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合集下载

寓言和童话的阅读方法

寓言和童话的阅读方法

寓言和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一、学习寓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篇幅虽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把握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故事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还有我们人类。

我们在弄懂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要知道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故事的内容。

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3、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

《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二、学习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童话?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导读: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儿童文学中常用到的三种文学样式童话、寓言和神话,到底什么是童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神话,也许大家都不太清楚。

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样式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

其实,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

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

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小学中、高年段,学生们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关于童话、神化、寓言的文学作品,从书中获取了不少的知识。

但我发现他们在做这方面练习的时候,却对神话、寓言和童话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甚至指鹿为马,混为一谈。

为明确概念,在此我从三方面来略谈一下三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一定深度的思想教育。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寓言常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2.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19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产生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和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背后有个操纵一切的神,于是他们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

这便是最早的神话。

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稍微晚些。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形式。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神话、寓言、童话的特点

神话、寓言、童话的特点

神话、寓言、童话的特点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
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篇幅都比较短小,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故事情节大多为虚构,面向大众。

2.童话,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同样虚构,但主要为讲述美好,
生动可爱的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涉及反面负能量情节的。

3.神话故事,民间文学的一种。

一般起源于远古时代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
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一、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

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

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

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

如《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积累专项: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四五年级)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长短区分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合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实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持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理解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理解对社会种种形态实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很多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导读:小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对自己有着很大的好处,在考试中也可以更从容的应对,写作中也可以引经据典。

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一、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

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

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

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

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

童话更多偏向于故事情节,童指儿童,面向的是更多的儿童能够听得懂故事内容,喜欢或讨厌故事的人物,培训儿童的基本正义观、是非观。

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寓言和童话一样都是虚构的,但寓言更通的是通过故事告诉世人一些道理,对今后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面向的读者应该是比童话的读者要略为大些的。

比如《白雪公主》可能2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而《狐狸和葡萄》可能就要5岁左右的孩子才能听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这篇童话说的是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国家里,冬天的一天,老头儿希望得到一块苹果馅饼,巧的是,正在做时,一块天掉进了面团里,被包进了馅饼。

哎呀,天被包进馅饼里,会发生什么事?当烤面包的炉门打开后,馅饼飞了起来。

老头儿和老太太追着馅饼,跳上了馅饼,一起飞上了天。

飞行过程中,小花猫、用光飞机燃料的飞行员、忘了怎么飞翔的鸭子、忘了下山路的山羊、想家的大象一起跳上了馅饼,一起飞行起来。

最后,他们落到了海上。

苹果馅饼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岛,上面有暖洋洋的阳光,有树,有花,还有刚刚一起飞行的人。

他们在岛上快快活活地生活着,再也没有回过家。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中的人物一般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形象,童话所描述的故事一般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篇童话是一篇带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童话的幻想是通过夸张、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

童话里的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夸张。

童话中的人物是象征性的,象征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某些事物或某种社会观念。

童话中的拟人化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一切非生命的事物、观念的拟人化。

这些拟人化后的“人”并不等于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保留着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馅》里的那块天是最大的夸张,故事中的人物象征了现实中一些对生活很困惑的人。

而鸭子、大象等都是一种拟人的手法。

《特里什卡的外套》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特里什卡的外套先是两肘磨出了洞,他便从两袖剪布来缝,当发现袖短止后,他又剪下衣襟下摆去接。

特里什卡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还是弄巧成拙。

寓言有三个特征:1.强烈的教训性2. 明显的比喻性3. 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寓言和童话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虚构的、幻想的,都可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有教育意义。

但二者毕竟是有区别的。

寓言的篇幅一般短小,结构单纯,情节简单,幻想程度较轻,语言朴实精练,要言不烦,通篇构成一个比喻。

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结构比较复杂,情节比较曲折,幻想比寓言更丰富、更奇特,语言多加修饰,刻画人物形象比较细致,但不可能通篇构成一个比喻。

鉴赏:《馅饼里包了一块天》这篇童话是在富有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展开的,老头儿希望得到一块苹果馅饼,其实他是对冷寒的天气不满意呢!他真想到一个有暖洋洋的太阳的地方去。

不过,这童话中并没有说。

老太太在做馅饼的时候,掉下来一块天,掉下来的天,成了推动故事前进的重要道具,成了对生活希望的重要寄托。

其实,馅饼上的人都是处在某种困境中,都有想摆脱的愿望,飞行的馅饼无疑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最后,馅饼成了一座绿岛。

每个人都在岛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

这是一种童话中的乌托邦世界。

阅读指导:
我认为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年级的学生说不懂事但也已经有了比较多自己的想法,有明显的喜欢一样事物或者讨厌的情绪。

所以我会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的好奇心,使他们对阅读材料至少不排斥,最好是想读,迫切渴望读。

其次我认为《馅饼里包了一块天》这篇童话故事,对阅读的要求比较高,一来是比较长,二来他还蕴涵了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影射,要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或更深层次的东西可能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会让他们用精读的方法来阅读这篇文章,老师适当地提点,加上一些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好这篇文章。

最后我会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把阅读的篇目巩固成自己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