瘤时, L5 、L4、 L3均升高
ppt课件
13
心肌酶谱检测
总LD活性的主要测定方法为:LDH催化乳酸形成丙 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Ⅰ(NAD+)受氢形成还原型辅酶 Ⅰ(NADH),后者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增加与LDH的 活力成正比. 而测定LD1同工酶的活性是先测定总LD,以 抗M亚单位抑制除LD1的其他同工酶,测出的即为LD1活 性。还可以通过电泳法,扫描区带可以计算出各同工酶 的比例。
ppt课件
14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 LDH水平的升高常于发作后6-10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 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H,对于就诊较迟CK已经恢复正 常的AMI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床上常作为CK-MB 的补充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LD1和LD2活性均增高, 但LD1增高更早,更显著,导致LD1/LD2比值升高。因而 LD1/LD2 ≥1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特异性指标。
ppt课件
4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 天或一周。
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 敏感性77.7%,特异性53.3% ),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 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 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 主张AST用于AMI诊断。
心肌酶PPT课件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 • • • • • 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和危险分层 急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志物 非缺血性心衰心肌溶解的检测 监测心脏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 AMI溶栓治疗指示物 肺栓塞预后判断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 APE伴心肌标志物升高的机制:(1) APE时,肺 循环阻力急剧增加,导致心室壁和心包张力增加, 机械性挤压冠状动脉,导致冠脉灌注量减少,引 起心肌缺血、缺氧和损伤;(2) APE时,右室 扩张,室间隔左移,低血压、低血氧、心原性休 克等使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心肌损伤; (3) APE时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冠状 动脉痉挛,加重心肌损伤
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具备特点
• • • • •
高度心肌专一性 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 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 检测方法快捷方便 临床诊断符合率高
心肌酶的特异性及比较
• 我院检测心肌酶采用化学抑制法 • GOT诊断特异性较低 • LDH出现较晚,半衰期长,在亚急性AMI有一定价 值,但特异性低 • CK-MB出现较早,半衰期短(消失早),心肌组 织中含量高,特异性和灵敏度高,以往公认是诊 断AMI的金标准。但CK-MB的特异性问题仍无法得 到解决,马拉松赛跑、骨骼肌损伤、肾衰者均可 异常增高,且血中存在时间短,其地位逐渐被肌 钙蛋白所取代。
我院常用心肌蛋白标志物的测定方法和参考值 • 急诊纸片法半定量测TnT浓度,根据测试纸条上线条 是否红色确定浓度 • CCU病房全血或血浆快速定量: TnT﹤0.1ng/ml, TnI﹤0.16ng/ml, Moy﹤99.8ng/ml • 检验科血清微粒子化学发光法(酶免法)97百分位 数参考临界值 CK-mb 0.3-4ng/ml,TnI 0-0.03ng/ml,Moy0-60ng/ml
最新心肌酶谱的检测课件PPT

• 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MB增高, 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
• CK-MB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
特异性差,难与骨骼肌损伤相区别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诊断时间窗较短 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 AMI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特点
发生AMI后6小时血清CRP就升高,12—24 小时达到高峰,2—3天恢复正常。 CRP的正常值:<1.0mg/L
24
03.12.2020
五、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 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 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 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 因存在。
3.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它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 各具有该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 突出地位。
• CK-BB存在于脑组织中,主要对脑卒中、 脑炎等脑损害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心肌 心血管疾病诊断无临床意义。CK-MM在心 肌病变时也明显升高,但特异性较MB型 低。CK-MB占心肌总CK的15—25%。CK-MB 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至今 为止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时CKMB的变化特点
29
03.12.2020
【相关检查】
血沉,风湿全套。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排查:甲状腺摄 131碘试验、甲状腺显像、TT3、TT4、 FT3、FT4、TSH检查与基础代谢率检 查[(BMR=脉搏+脉压-111),正常范 围±15%]。
结核等疾病的排查:胸部X线,痰涂 片检查等。
30
03.12.2020
• 8.长期卧床,CK可有下降。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损害时,L1>L2 ;严重心衰时,可伴L5↑
多数恶性肿瘤时, L5 、L4、 L3均升高
心肌酶谱检测
总LD活性的主要测定方法为:LDH催化乳酸形成 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Ⅰ(NAD+)受氢形成还原型辅酶 Ⅰ(NADH),后者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增加与LDH的活力 成正比. 而测定LD1同工酶的活性是先测定总LD,以抗M 亚单位抑制除LD1的其他同工酶,测出的即为LD1活性。 还可以通过电泳法,扫描区带可以计算出各同工酶的比 例。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 5天或一周。
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 AMI敏感性77.7%,特异性53.3% ),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 断心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 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 不主张AST用于AMI诊断。
血清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在测定血清总CK活性后, 加入M亚基抗体,抑制CK-MM和CK-MB中M亚单位活性,再测定残余 CK活性,即为CK-BB和CK-MB中的B亚单位活性.此法忽略血清中少 量的CK-BB。
心肌酶谱检测
日常中经常会碰到CK-MB大于CK的情况,主要是 由于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原理,当血清中CK-BB升高或存 在巨CK1、巨CK2(巨CK1、巨CK2其活性不受抗CK-M单体的 抗体抑制)时,其B亚基活性同CK-MB中B亚基一起被检测, 检测活性结果自然明显高于真实值,甚至出现CK-MB活性 大于CK总活性的可能。现在推荐用抗CK-MB单克隆抗体测 定CK-MB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LDH)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的极重要的酶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肌酶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病情的变化。
心肌酶是由心肌细胞释放的一类特定酶,其中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红蛋白等。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时,这些酶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心脏病变的进展情况。
心肌酶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指标。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造成部分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明确诊断心肌梗死,确切判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炎症、心肌病和心肌损伤等其他心脏病情。
心肌炎症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组织炎症,心肌酶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评估心肌梗塞后的心肌修复情况。
然而,心肌酶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心肌酶的半衰期较短,检测血液中心肌酶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因此,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阶段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心肌酶的升高。
此外,由于心肌酶不仅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还在其他组织中存在,如骨骼肌等,因此,一些非心脏相关的疾病和损伤也可能导致心肌酶的升高。
总之,心肌酶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酶检查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未来有望实现更加准确和快速的心肌酶检测,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部分介绍了心肌酶检查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本文的整体了解。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肌酶检查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心肌酶检查的临床应用。
讲座——心肌酶检测课件

80%
快速处理标本
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应尽快进行处 理和检测,以免长时间放置导致 结果不准确。
检测后的结果解读
正常参考值
心肌酶检测结果会提供一个正 常参考值范围,患者应将检测 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异常结果判断
当检测结果高于或低于正常参 考值时,可能提示心肌损伤或 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
定期复查
谷氨酸脱氢酶
总结词
谷氨酸脱氢酶是心肌酶谱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坏死的情况。
详细描述
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能量代谢酶,存在于心肌、肝脏等多种组织中。当心肌受损时,谷氨酸脱氢酶会 释放入血,导致其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
03
心肌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讲座——心肌酶检测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心肌酶检测概述 • 心肌酶谱五项检查 • 心肌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 心肌酶检测的注意事项 • 心肌酶检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心肌酶检测概述
心肌酶是什么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类,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 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
对于异常的心肌酶检测结果,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05
心肌酶检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心肌酶检测技术的改进
02
01
03
自动化检测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高灵敏度检测
更早地发现心肌损伤,有利于早期治疗。
床旁检测
方便快捷,为患者提供及时诊断。
心肌酶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α-羟丁酸脱氢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情况,L2>L1>L3>L4>L5 心肌损害时,L1>L2 ;严重心衰时,可伴L5↑ 多数恶性肿瘤时, L5 、L4、 L3均升高
LD2 LD3 LD4 LD5 H4 H3M1 H2M2 H1M3 M4 心肌、红细胞、肾、白细胞、 肝 白细胞、肾、红细胞、心肌、 肝 白细胞、脾、肺、血小板、 肝、淋巴细胞 肝、骨骼肌、白细胞、血小 板 骨骼肌、肝、血小板
目前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 1、乳酸脱氢酶(LDH) 2、肌酸激酶(CK) 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
CK-MB
CK
心肌酶
α-HBDH
LDH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LDH)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 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RBC、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 胞浆和线粒体中。 命名 亚单位组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成 LDH是由两个亚单体(H、M)组成的四聚体
AMI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
Mb 出现时间 (h) 1~2 cTnI 4-6 cTnT 4-6 CK 6 CKMB 3~4 8~12 24 10~24 24~48 AST* 6~12
100%敏感 4~8 时间(h) 峰值时间 (h) 持续时间 (d) 4~8
8~12 8~12 10~ 24 10~ 24
峰值时间与预后相关(高峰越晚、预后越差) 儿科AMI见于暴发性心肌炎、川崎病冠脉梗塞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由肝细胞线粒体合成,在体内分布较广 含量依次为: 心>肾>胰>肝>脾 主要在心肌,可代表L1、L2活力,比LDH更特异 升高后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14 d)
急性心肌损伤,活力升高,且αHBDH/LDH≥0.8
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金标准,是心肌酶 谱的核心,但是因CK-MB生物半寿期较短,对于一些临床症状不明
显的病人,可能错过捕获期,而LDH在血液中持续时间长并且来身 就能反应心肌的损伤,因此与CK-MB配合更能提高诊断效率,当然 LDH的同工酶更好,但费用较高,故也可用“α--羟丁酸脱氢酶” 代替。 虽然CK-MB的特异性比较高,但毕竟不是绝对特异,骨骼肌中 的含量也不少,对于缺乏临床症状的亚临床型骨骼肌病患者,有心 梗发生时,就会为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故有人建议,由于心肌内 GOT的含量高出骨骼肌很多,而CK较骨骼肌低4倍,可以用CK/GOT来 鉴别以提高诊断特异性,同时这两种酶本身也能反应心梗的发生, 也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测定GOTm虽然不能对诊断有帮助,但因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对 临床的预后判断有很大帮助。 总之正确和用效的使用心血酶谱可以为临床带来很大的便利。
临床意义:
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LDH水平的 升高常于发作后6-10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 LDH,对于就诊较迟CK已经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 床上常作为CK-MB的补充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LD1和LD2活性均增高,但LD1增高更 早,更显著,导致LD1/LD2比值升高。因而LD1/LD2 ≥1作为诊断心肌梗 塞的特异性指标。
肌酸激酶 CK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 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 15% -25% 。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组织 骨骼肌 脑 心脏 胃 小肠 肾 肝
CK-MM(%) 98.9 0 78.7 4.3 12 2.8 0
CK-MB (%) 2.7
20
0 8 0 0
CK-BB (%) 0.06 97.3 1.3 95.7 80 97.2 100
正常情况下,CK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
胞内浓度>胞外浓度(比例为1/10000 ~1/1000) 血清CK水平低且相对稳定
CK-MB 对诊断心肌炎,究竟有多大价值?
概念
• CK-MB是肌酸激酶(CK)同工酶之一 • 主要来源于心肌,其次骨骼肌、小肠、膈肌
• 通常所测CK-MB是血清活力单位,正常<CK的6%
• 急性心肌受损3~6h升高,高峰出现早,消失快 • CK-MB Mass(CK-MB质量) >4.0ng/ml为阳性;比活力单位 稳定,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概念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多种酶的总称
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感、特异 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的筛查、 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 心肌酶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在心脏或心血管 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心肌受损或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结构破坏→ 细胞通透性增加→胞内酶大量释放→血清心肌酶含量/活性↑
肌酸激酶(CK)
存在部位
骨骼肌 和心肌
脑组织
平滑 肌
红细胞
肝脏
CK-MM:骨骼肌型
CK的三种同工酶
临床意义:
CK-MB:心肌型 CK-BB: 脑型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 3—8小时血清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 CK-MB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 展的分析。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 死的面积成正比。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血清CK-MB升高
常见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 心肌缺血、 缺氧 心包炎 心脏介入、电除颤、安装起搏器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血清CK与CK-MB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检测时间窗口 发病 3~8h 即升高 10~36h 达峰值 3~4d 恢复正常
0.5~1 5~10 5~14
3~4 2~4
3~5
综
述
无论是传统的心肌酶谱,还是高特 异性、高敏感性的心肌蛋白,导致其异 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出现异常结果时 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而且, 建议心肌蛋白和心肌酶谱同时检测,因 为单一的心肌酶或心肌蛋白有一定的局 限性,同时检测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疗效观察、预后以及病情进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