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顺序启动与逆序停止
技能训练-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技能训练2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1.实训目的
(1)通过对各种不同顺序控制电路的接线,加深对有一些特殊要求控制线路的了解。
(2)掌握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方法。
(3)熟悉两台电动机逆序停止控制方法。
2.实训设备和器件
表2.1
3.实训原理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如图2.1所示。
图2.1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4.实训内容和步骤
(1)熟悉电气原理图,分析线路的控制关系。
(2)找到对应的交流接触器等元器件,并检查元器件是否完好。
(3)固定电气元件。
(4)按电气安装接线图接线,注意接线要牢固,接触要良好,文明操作。
(5)接线完成后,检查无误,经指导教师检查允许后方可通电。
5.检测与调试
(1)接通三相交流电源。
(2)按下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3)同时按下SB4,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4)在M1与M2都运行时,单独按下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5)在M1与M2都运行时,单独按下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6)按下SB3使M2停止后再按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6.思考与讨论
举例说明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在生产上的应用。
设计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车

设计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车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电动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实际的生产中,经常需要多台电动机协同工作,有时需要安排它们顺序启动、逆序停车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一技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一、顺序启动1. 控制电路设计在设计电动机顺序启动的控制电路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电气元件进行连接。
在本设计中,采用三相交流电源,每个电动机的起动方式均为直接启动方式。
具体电路图如下所示:图1 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电路图其中,MC1、MC2分别表示两台电动机的主接触器。
K1,K2,K3分别表示控制MC1、MC2的接触器。
Q1、Q2、Q3、Q4、Q5分别表示电气继电器,通过KT接触器对两个电动机的顺序启动进行控制。
2. 工作原理当K1接通后,会通过Q1,使得MC1接通并启动,电动机1开始运行。
随后K2被接通,Q2被吸合,MC2接通启动,电动机2开始运行。
最后,K3接通,Q3被吸合,使得MC1和MC2同时接通,也就是两台电动机均已顺序启动。
具体时序图如下所示:二、逆序停车然后,时间继电器Q6启动,在设定的时间后,通过Q4,使得MC2接通并启动,电动机2开始逆向运转。
最后,当需要停止运转时,借助时间继电器Q5再次启动,它会在设定的时间后,通过Q3,使得MC2断开,电动机2停转。
具体时序图如下所示:图4 电动机逆序停车时序图综上所述,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车的控制电路通俗易懂,且工作稳定可靠,能够较好地实现自动化控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控制电路的具体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电路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是在一个设备启动之后另一个设备才能启动运行的一种控制方法,常用于主辅设备之间的控制,如图当辅助设备的接触器KM1启动之后,主要设备的接触器KM2才能启动,主设备KM2不停止,辅助设备KM1也不能停止。
工作过程:1、合上开关QF使线路的电源引入。
2、按下按钮SB1,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吸合,主触点闭合辅助设备运行,并且KM1辅助常开触点闭合实现自保持。
3、按下按钮SB2,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吸合,主触点闭合主电机开始运行,并且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实现自保持。
4、KM2的另一个辅助常开触点将SB5短接,使SB5失去控制作用,无法先停止辅助设备KM1。
5、停止时只有先按下SB6按钮,使KM2线圈失电辅助触点复位(触点断开),SB5按钮才起作用。
6、主电机的过流保护由FR2热继电器来完成。
7、辅助设备的过流保护由FR1热继电器来完成,但FR1动作后控制电路全断电,主、辅设备全停止运行。
安装调试步骤:1、检查电器元件检查按钮、接触器触头表面情况;检查分合动作;测量接触器线圈电阻;观察电机接线盒内的端子标记。
2、按图接线先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的导线接主电路。
辅助电路按接线图的线号顺序接线。
注意主电路各接触器触点间的连接线,要认真核对。
3、线路检查及试车(1)线路的检查一般用万用表进行,先查主回路,再查辅助电路。
分别用万用表测量各电器与线路是否正常。
也可以用试电笔检查该有电的地方是否有电。
(2)试车经上述检查无误后,检查三相电源,合上QF进行试车。
常见故障:1、KM1不能实现自锁分析处理:KM1的常开辅助接点接错 2、不能顺序启动,KM2可以先启动分析处理:KM2先启动说明KM2的控制电路有电,KM2不受KM1控制而可以直接启动。
检查KM1的常开触头是否连接到KM2线圈的得电回路。
3、不能逆序停止,KM1能先停止分析处理:KM1能停止这说明SB1起作用,并接的KM2常开接点没起作用。
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

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原理,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电子设备等。
这种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止系统的各个部分,来实现系统的有效控制和运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顺序启动是指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启动系统的各个部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因为突然启动所有部分而导致的过载和损坏。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如果一个大型生产线的各个部分同时启动,很可能会导致电力供应不足或者机械设备受损。
因此,按照顺序逐步启动各个部分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逆序停止是指按照与启动相反的次序逐步停止系统的各个部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因为突然停止所有部分而导致的冲击和损坏。
比如,在交通运输中,如果一列火车的各个车厢同时停止,很可能会导致车厢之间的碰撞和损坏。
因此,按照逆序逐步停止各个部分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的核心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各个部分,避免过载和损坏,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另外,这种原理还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因此,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和设备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
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可能需要设计不同的启动和停止顺序,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响应速度、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原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总之,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原理,它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各个部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种原理,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机控制原理

两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机控制原理一、引言在工业和机械领域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两个电机进行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机的情况。
通过正确的控制方法,可以确保两电机的启停顺序符合运行需求,并为设备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本文将介绍两电机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
二、顺序启动控制原理顺序启动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启动两个电机,以确保系统运行的正常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两电机顺序启动的控制原理:主控制器选择1.:首先,需要一台主控制器来控制两个电机的启停操作。
主控制器可以是P 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其他的控制设备。
电机启动顺序判定2.:在主控制器中设置判断条件,判断两个电机的启动顺序。
例如,如果需要先启动电机A,再启动电机B,则设定相关的判断逻辑。
电机启动信号发出3.:根据判断结果,主控制器会发出相应的启动信号,将启动信号传递给电机A,使其开始运行。
电机启动等待4.:在电机A启动后,主控制器会设定一段等待时间,在该等待时间过后,再发出启动信号给电机B。
电机B启动 5.:当等待时间结束后,主控制器发出启动信号给电机B,使其启动。
至此,两电机实现了顺序启动的控制。
三、逆序停机控制原理逆序停机是指按照相反的顺序停止两个电机的运行,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两电机逆序停机的控制原理:主控制器控制1.:与顺序启动类似,逆序停机也需要主控制器来实现控制操作。
电机停机条件判定2.:在主控制器中设定判断条件,判断两个电机停机的先后顺序。
例如,如果需要先停止电机B,再停止电机A,则设定相关的判断逻辑。
电机停机信号发出3.:根据判断结果,主控制器会发出相应的停机信号,将停机信号传递给电机B,要求其停止运行。
电机停机等待4.:在电机B接收到停机信号后,主控制器设定一段等待时间,在该等待时间过后再发出停机信号给电机A。
电机A停机 5.:当等待时间结束后,主控制器发出停机信号给电机A,要求其停止运行。
至此,两电机实现了逆序停机的控制。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1.控制原理在这种控制方法中,电机1先以正转方式起动,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电机2再以正转方式起动。
当需要停止时,先停止电机2,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再停止电机1、通过延时控制,可以避免电机的冲击启动和停止,对电机和其相关设备的损伤较小。
2.控制装置这种控制方法所需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计时器(Timer)、两个接触器(Contactor)、一个控制按钮箱(Control Station)。
其中计时器设置两个时间延时参数,分别用来控制电机的起动和停止延时时间。
3.控制步骤(1)顺序起动:首先,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1启动按钮。
该按钮通过接触器1的触点控制电机1的启动。
电机1经过计时器设定的起动延时时间后,开始正转运行。
(2)逆序停止:当需要停止时,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2停止按钮。
该按钮通过接触器2的触点控制电机2的停止。
电机2经过计时器设定的停止延时时间后,停止运行。
(3)再次顺序启动:当再次需要启动时,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1启动按钮。
电机1经过计时器设定的起动延时时间后,开始正转运行。
(4)再次逆序停止:当需要停止时,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2停止按钮。
电机2经过计时器设定的停止延时时间后,停止运行。
4.控制参数设定(1)起动延时参数:根据具体需求和电机性能来设置。
需考虑到电机的起动时间和相关设备的启动稳定性要求。
通常,起动延时参数的设置范围为0-30秒。
(2)停止延时参数:同样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电机性能来设置。
需考虑到电机反向停止的时间和相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通常,停止延时参数的设置范围为0-30秒。
5.控制安全措施为了确保控制安全,需要进行以下安全措施:(1)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设备,如合适的计时器、接触器和按钮箱等。
(2)电路布线合理,避免漏电和短路现象。
(3)在电机起动和停止时,必须确保人员的安全,例如设置警示灯、警示声音或警戒线等。
(4)定期检查控制设备,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如保持接触器的良好接触性能,防止因烧毁导致的无法控制等。
PLC编程实例之六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PLC编程实例之六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用按钮控制6台电动机的启动停止。
当按下启动按钮SB1时,启动信号灯〔Y0) 亮,而后每隔5s顺序启动一台电动机,直到6台电动机全部启动,启动信号灯灭.当按下停止信号SB2时,停止信号灯〔Y7)亮之后,每隔3s逆序停止一台电动机,直到6台电动机全部停止后,停止信号灯灭.如果在启动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则每隔3s逆序依次停止已经启动的电动机,按急停按钮SB3,则全部电动机立即停止。
控制方案设计1.输入/输出元件及控制功能如表20-1所示,介绍了实例20中用到的输入/输出元件及控制功能。
2.电路设计6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PLC接线图和梯形图如图20-1所示。
3. 控制原理启动时按下启动按钮X0,则Y0得电自锁,启动报警信号灯亮。
同时定时器T0得电延时,延时5s ,T0常开接点闭合一个扫描周期,执行一次左移,将Y0的1左移到Y1,Y1=1,第一台电动机启动。
T0常闭接点断开一个扫描周期,T0重新开始延时,T0每隔5s 发一个脉冲执行一次左移,使Y1~Y6依次得电,即每隔5s 启动一台电动机,当Y6=1,最后一台电动机启动后,Y6常闭接点断开Y0和T0线圈,启动报警信号灯HL1灭,启动过程结束。
按下停止按钮X1,Y7得电自锁,停止报警信号灯亮。
定时器T1得电延时,X1上升沿接点执行一次右移,将Y0的0左移到Y6,Y6=0,第六台电动机立即停止。
T1每隔3s 发一个脉冲执行一次右移,使Y6~Y1依次失电,即每隔3s 停止一台电动机。
当Y1=1,最后一台电动机停止后,Y1常闭接点断开Y7和T1线圈,停止报警信号灯HL2灭,停止过程结束。
如果在启动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XI,则XI 常闭接点断开Y0线圈,Y0=O,接通停止信号,同时进行一次右移,逆序停止一台电动机,TI 每隔3s 发一个脉冲执行一次右移,逆序依次停止己经启动的电动机。
按下急停按钮X2, Y0〜Y6全部复位,所有电动机全部立即停止。
三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向停止控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三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向停止控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三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向停止控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分析:一、启动过程:1)按下启动按钮SB1,KM1线圈得电吸合,通过其常开触点KM1和KT4延断触点实现自锁,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开始计时;2) KT1计时时间到,其延闭触点KT1闭合,KM2线圈德电吸合,并通过常开触点KM2、KT3延断触点实现自锁;同时,KM2常闭触点分断,断开时间继电器KT1,其延闭触点KT1立即复位,时间继电器KT2得电,开始计时;3) KT2计时时间到,其延闭触点KT2闭合,KM3线圈得电吸合,并通过常开触点KM3、KA常闭触点实现自锁;同时,KM3常闭触点分断,断开时间继电器KT2,其延闭触点KT2立即复位;4)启动过程完毕。
二、停止过程:1)停止过程:KM1、KM2、KM3启动完成,其常开触点KM1、KM2、KM3闭合,此时按下停止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A得电吸合,常开触点闭合,KA的常闭触点分断,解除KM3自锁,KM3线圈失电分断;同时KM3常闭触点复位,中间继电器KA通过KM1常开触点闭合、KA常开触点闭合实现自锁; 时间继电器KT3得电开始计时;2) KT3计时时间到,其延断触点KT3分断,解除KM2自锁,KM2线圈失电分断;同时KT3其延闭触点闭合启动KT4,时间继电器KT4得电开始计时;3) KT3计时时间到, 其延断触点KT4分断,解除KM1自锁,KM1线圈失电分断;4) KM1常开触点分断,解除中间继电器KA自锁, 线圈失电分断; 同时断开时间继电器KT3, 其延闭触点KT3、延断触点KT3立即复位;其延闭触点KT3复位断开时间继电器KT4,延断触点KT4立即复位。
5)停止过程完毕。
三、SB3为紧急停止按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 目: 三台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北京吉利大学大学 10 届毕业论文(设计)
三个电动机顺序启动 逆序停止 摘要
PLC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控 制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功能完善等优点。长期以来,PLC 始终处于 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 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 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PLC 控制电路,
北京吉利大学大学 10 届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在生产过程,科学研究和其他产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备 的控制中,电气控制也比其他的控制方法使用的更为普遍。
本系列的控制是采用 PLC 的编程语言——梯形语言,梯形语言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 应用最广的语言,因为它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使逻辑关 系清晰直观,编程容易,可读性强,所实现的功能也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可 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是专为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 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 操作的指令,并采用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1.2 PLC 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1.控制方式 继电器的控制是采用硬件接线实现的,是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联 或并联极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形成控制逻辑,只能完成既定的逻辑控制。PLC 采 用存储逻辑,其控制逻辑是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即 可,称软接线。
2.控制速度 继电器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毫秒 级,机械触点有抖动现象。PLC 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速度快,微秒 级,严格同步,无抖动。
-5-
北京吉利大学大学 10 届毕业论文(设计)
很 强 的 磁 场 ,使 静 铁 心 产 生 电 磁 吸 力 吸 引 衔 铁 ,并 带 动 触 头 动 作 :常 闭 触 头 断 开 ;常 开 触 头 闭 合 ,两 者 是 联 动 的 。当 线 圈 断 电 时 ,电 磁 吸 力 消 失 ,衔 铁 在 释 放 弹 簧 的 作 用 下释放,使触头复原:常闭触头闭合;常开触头断开。 在电工学上,因为可快速切 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大电流控制(某些型别可达 800 安培)电路的 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 母 机 和 各 样 电 力 机 组 等 电 力 负 载 ,接 触 器 不 仅 能 接 通 和 切 断 电 路 ,而 且 还 具 有 低 电 压 释 放 保 护 作 用 。接 触 器 控 制 容 量 动 控 制 系 统 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设计要求,按下启动按钮时,M1 先启动,运行 60S 后 M2 启动,再运行 60S 后 M3 启动,按下停止按钮时 M3 停止,30S 后 M2 停止,再 30S 后 M1 停止。
关键词: PLC;电动机;继电器
北京吉利大学大学 10 届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PLC 的基础............................................2
3.延时控制 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滞后动作实现延时控制,而时间继电器定时精度 不高,受环境影响大,调整时间困难。 PLC 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作定时器,时钟脉冲由晶体振荡器产生, 精度高,调整时间方便,不受环境影响。
1.3 PLC 的工作原理
当 PLC 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 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 的 CPU 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2-
北京吉利大学大学 10 届毕业论文(设计)
1.3.2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 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
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 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 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 RAM 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 该输出线圈在 I/O 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 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 I/O 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 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 I/O 映象区或系统 RAM 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 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 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 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 I/O 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 I/O 点。即使用 I/O 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 程序直接从 I/O 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
二、主回路的设计 2.1 主回路接线图
需要三个电机来拖动,当然需要有一些短路过载等保护,继电器、空开的选型后面后 详细介绍,具体的主电路接线图如下:
2.2 热继电器
选用 JR16B-60/3D 型热继电器 其中“J”表示继电器,“D”带断相保护 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 (1) 额定电流为 20A
-1-
北京吉利大学大学 10 届毕业论文(设计)
1.1 PLC 的定义
第一章 PLC 基础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 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 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1.3.1 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 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
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 I/O 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 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 映象区中 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 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1.1PLC 的定义.....................................................2 1.2PLC 与继电器的区别.............................................2 1.3PLC 的工作原理.................................................2 1.4 西门子 PLC 的特点..............................................3 1.5PLC 的组成结构.................................................4 第二章 主回路设计............................................5 2.1 主回路接线图..................................................5 2.2 热继电器......................................................5 2.3 空气开关......................................................5 2.4 接触器........................................................5 第三章 PLC 的软件控制设计.....................................6 3.1 电动机的控制要求..............................................6 3. 2 分析控制要求并确定输入/输出设备..............................6 3.3 I/O 点的分配..................................................7 3.4 系统接线图....................................................7 3.5 系统梯形图....................................................8 3.6 系统调试及问题解决...........................................10 第四章 设计总结.............................................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长期以来,PLC 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 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 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计算机计数和微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 PLC 的发展,使的 PLC 的功能日益增强。PLC 是一 种固态电子装置,它利用已存入的程序来控制机器的运行或工艺的工序。PLC 通过输入/ 输出(I/O)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和接受输入信号。由于 PLC 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 所以它发展日新月异,大大超出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逻辑、顺 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 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大了 PLC 的功能,使其具有很强的的联网通讯 能力,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