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热分析_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__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差热分析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 用差热仪绘制CuSO 4·5H 2O 等样品的差热图。
等样品的差热图。
2. 了解差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了解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如何利用热电偶绘制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附、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并伴随着有焓的改变,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物质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
差热分析就是通过温差测量来确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热分析仪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它包括带有控温装置的加热炉、放置样品和参比物的坩埚、用以盛放坩埚并使其温度均匀的保持器、测温热电偶、差热信号放大器和信号接收系统(记录仪或微机)。
差热图的绘制是通过两支型号相同的热电偶,分别插入样品和参比物中,并将其相同端连接在一起(即并联,见图5-1)。
A 两支笔记录的时间—温度(温差)图就称为差热图,或称为热谱图。
图就称为差热图,或称为热谱图。
图5-1 典型的差热图典型的差热图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宽度、高度、对称性以及峰面积等。
峰的数目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如图5-2中T B );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峰面积说明热效应的大小。
相同条件下,峰面积大的表示热效应也大。
在相同的测图5-1 差热分析原理图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即一定的物质就有一定的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峰温等,因此,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相变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差热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陶瓷、地质和金属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部门。
理论上讲,可通过峰面积的测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积的测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本实验采用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是一种蓝色斜方晶系,是一种蓝色斜方晶系,在不同温度下,在不同温度下,可以逐步失水:可以逐步失水:CuSO 4·5H 2O CuSO 4·3H 2O CuSO 4·H 2O CuSO 4 (s ) 从反应式看,失去最后一个水分子显得特别困难,说明各水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不一样。
聚合物的差热分析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六聚合物的差热分析及应用差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TA(Differential ThermaI Analysis),是热分析法的一种。
在D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技术是差示扫描量热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祥相对于参比物的热流速度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效应,这些热效应均可用DTA、DSC进行检测。
DTA、DSC在高分子科学领域方应用十分广泛。
比如在研究聚合物的相转变;测定结晶温度T c、熔点T m、结晶度X D、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研究聚合、固化、交联、氧化、分解等反应;测定反应温度或反应温区、反应热、反应动力学参数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DTA、DSC的基本原理。
2、学会用DTA、DSC的测定聚合物的T g、T c、T m、X D。
二、实验原理1、差热分析(DTA)差热分析是对少量试样的热效应所进行的仪器分析技术(图6-1 DTA示意图)。
图6-1 DTA示意图S—试样;R—参比物;E—电炉;1—温度程序控制器;2—气氛控制;3—差热放大器;4—记录仪图6-2 DTA曲线当试样与参比物(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热效应的物质,常用的有石英粉、硅油、α-氧化铝等)分别放在两个坩埚内,再将两个坩埚放在同一金属板的两个托盘上,然后将它们置于加热炉中,加热炉按程序控制等速升温(或降温),在此变温过程中,试样如果没有热效应,则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 0;若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试样发生变化时,则放出或吸收能量,这种热效应将使试样温度改变,而此时参比物并无温度变化,即导致温差ΔT 发生。
如用热电偶测量并放大热电势信号、记录,可得图6-2所示DTA峰形曲线。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引⾔差热分析()就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物之间得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得⼀种技术。
描述这种关系得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曲线。
描述这种关系得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曲线。
由于试样与参⽐物之间得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得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差热分析就是⼀种主要与焓变测定有关并籍此了解物质有关性质得技术。
⼆、实验⽬得1、了解差热分析得基本原理与实验基本步骤。
2、测量五⽔硫酸铜与锡得差热曲线,并简单计算曲线峰得⾯积.三、实验原理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伴随热效应得变化,有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与离解等化学变化。
另有⼀些物理变化,虽⽆热效应发⽣但⽐热容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改变,这类变化如玻璃化转变等.物质发⽣焓变时质量不⼀定改变,但温度就是必定会变化得。
差热分析正就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得⼀种技术。
若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得已知物质(参⽐物)与试样⼀起放⼊加热系统中(图1),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
在试样没有发⽣吸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时,试样与参⽐物得温度与线性程序温度就是⼀致得。
若试样发⽣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试样瞬间导出,于就是试样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且向⾼温⽅向移动。
反之,在试样发⽣吸热变化时,由于试样不可能从环境瞬间吸取⾜够得热量,从⽽使试样温度低于程序温度.只有经历⼀个传热过程试样才能回复到与程序温度相同得温度。
图1加热与测定试样与参⽐物温度得装置⽰意图在试样与参⽐物得⽐热容、导热系数与质量等相同得理想情况,⽤图1装置测得得试样与参⽐物得温度及它们之间得温度差随时间得变化如图2所⽰。
图中参⽐物得温度始终与程序温度⼀致,试样温度则随吸热与放热过程得发⽣⽽偏离程序温度线。
当TS—T R=ΔT为零时,因中参⽐物与试样温度⼀致,两温度线重合,在ΔT曲线则为⼀条⽔平基线。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介绍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是一种热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异来分析样品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DSC-TG联用仪器,其中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能够测试热量变化,而TG(热重分析)则能够测试质量变化。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分析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量和质量变化来研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约1g的样品粉末放入铂盘中,加热至110℃干燥去除水分和杂质,并在110℃将其冷却至室温。
2. 测量参数设置在DTA和TG仪器上设置参数,包括扫描速度、温度范围、样品和参比物的数量和质量等。
3. 实验操作将样品和参比物放置于仪器中心的测量室,加热仪器并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记录并分析热量和质量的变化。
4. 数据处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进行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
三、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样品:一种是硫酸铜(CuSO4)的水合物,一种是淀粉,另一种是煤。
1、硫酸铜的水合物图1:硫酸铜的水合物的DTA和TG曲线实验结果显示,硫酸铜的水合物的DTA曲线显示出一个明显的峰,在约60℃时达到最高点。
这说明在此温度下发生了一次物理或化学反应。
TG曲线显示出样品减重,在60℃时体现出一个明显峰值。
据此可以推断,60℃可能是水合物中水分的脱去温度。
2、淀粉图2:淀粉的DTA和TG曲线实验结果显示,淀粉的DTA和TG曲线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变化,表明该样品不存在显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这与淀粉作为多聚糖的特性相符。
3、煤图3:煤的DTA和TG曲线实验结果显示,煤的DTA和TG曲线均表现出非常复杂的特征,其中包括多个峰值和谷值。
这表明煤在DTA-TG条件下的热解、分解、燃烧和氧化反应非常复杂。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用DSC-TG联用仪器,在不同温度下对硫酸铜的水合物、淀粉和煤进行了DTA和TG测试。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差热分析(DTA)是一种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掌握差热分析仪的操作技能。
3、学会分析差热曲线,确定物质的相变温度、热效应等参数。
4、培养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差热分析是基于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吸热或放热效应。
在实验中,将样品和参比物(通常为惰性物质,如αAl₂O₃)置于相同的加热环境中,同时测量它们的温度差(ΔT)随温度(T)的变化。
当样品发生相变、分解、氧化等反应时,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样品温度与参比物温度不同,产生温度差。
根据差热曲线的峰形、峰位和峰面积,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样品的热性质。
峰形反映了热效应的类型(吸热或放热),峰位对应着相变或反应的温度,峰面积与热效应的大小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差热分析仪电子天平坩埚研钵2、试剂待测试样(如某种金属氧化物)参比物(αAl₂O₃)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适量的待测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两个坩埚中。
将试样和参比物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使其粒度均匀。
2、仪器准备打开差热分析仪电源,设置升温程序,升温速率一般为 10℃/min 至 20℃/min,终止温度根据试样的性质确定。
安装好装有试样和参比物的坩埚,确保热电偶与坩埚良好接触。
3、实验操作启动实验程序,仪器开始加热。
实时记录差热曲线和温度数据。
4、实验结束待实验完成,停止加热,让仪器自然冷却。
取出坩埚,清理实验仪器。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绘制差热曲线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温度差为纵坐标,绘制差热曲线。
2、确定相变温度和热效应从差热曲线上找出峰的位置,对应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通过积分计算峰面积,可定量得到热效应的大小。
3、分析结果结合试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对相变温度和热效应进行分析和解释。
差热分析 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性质变化。
本实验旨在通过差热分析仪器,对不同样品的热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其热行为及相变过程。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选取不同材料,如聚合物、金属等,并按照实验要求制备样品片。
2. 仪器准备:打开差热分析仪器,进行温度校准和样品舱清洁。
3. 样品测试:将样品片放置于样品舱中,开始测试。
4. 数据记录:记录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性质变化曲线,包括热容变化、相变峰等。
实验结果:1. 聚合物样品:在差热分析曲线中观察到了聚合物样品的玻璃化转变峰。
玻璃化转变是聚合物在加热过程中由玻璃态向橡胶态转变的过程,其峰值温度可以反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通过对比不同聚合物样品的玻璃化转变峰,可以评估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性能。
2. 金属样品:金属样品的差热分析曲线中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相变峰,而是呈现出平稳的热容变化曲线。
这是因为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相变现象,而是通过热震荡的方式吸收和释放热量。
通过对金属样品的热容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金属的热导性能和热稳定性。
3. 其他样品:在实验中还测试了其他不同类型的样品,如陶瓷、塑料等。
这些样品在差热分析曲线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特征峰,如熔融峰、晶化峰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峰的分析,可以研究材料的热性质和相变过程。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的差热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关样品热性质的信息。
首先,通过观察玻璃化转变峰的温度和形状,可以评估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性能。
其次,金属样品的热容变化曲线可以反映金属的热导性能和热稳定性。
最后,通过分析特征峰,可以了解材料的相变过程和热行为。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和样品制备误差。
仪器误差可能导致温度读数不准确,影响差热分析曲线的形状和峰值位置。
样品制备误差可能导致样品的形状和尺寸不一致,进而影响样品的热性质分析结果。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doc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差热分析_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差热分析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XX/5/20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热分析原理和定性解释差热谱图。
2、用差热仪测定和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原理差热分析是测定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效应来研究物质转化及花絮而反应的一种分析方法,简称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物质在受热或者冷却过程中个,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收、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体系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另有一些物理变化如玻璃化转变,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同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此时物质的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必定会变化。
差热分析就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基于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DTA的工作原理(图1 仪器简易图)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恒速升温(或降温)时,通过热偶点极连续测定试样同参比物间的温度差ΔT,从而以ΔT对T作图得到热谱图曲线(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进而通过对其分析处理获取所需信息。
图1 仪器简易图实验仪器实物图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在进行DTA测试是,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在两个样品池内(如简易图所示),加热炉以一定速率升温,若试样没有热反应,则它的温度和参比物温度间温差ΔT=0,差热曲线为一条直线,称为基线;若试样在某温度范围内有吸热(放热)反应,则试样温度将停止(或加快)上升,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ΔT,将该信号放大,有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后形成DTA峰形曲线,根据出峰的温度及其面积的大小与形状可以进行分析。
差热峰的面积与过程的热效应成正比,即ΔH。
式中,m为样品质量;b、d分别为峰的起始、终止时刻;ΔT为时间τ内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代表峰面积;K为仪器常数,可用数学方法推导,但较麻烦,本实验用已知热效应的物质进行标定。
差热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热重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差热热重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简称 DTATGA)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通过同时测量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热重分析,TGA)和热效应(差热分析,DTA),可以获取有关样品的热稳定性、组成、相变等重要信息。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对给定的样品进行测试,深入了解其热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原理(一)热重分析(TGA)热重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当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挥发、分解、氧化等)导致质量减少时,通过记录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TGA 曲线),可以确定样品的质量损失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质量损失率。
(二)差热分析(DTA)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
当样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时,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样品与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度差。
通过记录温度差随温度的变化曲线(DTA 曲线),可以确定样品的相变温度、反应起始和终止温度等热效应信息。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一)实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是_____型差热热重分析仪,仪器主要由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质量测量系统、差热测量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
(二)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样品为_____,其纯度为_____。
四、实验步骤(一)样品制备将待测试的样品研磨成粉末状,以确保样品受热均匀。
称取适量的样品(一般为 5 10 mg),放入氧化铝坩埚中。
(二)仪器准备打开差热热重分析仪,设置实验参数,包括升温速率(_____℃/min)、终止温度(_____℃)、气氛(如氮气、空气等)及其流速等。
(三)实验操作将装有样品的坩埚放入加热炉中,启动实验程序。
仪器会按照设定的参数自动进行加热,并实时记录样品的质量变化和温度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差热分析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2011/5/2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原理和定性解释差热谱图。
2、用差热仪测定和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原理
差热分析是测定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效应来研究物质转化及花絮而反应的一种分析方法,简称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物质在受热或者冷却过程中个,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收、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体系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另有一些物理变化如玻璃化转变,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同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此时物质的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必定会变化。
差热分析就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基于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DTA的工作原理(图1 仪器简易图)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恒速升温(或降温)时,通过热偶点极连续测定试样同参比物间的温度差ΔT,从而以ΔT对T 作图得到热谱图曲线(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进而通过对其分析处理获取所需信息。
图1 仪器简易图
实验仪器实物图
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
在进行DTA测试是,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在两个样品池内(如简易图所示),加热炉以一定速率升温,若试样没有热反应,则它的温度和参比物温度间温差ΔT=0,差热曲线为一条直线,称为基线;若试样在某温度范围内有吸热(放热)反应,则试样温度将停止(或加快)上升,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ΔT,将该信号放大,有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后形成DTA峰形曲线,根据出峰的温度
及其面积的大小与形状可以进行分析。
差热峰的面积与过程的热效应成正比,即
ΔH。
式中,m为样品质量;b、d分别为峰的
起始、终止时刻;ΔT为时间τ内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
代表峰面积;K为仪器常数,可用数学方法推导,但较麻烦,本实验用已知热效应的物质进行标定。
三、实验药品和仪器
仪器:HCR型差热分析仪1套
药品:CuSO4·5H2O
四、实验步骤
1、打开仪器后面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说明整机电源已接通。
开机半个小时后可以进行测试工作。
2、双手轻抬起炉子,以左手为中心,右手逆时针轻轻旋转炉子。
左手轻轻扶着炉子上,用左手拇指扶着右手拇指,防止右手抖动。
用右手把参比物放在左边的托盘上,把测量物放在右边的托盘上。
轻轻放下炉体。
(操作时轻上轻下)
3、启动热分析软件。
点击新采集,自动弹出【新采集——参数设置】对话框。
左半栏目里填写试样名称、序号、试样重量。
操作人员名字。
在右边栏里进行温度设定。
设置步骤如下:
●点击增加按钮,弹出【阶梯升温——参数设置】对话框,填写升温速率,终
值温度,保留时间,设置完毕点击确认按钮。
●继续点击增加按钮,进行上面设置。
采集过程将根据每次设置的参数进行阶
梯升温。
●用户可以修改每个阶梯设置的参数值,光标放到要修改的参数上。
单击左键,
参数行变蓝色,左键点击修改按钮,弹出次阶梯升温参数。
修改完毕,点击确定按钮。
进入采集状态、
4、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结束后,点击数据【数据分析】菜单,选择下拉菜单中的选项,进行对应分析,分析过程:首先用鼠标选取分析起始点,双击鼠标左键;接着选取分析结束点,双击鼠标左键,此时自动弹出分析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标准铟
Oringin计算峰面积为S=28.380336 标准铟理论焓变为ΔH=28.5J/g 实测质量为m=10.60mg
机器常数为K=ΔH=10.644694
2、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Oringin 求峰面积
第一峰面积133.943245
第二峰面积892.342626
第三峰面积157.734308
K=10.644694
第一个峰:ΔHc =K= 73.4940 J/g
第二个峰:ΔHc = K= 489.6244 J/g
第三个峰:ΔHc = K= 86.5481 J/g
六、思考题
1、差热分析为什么要用参考物?对它有什么要求?
答:实验中需要参照物作为一个基准。
参考物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ΔT=0,以此作为样品吸放热的基准。
要求:参考物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不产生任何热效应。
2、本实验中为什么参考物都置于样品支持器中?
答:是为了保证参考物和样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相同,以使测得的 T—T曲线更准确。
3、如何辩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加热过程中,即使样品没有发生变化,差热曲线仍然会出现较大的漂移?
答:当△T=0时,是一条水平线;当样品放热,出现峰曲线;当吸热时,则出现方向相反的峰曲线。
因为差热分析是一种动态技术,同时又是涉及到热量传递的测量,故影响因素较多。
而样品粒度大小、导热系数、热容、样品量与装填的紧密度都是影响差热曲线的主要因素,所以即使样品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曲线变化。
4、反应前后差热曲线的基线往往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为什么?
答:因为在实际测量中,样品与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粒度、装填情况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差热曲线的基线往往不与时间轴平行。
5、为使本实验重复性好,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用外推法确定特征温度:峰的起始温度通常是指外推起始温度,即以基线延长线与峰的前沿最大斜率点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
七、进一步讨论
1、注意事项:
✧做实验时,放完药品后,炉子一定要向下放好,如没有放下炉子,在实验是
会把加热炉烧毁。
✧做实验前线打开电源。
✧通冷却水,保证水畅通。
✧每次升温,炉子应冷却至室温左右。
✧开始实验时,放下炉子后应稳定5分钟左右开始数据采集
✧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冷却水30分钟
2、影响差热分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差热分析是一种热动态温度分析技术,在测试过程中体系温度不断变化,引起物质的热性能变化,因此,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它的DTA曲线、峰形和温度。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仪器因素:加热炉的形状尺寸、坩埚材料及大小形状、热电偶性能及其位置、现实、记录系统精度等。
⏹炉子的结构和尺寸:炉子的均温区与炉子的结构尺寸有关,而差热基线
又与均温区的好坏有关,因此炉子的结构尺寸合理,均温区好,差热基
线直,检测性能也稳定。
⏹坩埚材料和形状不同,其传热性能各不相同。
金属材料坩埚的惹到性能
好,基线偏离小,但灵敏度较低,峰谷较小。
非金属材料坩埚的热传导
性较差,容易引起基线偏离,但灵敏度高,较少的样品就可获得较大的
差热峰谷。
坩埚的直径大,高度矮,试样容易反应,灵敏度高,峰形也
尖锐。
⏹热电偶的接点位置、类型和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差热曲线的峰形、峰面积
及峰温等产生影响。
(2)试样因素:试样的热容量、热导率和试样的纯度、结晶度或离子取代以及试样的颗粒度、用量及装填密度、参比物的影响等。
⏹热容量和热导率变化: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热容和热导率都发生变化,而
且加热速度较大,灵敏度较高的情况下,差热曲线的基线随温度升高可能会有较大的偏离。
⏹试样饿颗粒度、用量及装填密度:试样的颗粒度、用量及装填密度与试样
的热传导和热扩散性能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测试时,试样的粒度均通过100—300目筛,如是聚合物应切成小片,纤维状试样应切成小段或制成球粒状,金属试样应加工成小圆片或小块等。
(3)实验条件
⏹升温速率:差热分析中,升温越快,更多的反应将发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
峰的高度、封顶或温差将会变大,因此出现尖锐而狭窄的峰。
同时,不同的升温速度还会明显影响峰顶温度。
升温速度低时,峰谷宽、矮,形状扁平,峰温较低。
升温速度不同还会影响相邻峰的分辨率,较低的升温速率使相邻峰易于分开。
⏹炉内压力和气氛:压力对差热反应中体积很小的试样影响不大。
在外界压力
增大时,试样的热反应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而某些矿物试样在不同的气氛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差热分析曲线。
通常控制气氛为两种形式:静态气氛,封闭系统;动态气氛,气氛流经试样和参比物。
参考文献:
[1] 王晓菊,韵海鹰.五水硫酸铜的热分析[J].长春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2:14~16
[2]沈青,杨长安.差热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5,23(5):59~61
[3]于文生,吕英士,王进贤.科技资讯.2008,32:3
[4]金丽萍,邬时清,陈大勇.《物理化学实验》P24~28,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5]鲁彬,于华江,武克忠.五水硫酸铜脱水机理的热力学求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2):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