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高分子物质,由氨基酸构成,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和代谢物质的合成,也是细胞信号传递、能量传递和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的种类多样,包括酶、激素、抗体、细胞骨架、肌肉等。

2. 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由一羧基和一氨基组成,此外还有一个侧链。

人体内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9种是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细胞代谢和酶活性的调控物质。

3. 核酸核酸是一类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由核苷酸组成,主要作用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存储了生物的遗传信息,RNA则参与了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过程。

生物体内的核酸种类多样,包括单链RNA、双链RNA、转录因子、siRNA等。

4. 核苷酸核苷酸是核酸的组成单元,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糖分为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类,磷酸则是核苷酸分子中的反式结构。

生物体内的核苷酸种类多样,包括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尿苷酸等。

5. 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代谢反应的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催化生成或者分解特定的分子。

酶在生物体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了代谢、能量转化、信号转导、免疫防御等生理活动。

6.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

代谢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过程,能够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

代谢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等。

7. 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一种多糖物质,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

糖原主要储存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肝脏和肌肉会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通过血液输送到需要能量的器官。

8. 糖类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多种类型。

糖类在生物体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能量代谢、合成酶和抗原等生理活动。

生物化学与体内酸碱平衡

生物化学与体内酸碱平衡

生物化学与体内酸碱平衡在生物学中,酸碱平衡是维持生命体内正常功能的重要因素。

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来调节。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与体内酸碱平衡的关系,并探讨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一、酸碱平衡的重要性酸碱平衡是维持生物体内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之一。

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过程以及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都受到酸碱环境的影响。

一旦体内的酸碱平衡被打破,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生物化学与体内酸碱平衡的关系1. 生物体内的酸碱物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酸碱物质,包括弱酸、强酸、弱碱和强碱。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酸碱反应相互转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2. 酸碱平衡调节机制(1)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出的CO2水平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性过高时,呼吸系统会快速呼出CO2,降低体内的酸度;相反,当体内碱性过高时,呼吸系统则减慢呼出CO2,提高体内酸度。

(2)肾脏调节肾脏是体内酸碱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物质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性过高时,肾脏会排泄酸性物质如H+和NH4+以增加体内碱性;相反,当体内碱性过高时,则排泄碱性物质如HCO3-。

三、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1. 酸中毒酸中毒是指体内酸性过高,血液pH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常见的酸中毒原因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酸中毒会导致疲劳、呼吸深快、心律失常等症状。

2. 碱中毒碱中毒是指体内碱性过高,血液pH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常见的碱中毒原因包括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碱中毒会导致肌肉无力、呼吸浅慢、血压下降等症状。

四、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方法1.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摄入富含碱性成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减少酸性食物如肉类、乳制品的摄入可以有益于平衡体内酸碱环境。

2.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酸碱平衡1

酸碱平衡1
产生硫酸、磷酸、丙酮酸、乙酰乙酸及 β-羟丁酸等,这些酸因不能从肺排出,一 是可进一步在体内代谢,二是可由肾脏 排泄,故称为非挥发性酸或叫固定酸。
肉类、禽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及面粉、
大米、花生等,一般为酸性;某些提炼很纯 的油脂、糖、淀粉等列为中性食物。

二、 碱性物质的来源
体内碱性物质的主要来源,这类物质产生的Na+和K +能 与体液中HCO3 -结合,冲 总之, 固定酸↑ 缓冲碱↓ _ 肺调节 [HCO3 ] ↓ 比值↓ [H2CO3] ↑ pH↓
[H2CO3]↓
_ [HCO3 ]
↓ [H2CO3] ↓
比值和pH恢复 缺陷 但肺不能直接 _ 或接近正常 调节[HCO3 ] 有赖于肾调节 _ 血浆[HCO3 ]绝 对量仍有改变
血液缓冲 相反, 固定碱↑ 缓冲酸↓ _ [HCO3 ] ↑ 比值↑ 肺调节 [H2CO3] ↓ pH↑ _ [HCO3 ] ↑ [H2CO3]↑ [H2CO3] ↑ 比值和pH恢复 缺陷 但肺不能直接 _ 或接近正常 调节[HCO3 ] 有赖于肾调节 _ 血浆[HCO3 ]绝 对量仍有改变
3.对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 BOH+H2CO3 BHCO3 + H2O BNaHPO4 + H2O BOH+NaH2PO4 BOH+ HPr BPr + H2O 缓冲的结果: 强碱→ 弱碱,pH 无剧烈变化,
但缓冲酸↓, 缓冲碱↑ →比值↑→pH↑
说明:仅靠血液的缓冲不够,还须依赖其 他调节机制。
二、肺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肺主要通过调节CO 排出来控制血中 2 _ [H2CO3], 以调节[HCO3 ] /H2CO3比值, 而 达到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游离脂肪酸FFA血浆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在血液运输,借助载体蛋白和极性类脂合成微溶于水的大分子复合物高脂血症:血浆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出现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酸碱平衡: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排出体内多余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体液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体液pH在正常范围内氧解离曲线:以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PO2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P50: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PO2碱剩余: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PCO2为40mmHg、Hb 完全氧合时,将1L全血的pH调整到7.40时所需加入的酸量或碱量血钙:血浆中的钙,可分为扩散钙和非扩散钙。

生物转化: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极性增加,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的过程血液中主要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肝细胞中运输以葡萄糖醛酸黄疸:胆红素呈金黄色,由于胆红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ml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的能力(能早期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心肌损伤标记物:当心肌细胞损伤时,可大量释放至循环血液中,其血液浓度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的特异性物质激素:机体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循环送达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调节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填空,选择,判断超速离心法密度由大到小(颗粒由小到大):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电泳法:乳糜微粒,阝,前阝和∝脂蛋白(CM,LDL,VLDL,HDL)CM主要载脂蛋白B48外源性甘油三酯TGVLDL主要载脂蛋白B100内源性甘油三酯LDL载脂蛋白B100内源性胆固醇TCHDL载脂蛋白Aⅰ,Aⅱ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载脂蛋白Cⅱ,激活LPL(脂蛋白脂肪酶)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导致血脂测定的四个基本标准:TC,TG,HDL-C,LDL-C细胞外液阳离子以Na+,阴离子Cl-。

酸碱平衡和pH值的计算和测定

酸碱平衡和pH值的计算和测定

酸碱平衡和pH值的计算和测定酸碱平衡是指液体或物质中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平衡状态。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指标,它是负对数单位,用于衡量溶液中溶解的氢离子(H+)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平衡的基本原理、pH值的计算公式以及测定方法。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原理酸碱平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化学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酸会失去氢离子,碱会失去氢氧根离子(OH-),形成水分子。

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高,而在中性溶液中,两者浓度相等。

酸碱反应可以使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例如:酸 + 碱→ 盐 + 水其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pH值的计算公式pH值用来表示溶液中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其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代表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计算pH值的步骤如下:1. 测量溶液的氢离子浓度[H+]。

2. 使用上述公式计算pH值。

三、pH值的测定方法1. pH试纸方法: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根据试纸变色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pH计方法:使用pH计测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然后使用上述公式计算pH值。

3. 酸碱指示剂方法: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少量酸碱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将溶液的酸碱性定性为酸性、碱性或中性。

四、酸碱平衡与人体健康酸碱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需要维持特定的酸碱平衡。

健康的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在饮食和生活中保持合适的酸碱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中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可以影响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酸性食物如肉类、糖、咖啡等可以增加体内酸性物质的含量,而碱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可以帮助体内维持平衡。

结论酸碱平衡和pH值的计算和测定是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计算溶液的pH值,我们可以了解其酸碱性质。

酸碱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酸碱平衡。

第十四章 酸碱平衡(1)

第十四章  酸碱平衡(1)
CO2+ H2O→H2CO3
KHbO2→KHb + O2
KHb + H2CO3→HHb+ KHCO3
上述缓冲过程中,红细胞内HCO3-增加,并向血浆扩散,为维持体液电中性,血浆中等量的Cl-向红细胞转移。
当血液流经肺时,随着O2的吸入,CO2的呼出,肺泡中的O2扩散入血浆,并进入红细胞与HHb结合成HHbO2,而HHbO2的酸性较强,可释出H+,与红细胞内的HCO3-结合H2CO3,后者即由碳酸酐酶分解为CO2与H2O。CO2经血浆扩散入肺,随呼气排出,使H2CO3得以彻底调节。在此过程中,红细胞内HCO3-的减少,使血浆中HCO3-转入红细胞;为维持电中性,红细胞中的Cl-转入血浆。
PCO2延髓呼吸中枢肺排出
pH 的兴奋性CO2量
呼吸中枢可调节呼吸频率和深浅度,控制肺的通气率。
呼吸频率及深度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后者对血液PaCO2及pH非常敏感。当血液PaCO2升高、pH降低时,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CO2排出增多,使血液中H2CO3的浓度降低;当PaCO2降低、pH升高时,呼吸变浅变慢,CO2排出减少,使血液中H2CO3含量增多。
K+-Na+交换排出多余的酸
(一)NaHCO3的重吸收
重吸收NaHCO3保证NaHCO3不再丢失
稳定了血浆[NaHCO3]
若没有NaHCO3重吸收“雪上加霜”
重吸收NaHCO3缺陷:未直接排酸未补充缓冲所消耗的NaHCO3。
(二)NaHCO3的再生
1.尿液的酸化
NaHCO3再生的作用:可直接排酸(以NaH2PO4形式)
血浆中的NaHCO3主要用来缓冲固定酸,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代表血浆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习惯上把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储。

酸碱平衡的知识点内容总结

酸碱平衡的知识点内容总结

酸碱平衡的知识点内容总结1. 酸碱平衡的定义酸碱平衡是指人体内液体的酸碱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理状态。

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指标,它是表示液体酸碱程度的数值。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的pH值应该维持在7.35-7.45之间,这个范围被称为酸碱平衡的正常范围。

2. 酸碱平衡的重要性酸碱平衡对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细胞正常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体内液体的酸碱度发生偏离,会影响到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

3. 生理调节机制酸碱平衡主要受到血液、肾脏和呼吸系统的调节。

血液通过缓冲系统可以快速调节酸碱度,而肾脏则可以通过排泄酸性物质和生成碱性物质来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则通过呼吸速度的调节来调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影响血液的酸碱度。

4. 酸碱失衡的原因酸碱失衡是指体内液体的酸碱度偏离正常范围,分为呼吸性酸碱失衡和代谢性酸碱失衡两种。

呼吸性酸碱失衡通常由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引起,如肺部疾病或神经系统损伤。

代谢性酸碱失衡则主要与肾脏调节功能障碍有关,如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等。

5. 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酸碱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等。

此外,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会影响酸碱平衡,长期的饮食不平衡或过度运动都有可能导致酸碱失衡,对健康造成影响。

总之,酸碱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在保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和细胞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酸碱平衡的深入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酸碱平衡的学习和认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18章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18章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主要电解质K+、 Na+、 C l-测定的原理与方法评价;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要求;血气分析及其质量保证。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类型; K+、 Na+、 Cl-平衡紊乱的特点;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和常用诊断指标的意义; 各类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诊断。

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 K+、 Na+、 C l-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血气分 析在呼吸功能判断上的应用。

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 , 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 , 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 , 组织间液为15% 。

体液含量及分布因年龄 、 性别 、 胖瘦情况而异。

CSF Mg 2+1. 组织间液和血浆的电解质性质、数量、 功能大致相同 。

血浆蛋白质7 细胞外 Na +Cl - HCO 3-% , 组织液蛋白质0.05%~0.35% 。

(ECF) K + Ca 2+ Mg 2+ - 蛋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 + , 阴离 细胞内K + HPO42- 蛋白子主要是蛋白质和HPO 42- 。

细胞 (ICF) Na + Ca 2+ Mg 2+ SO 42- HCO 3- Cl -外液的阳离子主要是Na +。

*mEq/L ECF ICF =有机酸HPO 42白质SO 42体液电解质的功能: 体液电解质维持体液渗透压 , 保持体液正常分布; 维持酸碱平衡 ,有缓冲作用;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

2.水 (L) 3.510.528Cl-(mmol/L)1031141Na+(mmol/L)14214715HCO3-(mmol/L)273010K+(mmol/L)54150蛋白质 (mmol/L)16163Ca2+(mmol/L)5 2.52有机酸 (mmol/L)57.5-Mg2+(mmol/L)2227H2PO4-(mmol/L)22100----SO42-(mmol/L)1120总阳离子 (mmol/L)154155.5194总阴离子(mmol/L)154155.51941、 钠的代谢: 钠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NaCl , 在维持渗透压、 酸碱平衡和血压等方面起重要作 用 , 并参与新陈代谢和细胞生理活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此外,少量来自于某些食物、饮料及某些药物。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1.碱性食物 2.碱性药物 3.产生碱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第2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无论是体内产生的还是体外摄入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都要进入血液并被血液缓冲体系缓冲,从而使血浆pH值保 持在7.35~7.45范围内。 (一)血液缓冲体系 血液缓冲体系pH的计算
问题:
1.该患者有无碱中毒?如有,属何种类型?
2.该患者血清K+如何变化?为什么?
小 结
体液中酸碱物质主要来自细胞内物质代谢产生的。部
分来自食物、饮料和药物等。维持体液PH值相对恒定的
生理过程,称为酸碱平衡。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途径 有血液的缓冲功能、肺和肾的调节功能来完成。血液缓冲 体系中缓冲能力最强的是碳酸氢盐缓冲体系。肺主要通过 改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从而调节排出量,控制血液中的 浓度。肾是调节酸碱平衡最重要的器官。酸碱平衡失调的 主要类型包括代谢性和呼吸性因素。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 指标的测定,可帮助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以助于临 床诊断和治疗。
PCO2
),引起血液
过肾的排酸保碱作用,从而调节
NaHCO3 / H 2 CO3
下降,通 比值
趋于20:1,使病人酸碱平衡得以恢复。
案例分析5
由于患者脂代谢障碍,出现酮病酸中毒,这时 H K 向细胞内移动,同时 向细胞外移动,引起细胞

外液血浓度升高。经抢救治疗,该患者补充低渗 液及胰岛素,促使糖进入细胞代谢,减少脂肪动
3.酸中毒伴随出现高血钾
4.碱中毒伴随出现低血钾 (二)酸碱平衡与血氯浓度的关系
• 病 史:
案例一
某男,45岁,有10年糖尿病史,因昏迷状态入院。 血压12/5.3KPa,脉搏101次/min,呼吸28次/min
• 体格检查: • 生化检查:
PH 7.13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CO2 4.06KPa,
PO2 9.91KPa,BE 18.0mmol/L, HCO 9.9mmol/L,AG 35mmol/L,血糖 10.1mmol/L,
(一)呼吸性碱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一)血液PH值
二.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主要生化指标 (二)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三)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
(四)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五)碱过剩(BE) (六)阴离子间隙(AG)
三、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的关系 (一)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关系 1.高血钾伴随出现酸中毒 2.低血钾伴随出现碱中毒
第 13 章
酸碱平衡
正常人体体液pH值相对稳定,各部
分体液pH值略有差异,正常人血液
PH值为7.35~7.45,平均值为7.4。
一、酸碱平衡的概念
第1节 概述
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肺和肾的调节作用,使体液pH
值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二、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体内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
根据亨德森—哈塞巴(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缓冲碱 pH PKa lg 缓冲酸
(二)血液缓冲体系的作用 1.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 2.对挥发性酸的缓冲 3.对碱性物质的缓冲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肺主要通过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改变肺泡通气量, [HCO3 ] 从而调节的排出量,以维持血浆 比例的相对恒定, [H 2 CO 3 ] 以维持酸碱平衡。
员,酮体量减少。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二
男性,46岁,因满腹疼痛以急性腹膜炎入院。 入院后作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常规、血气分析、 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急诊开腹探查,术中发现弥漫性腹膜炎是阑尾脓肿
破裂所致,手术中切除阑尾,并作腹腔引流。
术后病人胃肠减压五天后,又出现手麻、神志不清
楚、血压下降、呼吸28次/分钟。
β-羟丁酸 1.0mmol/L,尿素 8.0mmol/L,
K+ 5.0mmol/L, Na+ 160mmol/L,Cl- 104mmol/L, 尿:酮体(+++),糖(+++)
案例分析1
患者因糖尿病导致脂代谢障碍,酮体大量堆积 或出现酮血症、酮尿症。实验室生化检查也得到证
明。在酸性物质升高的情况下,首先被血中 HCO缓 3
冲,使
减少,血中 pH<7.35(7.136)。 HCO 3
案例分析2
酸中毒初期,血液
CO 2
PCO2
升高,呼吸频率加
快加深,肺通气加强,排出缓冲酮体酸所产生 的 。
案例分析3
肾脏加快排出酮体酸盐,增加
HCO3
的重吸收。
案例分析4
代谢性酸中毒,通过肺呼吸加深加快,排出大 量挥发性酸(
H 2 CO3
化验检查血pH7.54、PCO26.44kPa、BE+10.6mmol/L、 HCO3-40mmol/L、K+3.2mmol/L、Na+142mmol/L、Cl-
105mmol/L,尿液pH呈酸性。
诊断为低血钾性碱中毒。 经补钾、生理盐水及多次补充新鲜血浆,症状明显好转。 再次检验:血pH7.44、PCO2为5.7kPa、BE+3.0HCO328mmol/LK+4.2mmol/L、Na+148mmol/L、Cl105mmol/L。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是调节酸碱平衡最重要的器官。肾对酸碱平衡的调 节主要是通过排出多余的酸或碱来调节血浆中 NaHCO3的 浓度,以维持血浆pH值的恒定。
(一)碳酸氢盐的重吸收
(二) NH3的分泌
(三)尿液的酸化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
第3节 酸碱平衡失调
(二)呼吸性酸中毒
(四)代谢性酸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