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 同步训练(含解析)

《三峡》同步训练二、选择题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引凄异引:延长(郦道元《三峡》)B.晓雾将歇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互相轩邈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冲上、漫上B.顺流而下C.断D.飞奔的马6.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有/高猿长啸B.每/至晴初霜旦C.至于/夏水襄陵D.绝￿/多生怪柏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属引(zhǔ)绝￿(yǎn)阙处(quē)素湍绿潭(tuān)B.沿溯(sù)略无(lüè)凄异(qī)重岩叠嶂(zhàng)C.悬泉(xuán)飞漱(sù)曦月(xī)哀转久绝(zhuàn)D.御风(yù)襄陵(xiāng)长啸(xiào)隐天蔽日(bì)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多生怪柏猿则百叫无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隐天蔽日有时见日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B.其间/千二百里C.绝/多生怪柏D.巴东三峡/巫峡长11.下列对《三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与《汾水》中的“水流潭涨,波襄转泛”都写出了水势之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A.肃:肃杀,凄寒B.属:连接C.引:延长D.转:同“啭”,鸟鸣3.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看到电视画面上出现白雪皑皑的山景,我总会想到课文“长征组歌”。

B.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C.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D.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交的桥梁。

C.现实中,大多数地区还存在儿童公共设施和服务不足。

D.为了解决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学校开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情景默写6.(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三峡》核心素养练习【核心素养一练习:语言建构与运用】1.请写出下面字的读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属()【答案】quētuān jiàn xīxiào sùshùzhànɡxiānɡzhǔ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 (2)略无阙处:(3)重岩叠嶂:___ (4)自非亭午夜分:(5)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__(6)自非亭午夜分:(7)不见曦月:___ (8)至于夏水襄陵:(9)至于夏水襄陵:___ (10)沿溯阻绝:(11)沿溯阻绝:___(12)或王命急宣:(13)虽乘奔御风:___ (14)不以疾也:(15)素湍绿潭:___(16)素湍绿潭:(17)绝巘多生怪柏:___(18)飞漱其间:(19)清荣峻茂:___(20)良多趣味:(21)晴初霜旦:___(22)林寒涧肃:(23)属引凄异:___(24)属引凄异:(25)空谷传响:___(26)哀转久绝:【答案】(1)完全,全部(2)断(3)直立像屏障的山峰(4)如果(5)正午(6)半夜(7)日光,这里指太阳(8)上(9)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岭(10)顺流而下(11)逆流而上(12)宣布,传播(13)即使(14)快(15)白色(16)急流的水(17)极高的山峰(18)冲荡(19)山高(20)的确,实在(21)早晨(22)寂静(23)动词,连接(24)延长(25)回声(26)断绝,消失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3)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4)泪沾裳古义:今义:【答案】(1)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常连用在一起,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2)有时(有的人)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3)即使虽然(4)古人的下衣衣服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并解释该词的意思。

《三峡》专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峡》专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峡专练基础过关1.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粗字标拼音,加点字写注释。

(每空0.5分,共1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i()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yù()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cháng()。

”理解型默写。

(27分)第一段(每空0.5分,共7.5分)1.文中郦道元用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两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正面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山势高大雄伟”)的一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三峡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峰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

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侧面描写三峡狭窄”“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两句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三峡》课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yǎn)B.沿溯(s) 曦月(xī) 叠嶂(zhng) 襄陵(xiāng)C.悬泉(xuān) 飞漱(s) 哀转(zhun) 蔽日(b)D.涿县(zhuō) 略无(l) 绿潭(tn) 凄异(qī)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4、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4分) (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4分)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7、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 )A.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10.《三峡》同步练习(含答案)

10.《三峡》同步练习(含答案)

10.《三峡》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曦.月(xī)沿溯.(sù)属.引(shǔ)B.山峦.(luán) 重.岩(zhòng) 阙.处(quē)C.素湍.(tuān) 飞漱.(shù) 绝(yǎn)D.襄.陵(xiāng) 山涧.(jiān) 沾裳.(shā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B.沿溯.阻绝(逆流而上)C.良.多趣味(甚,很)D.林寒涧肃.(严肃)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B.沿溯.阻绝遂反溯.流逆上矣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睨之.久而不去B.然则天下之.事C.何陋之.有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文中正面描写三峡两岸连山之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水迅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形象地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2)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3)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5)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6)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8.解释下列重点文言虚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游石首绣林山记》)【注释】①结约:盘曲。

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

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

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

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势常结约不舒.:______②如此..者凡数百里:______③触而徐迈..:______辨一辨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______②皆不敢与之.争______③劈之.为林______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②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

全文描述的是什么场面?(请用原文回答)请概述文中的“水”与“石”各有何特点。

(各举文中一个词语为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

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③,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同步练习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阙处(quē)xī(曦)月xiāng(襄)陵叠zhàng(嶂) 飞漱(shù)沿溯(sù)素tuān(湍) 属引(zhǔ)绝yǎn( )涧肃(jià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亭:正(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5)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6)则素湍绿潭湍:急流(7)清荣峻茂荣:茂盛(8)良多趣味良:甚,很__(9)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0)属引凄异属:连接(11)空谷传响响:回声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哀转久绝(消失,停止) 绝多生怪柏(极,非常)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中)6.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日月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凄惨悲凉的声音接连不断,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猿猴啼叫的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

(5分)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属()
2.填空题。

(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7分)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分)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分)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
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分)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3分)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三)回忆《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7.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18.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分)
19.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
背诵默写
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
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
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9.《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10.《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文章①段总写,描述了地势。

4.②、③、④段写,分别写出了三峡、、,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的总特征。

5.第②段写三峡;第③段写三峡;第④段写三峡。

《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②通“缺”,中断③极高的山峰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飞奔的马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
4.①如果自从②有时或者③即使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二10.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1.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2.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5.(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16.(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17.(3分)B18.(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19.(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分) 2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21·《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22(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
2.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三峡的地貌峰高谷深的险要 4.江水夏季春冬秋季山高水险 5.夏季水势之盛和水流之急春冬之时清幽的景色秋季肃寒凄凉的景色 6.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