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九年级英语说课稿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Module7GreatbooksUnit3》说课稿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3》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文学作品的讨论和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文学作品,如《罗宾汉》、《哈姆雷特》等,并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听懂并运用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进行交流。
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文学世界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2.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交际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照片或简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课堂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4.听力训练: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学作品听力材料,让学生听懂并复述故事内容;5.口语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讨论;6.写作任务: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Module9GreatinventionsUnit1》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 1》一. 教材分析《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 1》的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教材,以“Great inventions”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重要发明,以及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三位科学家的重要发明:爱迪生的电灯、莱特兄弟的飞机和贝尔的电话。
通过学习这些发明,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创新精神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
然而,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专业术语和句子结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迪生、莱特兄弟和贝尔的重要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能够运用这些专业术语和句子结构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发明,如手机、电脑等,引导学生谈论发明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5Museums》说课稿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5 Museums 》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5 Museums》主要介绍了博物馆的相关知识,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各类博物馆的名称及特点,提高对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的认识和兴趣。
本模块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Unit 1 What are museums?,Unit 2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Unit 3 British Museum。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较长的句子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博物馆文化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与博物馆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各类博物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描述博物馆的参观经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博物馆相关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2.难点:对于长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博物馆文化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博物馆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博物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参观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
3.Practice: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参观博物馆的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交流。
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学期说课稿《Module1Wondersoftheworld》说课稿(教师版)

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学期说课稿《 Modu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 》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Wonders of the world》是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1的主题单元。
本模块以世界奇迹为主题,通过引入世界各地的七大奇迹,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拓宽视野。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多种教学资源,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但同时,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语法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了解有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词、短语和句型,了解世界七大奇迹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课的生词、短语和句型,以及世界七大奇迹的相关知识。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以及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世界七大奇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七大奇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些奇迹的了解和看法。
2.新课呈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世界七大奇迹的详细信息,学习相关生词和短语。
3.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奇迹,并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表达。
4.练习巩固:通过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Module6ProblemsUnit3》说课稿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6 Problems Unit 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6 Problems Unit 3》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如何描述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提出建议和意见。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描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听懂并运用一些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但是,他们在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特别是在描述复杂问题时能够准确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型教学法。
通过设定各种真实的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问题,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通过展示一段关于生活中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听懂并理解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3.练习:通过设定各种任务和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说课稿 He has had an accident说课稿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说课稿He has had an accident说
课稿
Hehashadanaccident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Hehashadanaccident》,选自外研版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六模块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是九年级英语中重要的一模块,它围绕着“健康生活”这一主题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例如词汇,句子,语篇等。
本课内容是涉及“出行安全”、“生活习惯”、“饮食健康”、“充足睡眠”、“乐观心态”和“远离香烟和毒品”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都是依据中心话题展开的。
在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本课除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所以本课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九年级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目标是这样描述: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间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在交际活动中要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能参与简单的角。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7GreatbooksUnit2》说课稿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2》的话题是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两篇文学作品《The Merchant of Venice》和《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并通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和口语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口语表达。
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还较为陌生,可能存在阅读难度大、理解困难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和表达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两篇文学作品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新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
3.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和短语,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4.文学鉴赏: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口语表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Module7GreatbooksUnit1》说课稿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外研版九年级英语《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1》以文学名著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单元包括两篇文章,分别为《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对文学名著有一定的了解,但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关于文学名著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Hyde》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阅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书籍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名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呈现:介绍《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The strange caseof Dr Jekyll and Mr Hyde》这两部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说课稿
课题:Lesson50 Standing Room Only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
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
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
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
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
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
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
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
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
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
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
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
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
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