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住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设计师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兼顾美观、功能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

为了提供一个完善的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汇总,本文将从整体布局、空间规划、色彩运用和家具选择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设计原理。

一、整体布局好的住宅设计应该有合理的整体布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住宅功能划分在住宅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

例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的划分要合理。

客厅一般放在门厅的一侧,卧室则通常选择在较静谧的位置,厨房和卫生间则需要考虑采光和排水等要求。

1.2 开放式布局近年来,开放式布局成为了住宅设计的一个流行趋势。

开放式布局指的是将多个功能区域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固定隔断,提升空间的通透感。

开放式厨房和客厅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社交区域,使得家庭成员更容易在一起交流和互动。

1.3 通风和照明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是住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设计师需要根据住宅的朝向,确定窗户的位置和大小,以保证室内充足的自然光线和新鲜的空气流通。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阳台或者庭院,以增加室内外的联系。

二、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住宅设计中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到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合理性。

2.1 空间连接住宅内部的不同功能空间应该有良好的连接,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流动。

例如,过道可以连接不同的房间,走廊可以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连接起来。

这些连接通道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还要注重美观和流线性。

2.2 空间比例住宅设计中,要注意各个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如,卧室的大小应该符合居住者的需求,不宜过小或者过大;客厅的面积应该能够容纳家庭成员的活动,不能过于局促或者浪费空间。

2.3 空间分隔在住宅设计中,需要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空间的适当分隔。

比如,卧室与卫生间之间可以设置门或者隔断,以保持私密性。

同时,空间的分隔也可以借助家具、屏风或者移动隔断来实现,灵活性更强。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住宅设计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艺术,要求设计师在布局、空间利用和功能性方面做出最佳选择,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住宅设计的原理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各种因素。

1. 功能性布局功能性布局是住宅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一个好的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合理地分配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

例如,厨房和餐厅通常应相邻,便于烹饪和用餐;卧室和浴室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短,方便居民使用。

此外,储物空间的合理规划也是功能性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空间利用住宅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可用的空间,最大程度地提高使用效率。

一个常见的技巧是采用开放式布局,将客厅、餐厅和厨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流畅的活动区域。

此外,嵌入式收纳和定制家具也是优化空间的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使较小的空间看起来更加宽敞。

3. 自然光的利用自然光是住宅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窗户布置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引入自然光,提高室内的明亮度。

选择适当的窗帘和遮阳设施,可以在需要时保护隐私并控制室内的光线。

此外,充分利用阳台和庭院等室外空间,也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照射。

4. 走廊和过渡区域走廊和过渡区域在住宅设计中起到连接和分隔不同区域的作用。

一个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走廊的宽度和长度,使其与周围的房间和功能区域相协调。

通过良好的走廊规划,可以提供一个流畅的交通流线,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感。

5. 色彩和材料选择色彩和材料对于住宅设计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亮、温暖的色调可以给人带来舒适和温馨的感觉,而冷色调则能够创造出清爽和现代的氛围。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其功能性和耐久性,同时与整体风格和色彩搭配协调。

6. 室内装饰和家具摆设室内装饰和家具摆设是住宅设计中的最后一环,能够为空间增添美感和个性。

选择适合的装饰品和家具,根据房间的功能和风格进行布置,能够营造出舒适和和谐的居住环境。

此外,要注意避免过度装饰和摆设,保持室内的简洁和整洁。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归纳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归纳

住宅设计原理知识点归纳住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它涉及到室内外空间、功能分区、材料选择、装饰风格等多个方面。

为了创建一个舒适、实用、美观的住宅,设计师需要牢固掌握住宅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对住宅设计的原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一、规划布局住宅的规划布局是一个概念的构建过程,旨在合理分配和配置不同功能区域,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规划布局原则:1. 功能分区:将住宅划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区域,如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厅等,以便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布局。

2. 流线布局:确保住宅内部各个区域之间的流畅性和便利性,避免交通阻塞和不便。

3. 高效空间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布局,最大化利用空间,以确保每个区域的使用效益。

二、采光与通风采光与通风是住宅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们不仅影响居住者的舒适度,还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质量。

1. 朝向布局:合理选择住宅朝向,使得主要功能区域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

2. 窗户设计:设计合适尺寸和数量的窗户,以保证室内的光线充足,同时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流。

3. 通风系统:优化通风系统的设计,如设置天窗、风暖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并排除潮湿和异味。

三、材料选择与搭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是住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住宅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1. 建筑材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材料,如砖、石、木材等,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2. 室内装饰: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如地板、墙面涂料、家具等,实现室内空间的和谐与美观。

3. 色彩搭配:注意色彩的搭配与搭配,达到舒适、和谐的室内环境。

四、人性化设计与无障碍设施住宅设计需要回应居住者的需求和日常生活习惯。

以下是一些人性化设计原则:1. 功能需求:根据居住者的年龄、职业和家庭状况,确定特定功能需求,如儿童房、办公室、储藏室等。

2. 老年人和残疾人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如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住宅设计原理

住宅设计原理
40.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高层住宅设置电梯数量的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二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二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二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49. 东西向住宅设计 “锯齿”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阳台或房间的局部进行45°旋转,形成“锯齿”用地省。二是将各个房间处理成呈45°错位,形成“锯齿”
50. 住宅入口方式:前入口 后入口
51.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A从空间角度来讲, 外部空间是指由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的一切活动领域。B从环境方面认识,外部环境就是作用于有生命生物的外界影响力量的总和,也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感知的外界之总体。
10. 套型功能空间划分:居住、厨卫、交通及其它三大部分。
11. 房间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高度不应小于2m。阳台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12.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13.厨卫空间是住宅设计的核心部分
14. 厨房面积在4~6m2之间为宜,最小面积为4m2。单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1500mm,双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1.8m,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900mm。
27.天井 A内天井:四周以房间围绕的。B开口天井:三面有房间围绕的。C院落式:如果天井比较大则形成院落。
28.跃层式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复式住宅:在住宅层高为3.3~3.5m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的重复利用。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1.功能性原理2.空间布局原理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需考虑隐私和功能分区等因素。

此外,住宅建筑的布局还要与户型尺寸和建筑形态相协调。

3.比例原理住宅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和美观。

此外,住宅建筑的比例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邻近建筑物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

4.材料选择原理住宅建筑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美观性和成本因素。

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5.色彩运用原理色彩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浅色调可以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和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增加温暖和舒适感。

6.可持续发展原理7.灵活性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可调节的隔板和可拆卸的家具可以使房间的功能和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8.安全性原理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等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居住者的安全。

例如,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防火措施可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

9.基本美学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美学原理包括比例美、色彩美、形态美等。

住宅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人性化原理住宅建筑应该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悦。

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可以给居住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综合了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建筑。

因此,设计师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平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优秀作品。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1.人性化布局:城市住宅区应当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规划师应当设法创造一个居住区,便利居民的移动,并为居民提供接近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和购物中心等。

2.混合用途:住宅区应当包含多种用途,如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等。

这有助于提高住宅区的活力,并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便利公共交通:住宅区应当便利公共交通。

这包括提供公交车站、地铁站和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

这可以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同时也有助于环保。

4.社区内部面积分配:住宅区规划应当合理分配不同功能的面积,如居住、公园和商业等。

这有助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5.注重生态保护:住宅区规划应当注重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这可以通过保留绿地、湿地和自然景观等方式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6.空间尺度和密度:住宅区规划应当考虑空间尺度和密度。

规划师应当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住宅区的大小和规模。

这可以确保居住区的合理利用,并避免过度拥挤。

7.绿化和景观设计:住宅区规划应当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规划景观设施,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8.鼓励社交互动:住宅区规划应当设计成鼓励社交互动的环境。

提供公共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和健身中心等设施,可以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9.可持续发展:住宅区规划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

采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0.历史保护和文化保持:住宅区规划应当尊重历史和文化,并保护其中的重要遗产和文化景观。

这有助于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和历史特色。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城市住宅区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住宅室内设计原理

住宅室内设计原理

住宅室内设计原理住宅室内设计的原理是以创造舒适、美观、实用、安全的居住空间为目标,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家具、运用恰当的色彩和照明等手段来实现。

一、空间布局:在进行住宅室内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空间的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使整个住宅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同时提升居住者的舒适感。

在进行空间布局时,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来确定各个区域的功能,如卧室、厨房、客厅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以使整个空间流畅有序。

二、材料的选择:在做室内设计时,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合适的材料不仅可以美化室内环境,还能提升居住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例如,在选择地板材料时,可以考虑到其与家具的协调性和质地的舒适度。

在选择墙面装饰材料时,可以考虑到其防水性和易清洁性,以及是否符合室内空气环境标准等。

三、家具搭配:家具的选购和搭配也是室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合适的家具能够提升居住者的舒适感和生活品质。

在选择家具时,可以考虑到其与室内整体风格的协调性和功能的实用性。

在进行家具搭配时,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功能来确定家具的布置位置,并注意家具之间的空间比例和流线。

四、色彩和照明:色彩和照明是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宜的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照明则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亮度和氛围。

在选择室内色彩时,可以根据居住者的喜好和空间的功能进行搭配。

在照明设计上,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灯具和灯光色温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并注意照明的均匀性和灯具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住宅室内设计的原理包括空间布局、材料的选择、家具搭配以及色彩和照明。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理,以创造出美观、实用、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

房屋设计起什么作用的原理

房屋设计起什么作用的原理

房屋设计起什么作用的原理
房屋设计起作用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功能性原理:房屋设计要能满足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方便的使用功能,如卧室的隔音设计、厨房的灶台布局等。

2.美学原理:房屋设计要符合人们对美的审美要求,包括外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等方面,通过运用比例、色彩、空间布局等手法,营造出舒适、和谐、美观的居住环境。

3.实用性原理:房屋设计要便于施工建造,包括符合结构力学原理,能够满足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房屋的可持续性,如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优化能源利用等。

4.人性化原理:房屋设计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和人们的日常习惯,以提供舒适、便捷的使用体验,如门窗位置的合理设置、储物空间的设计等。

5.安全性原理:房屋设计要满足建筑安全和防灾要求,包括防火、防水、防震等方面的设计,以及适当的安全设施和避难通道的设置。

总之,房屋设计通过结合功能性、美学性、实用性、人性化和安全性等原理,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并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状况1.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住宅建筑宿舍、专用公寓、居住综合体2.发展概况(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

(4)1966——197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迟缓时期。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

(6)1991年直至目前,为我国住宅建设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

3. 居住建筑的适居性:通常可以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地段好、环境好、房型好、交通便捷、服务齐全和价格适宜等基本目标,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4.居住建筑适居性的设计目标: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 经济合理性方便性: 1.基地环境:交通方便,用地区位适当,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齐全2.建筑设施:住户室内,公用设施,停车场地,自行车存放,电梯设备3.信息服务:媒体接收,通讯服务,生活服务,物业服务4.社区服务: 生活服务,物业服务舒适性: 1.环境空间:基地规模,日照、采光、通风, 私密性条件, 自然景观环境,室内空间形态2.行为空间:生活行为单元空间, 适应老龄化使用3.环境设备:通风换气, 热工环境,室内照明,采暖空调,给水排水, 洗衣、晾晒、干躁4.环境卫生:垃圾处理, 室内保洁性, 建材环保型安全性:抗震、减灾; 防火、防盗; 防日常活动伤害适应性:1.自主可变性:平面布置的个性;平面布局的可变性2.空间丰富性:入口空间布置, 室内外空间联系,空间布局结构3.空间情趣性:室内活动空间, 半室外活动空间, 室外活动空间,交往活动空间, 宠物饲养空间4.视觉艺术性:外观造型,室内空间布置,公用空间特色环境协调性:城市街景和谐,对邻里关系无伤害性.基地排水组织,保护利用自然环境经济合理性:建设成本,运行成本,资产评价5.适居性的基本设计原则(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3)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的设计理念(4)正确体现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的设计理念(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6.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就是以衡量住户拥有的居住空间数量和环境质量的技术性控制指标。

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准则包括对空间环境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两方面。

7.居住面积标准(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

①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②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③舒适型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社会居住模式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组成住户的生活方式。

1)家庭人口规模:(A)户均人口数(B) 户规模比例2)家庭结构类型以构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一般可将家庭人口结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A 单身家庭B 夫妻家庭C 核心家庭D主干家庭E 联合家庭(3)居住行为模式分类①居住行为与功能空间住户的居住生活行为一般可分为四类:A 私人生活行为B 社会生活行为C 家务活动行为D 生理卫生行为②居住行为模式与套型设计模式③家庭居住行为模式与套型设计模式:A 工作学习型B 社会交往型C 生活休闲型D 家庭从业型8.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准: 居住空间的质量标准是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户对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要求,包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两方面。

(1)环境质量的生理要求与标准:1)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二氧化碳,室内装修的有害气体,洁净度,适宜温度, 相对湿度,气流速度2)室内热环境质量: 小康住宅室内热环境标准提出了室内温度控制的范围:夏季小于28度,冬季采暖区为16度——21度,非采暖区为12——21度。

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措施A) 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措施:(a)建筑隔热措施(b)房间自然通风组织(c) 外立面遮阳措施B) 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措施:(a)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b)加强门窗的密封保温性能3) 室内光环境质量: 日照,采光,照明4)室内声环境质量: 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目前采用以冬至与大寒两级日照时数为日照质量的低限控制标准(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的确定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按居住空间使用性质决定最低采光系数,规定了直接采光的居住用房的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值,用以控制室内天然采光的基本照度要求。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的确定照明质量的决定因素包括适宜的照度水平、照明均匀度、照度重点以及亮度空间分布、光照方向、光色等。

按住户实际需求分为上、中、下三个照度水平。

(2)空间环境的心理标准:(A)安全感与健康性(B)私密性与开放性(C)自主性与灵活性(D)闲适感于情趣性(E)自然感与回归性9.居住建筑未来发展趋向(1)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更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1) 确保住区环境和建筑设施同步建设2)全面兴建健康住宅、营造绿色家园3)精心规划与设计,实现最佳居住功能要求4)提高设备性能和造型设计,改进建筑配置方式,增进居住空间舒适度。

5)提高居住空间的声、光、热和空气质量,采用环保建材,消除室内污染、维护身心健康。

6)关怀老年人、残疾人和少年儿童,为特殊群体的生活行为提供最大便利。

(2)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更应强调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全球性中大问题第二章住宅建筑设计——套型设计第一节住宅建筑套内生活空间设计1. 居住空间(1)起居空间:起居室活动方面需要,家庭活动,休闲健身,家务劳动,家居美化,社交会客(A)起居空间家具布置。

(B) 起居室空间方面需要: 避免起居空间与其他空间穿套, 空间可以适应家具摆放和变换(2)起居空间的家具布置(A)起居空间家具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主要家具其他家具(B)起居空间家具布置。

常见起居室沙发的布置形式。

沙发与电视柜的布置的关系(C) 当起居空间尺度较大时,应考虑分区布置家具。

(3)起居室空间的尺寸确定(A)面积:(a) 起居室相对独立时;(b) 当起居室与餐厅合而为一时,(c) 当起居室与餐厅由门厅过道分成两边时(B) 开间(面宽):决定起居室开间时,除了考虑社交、视觉层面的需求之外,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C)进深: 独立起居空间的长宽比值大致在5:4---3:的范围内。

当餐厅与起居室连通时,该比例取在3:2---2:左右较为合适。

(2) 餐厅1)餐厅的使用需求:(A)餐厅活动方面需求:日常进餐,招待聚会,食品加工,娱乐活动(B) 餐厅空间方面需求。

(a) 基本空间需求。

(b) 空间气氛需求。

(c) 空间灵活性需求2)餐厅的家具及布置情况:(A)餐厅家具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

必备家具,其它家具、设备(B) 餐厅家具布置。

A)餐桌椅的布置B)餐具柜的布置(3)餐厅的尺寸确定(3)主卧室1)主卧室的使用需求(A)主卧室活动方面需求:睡眠休息,休闲娱乐,工作学习,梳妆打扮主卧室空间方面需求:基本空间需求,储藏空间需求,个性化空间需求:2)主卧室的家具及布置(A)主卧室家具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

主要家具、其它家具、设备(b) 床周边的活动尺寸(C)其他使用要求和生活习惯上的要求。

床不要正对门布置,以免影响私密性3)主卧室的尺寸确定(A)面积:一般情况下,双人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 m 2 。

在一般常见的两---三室户中,主卧室的使用面积适应控制在15---20 m 2范围内。

B)开间(4)书房1)书房的使用需求:(A )书房活动方面需要(B )书房空间方面需要。

(a )基本空间要求。

(b )两人共有空间需求。

(c )空间摆床需求2)书房的家具布置(A)书房家具、设备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B )书房家具布置 :A)书桌和座椅的位置:在进行书桌布置时,要考虑到光线的方向:布置书桌和座椅时,还要考虑提供谈话、讨论的空间: 当书房的窗为低窗台的凸窗时:3)书房的尺才确定L(A)书房的面宽最好在2.6米以上。

(B)居住空间soho化,此外书房与其他空间(如起居室、餐厅、卧室)结合,其面积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书房的进深。

(5) 次卧室(A)次卧室的使用需求(B)次卧室空间方面需求:(a)基本空间需求。

( b)储藏空间需求。

(c)个性化空间需求。

(d)外接阳台需求次卧室家具及布置: 房间服务的对象不同,其家具及布置形式也会随之改变,以下分别介绍子女用房和老年人用房的家具和布置情况。

次卧室——子女用房间(a)青少年房间(13---18岁)分区布置:睡眠区、学习区、休闲区和储藏区。

(b)次卧室-儿童房间次卧室——老年人用房间A)家具、设备类型:单人床或双人床、床头柜、躺椅、电视机、衣柜、写字台、座椅等。

3)次卧室的尺寸确定(a)一般认为次卧室房间的面宽不要小于2700mm,面积不宜小于10 m2。

(b)当次卧室用作老年人房间,面宽不宜小于3300mm,面积不宜小于13 m2。

(c)当考虑到轮椅的使用情况时,次卧室面宽不宜小于3600mm。

2.厨卫空间(住宅设计的核心)(B)厨房空间流线组织需求(C)空间视觉联系需求:厨房空间与其他空间应有视觉上的联系。

视线覆盖区域及视野的开阔程度等都对厨房空间的感觉给与家人交流有很大影响,如与餐厅、客厅形成开放式空间,能使空间有扩大的感觉,并便于照看在餐厅起居活动的儿童及老人;与入口有视觉的联系可了解家人的进出情况,便于及时照应等。

2)厨房的厨具、设备及布置(A)厨房家具、设备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

(B)厨房、设备布置(a)厨具的布置方式分为单列形、双列形、“L”形、“U”形和岛式五种平面形式,下面分别从定义、适用范围、优缺点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b)主要设备的布置要点洗涤池、炉灶、冰箱是厨房空间的主要设备,它们各自及相互间的布置要点见下图。

3)厨房的尺寸确定(A )下图列出厨房空间内的人体功效学(B )厨房尺寸及面积指标4)厨房的管线和烟道布置(A)管线的布置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a)立管区宜集中在厨房某一合理的位置(b)洗涤池要靠近立管布置,(c)管道排列尺寸尽可能标准化(B)厨房中的排风烟道在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a)竖向共用排风烟道大多设置在厨房墙角,(b)烟道应靠近灶台,(2)卫生间(A)卫生间活动方面需求:便溺,洗浴,洗漱,家务,娱乐健身A)卫生间的空间组成(a)基本空间需求:(b)家务空间需要:(c)扩展空间需求:B)储物空间需求: 卫生间储藏的物品:卫生用品、洗涤用品、清洁用品、衣务2)卫生间设备及布置(A)卫生间设备类型及主要设备尺寸:基本设备、其他设备( B)便器的布置:(a)坐便器的布置:(b)蹲便器的布置:(c)便器和洗脸间的布置:便器与纸盒:由于便器和洗脸盆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便器的中心线到洗脸盆的距离要不小于450mm.(C)卫生间平面布局形式3)卫生间的尺寸确定(A)卫生间管井的布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住宅卫生间》中对于卫生间中管线的布置有明确的规定:“各种管道(冷、热、排水管)综合考虑,水平管道安装布置在卫生间结构楼板局部下沉的空间内,竖向管道布置于管井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