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关于种子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关于种子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关于种子的知识点作为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是植物繁衍的核心机制。

在七年级生物学课程中,关于种子的知识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种子的定义、种子的结构与特点、种子的生态学以及种子传播等方面探讨种子的知识点。

一、种子的定义种子是植物通过有性生殖所产生的一种生殖结构,具有新一代的遗传信息和养分物质。

种子成熟之后,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萌发生长为植物体,进一步进行繁殖和发育。

种子的出现有助于固定植物种群,适应环境和维持物种的基因稳定性。

二、种子的结构与特点1. 种皮:种子的外壳,用于保护种子内部的胚珠和胚乳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 胚乳: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和水分的重要来源,由细胞质和薄壁细胞组成。

3. 胚珠:种子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受精卵、胚柄和胚轴。

受精卵是植物新一代的生殖细胞,负责发育为植物胚胎;胚柄是将胚珠与种皮相连的部分;胚轴负责将萌发时所需的养分物质输送到胚珠和胚乳中。

4. 休眠状态:种子在成熟后经过一定的胚胎发育阶段后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出现再次萌发生长。

三、种子的生态学种子与植物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种子的数量、尺寸、萌发条件、传播方式等特征对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种子数量大、传播距离远的植物种类往往能够在更广泛的生境类型中适应生存。

种子也能通过发芽时间、休眠状态等生态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和竞争关系。

四、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1. 借助动物传播:某些植物种子能够通过动物的胃道排出并在排泄物中成熟,随后被风吹、水流等机械因素分散到新的地点生长。

2. 通过风力传播:一些轻盈的种子能够通过水平飞行,随着风的方向移动到其他地点,比如蒲公英等。

3. 爆裂方式传播:某些种子能够通过植物本身的生理特征自动弹射出去,比如豆角、翻车鱼等。

总之,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种子的结构、特点、生态学及种子的传播方式对进一步认识植物繁殖有着重要的作用。

种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种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种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种子在植物学研究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植物开始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了植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能力,还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种子生物学的现状和前景。

一、种子的组成和结构种子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器官结合而来的。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种子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植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胚乳、胚和种皮。

胚乳常常占据种子的大部分,是给身体提供营养的主要储存器。

胚乳的组成一般包括蛋白质、油脂和醣类等有机物质。

而胚则是发育成植物的组织。

种皮则是由一层或多层细胞构成,保护胚和胚乳。

种子应该说是植物在繁殖中的“重要货币”,其组成和结构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生殖状态。

因此,种子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发现植物的生长和营养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种子的萌发和发芽对于植物的种群增长至关重要。

在萌发和发芽过程中,跟复杂的信号传导、生理代谢、分子组成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实验为研究员们指出了方向。

尽管我们现在对种子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生物,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我们去发掘。

由于种子芽的生长过程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种子里都存在多种不同的机制。

其中复杂的机制包括激素信号传导和细胞生长等过程。

这些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对种子萌发和发芽过程的理解。

此外,近年来新兴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也为研究种子的萌发和发芽过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手段。

高通量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和生理学参数的变化,以便深入了解种子萌发和发芽的过程。

三、种子存活和耐受性在自然界中,种子的存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因为种子在能够繁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存活才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也想知道:如何存活更长时间?如何让不同环境下的种子持续较好的存活?近年来,物种的耐受性研究吸引了非常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种子生物学-复习材料

种子生物学-复习材料

种子生物学一.大题总结绪论1.种子的涵义:植物学上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农业生产上指凡是能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2.种子生物学的内涵:是农学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育种工作以后的事,即作物品种选育成功进入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工作;也是植物学分支,研究种子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阐明植物种子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与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并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环节3.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资料;种子是绿色革命的主体,农业科技的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谁控制种子谁就能控制世界;种子不仅是农业的起点,还是终点,而且通过种子的贮藏与更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4.种子工程的意义与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途径意义: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是把种子的选育、生产、加工、推广、销售、质量检测、加工工艺、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工程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建设的组织与运行管理。

途径:实施种子工程要实现种子工作的四个转变:①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转变;②由行政区域自给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③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集团化转变;④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最终达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育繁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

5.为什么说种子是特殊的商品①种子本身的独特性②种子有特定的生产适应性、易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③利用种子时间的有限性④种子生产方式的特殊性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1.种子发育成熟过程经历哪些阶段?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哪些物质积累?阶段:①胚的发育②胚乳的发育③种被的发育物质积累:成熟过程中养分由同化器官向贮藏器官转移,种子大小、重量、发芽率上升,但含水量下降。

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含量降低,淀粉的支/直升高,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贮藏蛋白增多。

2.种子成熟的概念?形态成熟: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生理成熟: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3.什么是脱水耐性?指的是种子对低含水量或脱水的忍耐程度, 即植物种子在脱水后的活力或发芽力的变化情况, 其反面称为顽拗性或脱水敏感性4.脱水耐性是如何获得的?种子脱水耐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如何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发育时逐渐发生的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结果, 其中包括后期阶段专一性保护物质的合成影响因素:① 蛋白, 这些蛋白质可能起脱水保护剂和代替水的作用; ②非还原性糖的积累, 以维持干燥条件下膜和蛋白质的稳定性;③ 脂类和抗氧化系统, 是脱水过程中防止、忍耐或修复自由基攻击的抗氧化剂和酶等; ④ , 它调节蛋白的合成。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物学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2.胚:是种子最主要的部分,通常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小植物体,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3.多胚现象:通常每颗种子只有一个胚,但有时可发现同一颗种子里包含着2个或2个以上的胚,这称为多胚现象。

4.无胚现象:有时能看到水稻、小麦、玉米、蓖麻及某些伞形科植物的种子,外形正常,而内部却缺少胚。

由于卵细胞未能受精或受精以后在胚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而中途停止发育或发育得很小。

5.胚乳:内胚乳(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成;外胚乳( 2n),由珠心细胞发育成;裸子植物的胚乳(1n), 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6.二、填空1.种子外表性状的差异主要可以从性状、色泽、大小三方面进行区分。

2.种子的大小往往用其重量(千粒重或百粒重)作为衡量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3.种子的性状和色泽在遗传上是相当稳定的性状,长度和宽度一般较稳定,厚度受环境影响大。

4.一般认为胚乳细胞是死的,但外层的糊粉层细胞是活的,发现有细胞核,含有线粒体,还有酶产生。

5.三、简述1.种被上有哪些构造呢?真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果实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上也多留有子房的遗迹,而假果的果皮外还常附有宿存的花被。

2.种子的基本构造:(1)果皮和种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而成,一般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皮由一层或二层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种皮外部胚珠遗迹:①发芽口:受精前胚珠时期的珠孔,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经此空进入胚囊。

当胚珠受精后发育成为种子,就称为种孔或发芽口。

②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③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它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④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可自由移动的水分,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束缚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

(亲水胶体含量高,亲水物质亲水性强,种子的临界水分就高。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分子中不含极性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范围。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南方<北方,低温干燥:↑;仓贮条件好:↑;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所以低温干燥的北方安全水分定的高些,更有利于种子贮藏)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吸湿性)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叫做吸附性。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mg)。

酸价高,品质差。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哈气。

原因:分解释放小分子;氧化分解/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破损。

呼吸作用: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硬实:是指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的种子,是休眠较深的一种形式,利于种子寿命延长和后代繁衍。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物学

被障碍:许多种子在成熟后,种被常成为萌发障碍而使种子处于不能萌发状态。种
被影响种子萌发又 分三种情况: (1)种被不透水(2)种被不透气(3)种被机
械障碍 3、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有些植物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积累一些抑制萌发的
物质,当积累达到一定量时,种 子便陷入休眠。 4、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 导致
二次休眠外界条件主要有:①不适宜光照,如喜光种子无光,忌光种 子有光。②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 (3)选择题 (4)看图标注 (5)判断题 (6)简答题 (7)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种子:凡是农业生产上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2、真种子:由母株花器中胚珠发育而来的一大类植物学上所指的种子。 3、颖果:禾本科作物所产生的种子属于这一种,子房一室,含种子一粒,在种子外部包有 薄薄的果皮,和种皮密接在一起,不易分离。 4、子实:类似种子的果实。 5、谷实:禾谷类作物的子实有时也称为谷实。 6、子粒:子实及真种子均可称为子粒。 7:种质:作为品种资源予以保存以待利用的种子。 8:良种:指用常规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简答题 1,农业种子应该包括哪些类型?
第四章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
多胚现象:1粒种子中有2个或2个以上胚的现象。 无胚现象:种子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现象。 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是指配子体不经配子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只限于胚囊中不经受精产 生胚的现象: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 →胚)。 无性种子: 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 种子成熟:形态上和生理上的成熟,缺少一种条件都不能叫做种子真正的成熟。

种子生物学(完整版)

种子生物学(完整版)

种子植物学: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受精胚珠) (狭义)农学:直接用作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农业种子) (广义)种子休眠植物经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学特性。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脂肪酸败因储藏不当或储藏过久(湿、热、光、空气),脂肪发生变质,产生醛、酮、酸类物质而发出不良气体,并变苦味,种子生活力丧失,品质显著降低。

原因:1 脂肪水解:脂酶作用下—游离脂肪酸+甘油(酸价上升),微生物分解作用(大量);种子本身酯酶2 脂肪氧化:饱和脂肪酸氧化—微生物作用下—酮酸—酮+二氧化碳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化学氧化和酶促氧化—醛和酸脂肪酸败与种子品质⏹种子中脂肪含量,尤其是胚部脂肪含量,与种子的劣变、种子寿命间存在密切关系。

⏹油质种子不耐储藏!食品加工中往往要去除胚、糊粉层;精度低面粉、稻米;玉米不耐贮藏平衡水分种子对水分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湿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种子对水分的吸附和解吸速度相同时,种子含水量就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

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1、大气湿度;2、温度;3、种子的化学物质亲水性;4、种子部位与结构特性。

种子平衡水分应用:确定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解释油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较低原因;特定条件下种子吸湿和解吸的分界线;看作某一特定条件下种子最大持水量,在特定条件下种子的失水量也和平衡水分有关,在种子干燥中有应用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Harper(1977)将种子休眠划分的类型原生(固有)休眠,次生(诱导、二次)休眠,强迫(生态)休眠各类种子的胚具有的基本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某些含量很低但却能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化学成分。

主要有植物激素、酶、维生素种子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分化,直到完全成熟。

1.胚胎发生期:受精开始到胚形态初步建成,以细胞分裂为主,同时进行胚、胚乳或子叶的分化。

种子生物学概念

种子生物学概念
假多胚现象:是指几个额外胚从同一珠心中的不同胚囊所产生,或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单独胚囊的珠心互相融合所产生的情况而言。
种子休眠:种子本身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给予适当的发言条件也不能发芽。
种子休眠期:是指一个种子群体休眠时间的长短。
种子活力:是指种子的健壮度,包括迅速整齐萌发的发芽潜力、生长潜势和生产潜力。
顽幼型种子:是指对干燥和低温敏感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贮藏寿命短。
硬实:自然界具有许多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由水:是指不被种子中的胶体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
结合水:是指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不具备普通水的性质,不能做容剂,低温状态不会结冰,自然条件下不易蒸发,并具有另一种折光率。
多胚现象:在一个胚珠中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胚的现象。
真多胚现象:是指同一个胚囊中发育几个胚的情况而言,其形成方式有两种。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有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农业种子:凡是农业生产上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临界水分:当游离水出现以后,种子中的水解酶就有钝化状态转变为活化状态,这个转折点的种子水分称。
平衡水分:种子对水气吸附和解吸以同等速率进行,这时的种子水分。
安全水分: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种子萌发:指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状态恢复到生理代谢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
种子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当种子与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则很快吸水而膨胀,直到细胞内部水分达到一定饱和程度的过程。
种子发芽:种子萌发以后,种胚细胞开始或加速分裂和分化,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概念(从植物学,农业上分析)?答:在植物学上,种子是指有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它的最外面是种皮,内含胚和胚乳。

不包含花器的其他组织所发育的部分。

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是用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农业种子。

农业种子几个类型?大体归纳为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四大类。

真种子:整个籽粒由胚珠发育而来。

类似种子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的还附有花器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附属物。

营养器官:生产上常利用某些植物营养器官而非繁殖器官作播种材料。

人工种子:是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胶囊中,使其外观、构造、功能均像天然种子。

种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a、鉴别品种的重要依据b、与清选分级及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c、种子大小和整齐度和饱满度与播种品质有关d、根据农作物种子的千粒重推算田间播种量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1.种子内部哪一部分构造为最主要的部分?为什么?答:种子内部最重要的部位是种胚。

因为种胚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

在种子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已有初步的器官分化,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2.种子的外表性状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由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组成。

3.种子内部基本构造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答:种子由种被、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其层次的多少、结构的致密程度、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加厚状况等,因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是种子的鉴别的重要依据。

种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胚乳是有胚乳种子的贮藏组织,依起源不同胚乳分为内胚乳和外胚乳。

极核受精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称内胚乳,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称为外胚乳。

绝大多数种子的胚乳是内胚乳。

4.简述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绘出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图(1)种子外部形态:外形---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种被上的构造---种脐、发芽口、脐条、内脐、种阜。

(2)种子的内部结构具有共同性,均由种被、种胚和胚乳三大部分构成。

5.举例说明种子植物学分类一)根据胚乳有无分类1、有胚乳种子(1)内胚乳发达---- 如禾本科、大戟科、蓼科、茄科、伞形科等(2)内胚乳和外胚乳同时存在---- 这类植物很少,如胡椒、姜等(3)外胚乳发达---- 甜菜、苋菜、菠菜。

(4)胚乳、子叶均发达----蓖麻、黄麻2、无胚乳种子有发达的子叶,有胚乳遗迹。

大豆,油菜、瓜类、棉花。

(二)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从植物形态学来看,往往包括种子以外的许多构成部分,现根据这些特点,分为以下五个类型:1、包括果实及外部的附属物2、包括果实的全部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内果皮)4、包括种子的全部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种皮的外层已脱去) 7.为什么内胚乳是三倍体,而外胚乳胚部是二倍体被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来自雄配子体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这称为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之后,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这时胚为二倍体。

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是三倍体结构,称为内胚乳。

有些植物珠心组织随种子的发育而扩大,形成一种类似胚乳的贮藏组织,称为外胚乳。

外胚乳由体细胞发育而来,故为二倍体。

8.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谈谈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异常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胚的现象。

根据多胚是否产生在同一个胚囊中,多胚现象又可分为真多胚和假多胚两种。

真多胚来源主要有三种(1)裂生多胚:由合子、原胚或胚柄裂生产生胚。

(2)助细胞或反足细胞产生胚,以助细胞产生胚为常见。

(3)珠心、珠被细胞进行活跃分裂形成胚;假多胚来源有三种(1)在同一珠心中形成多数胚囊;(2)两个或更多的珠心融合成一体;(3)由一个珠心裂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珠心。

2、无胚现象:在一批种子中,有时可发现外形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种子,称为无胚现象。

原因:(1)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2)卵未受精或者远缘杂交,异种花粉受精,虽完成了双受精过程,但终因生理不协调而胚中途夭折,胚乳和种皮得以发育;(3)由于某些昆虫如椿象等在种子发育初期的为害,当它们从幼小种子吸取汁液时能分泌某些毒素,导致胚死亡;3、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

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配子生殖。

4、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原因:生理不协调,有三种情况,(1)是胚和胚乳发育都不正常而使种子早期夭折;(2)是胚乳可能发育正常但胚不正常,导致产生无胚种子;(3)是胚开始发育正常,但由于胚乳发育不正常,发育中的胚尤其是胚乳没有充分发育而过早解体。

9.简述种子胚,胚乳,种皮的发育过程和特点?(1)胚发育过程:被子植物胚的发育是从双受精完成形成合子开始,经过合子休眠期、原胚发育期、胚基本器官分化期和胚扩大生长期,最后达到成熟。

(2)胚乳发育过程:被子植物的胚乳多是由极核受精发育而来,是三倍体结构。

而裸子植物的胚乳是由雌配子体发单倍体的贮藏组织(3)种皮发育过程:随着受精后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细胞也在不断生长和变化,形成种皮包被在胚乳外面,起保护作用。

10.简述禾谷类,豆类,十字花科,锦葵科作物种子的成熟阶段和特点1.禾谷类成熟阶段:乳熟期,黄熟期,完熟期,枯熟期。

禾谷类种子成熟特点:基本上和开花次序是一致的,先从主茎上的花序开始,然后再轮到分蘖。

2.豆类成熟阶段:绿熟期,黄熟前期,黄熟后期,完熟期,枯熟期。

豆类种子成熟特点:也是从主茎到分枝,在每一个分枝上或一个花序上是从基部依次向上成熟。

3.十字花科类与锦葵科类成熟阶段相似:白熟期,绿熟期,褐熟期,完熟期,枯熟期。

十字花科类种子成熟特点:以油菜为代表,主轴先熟其次第一分枝,再次第二分枝,各分枝间的成熟程序由上而下;就每一花序而言,无论主轴分枝,均由下向上,由内向外成熟。

4.锦葵科类种子成熟特点:以棉花为代表,就全株而言成熟程序是从基部到顶端,下部果枝上的蒴果最先成熟。

就每一果枝而言,则由内向外,即越靠近主茎的蒴果,成熟越早。

11.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有什么影响?1、温度。

在种子成熟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储藏物质的运转,以及种子内物质的合成。

高温可以促进种子成熟过程,缩短成熟期。

低温会延迟成熟期,并往往会形成秕粒或种子不饱满。

2.湿度。

种子在成熟初期含有大量水分,在天气晴朗,空气湿度较低,蒸腾作用强烈的情况下,对种子合成作用有利。

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会使种子的成熟延缓。

干旱会使种子的成熟提早。

3.土壤。

在盐碱度高的土壤中,种子成熟成熟会提早,但饱满度较差。

4.营养。

营养条件可以影响种子的成熟期,在土壤瘠薄及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由于养分缺乏,成熟期提早,缩短了种子成熟过程养分积累的时间,因此,影响种子的饱满度和产量。

12.综述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变化种子成熟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1)外形及物理性变化:种子体积和鲜重迅速提高;种子干重和比重随种子发育而逐渐提高,到完熟期达到最大。

种子硬度和透明度随着成熟由低变高;种子导热性由高变低;种子生长一般是先长度生长再宽度和厚度生长,完熟期达到本品种的固有形状。

(2)储藏物质的积累:物质的积累的顺序一般是结构蛋白质—淀粉—脂肪—贮藏蛋白质,种子发育到后期,随着贮藏蛋白质的迅速增多,淀粉粒有解体现像。

而就种子的不同部位而言,营养物质一般先在果种皮处暂时积累,然后再转移到胚乳和胚中。

(3)发芽力的变化:a、随种子发育而逐渐提高,即越成熟的种子,发芽势越强,发芽率越高,一般农作物中无休眠期的品种都表现出这样的趋势;b、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力一般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趋势;c、种子在整个母株上的生长阶段都不具有发芽力,必须在收获后置一定条件下数周或数月,胚发育完全后方能发芽。

13.自然休眠和强迫休眠有何不同?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休眠的意义;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所以休眠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延续。

强迫休眠:种子已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缺少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

自然休眠:种子本身未完全生理成熟,或存在发芽的障碍,虽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仍不能萌发。

自然休眠是生理特性为内因,强迫休眠是外界环境所导致为外因。

14.名词解释: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硬实: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状态的种子。

15.说明水稻大豆棉花种子的休眠原因水稻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由于稃壳包被籽粒,使萌发时种胚的氧气供应受阻。

大豆种子休眠的原因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

棉花种子休眠的原因种皮透气性不良。

16.举例说明种皮控制种子休眠的三种途径,举出破除这种休眠的两种方法种被不透水,种被不透气,种被的机械障碍。

解除休眠方法:机械损伤处理,化学药剂处理。

17.油菜小麦种子为什么深色品种休眠特性深于浅色品种?(1)因为小麦,油菜均为感光性种子,光照有利于缩短或解除种子休眠。

若小麦,油菜种皮颜色较深,会阻止光线到达胚部,使种子不易萌发,所以深色品种休眠特性强于浅色品种。

(2)深色品种小麦种子的种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使种皮细胞加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无法进入种子内部,致使种子无法萌发。

(3)深色品种油菜种子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状况影响种皮的透性,导致其休眠期较强。

18.种子活力和生活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常用TTC法鉴别。

种子活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通常指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能力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能和指标。

假若用四唑进行染色,着色部位说明种子是活的,但这些种子不一定都能发芽,即使能发芽的种子,活力还有高低之分。

由于生活力是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发芽力,因此可以说生活力是活力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19.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分为:发芽法测定,逆境法测定,生理生化法测定三种类型。

发芽法测定包括标准发芽试验法测定,幼苗生长测定,幼苗评定试验。

逆境法测定包括冷冻实验,低温发芽实验,加速老化试验,冷浸试验等。

生理生化测定包括电导率测定,四唑定量法测定,ATP含量测定。

20.根据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以及种子劣变机理,论述获得高活力种子的途径和措施1选用优良品种2利用杂种优势3选择硬实的种子4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成熟期适当的品种5适当提高土壤中含氮量6适当灌溉,不密植7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8种子应在生理成熟时收获9种子成熟收获后及时干燥,在适宜的条件下贮藏21.种子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分别说明其测定方法标准发芽试验法测定: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幼苗生长势来判断种子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