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3篇.docx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赏识教育在这本书中,周弘老师不但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教育聋哑女儿的辛酸路程,重要地是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既新鲜有古老、既神奇又普通的教育思想,一种洋溢着生命意志与生命力的教育观念——赏识教育。
下面是带来的周弘赏识教育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周弘赏识教育心得周老师的教育思路哪里来呢?其实是从最简单的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开始的。
他认为每一个人对他的方言都说的那么好,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在教孩子说第一句话时,从来不会因为孩子久久不开口而打骂、指责,而是耐心地,一遍一遍的重复教,等到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时,父母又会毫不吝啬地翘起他的大拇指,即使孩子说的很不好,父母还是会又亲又抱。
这样的赞赏,这样的爱的教育方式,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每个孩子说方言十分流利的原因。
是啊,扪心自问,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今天人夸我一句工作认真负责,我今天一定劲头十足,到晚上也不会累。
所以让我们为每个孩子翘起大拇指,而少用食指去指责他们。
努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所犯的错误都当作教育的最佳契机,而且要把它看作是未来成功的花苞,用这种“花苞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希望庄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做法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孩子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而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却只会一味的指责,很少想过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因为这样,多少孩子的心灵饱受创伤之后,只能在失望的分数线上苦苦挣扎。
赏识教育就是要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
把小的优点逐步放大加强,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唤醒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作为我们老师,在这个方面说说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的确很难,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屡教不改的缺点时,是不是应该先冷静下来,把它们看作是未来优点和希望的起始点,相信他们,期待他们,总有一天,你种下的希望会是满山最绚丽的那一朵。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范文一观看过周弘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位教师,一位母亲,让我对孩子们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在这个讲座中,他主要是从如何对待孩子这方面去论述教育,从对待孩子的一种态度,一种赏识的态度。
一、要懂孩子。
要从孩子的思想程度去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很无聊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就变成有趣的事了。
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思考角度不一样,要想懂孩子,必须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自问自己,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了解孩子有多少呢?听了讲座,让我知道了懂孩子的重要性。
二、对孩子的态度。
周弘老师,虽然他的女儿不会讲话,可以说是比一般的孩子要差,但是他却千方百计地找出一些事实来证明他的女儿就是天才。
最后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告诉自己的女儿说,她是跟海伦。
凯特是同一天生日,他告诉他女儿,说她就是海伦。
凯特的投胎转世,女儿一找书看,发现自己的生日比海伦。
凯特迟了两天。
而他爸爸却告诉她,她妈妈生她的时候难产,所以拖延了时间,她的生日和海伦。
凯特的生日是一天都没差。
顿时,周弘让他的女儿找到了一种神童的感觉,从此他的女儿便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也在她的心里埋下了要当天才的种子。
看到这里,让我们懂得要给孩子信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看你如何教育。
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地方不如其他孩子,而从此以后对他另眼相看。
我们用十二分的热情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等到更好的开展。
三、找感觉、尝甜头。
对于孩子,要抱着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来的心态。
要允许孩子失败,成认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
要善于使用你的大拇指,要够朋友,要成为一个孩子王。
四、满足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
要看得起孩子,创造赏识。
要经常夸孩子,当你天天说他好的时候,说多了,他就自然会变好了,让孩子在鼓励中长大。
一个人的命没有好坏,一个人的思维有好坏,但无论怎样都不可以说孩子笨。
如果你一遇到孩子犯错,就骂他笨,总有一天会如你所愿,真的变笨了。
其实孩子的粗心就是未来的细心,孩子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3篇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3篇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
下面是带来的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一:一个普通的工人变成一个家庭教育专家,一个失聪的孩子成长成一名优秀的人才——听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理念,或许说理念还不如说是一个个鲜活、普通的例子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和魔力。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调皮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批评几句,但是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短暂的效果过后,孩子的天性又犯了,恢复到原状!平时我也经常改变引导方法,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往往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而且效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赏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用最得意的最欣慰的目光,关注着幼儿从无到有的微弱的提高,也就是这种赏识,才使每个幼儿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战胜因难的各种技能。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他浅显精辟的概括,道出了我们平日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心理误区,以及给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不轻易地赏识、肯定自己的孩子。
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话是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优秀,而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亮点,这是作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也就扼杀了他原本的斗志和自信,更不用说内在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久而久之,孩子也真的在这种影响下“不行”了。
我们何不对自己,也对我们的孩子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努力,一切将是无所不能的!用敏锐智慧的双眼,多发现他们的特质,适时适度的给予赞赏和鼓励,即便他们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会在被认可赏识的氛围里,信心十足,大步向前,走向辉煌!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们一起学会,并且善于使用我们的“法宝”!学习周弘老师那样真正的爱心、耐心、恒心。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我们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去找他们的问题。
《赏识教育的读后感》

《赏识教育的读后感》《赏识教育的读后感》《赏识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周弘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通过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赏识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和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赏识教育中,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在赏识中进步。
赏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理解和包容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包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才会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的方法也非常实用和有效。
在赏识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批评孩子时,家长和老师要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帮助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通过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赏识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相信,在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赏识教育读后感

赏识教育读后感赏识教育读后感1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让做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敬重同学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确定同学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同学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敬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同学的每一点进步,用观赏的目光发觉同学的珍贵之处,使同学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每天都能进步和成长。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敬重、确定、信任和关心。
老师盼望同学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确定,同学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同学的方法----赏识我的每一个同学。
赏识教育的最重要原则是信任。
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观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转变。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的王耀恒同学,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面对全班同学表扬过他上课回答下列问题很主动,不怕说错。
从那以后,我常常看到王耀恒在课上踊跃举手,其他老师也向我反映他最近有进步,我也准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完成质量高了,成果自然也有所提高。
我们对同学获得的胜利和进步应赐予真诚的确定与赞扬。
鼓舞是流淌的小溪,是老师手中的太阳。
喜爱鼓舞同学的老师,像是早晨的一缕曙光。
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同学心情稳定下来,恢复信念,几句表扬鼓舞的言语能转变同学的行为习惯。
所以,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孩子。
赏识教育读后感2这本书其中的教育理念许多都是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但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是有共同点的,所以就简洁的和大家共享一下我粗浅的熟悉。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舞。
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爱好和动机;制造环境,以指明孩子进展方向;适当提示,增添孩子的'心理体验,订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是世界有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书中有一段话,我觉得很好: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夫;农夫怎样对待庄稼,确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确定了孩子的一生!农夫盼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盼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夫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缘由;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埋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周弘赏识教育》是杨洪基撰写的一本教育类书籍,该书以赏识教育为主题,通过对周弘这位优秀教育家的介绍和赏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深入分析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赏识教育是一种崇尚尊重、关注个体、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周弘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家,通过实际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和要点,对教育实践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赏识教育强调发现和发展个体的优点和潜能。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并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
这种关注个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成就和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进取。
这种鼓励和赞赏可以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成长。
同时,赏识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感素质。
再次,赏识教育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兴趣和能力。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个性化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发展和成就。
最后,赏识教育注重教育的终身价值和社会责任。
赏识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终身价值。
在赏识教育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同时,赏识教育也提醒教师和家长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通过读《周弘赏识教育》,我深刻理解到赏识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潜能和兴趣,通过赏识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动力。
赏识你的孩子心得体会

赏识你的孩子心得体会赏识你的孩子心得体会「篇一」翻了周弘的教育著作《赏识你的孩子》,对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感兴趣,看了之后感慨万千,这真是一部对家长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著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他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教育历程,怎样把一个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
作者经过18年的生命体验,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更有趣的是,它是所有家长本来就有,却未曾发现,都本能地使用过,却又无意中遗忘了的教育方法。
在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家长,我看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
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当今教育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我认为要让孩子充分释放潜能,可以从赏识孩子开始。
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
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
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你真棒,你真行”。
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
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近父母。
比如让4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给你买雪糕。
”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
”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
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篇1周弘在教育女儿的道路上,有两个宝:学说话、学走路。
一开始我有点不理解,但是听着听着,我理解了,当孩子学习不如人家的时候,就要想想学说话,允许孩子有差异,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迟,说不定说话迟的孩子会更有出息呢!当孩子考试考砸的时候,也不要急于动怒,就要想一想学走路,允许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跌跤,跌跤后再爬起来,慢慢就学会走路了。
这样一想的话,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会静下心来,和孩子很好地去沟通,允许孩子失败,让孩子觉得你够朋友,雪中送炭。
周弘老师就是始终保持这样的心态,才使女儿在成长的道路上跌跤姿势越来越稳健,最终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成功。
看到这里,作为家长的我,我在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存在着不少问题。
不容置疑,我是爱女儿的,但我对女儿的爱是狭隘的。
也许是我的另一种身份在作怪,因为我是一名教师,看到班上优秀的孩子,就恨不得把所有优秀孩子的优点集中在自己女儿身上,所以我总是照着我的方式去要求女儿,根本不去考虑女儿能不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训斥,所以孩子对我产生了恐惧感,在我面前,害怕出错,在学习道路上没有幸福感,感觉到很累,长此这样下去,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话,即使成功了,也是假成功,说不定哪天摔跤了,她会爬不起来。
所幸的是,听了周弘老师赏识教育的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是何等地重要啊!所以下决心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让自己的女儿在快乐中学习,允许失败,和她成为真正的朋友。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篇2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真正学会赏识孩子,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
老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喜欢自己。
自爱是快乐的发源地,就象活水的源头,藏在内心深处。
许多老师不会自爱,他们爱自己身上的优点,恨自己身上的缺点,自爱不仅要喜欢自己的优点,而且要正视自己的缺点,这样生命才能成熟。
我们让学生明白无条件爱自己,自己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时候,学生的生命就被唤醒,好孩子就出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3篇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
下面是带来的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一:一个普通的工人变成一个家庭教育专家,一个失聪的孩子成长成一名优秀的人才——听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理念,或许说理念还不如说是一个个鲜活、普通的例子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和魔力。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调皮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批评几句,但是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短暂的效果过后,孩子的天性又犯了,恢复到原状!平时我也经常改变引导方法,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往往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而且效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赏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用最得意的最欣慰的目光,关注着幼儿从无到有的微弱的提高,也就是这种赏识,才使每个幼儿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战胜因难的各种技能。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他浅显精辟的概括,道出了我们平日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心理误区,以及给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不轻易地赏识、肯定自己的孩子。
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话是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优秀,而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亮点,这是作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也就扼杀了他原本的斗志和自信,更不用说内在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久而久之,孩子也真的在这种影响下“不行”了。
我们何不对自己,也对我们的孩子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努力,一切将是无所不能的!用敏锐智慧的双眼,多发现他们的特质,适时适度的给予赞赏和鼓励,即便他们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会在被认可赏识的氛围里,信心十足,大步向前,走向辉煌!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们一起学会,并且善于使用我们的“法宝”!学习周弘老师那样真正的爱心、耐心、恒心。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我们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去找他们的问题。
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赏识孩子,帮助他们知道自己在不断进步,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真不赖!周弘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他告诉我们:赏识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二:周弘的《赏识教育》讲座视频在学校公共区上挂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下下来看。
由于儿子在上幼儿园时期,有专家在家长会上介绍过有关要点,其中诸多观点令我十分认同,而且亦颇为感动,只是末了专家极力推销相关书籍,让人颇觉功利,兴致因此顿减。
前两天应组长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才又下了来观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如遇到了知音,连看两遍,感慨还真不少,且记录其中一、二,聊以交差。
赏识教育的理念是:让那些感到孤独的孩子,充满恐惧的孩子,失去自信的孩子,重新燃起生命之火,重新获得安全感。
孤独、恐惧、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总起来看都和人的情商有关,然而,正是情商的缺失,严重地限制了智商的发展,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是笨孩子,在教师的眼里是后进生,在同龄人中是淘气包或者受气包,走到那里都受到排挤和歧视,生活暗淡无光,更不要说什么快乐和幸福了。
而赏识,是认可、是包容、是接纳、是赞许、是鼓励,是承认这样的孩子也是某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是维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是鼓励他们去追求成功,是引领他们去找寻生命的意义,是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的美好,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爱生命。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感到孤独、恐惧、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造就的,是成人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过高的要求,过多的不满意,无休止的指责,不断地否定,盲目地比较,甚至成为成人争夺功利的牺牲品……于是孩子的人格被扭曲了,心灵被摧残了,自信被毁灭了,安全感没有了,幸福感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周弘的理念很正确,举的例子很生动,讲的故事也很感人,但真正要解救所有的孩子,路还很长,具体的措施亦需要更加的完善,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已经有了这个方面的认识了,权当孩子的一个盼头吧,权当当今教育的一缕希望之光吧。
赏识教育让孩子做人中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
周弘所说的教育孩子做人中人,主要意思是父母不要对孩子抱过高期望,一味地指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压,从而蜕变为上述所说的孤独的、恐惧的、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的的人。
就我个人对“教育孩子做人中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的理解,做个人中人,其实就是要孩子成为他所处的环境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成为他周围世界有机的组成部分。
这里的赏识,首先是要认可孩子,接纳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父母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这就需要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挑剔,不否定,不打击,以平和、慈爱、宽容、赞许的态度对待孩子。
同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赏识教育,也是对孩子在与父母家人、同学朋友、教师长辈等相处时相互认可、包容、接纳、赞同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不幸,赏识教育在这里体现出来的就应该是肯定、帮助、支持和激励,坚信孩子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度过某个难关。
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怎样对待父母,成人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怎样对待成人,同伴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怎样对待同伴,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孩子就象苗圃里的一棵树,怎么成长不仅仅是决定于自己的个性,最主要还得取决于园丁怎么栽培。
孩子周围的环境歧视孩子,孩子孤独,孩子周围的环境打击孩子,孩子就恐惧,孩子周围的环境否定孩子,孩子就没有自信,孩子周围的环境排斥孩子,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反过来也和周围的环境对立。
所以赏识教育应该呼唤孩子回归集体,回归家庭,做人中人,做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并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这样的平台。
所以赏识教育应该呼吁家长、师长接纳孩子,赞赏孩子,激励孩子,并引导亲子间、师生间、同伴间的相互接纳、认可、包容、激励……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变美好。
《学习的革命》作者戈登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三个和谐,即与己和,与人和,与天地万物和。
孩子拼命学习是为了什么?考个好分数让家长开心?出类拔萃满足教师的成就感?考个好大学挣份体面的工作?表象是这样,其实质却并不是这样。
家长拼命培养孩子、花血本教育孩子是为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有出息,满足虚荣心理?是为了让孩子强过自己,实现自己不曾实现的人生理想,弥补遗憾心理?是为了让孩子现在多吃点苦头,以后挣份满意的工作少吃点苦头,透支未来心理?表象是这样,但实质不应该是这样。
教育的实质,或者说学习的实质,是为了继承人类的生活经验,并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最终是为了让自己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所以《学习的革命》作者戈登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三个和谐,即与己和,与人和,与天地万物和。
只有和谐的生活才会让孩子感觉快乐,只有和谐才有发展,只有和谐才会通,通,才会不痛。
为了孩子未来不可知的幸福、快乐,剥夺孩子现在生活中本该有的幸福、快乐,得不一定就能偿失呵。
周弘赏识教育读书心得三:今年寒假,在休息之余,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读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作为一名教师,多读这类书籍,肯定会受益匪浅的,也是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的第一线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
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赏识教育》这本书,我细细读完全书,感受颇丰。
本书的作者是周弘,书中叙述了他是如何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
并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
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
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
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我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走向成功的典型。
她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
她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
目前,正留学于美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
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
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
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
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
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
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
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更容许犯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扩大差异。
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
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去的举制度,都具有淘汰性,每年仅有50%的同龄人考上大学,却有92.8%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硕士,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黑色的六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埋没了多少具有特长的英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们面对着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