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合集下载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钠平衡
➢ 钠离子是ECF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ECF渗透压 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 体内钠的来源:食物中的NaCl,一般摄入Na+大 于其需要量,人体不会缺Na+和Cl-。
➢ Na+排出:90%的Na+经肾随尿排出,少量由粪和 汗液排出。
➢ 细胞外液钠浓度的改变可由水或/和钠的变化而引 起,故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பைடு நூலகம்)钾平衡
➢ 人体K+主要来自食物。蔬菜、果品、肉类均含有 丰富的K+。成人每日约需K+2~3g,其中98%存 在于细胞内液,仅有2%存在于细胞外液。维持钾 的梯度平衡依赖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来维持两者正 常梯度,使细胞排钠储钾。
➢ 食物中所含的钾90%在消化道以离子的形式吸收,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钾的代谢特点为多吃 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因此长期禁食患者或 K+的摄入不足,容易出现低钾血症。
➢ 增高:高钠血症、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过 量注射生理盐水等。
➢ 减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见原因为氯化 钠的摄入不足或丢失增加。
溶血、体位改变、是否静止状态、使用止血 带时间长短对血氯浓度的影响很小。
第三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调节机制调节体液酸 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体液pH在正常 范围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 根据血浆钠浓度 的变化分为高渗 性、等渗性和低 渗性脱水三种 。
(1)以细胞外液中水丢失为主
1.高渗性脱水
(2)原因:进水量不足、高热出汗过多、
胃肠道和泌尿道丢失增加
(3) 临床表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内液的水向细胞外转移,表现出细
胞内脱水,引起剧烈口渴、体温上升以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自考重点(1)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自考重点(1)

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清蛋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等。

急性时相反应(APR):(名词解释)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出现相应下降的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前清蛋白(PA):(名词解释)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前清蛋白(PA)的临床意义:属负性APP,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触珠蛋白(Hp):(名词解释)又称结合珠蛋白,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位于α2区带,为а2в2四聚体。

触珠蛋白(Hp)临床意义中溶血性疾病,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所有的缩写:急性时相反应(APR)、正常血清蛋白电泳(SPE)、前清蛋白(PA)黄醇结合蛋白(RBP)、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清蛋白(Alb)、а1-抗胰蛋白酶(а1-AT或AAT)、蛋白酶抑制物(Pi)、а1-酸性糖蛋白(AAG)、触珠蛋白(Hp)、α2-巨球蛋白(α2-M或AMG)、铜蓝蛋白(Cp)、转铁蛋白(Tf)、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转铁蛋白(Tf)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素贫血,转铁蛋白(Tf)代偿性合成增加CRP是第一个被认识的APPCRP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性疾病的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凯氏定氮法:是公认的参考方法,目前用于标准蛋白质的定值和校正其他方法等,并适用于一切形态(固体和液体)的样品。

双缩脲法是体液总蛋白测定的常规方法。

直接紫外吸收法常用于较纯的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脂类代谢紊乱的检查
血浆脂蛋白
载脂蛋白的功能
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 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参与脂蛋白与细胞
表面脂蛋白受体的结合及其代谢。
载脂蛋白的合成场所、分布、功能及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 Apo-A 合成场所 肝、肠 分 布 HDL 功 能 临床意义
胆固醇酯+H2O
CHE
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胆固醇+O2
COD
△4-胆甾烯酮+H2O2
POD
2H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
醌亚胺
醌亚胺的最大吸收峰在500nm,吸光度与标本中的胆固醇含量 成正比.
参考范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规定,TC<5.20mmol/L为合 适范围,5.23~5.69mmol/L为边缘性增高,5.72mmol/L以上为升 高。
AⅠ激活LCAT 高α脂蛋 AⅡ抑制LCAT 白血症 受体识别
CⅠ激活LCAT 及LPL CⅡ激活LPL CⅢ抑制LPL
Apo-B Apo-C
B100 肝 B48 肠 肝
LDL CM VLDL
Ⅱ型高脂 血症 Ⅴ型高脂 血症 Ⅳ型高脂 血症
Apo-E

VLDL (主要) HDL
受体识别, HDL形成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 •
• •
钾浓度的调节
进入K+过多: 血K +暂时升高 刺激胰岛素分泌

• • •
刺激醛固酮分泌
远由小管分泌K 尿K +升高 血K +恢复正常
K +转入细胞内
钾、钠、氯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检测电极表面电位的改变,依钾电极、钠电 极或氯电极与参比电极表面电位变化的大小计算 样本中钾离子、钠离子或氯离子的含量。 参考范围:血清钾:3.5~5.5mmol/L

《生理学》第九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钠、钾、氯的常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和生理意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的概念、参数及临床意义。

2.熟悉:水平衡紊乱;血液中的气体及运输;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

3.了解:水和电解质平衡。

二、习题(一)名词解释1.电解质排斥效应(electrolyte exclusion effect)2.血气分析(analysis of blood gas)3.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4.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 5.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6.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7.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8.缓冲碱(buffer base,BB) 9.碱剩余(base excess,BE)10.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二)填空题1.体内水按其分布可分成和两大部分。

2.水平衡紊乱包括、和三种情况。

3.脱水根据渗透压不同变化可分成、和三种情况。

4.采用ISE方法测定电解质时,溶血样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而脂血样本可使测定结果偏低。

5.血气分析常采集样本进行分析。

6.血气分析测定的指标有、和。

7.pH测定结果正常,存在于、和三种机体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下列关于血钾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和血清结果一样B.全血标本冷藏对结果没有影响C.酸中毒时会使结果偏低D.全血标本室温放置血钾会降低E.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2.在正常情况下体液钾离子浓度分布是A.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内液E.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外液3.关于血浆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血标本冷藏时间过长会使血浆K+↑B.餐后由于蛋白质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C.餐后由于糖原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D.酸中毒时会使血浆K+↓E.低血钾时可致肌无力4.对阴离子间隙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细胞外液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B.公式为AG=Na+-(Cl-+HCO3-)C.临床以AG升高多见D.临床以AG降低多见E.对代谢性酸中毒有鉴别诊断的作用5.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A.135mmol/LB.140mmol/LC.145mmol/LD.150mmol/LE.155 mmol/L6.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的离子是A.氯离子B.钠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E.镁离子7.细胞内高钾和低钠是依靠A.膜的渗透性B.膜上的钾钠泵的主动转运C.离子间交换D.电荷平衡E.细胞内外的浓度8.维持血容量恒定的关键阳离子是A.K+B.Mg2+ C.Mn2+ D. Na+ E.Ca2+9.下列能引起血钾浓度降低的是A.创伤B.高热C.饥饿D.饱食E.缺氧10.高血钾见于A.呼吸性碱中毒B.细胞大量坏死C.代谢性碱中毒D.大量补充葡萄糖E.大量补充氨基酸11.正常成人血钾浓度(mmol/L)为A.3.5~5.5B.5.5~7.5C.6.5~8.5D.4.5~6.5E.7.5~9.512.常用血浆阴离子间隙(AG)的计算是用A.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B.血浆阴离子减去阳离子C.血浆阴离子总和D.血浆[Cl-]与[HCO3-]之和减去[Na+] E.血浆[Na+]减去[Cl-]与[HCO3-]之和13.最易引起高血钾的原因是A.因长期不能进食而由静脉补充营养时B.严重呕吐C.静脉输入过多钾盐D.糖和蛋白代谢旺盛E.进食含钾较多食物14.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最主要离子是A.K+、Cl-B.K+、HPO42- C.Na+、Cl- D.Na+、HPO42- E.Na+、HCO3-15.严重腹泻患者常引起A.血中CO2结合力↑ B.血液pH↑ C.血[Na+]和[HCO3-]↑D.低血钾E.代谢性碱中毒16.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唾液B.肾脏C.汗液D.呼吸道分泌物E.肠道17.目前临床上最为简便和准确的血清Cl-的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18.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批量标本分析的血清K+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色谱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19.下列在口渴时不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增大B.水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水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D.唾液减少E.尿量减少20.当严重创伤时,血钾A.无改变B.明显降低C.明显升高D.变化随血钠而定E.变化随尿量而定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凭pH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B.pH正常能排除机体酸碱失衡C.当pH>7.45时,为失代偿性碱中毒D.当pH <7.35时,为失代偿性酸中毒E.血pH即血浆中[H+]的负对数值22.哪种情况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钾血症A.急性肾功能不全B.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严重呕吐、腹泻E.输钾过多23.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标本,会引起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血清钠增高D.血清钠降低E.血清钾、钠同时增高24.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火焰光度法E.滴定法25.血清钾、钠直接ISE法,使结果更真实反映临床情况A.标本溶血不会影响结果B.为参考方法C.可控制离子的活度系数D.免除了电解质排斥效应E.使离子活度与浓度相等26.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应为A.动脉全血B.静脉全血C.血浆D.毛细血管血E.血清27.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必须采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草酸钾C.氟化钠D.肝素E.草酸铵28.在pH 7.4的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中,HCO3-/H2CO3的比值是A.1:20B.20:1C.5:1D.10:1E.1:1029.糖尿病酮症会引起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30.因肺部排CO2减少,引起的高碳酸血症被称为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1.慢性梗阻性肺病常有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2.呼吸道排出酸过多,可导致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3.当血清中cHCO3- <22mmol/L时,一般判断应考虑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4.pH =7.16,PCO2 =50mmHg,cHCO3- =18mmol/L,应考虑A.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35.以下不是O2在肺泡里被摄取的支配因素的是A.肺泡气中PO2 B.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C.Hb释放CO2换取O2的能力 D.HHb对O2的亲和力E.正常Hb的量36.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pH=7.36 , PCO2=30mmHg, SB=19mmol/L,AB=18mmol/L,BE:-5 mmol/L,可考虑为A.代偿型呼吸性酸中毒B.代偿型代谢性酸中毒C.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D.代偿型代谢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37.以下不会引起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的因素是A.体温降低B.PCO2增高 C.O2亲和力增加D.2,3-DPG降低E.pH增加38.以下不会引起P50增加的是A.体温升高B.O2亲和力降低 C.pH降低D.PCO2降低 E.2,3-DPG增高39.以下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原因的是A.cHCO3-过多堆积 B.有机酸产生过多 C.H+排泌减少D.cHCO3-过多丢失 E.酸堆积太多40.下面不是Hb对O2亲和力依赖因素的是A.PO2B.SO2C.pHD.2,3-DPGE.温度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B.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C.血浆PCO2原发性增高所致 D.血浆PCO2原发性下降所致E.血浆HCO3-与PCO2同时增加所致1.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B2.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D3.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A4.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C(四)简答题1.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和血液相关指标变化。

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

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

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它通过检测和分析体液内的化学成分和其他相关指标,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监测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的意义、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其在不同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一、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的意义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在医学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的化学成分的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得患者的健康状况的全面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水平等,从而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二、常用分析方法1.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生化试剂和仪器设备对体液中的生化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等。

生化分析法可以提供对疾病的早期预警和有效监测,帮助医生进行精细化治疗。

2.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中,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等。

免疫分析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低浓度下准确检测出相关物质,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技术对体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解质分析、血气分析等。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三、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在各个临床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内分泌学领域,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可用于检测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等指标,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

在肾脏病学领域,通过临床生物化学与体液分析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尿酸、尿素氮等指标,辅助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钙磷的调节
1、调节的物质:
活性维生素D(1,25-(OH)2-D3)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 , PTH) 降钙素(calcitonin , CT)
高磷血症
1)病因 肾排磷减少: 肾功能不全(急性、慢性)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摄入磷过多: 摄取过多 吸收亢进(VitD中毒) 其它: 家族性间歇性高磷血症
49
食物中的铁多为三价铁(Fe3+),在肠腔内还原为
二价铁(Fe2+),再被吸收后氧化为Fe3+。血红素中
的铁多为可溶性铁,较易被肠粘膜吸收。在正常情况
下铁主要由肾排泄。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执行
生理功能的:包括血红蛋白铁,占65%~80%;组织内
铁约占5%;血液中的转运铁含量甚微,仅占0.15%。

敌人封锁游击区,盐奇缺。敌人搜 查很严,连盐水也不放过。冬子灵机一 动,将盐溶化,把盐水撒到自己棉衣服 上,骗过了敌人的搜查,把盐送到了山 上。到了山上后,冬子把衣服脱下,把 盐水弄出来,又在锅里熬成了盐,终于 让游击队员吃上了盐。
• 问:敌人封锁食盐的目的是什么? • 答:敌人是想让游击队员患水钠代谢异 常(低钠血症)而丧失战斗力。如果同 时切断水源,对游击队威胁更大……
血清铁增高和减低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二、血清转铁蛋白检测
•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血浆中一种能 与Fe3+结合的球蛋白,主要起转运铁的作用。 体内仅有1/3的Tf呈铁饱和状态。每分子Tf可 与2个Fe3+结合并将铁转运到骨髓和其他需 铁的组织。Tf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所以Tf也可 作为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另外,Tf也是 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8.6~51.9μmol/L(2.5~4.3g/L)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库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库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库一、判断题1.酸中毒时,血浆离子钙浓度降低,可出现抽搐现象。

2.酸中毒时有引起高血钾的可能,碱中毒有引起低血钾的可能。

3.在标准状态下,一个摩尔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升。

4.酸性溶液中,仍有氢氧根离子存在,只是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而呈酸性。

5.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因此任何盐的水溶液都呈中性。

6.血液动脉血浆的pH 正常范围是6.9~7.1。

7.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往往升高。

8.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钾的发射光谱为589nm,钠的发射光谱为767nm。

9.在正常参考人群中,氯化物的浓度脑脊液比血清低。

10.成年人每日一般应补充1000mL~1500mL 水。

11.等渗性缺水时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水平仍在正常的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2.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是5%葡萄糖。

13.血浆含水量约占ECF 的75%。

14.老年人机体含水量比婴儿低。

15.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主要是钾离子。

16.细胞外液的阴离子主要是HCO3-。

17.代谢性碱中毒常伴有高钾血症。

18.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乳酸。

19.轻度肾功能衰竭可引起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20.代谢性碱中毒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血钾症。

二、单选题21.高渗性脱水引起A.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正常B.血浆容量正常,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C.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正常,细胞内液容量减少D.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增多E.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22.根据阴离子间隙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23.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分布是A.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不能确定E.以上全不对24.血气分析中表示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是A. pH B. PO2 C. PCO2 D. TCO2 E. HCO3-25.等渗性脱水引起A.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正常B.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增多C.血浆容量正常,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D.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E.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正常,细胞内液容量减少26.细胞内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 Na+ B. K+ C. Ca2+ D. Mg2+ E. HCO3-27.血浆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碳酸氢钠/碳酸缓冲系统B.磷酸氢盐缓冲系统C.碳酸氢钾/碳酸缓冲系统D.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蛋白质缓冲系统28.造成钠和钾在细胞内外分布的显著差异是因为A.ALT B.ACP C.AST D.腺苷环化酶E.Na+ - K+ ATP 酶29.血浆pH 值主要决定于下列哪种缓冲对A.KHCO3/H2CO3B.NaHCO3/H2CO3C.K2HPO4/KH2PO4D.Na2HPO4/NaH2PO4E.Na2CO3/NaHCO330.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表明为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31.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A.3.5 mmol/L B.5.5 mmol/L C.130 mmol/L D.150 mmol/L E.155mmol/L32.离子选择电极法目前最多用于检测下列哪一项A.Na 离子B.ALP C.葡萄糖D.ALT E.BUN33.血气分析标本使用的抗凝剂应为 A.枸橼酸钠 B.肝素C.草酸钠D.氟化钠E.EDTA34.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Hb 含量B.PCO2 C.血O2含量D.PO2 E.pH35.血清钾升高可见于A.肾病综合症B.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C.慢性腹泻D.酒精性肝硬化E.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36.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钠离子 B.镁离子 C.钾离子 D.钙离子 E.氢离子37.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A.3.5mmol/L B.4.5 mmol/L C.5.5 mmol/L D.4.0 mmol/L E.5.0 mmol/L38.有关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分布是均匀的B.血浆晶体渗透压是影响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次要因素C.细胞内、外的胶体渗透压决定了水的流向D.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相等E.正常情况下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39.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A.过度通气B.肺气肿C.呕吐D.食入过量NaHCO3 E.饥饿40.高钠血症可见于 A.慢性肾功能障碍 B.呕吐、腹泻 C.肠瘘 D.烧伤 E.尿崩症41.直接反映血浆[HCO3-]的指标是A.pH B.AB C.PaCO2 D.BB E.BE42.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43.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4.血浆[H2CO3]继发性增高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5.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A.糖尿病B.休克C.呼吸心跳骤停D.呕吐E.腹泻46.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升高,其最常与细胞内哪种离子进行交换A.Na+ B.K+ C.Cl- D.HCO3- E.Ca2+47.可以区分高血氯性或正常血氯代谢性酸中毒的指标是A.pH B.PaCO2 C.SB D.BB E.AG48.下述哪项原因可引起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A.糖尿病B.休克C.轻度肾功能衰竭D.严重饥饿E.水杨酸类药物中49.可以引起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A.服用含氯性药物过多B.酮症酸中毒C.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D.腹泻E.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50.轻度或中度肾功能衰竭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B.肾小管泌NH3能力增强C.肾小管泌H+减少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E.重吸收HCO3增加51.严重肾功能衰竭可引起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其主要发病环节是A.肾小管泌NH3增加B.肾小管泌H+增加C.固定酸阴离子排出减少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E.重吸收HCO3-增加52.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可以出现A. SB 增大B. AB 减少C. SB>ABD. SB<ABE. SB=AB5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项不能发挥代偿作用A.磷酸盐缓冲系统B.血红蛋白缓冲系统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D.肾E.血浆蛋白缓冲系统54.某病人血pH7.31,PaCO24.0kPa(30mmHg),AB 14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55.某病人血pH 7.31,SB 19mmol/L,PaCO24.67kPa(35mmHg),血[Na+] 140mmol/L,血[Cl-] 103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 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56.某患者血pH 7.25,PaCO29.33kPa (70mmol/L),[HCO3-]33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57-61题共用选项:A.缓冲能力强,但易影响血K+浓度B.缓冲作用慢,但最持久有效C.缓冲作用最迅速D.缓冲作用快,但只调节血[H2CO3]E.缓冲作用强,但只能缓冲固定酸57.血浆缓冲系统58.碳酸氢盐缓冲系统59.肺的调节60.细胞内外离子交换61.肾的调节62-64题共用选项:A. PaCO2减少B. PaCO2增高C. pH 正常D. [HCO3-]减少E. [HCO3-]增高62.无酸碱平衡紊乱时63.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时64.混合型酸中毒与碱中毒合并存在且程度相等时65-68题共用选项:A.肾小管重吸收HCO3-减少B.肾小管重吸收HCO3-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HCO3-不变D.肾小管泌NH3减少E.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65.当PaCO2增高时66.当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时67.当碳酸酐酶活性增加时68.当血钾浓度降低时69-72题共用选项:A.血pHB.PaCO2C.BBD.SBE.AG69.反映血液酸碱度变化的指标是70.反映血浆[H2CO3]变化的指标是71.反映血浆[HCO3-]变化的指标是72.反映血液中所有缓冲阴离子总量变化的指标是73-76题共用选项: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3.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74.血浆[H2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75.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可见于76.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可见于77-80题共用选项:A.血PH 降低,PaCO2降低,[HCO3-]降低B.血PH 降低,PaCO2增高,[HCO3-]增高C.血PH 升高,PaCO2降低,[HCO3-]降低D.当PH 升高,PaCO2增高,[HCO3-]增高E.血PH 降低,PaCO2增高,[HCO3-]降低77.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时78.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时79.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80.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时三、多选题81.关于血钾测定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血清可密封冰冻保存B.溶血时血钾会升高C.血浆钾比血清钾高0.1mmol/L~0.7mmol/L D.全血未分离或冷藏血钾下降E.可使用枸橼酸钾抗凝82.血气测定中正确的做法包括A.采动脉血B.必须抗凝C.隔绝空气D.立即检测E.若不能立即检测,可于冰水中保存4小时以上83.计算血浆阴离子间隙(AG)的方法有A.血浆[Na+]-[Cl-] B.血浆[Na+]-[HCO3-] C.血浆[Na+]-[Cl-+HCO3-]D.血浆[Cl-+HCO3-]-[Na+] E.血浆[Na++K+]-[Cl -+HCO3-]84.与火焰光度法相比较,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钠、钾离子的优点在于A.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B.直接电位法可以用全血测量C.电极均有一定寿命,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老化D.标本用量少E.不需用燃料,安全85.测定阴离子隙时,未测定的阴离子包括A.蛋白质阴离子B.磷酸氢根C.硫酸根D.碳酸氢根E.有机酸根四、名词解释86.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87.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88.酮症酸中毒89.呼吸性酸中毒90.代谢性酸中毒91.阴离子间隙(AG) 92.实际碳酸氢盐(AB) 93.标准碳酸氢盐(SB)9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95.固定酸96.挥发酸五、简答题97.简述体内水的分布情况98.简述体液电解质分布情况99.简述血液酸碱平衡的三大调节机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五章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一、A型题1.下列血浆脂蛋白密度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A.LDL、IDL、VLDL、CM B.CM、VLDL、IDL、LDLC.VLDL、IDL、LDL、CM D.CM、VLDL、LDL、IDLE.HDL、VLDL、IDL、CM2.下列脂蛋白中密度最高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3.下列脂蛋白中密度最低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4.下列脂蛋白中TG含量比例最高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5.下列脂蛋白中蛋白质含量比例最高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6.下列脂蛋白中参与运输外源性TG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7.下列脂蛋白中参与运输内源性TG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8.下列脂蛋白中参与逆向转运CE的是()。

A.CM B.VLDL C.IDLD.LDL E.HDL9.脂蛋白电泳时向正极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A.乳糜微粒B.b-脂蛋白C.前b-脂蛋白D.a-脂蛋白E.脂蛋白(a)10.脂蛋白电泳时向正极迁移速度最慢的是()。

A.乳糜微粒B.b-脂蛋白C.前b-脂蛋白D.a-脂蛋白E.脂蛋白(a)11.b-脂蛋白与()相对应。

A.CM B.VLDL C.IDLD.LDL E.HDL12.前b-脂蛋白与()相对应。

A.CM B.VLDL C.IDLD.LDL E.HDL13.a-脂蛋白与()相对应。

A.CM B.VLDL C.IDLD.LDL E.HDL14.下列哪项被称为富含TG的脂蛋白A.CM和VLDL B.CM和Lp(a)C.IDL和LDL D.LDL和HDL E.HDL和Lp(a)15.下列哪项是CM的主要载脂蛋白?()A.ApoA ⅠB.ApoA ⅡC.ApoB48D.ApoB100 E.ApoE16.下列哪项是VLDL的主要载脂蛋白?()A.ApoA ⅠB.ApoA ⅡC.ApoB48D.ApoB100 E.ApoE17.下列哪项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A.ApoA B.ApoD C.ApoB48D.ApoB100 E.ApoE18.能激活HTGL的载脂蛋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胞内液0% (2)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占20%
A. 血浆 5% B. 细胞间液(interstitial fluid)15% 各部位体液之间受机体生理机制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
体液的组成
➢水 ➢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 和蛋白质等。
性降低、颜面瘦削等脱水貌。
3. 等渗性脱水
原因: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本 平衡,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分液体之间无明显 水的转移。
血浆[Na+] :130~150mmol/L [Cl-]+[HCO3-] :120~140mmol/L
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 障碍。
3.等渗性水肿
亦称全身性水肿。 可原发于心脏、肝、肾等疾病。 通过醛固酮和ADH使水、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
ECF增多,但渗透压正常。 临床表现——主要为组织间液与血容量增多,血液被稀释。
三、电解质平衡及紊乱
体液电解质的作用: 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液正常分布
电解质的组成: 阳离子: Na+、K+、Ca2+、Mg2+ 阴离子:Cl-、HCO3-、HPO42-,H2PO4-、 SO42-以及乳酸和蛋白质。
电解质:体液中存在的离子,具有维持体液 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 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二、水平衡紊乱
脱水
水肿
原因:总体水的变化,或水分布有差异, 水摄入和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平衡。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1.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2. 调节途径 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以及肾 三大环节完成调控。 3. 水摄入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 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摄入量 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4. 水的排出 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
ADH代偿性分泌增多——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 硬化和肾病综合征等。
肾功能障碍引起水排出减少——见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 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量减少而引起的排 水困难,而摄入水分未加限制时。
1.高渗性水肿
原因:高张盐水或高张NaHCO3的大量输入。 表现:
血浆Na+浓度增高(>150mmol/L)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ICF的水分向ECF转移 ——引起细胞脱水﹑组织间液和血容量明显增多, 出现血压增高﹑颈静脉怒张、心脏负荷增加和四肢浮肿 等症状。
2.低渗性水肿
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ECF和血容量增加——
(1)血Na+被稀释,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低于 130mmol/L)。 (2)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ECF的水分向ICF转移, 各部份渗透压重新平衡,而容量均增大。 (3)尿量增多,尿钠减少。 严重者因脑细胞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各种神经精 神症状,甚至惊厥、昏迷、死亡。
(一)脱水 (Dehydration )
脱水 :由于水摄入过少 和/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 细胞外液减少。
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 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 低渗性脱水三种 。
临床上常见脱水原因
①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消化道梗阻等; ②肾脏丢失。如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糖尿病等; ③肺脏丢失。如由于呼吸道、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呼
体液中电解质与水的分布
成分(单位)
血浆 细胞间液
水(L) Na+(mmol/L) K+(mmol/L) Ca2+(mmol/L) Mg2+(mmol/L)
3.5
10.5
142
145
4
4
5
2~3
2
1~2
痕量物质(mmol/L)
1
总阳离子(mmol/L)
力减退、烦躁、谵妄以至昏迷),同时还有尿量减少,体重明 显下降。
2. 低渗性脱水
以电解质丢失为主。 原因见左图。 表现: (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液
经组织间液流向ICF。 (2)血容量明显降低、尿钠减少。 (3)血浆[Na+] <130mmol/L [Cl-]+[HCO3-] < 120mmol/L (4)出现眼球凹陷、皮肤干燥及弹
熟悉: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水、钠、钾平衡紊乱的特点和 常见原因,血气分析的质量保证。
了解: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在呼吸功能判断上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平衡 二、水平衡紊乱 三、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 四、酸碱平衡及其紊乱
一、水平衡
体液:体内存在的液体。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体液以 细胞膜为界分为:
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李贵星
一、概述 二、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检测指标
三、体液及酸碱平衡紊乱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掌握:水平衡的概念和水平衡紊乱的类型,低钠血症、高钠血 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常用酸碱平衡紊乱诊断指标 的意义和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血气、钠、钾、氯测定的 方法学原理与评价,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求。
吸加快、加深; ④皮肤丢失。如高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⑤烧伤等造成的创面渗出; ⑥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摄入不足。
1. 高渗性脱水
以水丢失为主。 原因:进水量不足、高热出汗过多、胃肠道和泌尿道丢失大
量低渗液体。 结果: (1)使总体水减少。 (2)血浆渗透压增高[>295mOsm/(kg·H2O)]。 (3)血浆[Na+]>150mmol/L或 [Cl-]+[HCO3-] >140mmol/L。 临床表现:剧烈口渴、体温上升以及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记忆
(二)水过多和水中毒
水过多(水肿)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 。若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则称为 水中毒。
分类: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肿可分为高渗 性(盐中毒)、等渗性和低渗性(水中毒)水肿。
水过多和水中毒的原因
ADH分泌失调(过多)——某些恶性肿瘤导致的异源性 ADH分泌、肺部感染(肺组织合成和释放ADH)和中枢神 经病变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