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话与寓言的区别教学内容
幼儿童话和寓言

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童话和寓言教学目标:在介绍分析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寓言和童话区别,寓言改编成童话的方法,以及儿童文学其分作品改编成幼儿童话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寓言改编为童话的方法2、其它儿童文学作品改编为童话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寓言改编为童话的方法及其创作实践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本节教学内容要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寓言和童话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而富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童话故事更是受到幼儿的热爱。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能够带领幼儿欣赏童话,而且还要能够自己改编童话。
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故事中取材进行改编,也可以结合生活自己创作。
今天我们要来讨论的就是幼儿童话的改编和创作。
二、新授(一)寓言与幼儿童话1.什么是寓言?隐含着哲理教训的或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
包括民间流传和作家创作两类。
举中国例三大发祥地著名的寓言集:古印度《五卷书》古希腊《伊索寓言》法拉封丹寓言德莱辛寓言俄罗斯克雷洛夫寓言2.寓言和童话的异同(学生自学)明确:同为故事,童话要生动些,更注重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及环境的渲染,语言更活泼,结构更复杂,篇幅也稍长些。
3.怎样为幼儿改写寓言?寓言主要是为成人创造的,它的深刻寓意幼儿难以理解。
但是许多幼儿有非常有趣的情节,幼儿可以接受。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情节比较有趣的寓言进行改写,介绍给幼儿。
(1)确定角度,淡化寓意看例子,学生阐述。
(2)增添新形象,扩展情节看例子,学生阐述。
(3)丰富原有形象,增添细节看例子,学生阐述。
(4)改用浅显生动的语言看例子,学生阐述。
三、课堂小结:寓言和童话有许多相似点,但要想让幼儿感兴趣,必须注意改编。
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改编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练习《兔子和乌龟》表现乌龟坚韧不拔第二课时本节教学内容要点:学习幼儿童话的改编。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什么是寓言?2、改编寓言要注意什么?找学生回答,师生明确。
童话与寓言有何区别

童话与寓言有何区别语言和童话都是将生活哲理和智慧应用在简单的文字上,使大家易于接受,但是童话是更通俗一些,更娱乐一些。
1、从文体上:童话是优美的记叙文《卖火柴的小姑娘》;寓言是说明文或带有说明性质的记叙文。
《自相矛盾》2、从侧重上:童话侧重于叙事《皇帝的新装》;寓言侧重于说理。
《骆驼和羊》3、从字数上:童话通常比寓言多。
《神笔马良》和《黔驴技穷》4、从对象上:童话面对儿童;寓言面对成人,也面对儿童。
5、从情节上:童话的情节曲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的情节直白。
《塞翁失马》6、从创作上:童话大部分是文人创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大部分来自民间。
《揠苗助长》7、从效果上:童话大部分是歌颂美德;《神笔马良》;寓言大部分讽刺时弊。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8、从来源上:童话多写古代;《猎人海力布》;寓言多写当代。
《龟兔赛跑》9、从角色上:童话多写人;《神笔马良》;寓言多写物。
《陶罐和铁罐》掩盖过失的猫有一只猫,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不得了,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它捕.(pǔbǔfǔ)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
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
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就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
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
伙伴们打算救它。
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这是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就沉没.(m...ò.).了。
“走吧!”伙伴..ò.m.é.i mu们说,“现在,它大概在表演潜水了。
”阅读练习:1、划掉短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过错——()惊奇——()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声音延续B、解释说明C、意思转折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意思省略B、说话断断续续C、话语突然停止5、文中的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A、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繁简区分
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
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
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三、从情节结构区分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
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四、从幻想法则区分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
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五、从写作对象区分
童话的对象是儿童,寓言的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人借鉴的。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挖苦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繁简区分
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构造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
而童话那么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
科学童话那么重在知识的传播。
三、从情节构造区分
寓言的故事比拟简单,一般没有完好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
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那么有较高的要求。
四、从梦想法那么区分
童话的梦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底,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开展。
而寓言那么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
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
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五、从写作对象区分
童话的对象是儿童,寓言的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人借鉴的。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一、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
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
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
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
如《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积累专项: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四五年级)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长短区分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寓言和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童话 话的联系与区别
寓言与童话的联系性:
◆ 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 象征等艺术手法。
◆ 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文体童话寓言或寓 言童话 。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 主题设置上的重心不同 。寓意重说理,诸要素都以 说理为核心而铺设。童话超“理”而存,重在以想象性的 故事表现精神性的梦想与游戏般的狂欢,营建童年的家园, 对现实生活的折光反射是间接的。
狼和山羊 捷克 恰佩克
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订一项协定: 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 我。
【评析 】用一句话讲一个故事,透视一个道 理,幽默而深刻。
◆ 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着眼于从现实事物 与虚构事物中找到相同点,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限于理性 逻辑的框架。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在真 中求幻、幻中求真,形成真幻结合、似真似幻、富有奇幻 色彩的童话意境。
统编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类课文解读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类课文解读及教学建议童话和寓言是学生喜爱的两种文学体裁,统编教材中选入很多的经典童话作品,同时也入选了多篇寓言故事,由整组童话、寓言单元,有策略单元,有作单元,也有根据“双线组元”需要由浅入深地编入教材,这样编排,彰显了统编教材系统性、科学性特点。
那么,童话和寓言故事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怎样分布的?这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接下来我向各位领导、专家把自己的研究收获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童话、寓言类课文解读(一)童话的概念、分类及课文解读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1.童话的类型(1)童话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神话、民间传说、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和幻想小说。
《格林童话》属于民间童话;《安徒生童话》属于创作童话;民间童话的特点是口语、模式化;创作童话的特点是书面语、个性化。
(2)童话从表现题材上看,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两类。
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文学童话又叫品德童话。
超人体童话:这类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化多端的邪术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这类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当中,如四下第八单元的26课《巨人的花园》,27课《海的女儿》,28课《西游记》。
拟人体童话:指幼儿童话常采用拟人体的写法,如小猫钓鱼、小溪唱歌……在《小象滑梯过生日》中,小金丝猴、小兔、小松鼠、小狗等动物以及本来没有生命的大象滑梯等都会讲话,都有各种行动和感情。
这类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
例如猫、狗、鱼、虫、鸟、树、石、风……常人体童话: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如《皇帝的新装》;四下第八单元的26课《宝葫芦的秘密》等课文。
科学童话。
初中语文语文常识(体裁)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初中语文语文常识: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繁简区分
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
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
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三、从情节结构区分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
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四、从幻想法则区分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
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
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五、从写作对象区分
童话的对象是儿童,寓言的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人借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一、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
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
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
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
如《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积累专项: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四五年级)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长短区分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
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
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三、从情节结构区分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
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四、从幻想法则区分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
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动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五、从读者对象区分童话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寓言的读者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专为成人写的。
【例文】小骆驼的疑问一天,一头小骆驼问它的爸爸:“我们的背上为什么要有驼峰?”骆驼爸爸说:“因为我们在跨越沙漠时要储存脂肪和水分呀。
”小骆驼又问:“那我们的脚底为什么要长肉垫呢?”骆驼爸爸自豪地说:“这样比较容易穿越沙漠呀!”这时,小骆驼又问:“那……那我们现在在动物园里干吗?”【赏读】这是一个寓言故事。
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不讲求情节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重在说明制造动物园者和被关在动物园者的双重悲哀。
根据朱木郎、李秀梅作文大课堂教案整理,请勿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目的!童话与寓言的区别1、从文体上:童话是优美的记叙文;寓言是说明文或带有说明性质的记叙文。
2、2、从侧重上:童话侧重于叙事;寓言侧重于说理。
3、3、从字数上:童话通常比寓言多。
4、4、从对象上:童话面对儿童;寓言面对成人也面对儿童。
5、5、从情节上:童话的情节曲折;寓言的情节直白。
6、6、从创作上:童话大部分是文人创造;寓言大部分来自民间。
7、7、从效果上:童话大部分是歌颂美德;寓言大部分讽刺时弊。
8、童话更多偏向于故事情节,童指儿童,面向的是更多的儿童能够听得懂故事内容,喜欢或讨厌故事的人物,培训儿童的基本正义观、是非观。
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寓言和童话一样都是虚构的,但寓言更通的是通过故事告诉世人一些道理,对今后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面向的读者应该是比童话的读者要略为大些的。
比如《白雪公主》可能2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而《狐狸和葡萄》可能就要5岁左右的孩子才能听懂。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1。
有所寄托的话2。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力,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对童话、寓言和神话这三种文学样式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指鹿为马,有时混为一谈。
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样式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
为明确概念,在此我略谈三者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
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最早的神话。
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
在中国古书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外国神话较有名的如《荷马史诗》等。
三、特点不同。
童话常常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灵。
童话中的形象时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极大的夸张性。
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是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们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
注:本文系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等资料整理而成。
一般现在时基本用法介绍【No. 1】一般现在时的功能1.表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状态。
如:The sky is blue.天空是蓝色的。
2.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如: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我每天六点起床。
3.表示客观现实。
如: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1. be动词:主语+be(am,is,are)+其它。
如: I am a boy.我是一个男孩。
2.行为动词:主语+行为动词(+其它)。
如: We study English.我们学习英语。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he, she,it)时,要在动词后加"-s"或"-es"。
如:Mary likes Chinese.玛丽喜欢汉语。
【No. 2】一般现在时的变化 1. be动词的变化。
否定句:主语+ be + not +其它如:He is not a worker.他不是工人。
一般疑问句:Be +主语+其它。
如:-Are you a student? -Yes. I am. / No, I'm not.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如:Where is my bike? 2.行为动词的变化。
否定句:主语+ don't( doesn't ) +动词原形(+其它)。
如: I don't like bread.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要用doesn't构成否定句。
如: He doesn't often play. 一般疑问句:Do( Does )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如: - 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 Yes, I do. / No, I don't.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要用does构成一般疑问句。
如: - Does she go to work by bike? - Yes, she does. / No, she doesn't.【No. 3】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