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语篇衔接和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到 … … ” ( a l d y a a ,2 0 ) 。H l i a  ̄ H s n 系 ,或 重 复 , 或 由其 他 词 语 替代 ,或 共 同 出 现 。只 有 词 汇 H l i a 、H s n 0 4 a l d y [ a a ]
认 为 ,语 篇 内部 的 衔 接 关 系 通 过 五 种 语 言 形 式 来 实 现 :指 的相 对 集 中 ,才 能保 证 语 篇 的主 题 和 语 义 场 取 得 统 一 ” 。 称 、 省 略 、 替 代 、 连 接 、词 汇 。虽 然 以上 五 种 衔 接 手 段 在 ( 状 麟 , 19 )这 一 点对 于 英语 和 汉 语 语篇 都 很 重 要 。 胡 94
在 不 影 响 译 文 语 篇 连 贯性 和 可 读 性 的 前 提 下 ,将 译 文 中的衔接方式 一 对 应 地 译 出 ,可 以在 最 大 程 度 上 反 映 出
2 1 .9 O 2 O
语 言应 用研 究
i mpl1 cati l f t g1 bal eco10g Si OIS ‘ 0r he o Y nce the
传 统 翻 译 观 以句 子 为 翻 译 的 基 本 单 位 , “ 重 研 究 注 源 语 与 目的语 之 间 的 异 同及 言 内关 系 ,将 翻 译 过 程 视 为把

种 文 字 材 料 转 换 成 另 一 种 文 字 材 料 ,把 一 种语 言 产 物 在
保 持 内容 ( 题 )不 变 的情 况 下 改 变 成 另 一 种 语 言 产 物 的 命 过程 ” ( 美 芳 、 黄 国文 ,2 0 ) 。 随 着 篇 章 语 言 学 的 兴 张 02
地 将 语 篇 分 析 延 伸 到 其 他 领 域 ,这 自然 也 包 括 翻 译 领 域 。 李 运 兴 认 为 “ 译 活 动 所 处 理 的 不 是一 个 个 孤 立 的词 句 , 翻

语篇衔接手段与英汉翻译中的语篇构建

语篇衔接手段与英汉翻译中的语篇构建

衔接 。这 五种衔 接手段也 用 于句 内 的语 言组 织 , 但
由于句 内的各 语 言 成分 已经 由各类 不 同 的语 法关 系将 它们 联系在 一起 , 因此 只有句 间的衔 接才 真 正
显示 出衔 接 手段 的篇 章 纽 带作 用 。这 些 衔 接 手 段
通 过意义 关系将 语篇 中的不 同部分 连接起来 。 在语 篇 中多种 语 法 衔 接手 段 与 词 汇 衔 接 交 错 出现 , 辅相 成 , 同起 着联 句 成 篇 的作 用 。下 面 相 共
构 上看是 由句子 构成 , 大 于句 子 的语 言单 位 。根 是
篇构 建 过 程 中 , 善 处 理好 各 种 衔接 关 系 , 于确 妥 对 保译 文语篇 的连 贯与通顺 , 高译 文 质量有 着 积极 提
的作 用 。
据 H ldy& H sn语 篇 不是 形式 单 位 , aia l aa , 而是 意 义
关键词 : 接手段 ; 衔 语篇 ; 译 ; 植 ; 翻 移 变换
中 图分 类 号 : 3 5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43 1 (0 9 0 -3 60 H 1. A 17 - 2 20 )40 2 - 5 5
语篇 ( x或 dsor ) 自然语 言语 义上 的一 t t i us 是 e c e 个统 一体 , “ 何 不 完 全受 句 子 语法 约 束 的在 一 是 任 定语 境下 表示完 整语义 的 自然语 言 ”1。语篇 从 结 L J
略 (lpi) 连接 (ojntn 和 词 汇衔 接 (ei l el s 、 i s cnuco ) i 1 c xa
ch s n J o ei ) 。前 四类 属语 法衔接 , o 最后 一类 属 词 汇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译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语篇衔接是汉译英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熟练运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到翻译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第一步: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指的是在语篇中为了使文章内部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通过表达方式和语言手段进行衔接的方法。

比如,在英语文章中,通常使用词汇的重复、代词、连接词等手段来实现衔接。

第二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中国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把握句、指代、补充、归纳、转折、递进等。

而在英语中,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转折词、副词等。

第三步:对比研究汉译英翻译的策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我们发现,虽然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衔接手段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却是相似的。

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译者可以参考原文的衔接手段,尽可能保持原文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四步:注意汉译英翻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顺易懂:翻译的语言应该通顺易懂,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2. 所述即所得: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不要在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解释。

3. 注重语法:汉译英翻译要注重语法准确,尤其是复杂的句子结构。

4. 参考原文词汇: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原文的词汇,但不要照搬照抄,应该考虑到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升翻译质量,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同构关系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及其翻译转换

同构关系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及其翻译转换

同构关系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及其翻译转换研究英汉语篇的衔接,无疑是对英汉语翻译的理解有着深远的意义。

据说,在英汉语中,同构关系是起桥梁作用的一种重要句式,而其中主要是语义同构(Semantic Isomorphism)和句法同构(Syntactic Isomorphism)两种关系。

下面主要就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及其翻译转换给出讨论。

首先,语义同构的地方可以用下述的三种方法衔接:一面是概念转换,这种概念转换方法涉及到应用contexts(情节),根据不同的情节特征,选择合适的词、句型、习语、搭配等来表达不同的概念;另一面是抽象类型语义转换,这种抽象类型语义转换主要涉及到三方面,包括语义层面转换、句法层面转换和概念转换,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其具有类似的语义要素;最后一面是英汉衔接,这种方式主要贴近英汉之间共同的语义要素,以达到更好的衔接。

另外,句法同构的衔接方式也很常见,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从句表达能力的重组、分句表达结构的处理和句子结构的变形等三种方法。

例如,当出现主句结构的不同时,可以利用从句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同构的衔接效果;同时也可以将原文译成分句表达结构,将分句表达结构重组成英文句子,让在英汉语篇中衔接更加完美;还有句子结构的变形,在这种方式下,翻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句子构造方式,尝试改变英文句子的结构,从而使英汉语的句子衔接更加流畅。

最后,在英汉语篇中,同构关系可以极大地提高英汉翻译文章的连贯性,独特的衔接方式也能为翻译者提供很多帮助。

当然,作为规范翻译的最重要准则,准确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严格遵循这一准则,才能使英汉语翻译更到位。

To study the linking of English-Chinese passag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t is said that in English-Chinese, isomorphism is an important syntax which plays a bridging role, mainly including semantic isomorphism and syntactic isomorphism. Below, we mainly talk about the linking and translation transformation in English-Chinese passages.First, semantic isomorphism can be linked by three methods: one is concept conversion. This concept conversion method involves contexts and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words, phrases,。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例6】一个好的厨师总是努力在谷物、肉类和蔬菜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译文: A good chef is always trying to seek balance among cereal, meat and vegetable.
解析:仔细分析发现,句中有两个动词,分别是“努力”和“取得”,而“取得”是“努力”的目的,故把“努力”处理为谓语动词,“取得…”作目的状语。整句的主干为“厨师努力去取得”,译作…chef is trying to seek
2.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do so或so do,so,as或其他词组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3.用解释的方式。中文的习惯用语和四字成语是令大家头痛的难点,汉译英时,可分两步走:先用浅显易懂的中文对其进行解释,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英文。
4.根据上下文中的某个表达翻译某些难译的词。四级考试所考查的段落翻译是就某个话题展开的,所以有时可以借用上下文一些相关的表达来译出一些难以直译的词。
【例9】他为人太过圆滑,所以没人喜欢他
【例11】历史上,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经常被忽视和否定。尽管如此,对社会发展来说,小说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In history, novel, as a form of literature,
was often ignored and denied. In spite of these,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ovel has an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 224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沈阳医学院/刘茹【摘要】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篇语法 衔接手段 对比一、语篇的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个语义完整、不对长度有要求的书面语或者口语的段落。

语篇的衔接就是利用各种衔接手段将语篇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效的语篇衔接手段决定了新组成的语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现如今,语篇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由于语篇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翻译单位开始由词语、句子转移到了语篇中去,因此,语篇的有效衔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在英汉互译中甚至还有语法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各有不同,但是衔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也都各有千秋。

1.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替代不仅有效避免了表达上的重复,而且还使得语篇更加紧凑。

替代分为从句替代、名词性替代和动词性替代。

(1)从句替代。

从句替代就是指替代整个从句,英语中主要用if not 或者if so 代替条件从句,用not 或者so 替代充当宾语的that 从句,汉语中常用如此、然代替从句。

但是汉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

(2)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中心词,英语中常用one,ones 等词作为名词的替代词,而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名词替代词。

(3)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谓语动词,英语中常用动词do 和替代句型sb+be/will/have/do+主语和so+主语+be/will/have/do 来实现替代,干、弄等词可以看做是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中的动词替代词。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它既是语篇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在英汉翻译中保持译文语篇连贯是译者首先要考虑的。

本文重点论述了语篇连贯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以语篇连贯为翻译的首要因素是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义的基础,同时探讨语篇连贯现象的翻译策略。

标签:语篇连贯英汉差异翻译策略一、引言所谓“语篇”既包括话语,也包括篇章。

即不管它长短如何,也不管它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遵循一个原则: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语篇”。

语篇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交际功能的单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切不可脱离语篇孤立地去考虑字句的理解与表达,而必须以语篇统辖字句,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斟酌字句的意义,琢磨转换的规律,探讨再现的途径。

二、语篇连贯的早期研究语篇连贯是英汉翻译中语篇分析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现代语言学诞生之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最初对语篇连贯的研究是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几个方面进行的,侧重于语言形式或语义上的衔接关系;而不是从认知上来分析。

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英语语篇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他们在其专著《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

他们认为语篇连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语篇中有衔接手段;二是语域一致。

所谓衔接是指一段话中语法或词汇方面的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连贯是指语篇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产生连贯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有了衔接,不一定产生连贯,但没有衔接就一定不会产生连贯的语篇。

在国内,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提出语篇衔接和连贯多层次的思想,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
民族 会有不 同 的思维 方式 , 反 映思维 的语 言 表 现方 式也 故
有 差异 , 正如 不 同文 化 有不 同 的语 用 原 则 。但 是 英 、 汉语 言在 社交应 酬 和人际关 系 方面 的语 用差 异 , 恰 是我 们 高 恰 职 高专学生 在外语 学 习 中应 该 掌握 的基 本社 交 知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诸 多 的策 略 。 关 键 词 : 汉 对 比及 翻 译 ; 篇 意识 ; 语 学 习 英 语 英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G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4 2 1 ) 1 0 7— 3 10 6 1 (0 0 0 —0 8 0
语 篇 意识是 指在 翻译 过 程 中学 生 能够 利 用 语 篇分 析 的方 法准 确地传 达英 汉语 原 文 中原 作 者 欲 表 达 的 完整 意
教 学研 究。
问来 人有何 事 。这 就 是一 个 结 构 完 整 、 能 明确 、 义 清 功 语
晰 的语篇 。
是一条 重要 的经验 和准 则 。
3 探讨英 汉对 比语 用学 的应 用前 景
的。其研究 不但 可 以 完 善 和 丰富 对 比语 言 学 、 用 学 、 语 跨
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 拓宽其研究实践 , 而且可以增强 人们跨文化交际意识 ,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减少跨文化
4 结语
[] 1 邓炎 昌. iee csi ut [ ] 英语学习 9 1 ( ) Df rn e ncs msJ . f o , 8 ,4 . 1 [] 2 胡文仲. 文化差异种 种 [ ] 教学研究 ,95,3 . J. 18 ()
交 际 中的语 用 失误 ; 进 跨 文 化 人 际交 流 、 文 化组 织交 促 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He was an old man, bent and wrinkled with a pitiful look on his face. Over his shoulder he had a ragged brown coat, all torn and dirty. His thick boots were patched and well worn, and with one hand he leant on a rough stick. In the other hand he held out a hat for money. 译:那是一位老人,弯着腰,满脸皱纹,看 上去一脸可怜相。他的肩上披着一件破烂的 棕色外套,又颇有脏。他的厚靴子打着补丁, 已经很破旧了。他的一只手拄着一根粗糙木 棍,另一只手伸出帽子讨钱。(便于认清描 述的主语)
译:正如例子中所说的那样,人们对其他人的态 度是复杂的:有的态度可能很明显,有的则可能 比较隐晦;有的态度可能明确,有的则可能含糊 不清;有的十分热情,有的则不带感情。(方法: 改变词汇衔接方式)
2.The apology offered by Harper was emotionally significant for many Canadians because it acknowledged that First Nations people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oppression for too long and it seemed to provide a sense of hope for positive changes among those listening to the apology.
英汉翻译语篇衔接和翻译策略
索梦霞
Abstract
1.我们在翻译文章时首先应该了解语篇的 特性,即具有“成篇性”。“成篇性”具 体有七个标准:意向性、可接受性、情境 性、信息性、连贯、衔接和互文性。 2语篇由句子组成,但不是句子的随意堆砌。 构成语篇的句子之间有着深层的语义关 系——连贯性,即衔接性。 3翻译的过程就是识别连贯并重构连贯的过 程。
难点
确保译文在语言上和文化上均为译文读者 所接受。
解 决 原 则
案例剖析
1.As the examples make clear,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 other people are complicated. They can be obvious or subtle, clear or ambivalent, passionate or dispassionate.
项目实施的过程
1.理解阶段。翻译之前,要对原文内容有 大概的了解。 2.表达转换阶段。翻译过程中,综合运用 多种翻译策略使篇章译的连贯并且流畅。 3审校润色阶段。翻完后进行自我修改。 4项目报告撰写阶段。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翻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及解决原则
1背景知识。 2再现原文的连贯性。
译:对许多加拿大人来说,哈珀的道歉在感情上 意义重大。因为有了这一道歉,就代表人们承认 印第安方 法:转换人称代词)(为什么叫第一民族?补充文 化空位,呵呵。)
3.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d conservatism” critique shows that people particularly dislike 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s that clearly deviate from the principle of merit in terms of the way in which they are implemented, implying that unprejudiced persons may oppose affirmative action not because of prejudice but because it is viewed as unfair procedurally. 译:能够证明原则性保守主义的观点正确的事实依据表明 人们特别不喜欢反歧视行动项目。就项目的施行方式而言, 该类项目明显偏离了价值原则。这就意味着,不带偏见的 人反对歧视行动可能不是因为偏见因素,而是因为他们认 为反歧视行动在施行程序上是不公平的。(in which 状语 移到前面翻)(将毫无停顿的英文句子翻成几个关系连接 紧密的汉语。)
4.Obama’s messages of inclusiveness, hope, and genuine freedom and democracy apparently resonated with those in the American public who brought him to victory and also among others around the world who were inspired by the humanity of his vision. 译:显然,奥巴马所宣扬的政治主张——包容、希 望、真自由、民主——与那些支持他的美国公众的 观点产生了共鸣,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了轰动 效应,他的人道主张激励了那些国家的人们。(麦 克米兰英语词典注释message:1 a piece of written or spoken information that you send to someone ,especially when you cannot speak to them directly; 2 the main moral, social or political idea that you want people to remember from a speech, advertisement, article, etc.)(方法:语义 分析及推理,意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