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德育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途径, 各门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共同协作, 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略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途径, 各门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共同协作, 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Brief talk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a Wenjuan【Abstract】cation.E xcellen.menta.qualit.depend.o.eac.kin.o.means.Eac.subjec.infiltra catio.hold.th.balanc.o. catio.an.als.i.on.mai.wa.fo.cultivatin.students .excellen.menta.quality.【Keywords】Mor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filtration进入二十一世纪, 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 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健康的身体, 那么, 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 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 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 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 即: 道德健康为统帅, 生理健康是基础, 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引言概述: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德育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德育的重要性1.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这些品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至关重要。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1.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德育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自律、自控和自我约束,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环境。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管理时间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1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学会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

2.2 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还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学生在心理健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学校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训,学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3.1 引入德育课程学校应该引入德育课程,将德育教育纳入正式的学习计划中。

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分享(共8篇)

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分享(共8篇)

第1篇: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随着全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和教育问题不断曝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逐渐收到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尤为如此,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学校曝光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在少数,这也就说明了我国过去教育的缺失和不对称,导致了现在的教育情况十分复杂,过去的单单唯成绩的教学方法逐渐不再适合现在教育。

所以本文将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出发重点分析当前学校的心理将康教育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这是由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过去我国在教育的发展问题上面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现在看来这些政策在相当程度上也发展我国的教育,将过去的教育一塌糊涂的局面大大的改变,这也成功的将我国的将于拉倒正轨上面来。

但是在教育规模的扩大的同时,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正在被我们忽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也在不断加剧,导致农村人口加速流失,留守儿童等问题渐渐的突出,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难点工作。

正是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才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2.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如何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这是需要根据实际相结合来解答的一个问题,学校不仅仅要从学校层面上解决心理素质问题,还要从学生本身,心理素质问题无非是从三方面来的,社会、家庭和学校。

所以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将康教育就要从加强调查、努力营造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大力举办学校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等方面做起。

2.1加强学校学生心理活动调查要想知道学生内心在想什么,除了面对面的访谈之外,还有就是要加强学校学生心理活动调查。

此举的目的在于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数据会显得不是非常准确,但是由于这些问题始终存在,所以只要长期进行调查,就会有所收获,达到调查的本来目的。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相关教育。

二、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过程。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1. 制定全面的教育计划:学校应制定全面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家校合作等方面。

通过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培养师资队伍: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惟独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的教师才干有效地进行相关教育。

3.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4.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得到相应的匡助。

五、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为了确保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学校需要进行相关的评估与监测工作。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以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引言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德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本论文旨在探讨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方法和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过程。

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培养公民意识: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公民。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抵抗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3.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心理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公民。

3.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包括:1. 课堂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活动体验:通过组织各种德育和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德育中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是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过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

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也还可以理解,最大的尴尬是学生公开顶撞。

在实际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最调皮、成绩最差或者各方面思想表现最落后的学生,并没有失去上进向善的心理,都有一种获得老师、同学信任、理解、认同的期盼。

那么,中学生究竟有哪些德育接受心理需要我们老师把握和适应呢?关键词:德育;心理接受;学生;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01一、真理接受心理人追求真理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需要。

中学生对真理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崇拜心理,其突出表现是: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喜欢背诵名人名言警句,并且经常抄录在笔记本上或者同学间互赠互勉。

根据中学生勇于追求真理,乐于接受真理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名言警句的哲理优势,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讲深说透,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指点迷津,启人心扉,学生自会信服、接受。

但问题也存在另一方面的负效应。

近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中学校园也受到程度不同的侵染,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型的消极格言当作真理来信奉的中学生并不在少数。

对此,我们中学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切不可急躁。

中学生年龄小,甄别能力弱,出现把谬错当真理的情况并不奇怪,我们做老师应充分理解学生。

这是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前提。

二、人格接受心理中学生处于人格心理初步形成期,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本论文将探讨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以及实施该教育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责任感等。

这些品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至关重要。

2. 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3.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将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尊重他人、公平正义、团队合作等,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提供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调节情绪,以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冲突和有效沟通。

4. 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并自律执行,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课堂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学生将学习有关德育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道德教育、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

2. 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应用所学的德育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辅导和咨询:学校可以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 家庭参与:家庭是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篇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最受宠是那些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班级的水平和荣耀,象征着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这些优等生沐浴在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羡慕里,享受着老师的“厚爱”;而那些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遗弃的“差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用爱心、平等和尊重把他们“呼唤”和“拯救”了回来,老师已不再歧视他们,而把他们作为实施“爱心和耐心教育”的对象,小心翼翼地呵护,细心耐心地启发,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他们。

那些中等的学生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族。

这里的中等生暂且给它界定为那些属于学习成绩一般,排名在班级的21—40名(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在50—55人)的学生,平时他们在学习上也能做到努力刻苦,在思想行为上基本也没有越轨,属于那种循规蹈矩,不需要老师操心的一类,尽管教师在平时也常实行“爱每一个学生”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教学原则,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似乎很容易忽略这“中间”,其实这些中间生学得很不容易,他们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随时提防下面“差生”的“追赶”,有一种被超过的惧怕感;另一方面又被上面的优秀生压着,想超越有时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种永无出头的被压抑感,而老师认为他们很“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很少关注他们。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也许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吧:每当一届学生毕业后事隔几年,老师和学生记得的总是其班级中最优秀的和最差的学生,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也许你会发现其中一个你以前从不认为是原因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给了这些中等生太少的关爱,忽略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很少去注意,去发现,去了解,去挖掘他们。

下面我想谈谈这些中等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

他们的心里到底渴望什么?而其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又是什么?老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我班的A同学,进班时排名三十几,不爱多说话,对老师有礼,碰见老师总是以微笑和一声“老师好”打招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教学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其对事情的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道理在教育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代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要求德智兼备,小学的教学正是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开始,其德育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

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

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

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个人认为作为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表师者之风范。

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