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阅读

合集下载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方法与解读在医学领域中,心肌酶谱检测常被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并解读它们的结果。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方法及解读1. CK-MB检测方法CK-MB是一种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肌损伤的诊断。

一般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凝胶电泳法和酶免疫法等。

放射免疫法是目前常用的CK-MB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抗体与CK-MB结合,再通过放射性测量仪测定放射性信号的强弱来判断CK-MB的含量。

凝胶电泳法是另一种常见的CK-MB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本分离成各种蛋白质带,通过染色或特异抗体上色后,观察是否出现CK-MB带来确定CK-MB的含量。

酶免疫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CK-MB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酶标法或免疫法将CK-MB结合物与底物反应,再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测定CK-MB的含量。

2. CK-MB结果解读正常情况下,CK-MB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通常可忽略不计。

若CK-MB的含量明显升高,则可能提示心肌损伤。

一般而言,CK-MB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的4-6小时后,随后逐渐降低,通常在24-48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肌红蛋白(MYO)检测方法及解读1. MYO检测方法MYO是一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

MYO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金标、酶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免疫金标法通过将特定抗体与黄金标记结合,生成黄色或红色的沉淀物,从而测定MYO的含量。

酶免疫法是一种常用的MYO检测方法,通过将酶标反应物与MYO结合,再通过底物的反应产生酶促反应,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测定MYO的含量。

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MYO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特异抗体,结合特定的荧光仪器来测定MYO的含量。

2. MYO结果解读MYO的升高可以提示急性心肌损伤的存在。

一般而言,MYO的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的2-4小时后,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18-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一、组成: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1.正常参考值72~182 U/L2.临床意义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

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

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

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

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

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正常参考值1.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2.临床意义: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心肌酶谱5项详细解读

心肌酶谱5项详细解读

心肌酶谱5项详细解读嗨,大家好呀!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心肌酶谱5项这个事儿。

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咒语,而是和我们的心脏健康息息相关的一组检测指标呢。

我得先讲讲我那朋友小李的事儿。

有一天,小李突然觉得胸口闷闷的,像有只小猫在挠一样,难受得不行。

他就赶紧跑去医院了。

到了医院,医生就给他开了个心肌酶谱的检查,说要看看他心脏是不是出啥问题了。

这就像侦探要找线索一样,心肌酶谱就是那寻找心脏问题的重要线索。

那这心肌酶谱5项都包括啥呢?第一项是肌酸激酶(CK)。

这个CK啊,就像是心脏细胞里的小工匠,它们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维持着心脏细胞的正常运转。

正常情况下呢,它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待着,血液里的含量也不会太多。

要是有一天,心脏细胞受到了损伤,就像小工匠的房子被破坏了,那这些CK就会跑到血液里去。

我就跟小李说:“你看啊,这就好比是家里遭贼了,东西被偷出来了一样,CK出现在血液里就不是啥好兆头,可能是心脏细胞受伤了。

”然后第二项呢,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这CK MB可是CK里的特殊小分队,它们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里面。

医生当时就特别严肃地跟小李说:“这个CK MB 升高的话,那很有可能就是心肌细胞出问题了,而且指向性很强,就像在一群嫌疑人里,有一个特别可疑的家伙一样。

”我在旁边听着,就想象着这些CK MB像是戴着特殊标记的小卫士,正常的时候在心肌细胞里守卫,一旦心肌细胞受损,它们就流窜到血液里被发现了。

小李那时候紧张得脸都白了,一个劲儿地问医生:“这可咋办呀?”医生就安慰他说:“先别慌,等检查结果全出来再说。

”第三项是乳酸脱氢酶(LDH)。

这LDH可就像个能量转换站的工人,在心脏细胞以及其他细胞里都有它的身影。

当心脏或者其他组织有损伤的时候,它也会释放到血液里。

我跟小李解释说:“这个LDH啊,就像是个到处兼职的工人,虽然在心脏细胞里干活,但其他地方出事儿它也会被影响。

所以它升高的时候,医生还得再仔细判断一下,到底是心脏的问题,还是其他地方的问题呢。

[read]心电图 心肌酶谱

[read]心电图 心肌酶谱

心肌酶总表
心脏大小的判断
正常值 轻度增大 中度增大 重度增大
1.心胸比率 ≤0.5
0.51-0.55
0.56-0.60 ≥0.61
心影增大外形分型及其意义
(1)二尖瓣型 主要表现为肺动脉段凸出及心尖上翘。 通常反映右心负荷增重或以其为主的心腔变化,常见 于二尖瓣疾病、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及各种病 因所至的肺动脉高压等。[梨形心]
心电图复习 心肌酶解读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
心房纤颤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定位
心肌酶谱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乳酸脱氢酶 肌酸磷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I
谷草及谷丙转氨酶
在急性心急梗死后6~12小时开始增高, 24~28小时可达到正常值2~15倍,在梗死 后4~7日内恢复正常范围。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为心肌特异酶,在梗死后4小 时,即可达到2~4倍。其出现改变的时间较CK早, 且为心肌特异酶,可作为诊断心梗的特异指标。
并非100%存在于心肌中,少量存在于骨骼肌,小 肠,子宫,肝脏,肺、脑等部位,因此其升高临 床意义的评价还需结合其它临床资料。2d~3d 恢复正常,诊断窗口时间短,且不能反映是否存 在小范围的梗塞,在诊断AMI时仍有不足。
例1 女 38岁 病案号 114503
心脏 远达
正常所见 超声验证
例54 男 30岁 病案号 128177
活动时心慌气促二年,加重 一年,一年前出现“脑栓 塞”。心率98次,心律绝对 不齐,心尖闻舒张期杂音, 胸骨左缘3、4肋间Ⅱ-Ⅲ/6 级收缩期杂音。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方法。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它们的活性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1.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来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

一般来说,CK和Mb的活性在心肌梗死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在数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根据酶的活性水平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监测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可以用于监测心肌损伤的过程。

例如,在心肌梗死后,心肌酶的活性水平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恢复情况,以及心肌损伤的恢复进程。

通过监测心肌酶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疗效。

3.诊断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还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肥厚等。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评估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如果心肌酶的活性升高,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心肌损伤的诊断。

4.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

心肌病变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缺血等。

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变对心肌酶的影响不同。

例如,在心肌梗死中,CK和Mb的活性通常升高;而在心肌炎中,LDH的活性增高较为明显。

通过分析心肌酶的活性水平,医生可以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监测心肌损伤的过程、诊断心肌损伤以及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

通过心肌酶谱检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心肌损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异常分析与判断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异常分析与判断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异常分析与判断心肌酶谱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验指标,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正常情况下,心肌酶谱的水平较低,但在心肌受损时,这些酶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本文将对检验科常见的心肌酶谱异常进行详细分析与判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心肌损伤的特征。

I. 引言心肌酶谱是一种血液检验指标,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心肌损伤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症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特异性酶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II. 心肌酶谱的组成心肌酶谱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红蛋白(Myoglobin)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密切相关。

III. 心肌酶谱异常的分析与判断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受损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根据肌酸激酶的亚单位分布特点,可以进一步判断心肌损伤的类型。

- CK-MB:CK-MB是肌酸激酶的一种亚单位,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如果CK-MB升高,提示心肌受损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等。

- CK-MM: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如果CK-MM升高,可能是由于骨骼肌损伤引起的,与心肌受损无关。

2. 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细胞内酶,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心肌细胞。

当心肌受损时,LDH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LDH的电泳图谱可以进一步判断心肌损伤的类型。

- LDH1/LDH2比值升高:LDH1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LDH2则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

如果LDH1/LDH2比值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3.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的酶,包括心肌细胞。

心肌受损时,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一图读懂:心肌酶谱

一图读懂:心肌酶谱

一图读懂:心肌酶谱心肌酶指的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一类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以及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作用的酶类物质。

心肌酶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

一旦心肌细胞发生破裂和坏死,这些酶类即被释放入血液进而导致其值升高,因而临床通常以心肌酶谱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1]。

心肌酶谱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判断梗死发生的时间、面积、梗死的扩展及有无心肌再灌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心电图表现为小的Q 波的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损伤及伴有肾功能衰竭、或伴有骨骼肌损伤等疾病时难以准确诊断,近年来酶学检査虽逐渐被心肌蛋白测定所取代,但由于酶学检查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中仍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CK 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心、脑、骨骼肌、肾和肠等均含有丰富的CK。

CK 分子是由肌型亚单位(M) 及脑型亚单位 (B) 组成的二聚体,CK 同工酶有CK-MM、CK-MB、CK-BB 3 种。

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MB 主要分布在心肌;CK-BB 主要存在于脑、肺、平滑肌和前列腺中,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 CK-MM,CK-MB 不超过总活力的5%,CK-BB 含量极微。

CK-MB 几乎全部存在于心肌。

血清中CK 和 CK-MB 的酶活性约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4~10 h 升高,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大约在 24 h 达到高峰,比梗死冠脉得到早期再灌注的患者早 10 h 达到高峰。

大约在胸痛 36~72 h 后 CK-MB 可回复到参考值内 [2]。

AST 及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心、肝、肾、脑等组织内。

电泳可将AST 分离为胞浆 AST (s-AST) 和线粒体 AST (m-AST) 两种同工酶。

AST 在发病后 6-12 h 显著升高,48 h 达到髙峰,约 3 ~5 天恢复正常 [2]。

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及临床意义1. 你知道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有多重要吗?就像我们每天的心情会有起伏一样,心肌酶谱在不同时间也会发生变化呢!比如说,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心肌酶谱就会开始“行动”起来。

就像一个忠实的卫士,随时向我们报告心脏的情况。

2. 哎呀呀,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那可真是神奇啊!它就像一个神秘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记录着心脏的状态呢!想想看,要是我们能准确掌握它的变化规律,那对诊断心脏疾病该有多大的帮助呀!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心肌酶谱的变化可明显啦。

3. 嘿,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和临床意义你可别小瞧!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比赛,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精彩瞬间”。

当心脏出现问题时,心肌酶谱会迅速做出反应,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一样。

比如心肌炎时,它的变化就能给医生重要提示呢。

4. 哇塞,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真的超有意思的!它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情节随着时间不断推进。

比如心肌受损初期,心肌酶谱就开始“演绎”它的变化啦。

这对于医生判断病情可太关键了,不是吗?5. 你想想看,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是不是很奇妙呀?就如同天空中云彩的变幻一样。

当心脏有状况时,它会以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

像心肌缺血时,心肌酶谱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呢。

6. 哎呀,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和临床意义可是息息相关呢!就像我们走路需要两只脚一样。

当心脏遭受损伤,它的时间变化规律能让医生迅速找到问题所在。

比如说,某个人突然胸痛,心肌酶谱就能揭示背后的原因呀。

7. 嘿呀,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那可真是不容小觑!就像战场上的情报一样重要。

它能在不同时间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就好像一个小侦探,一点点揭开心脏疾病的神秘面纱。

比如心肌损伤后,看看心肌酶谱的变化就知道啦。

8. 哇哦,心肌酶谱的时间变化真的好神奇呀!这就好像是一个魔法,在不同的时刻展现不同的魅力。

当心脏出问题时,它马上“现身”。

比如心脏手术之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可有着重要意义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酶谱阅读
• 临床常用的心肌酶 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 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 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 主要有:AST、 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 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 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 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 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 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 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 (3)、LDH的同工酶 LDH在人体内有五种 同工酶其分布见附表,其中心肌中以LDH1, LDH2为主 。LDH1/LDH2一般在0.45 ~ 0.74之间,由于AMI发生后心肌 释放LDH1 含量,大于LDH2,故可使血清LDH1/LDH2 比值上升,特异性可90.5%。
• LDH酶谱分布 总活力(u/g,逆光度法):肾281,800>心 221,600>骨骼肌160,200>肝94,700&gDH2为主:心,肾,脑,睾丸,红 细胞 2.以LDH5、LDH4为主:肝,骨骼肌,肠粘膜 3.以LDH3为主:肺,脾,淋巴结,内分泌腺,血 小板,非妊娠子宫
• 4 心肌酶组合项目 CK-MB是诊断AMI的金标准,是心肌酶谱的核心, 但是因CK-MB生物半寿期较短,对于一些临床症 状不明显的病人,可能错过捕获期,而LDH在血 液中持续时间长并且来身就能反应心肌的损伤, 因此与CK-MB配合更能提高诊断效率,LDH的同 工酶更好。 心肌内AST的含量高出骨骼肌很多,而CK较骨骼 肌低4倍,CK/AST提高诊断特异性及灵敏度。 测定ASTm不能对诊断有帮助,但其预后判断有 很大帮助。总之正确和用效的使用心血酶谱可以 为临床带来很大的便利。
• (5)、 GPT,GOT, LDH, CK及其同工酶在AMI后的时相变化 AMI发生后,心肌的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血清酶 活性的升高有一个延缓期,与梗塞区的大小,酶从受损心 肌释出的速度以及酶在血液中稀释和破坏程度有关,见下 表 由表见:延缓期各不相同;线粒体中的ASTm因难以释出, 延缓期可长至8~24h;达高峰期时间快但维持时间亦短。
• AMI时:CK在3~6h↑ ,18h达高峰 。AST在 6~12h ↑,18~36h达高峰。LDH在12~24h出现 ,3~6d达高峰。心 肌炎:其增高幅度不如AMI时明显。 鉴别诊断:(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原性心脏病 ,血中CK浓 度都不升高。(2)皮肌炎时CK明显增高,但CK-MB增高幅 度不高。 (3)结合其他项目区 别心肌炎与AMI ■ AMI的晚期可见血清γ-GT↑,发生率约50%,机制不明。 过去曾认为这是心肌修复的结果,但不论是正常心肌或修 复心肌均不含有γ-GT,故有人认为是肝继发性损害而致肝 中的γ-GT释出所致。但血中γ-GT的活性又和肝的临床表 现和其他肝功能试验不相平行,故血清γ-GT的增高机制还 有待于研究。 注:酶活性上升的倍数
• 而其他疾病LDH同工酶谱明显不同,但恶 性贫血和肾梗塞病人与AMI相似,需配合其 它检查鉴别。对于AMI 的LDH1升高,兼有 LDH5升高者,可提示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 竭引起继发性肝损伤。
• CK-MB是诊断AMI最佳的血清酶指标。心肌CK-MB可达 40%以上,特异性高达100%。心梗发生时,血清CK-MB 可增高10~25倍,超过CK(10~12)倍。 其他疾病CK-MB所占的比例均低(CK -MB =5%CK) 。
•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 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 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 • 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 一般不升高。 • LD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 (2)、AST的同工酶 血清ASTm不能提高 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 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 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 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 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