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关于幕墙防雷构造施工的做法

关于幕墙防雷构造施工的做法

关于幕墙防雷构造施工的做法
1.设计阶段:
-在设计幕墙时,需将防雷系统纳入整体建筑设计,确保幕墙与主体建筑的防雷系统有效连接。

-确保幕墙结构中的金属龙骨、框架等作为自然引下线或人工引下线,满足防雷规范要求。

2.接地系统构建:
-设置可靠的接地装置:幕墙底部应与建筑物基础钢筋或其他已做接地处理的金属构件可靠焊接或通过专门的跨接线进行电气连接,形成有效的接地通路。

-验算接地电阻值:所有龙骨安装完毕后,使用电阻表检测构造体的接地电阻值,确保其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数值,通常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值有特定限值。

3.等电位连接: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之间应做好等电位连接,避免雷电流在不同金属间产生电位差而引发危险。

4.断接卡设置:
-在适当位置设置断接卡或测试点,以便于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

5.避雷网格或均压环:
-对于高层幕墙,有时需要在一定高度设置避雷网格(即均压环),以均衡各部位的电位分布,防止侧击雷。

6.隐蔽工程验收:
-施工过程中,对于幕墙内部的防雷构造如接地线的敷设、焊接质量等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验收。

7.竣工验收与标识:
-完成幕墙防雷施工后,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竣工验收,并对防雷装置做好明确标识,方便日后的管理和维护。

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与施工

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与施工



与 主体结 构 之间必 须连 接成 电气 通路 。 常, 幕 通 玻璃
墙 的铝合 金立 柱,在 不大 于 1m范 围内宜有 一根 柱 0 采 用 柔性 导 线 上 、 连 通 , 质 导 线 截 面 积 不 宜 小 下 铜 于 2 mm .铝 质 导线 截 面积 不 宜小 于 3 mm , 主 5 z 0 在
s p r h g - s u l i g wa p e r d i a g i e .Cu t i l a e y g o n e t n mo e c n tu t n i fv r d b u e i h r e b i n s a p ae n l r e ct s i d i ran wal s a v r o d i f c s i d m o sr c i s a o e y l o n meo s c n t cin d sg e s a d p r A. i h r mo in o e p e l e s n a d p o l s s t f d w t h i o o t u r u o s u t e i n r n a W t t e p o t fp o l s i t d r , e p e i aii i t e l eS c mf r r o t h o f a se h f ,
441 规定 :玻璃 幕墙 的防雷 设计 应符 合 国家现 ..3条 “
有 技 术 发 展较 成 熟 的玻 璃 幕 墙 、 属幕 墙 和 石 材 幕 金
墙 外 , 有 现 在发 展 得 较快 的多 用 于大 空 间 的 点驳 还
行 标准 G 0 5 - 2 1 《 B 5 0 7 0 0 建筑 物 防雷设 计 规范 》 和 J J1 —2 0 《 G 6 0 8 民用建 筑 电气 设 计规 范》 的有关 规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

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一.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2022-05的有关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共分三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属于具备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如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等爆炸物质的建筑物等,而现阶段我们常用的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主要是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

二.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对于第一类建筑物和具备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除了防直击雷外还需防雷电侵入的措施;而对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常用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主要是防直击雷。

主要防直击雷的建筑幕墙,不仅要考虑顶层直击雷,还要考虑侧向直击雷,防顶层直击雷的防雷措施是在建筑物顶上装设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其避雷网一般按照相关规定沿着屋角,屋脊,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网格(第三类防直击雷为20m×20m或24m×l6m的网格),防侧向直击雷的防雷措施是通过在建筑幕墙层间部位设置一圈圈闭合的均压环,然后通过引下线传到接地装置。

三.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在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这些装置,将建筑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建筑物防雷网接通,连成一个防雷整体,把建筑幕墙获得的巨大雷电能量,通过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快速地输送到地下,保护建筑幕墙免遭雷电破坏的作用。

1.接闪器:接闪器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接闪器,通常是采用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作为接闪器。

用于作接闪器的避雷针所采用的尺寸,若按热稳定性检验,则只要很小的截面就够了,所采用的尺寸主要是考虑机械强度和防腐蚀问题,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而对作接闪器的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建筑幕墙的防雷技术交底

建筑幕墙的防雷技术交底
建筑幕墙的防雷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班组
工种
分项工程名称
交底人
交底时间




1 .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 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的有关规定。
2 .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3 .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在不大于10 m范围内宜有一根立柱采用柔性导线,把上柱与下柱的连接处连通。铜质导线截面积不宜小于25 mm2,铝质导线不宜小于30mm2。
4 .主体结构有水平均压环的楼层,对应导电通路的立柱预埋件或固定件应用圆钢或扁钢与均压环焊接连通,形成防雷通路。圆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宜小于5mm 40mm。避雷接地一般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
5 .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
6 .在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
7 .使用不同材料的防雷连接应避免产生双金属腐蚀。
8 .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在完成后都应进行防锈油漆。
9 .防雷构造连接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10.幕墙防雷连接的电阻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幕墙防雷措施方案

建筑工程幕墙防雷措施方案

建筑工程幕墙防雷措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幕墙作为建筑外部的保护层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防雷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因为一旦发生雷击,不仅会对幕墙结构形成损坏,还有可能对建筑内部设施和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确保幕墙的防雷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建筑工程幕墙防雷措施方案,包括幕墙材料的选择、接地系统建设、避雷针的设置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二、幕墙材料的选择1.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的金属材料。

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选择不锈钢材料来构建整个幕墙系统,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幕墙结构的导电性,从而更好地分散雷电能量,减少雷电对幕墙结构的损害。

2.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在幕墙设计中,可以选择铝合金材料用于构建幕墙结构,以增加整个幕墙结构的导电性,从而保护幕墙系统不受雷电影响。

3.导电涂料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中,也可以选择导电涂料来覆盖整个幕墙表面。

这种导电涂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将雷电能量迅速地分散,减少对幕墙结构的损害。

三、接地系统建设1.接地导线的设置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设置足够多的接地导线来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

这些接地导线需要与整个幕墙结构紧密相连,以确保整个幕墙系统的导电性能。

2.接地网的建设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中,还需要建设接地网来确保整个幕墙系统的导电性。

这些接地网需要覆盖整个幕墙结构,并与接地导线紧密相连,以构建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

3.接地系统的监测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中,还需要设置接地系统的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整个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

一旦发现接地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整个幕墙系统的防雷安全。

四、避雷针的设置1.避雷针的选用在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选择合适的避雷针来设置在幕墙结构的周边。

这些避雷针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迅速将雷电能量分散,减少对幕墙结构的损害。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接地技术范本(2篇)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接地技术范本(2篇)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接地技术范本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设计特色之一。

它不仅美观大方,还能提供光线充足的室内空间。

然而,由于高层建筑本身的高度以及幕墙的特性,其面对雷电袭击的风险也较高。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设计中,防雷接地技术至关重要。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种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接地技术范本。

一、引言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作为一种外墙材料,经常处于室外,容易受到雷电的直接攻击。

如果没有良好的防雷接地设计,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因此,设计一个可靠的防雷接地系统对于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接地技术要求1. 接地电阻小于10Ω:通过减小接地电阻,能够有效降低雷电引发的电热效应,保护幕墙玻璃不受到雷击的破坏。

2. 接地设备耐腐蚀:由于幕墙常处于室外环境,接地设备应具备防腐蚀性能,确保接地系统的长期稳定可靠。

3. 接地电位稳定:接地系统的电位应保持稳定,以确保玻璃幕墙内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及时排除雷击产生的电磁波干扰。

三、防雷接地技术方案1. 防雷接地网建设:a. 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埋设低电阻率的金属接地网,可采用镀锌钢材作为接地网材料。

b. 设计合理的接地网布置,并确保各个接地网之间的连接良好,形成均匀的接地层。

2. 接地装置选型:a. 针对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可以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铜接地装置。

b. 采用特殊的接地装置设计,确保装置与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紧密连接,避免因腐蚀而导致接地系统失效。

3. 接地装置布置:a. 接地装置应布置在玻璃幕墙最接近主体结构的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小雷电冲击的影响。

b. 在接地装置与玻璃幕墙之间设置导体,以提高接地装置的接地效果。

四、防雷接地施工要点1. 接地网施工:a. 按照设计要求,在地下适当的位置进行挖掘,并确保挖掘的深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b. 铺设低电阻率的金属接地网,并将接地网与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连接。

2. 接地装置安装:a. 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确保装置与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紧密连接。

建筑幕墙的防雷做法

建筑幕墙的防雷做法

建筑幕墙的防雷做法我得先跟你说啊,建筑幕墙的防雷做法这事儿,我一开始真是摸不着头脑。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啊,就只知道大概要把防雷装置跟建筑主体的防雷系统连接起来,但具体怎么做,那可完全是瞎搞。

我以为只要把几根金属线随便接上就行了,结果呢,做完测试才发现根本就不行。

这可给我一个大教训啊。

后来我就慢慢摸索出一些道道了。

首先呢,你得确定一下幕墙的类型。

如果是框架式幕墙,那它的立柱、横梁这些金属构件的连接就很关键了。

这就好比搭积木,你得把每一块积木稳稳地连接在一起,这些金属部件的连接要是不好,防雷电流可就没法儿顺利通过了。

我每次安装这些部件的时候,都会用那种导电性特好的螺栓螺母,然后还专门把连接的地方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就像给它们之间搭桥的时候要把路铺得平平的一样,免得有什么垃圾灰尘之类的影响导电。

再说到接地,这接地就像大树扎根一样重要啊。

你得让防雷装置和大地稳稳地接上才行。

我一般是在建筑周边找那种专门的接地装置,把幕墙防雷的引下线跟它连起来。

这个连接点的地方一定要结实,不能松松垮垮的。

我之前就因为没把这个连接点拧紧,防雷测试的时候数值那叫一个难看。

而且线的粗细也有讲究,不能用太细的,太细的话电流传导就不太顺畅了,就像小水管流水一样,遇到大水流就堵了。

我一般会选择按照设计要求中规定粗细的电线。

还有那些防雷的金属部件,比如说接闪器啥的,安装的时候得注意高度和位置。

你得保证它能够最先接触到雷电,这就像在屋顶上站个岗哨一样,得站在最高最显眼的位置,才能执行它劈雷的任务。

我还试过一种新的安装方法,就是利用幕墙的铝型材来做接闪器的一部分,条件允许的时候,效果还挺不错的。

不过我也有不确定的地方呢。

比如说不同材质的幕墙,在防雷装置和幕墙主体结构连接的时候,具体到底要怎么处理才能保证导电性能最佳。

这个还得不断地试验和研究呢。

反正呢,你做建筑幕墙防雷的时候,千万要细心,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要不这个防雷系统就是个摆设了。

像我之前犯错,那可都是血的教训啊,白费了不少力气,还达不到效果。

幕墙防雷设计

幕墙防雷设计

幕墙防雷8 . 1 一般规定8 . 1.1 幕墙建筑应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采取防直击雷、 侧击雷、雷电感应以及等电位连接措施。

建筑主体设计应明确主体建筑的防雷分类。

幕墙建筑的防雷系统设计由幕墙设计与主体设计共同完成。

8 . 1 . 2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 采用金属框架支承的幕墙宜利用其金属本体作为接闪器, 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8 . 1. 3 采用隐框非金属面板的幕墙或隐框玻璃采光顶、棚, 以及置于屋顶的光伏组件等, 均应按相应的建筑物防雷分类, 采取防护措施。

8 .1. 4 幕墙的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 B5 0 0 5 7 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 G J1 6的有关规定。

8 . 1 . 5 幕墙高度超过 2 0 0 m 或幕墙构造复杂、 有特殊要求时, 宜在设计初期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8 . 1 . 6 建筑幕墙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通过防雷验收, 交付使用后按有关规定进行防雷检测。

8 .2. 幕墙的防雷构造设计8 . 2 . 1 幕墙建筑应按防雷分类设置屋面接闪器、 立面接闪带、 等电位连接环和防雷接地引下线( 图 8. 2 . 1 ) , 并满足表 8. 2 .1 的要求。

幕墙金属框架可按 1 0 0 m2划分网格, 网格角点与防雷系统连接, 形成电气贯通。

8. 2. 2 构件式幕墙防雷构造:1 隔热断桥内外侧的金属型材应连接成电气通路。

2 幕墙横、竖构件的连接, 相互间的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 0 mm 2 形成良好的电气贯通。

3 幕墙立柱套芯上下、 幕墙与建筑物主体结构之间, 应按导体连接材料截面的规定连接或跨接。

4 构件连接处有绝缘层材料覆盖的部位, 应采取措施形成有效的防雷电气通路。

5 金属幕墙的外露金属面板或金属部件应与支承结构有良好的电气贯通, 支承结构应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连通。

6 利用自身金属材料作为防雷接闪器的幕墙, 其压顶板宜选用厚度不小于 3 mm 的铝合金单板, 截面积应不小于7 0 mm 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
摘要:建筑幕墙越来越多, 为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幕墙所发生的损害,本文对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进行介绍。

人类在不断地前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建筑行业日新月异,建筑工程突飞猛进。

在国内外,建筑幕墙的形式越来越多,如今,建筑幕墙主要的形式有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组合幕墙及屋面板等,其中的玻璃幕墙又分为全玻璃幕墙,铝合金明框玻璃幕墙,铝合金隐框玻璃幕墙,铝合金半隐框玻璃幕墙等,这几种建筑幕墙已在国内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幕墙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文物、财产的损失,并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固此,做好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也越来越重要,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已是当今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知道,雷电是天空云层中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雷电流是一种强度极大,作用时间极短的瞬变过程。

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通常会产生电效应,雷电流在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会把被击中的建筑物遭到破坏。

高层建筑幕墙的金属材质由于雷电的效应,将会产生静电感应作用,当天空雷云和大地形成电场时,幕墙的金属体就会积聚与雷云极性相反的大量感应电荷,当雷云瞬间放电后,云与大地的电场忽然消失,将会产生高达万伏以上的对地电位,这对人和设备将会产生危害。

所以,建筑幕墙设计时必须做好防雷设计,以防范雷电对建筑幕墙的损害。

然而,我国建筑幕墙的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对这方面内容的阐述十分有限,建筑幕墙设计单位对建筑幕墙防雷技术作法也不十分具体、明确,从而给从事建筑幕墙施工的技术人员把握质量要求带来一定的难度。

对此,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根据多年建筑幕墙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经验,以及有关国家防雷规范的要求,认为建筑幕墙防雷装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共分三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如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等爆炸物质的建筑物等,而现阶段我们常用的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主要是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

二.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
对于第一类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除了防直击雷外还需防雷电侵入的措施;而对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常用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主要是防直击雷。

主要防直击雷的建筑幕墙,不仅要考虑顶层直击雷,还要考虑侧向直击雷,防顶层直击雷的防雷措施是在建筑物顶上装设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其避雷网一般按规定沿着屋角,屋脊,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网格(第三类防直击雷为20m×20m或24m×l6m 的网格),防侧向直击雷的防雷措施是通过在建筑幕墙层间部位设置一圈圈闭合的均压环,然后通过引下线传到接地装置。

三.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
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在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这些装置,将建筑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建筑物防雷网接通,连成一个防雷整体,把建筑幕墙获得的巨大雷电能量,通过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迅速地输送到地下,保护建筑幕墙免遭雷电破坏的作用。

1.接闪器:接闪器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接闪器,通常是采用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作为接闪器。

用于作接闪器的避雷针所采用的尺寸,若按热稳定性检验,则只要很小的截面就够了,所采用的尺寸主要是考虑机械强度和防腐蚀问题,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
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而对作接闪器的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同一截面下,圆钢的周长比扁钢的小,其与空气的接触面也小,受空气腐蚀相对也小,此外,圆钢易于施工,材料易得,所以,建议优先采用圆钢。

建筑幕墙接闪器布置时,对于第一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5x5m(或6x4m);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10x 10m(或12x8m);第三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20x20m(或24x16m)。

在建筑幕墙设计时,我门通常是将建筑幕墙顶部女儿墙的盖板部分,有目的地把它设计成幕墙接闪器,因为该部分处于建筑幕墙的顶部,常用3 mm铝单板(或4mm铝塑板)做为盖板。

我们知道,铝板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其电场强度很大,当它沿建筑物女儿墙的顶部分布时,雷电先驱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是雷击率最大的部位,从而起到接闪器的作用。

这样,幕墙接闪器接受到的雷电流,就可以通过幕墙女儿墙的避雷均压环和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把雷电流引到建筑物的防雷网,并导通到接地装置,达到避雷的作用。

(如下图:建筑幕墙顶部女儿墙防雷节点图)
建筑幕墙顶部的接闪器,通常只能防顶层直击雷,对于防侧向直击雷,主要是在建筑幕墙的层间部位,每隔三层设置一圈闭合的均压环,均压环可用直径12mm镀锌钢筋(或采用40x4镀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通过引下线引到接地装置。

均压环的设置,对于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0m, 引下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0m。

对于金属屋面的建筑物, 普通的金属屋面的防雷处理是在屋面板上设置网格状避雷带作为接闪器,这种做法会影响屋面的美观性,同时由于固定避雷带需要在屋面板上打螺钉,增加了漏水隐患。

如今, 越来越多的金属屋面建筑物,不单独做接闪器,而是利用建筑物其本身屋面作为接闪器,通定网格交叉点设置引下线,将电流引至底板,由底板传至结构主檩条,形成避雷体系,并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可靠的连接。

当利用建筑物本身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钢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屋面板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时,可以将屋面板作为接闪器,从而大大地使整个屋面更加整洁美观。

(如下图:用屋面板作接闪器节点图;屋面防雷大样图)
2.引下线: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利用建筑幕墙竖向主龙骨作为引下线,竖向主龙骨在伸缩缝的连接处采用电导铜线(或采用40×4铝合金片)制成的可伸缩的避雷连通导线并上下相连接,连接处上下各用M6不锈钢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

设置均压环的楼层所有竖向主龙骨与横向龙骨的连接处,通过L40×4铝角码两端各用两个M8不锈钢对穿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

(如下图:建筑幕墙防雷节点图;幕墙立面防雷大样图)
对于单独作为引下线的建筑物,宜采用圆钢或扁钢,通常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

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 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

建筑幕墙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单独设计防雷接地装置,而是通过与土建的防雷接地装置共用,这种情况下,建筑幕墙避雷体系必须上下连通,依靠主体避雷体系进行防雷布置。

布置时,建筑幕墙自身防雷系统要与土建防雷系统中的土建避雷主筋可靠连接, 所有的引下线均应连到均压
环上,均压环可用直径12mm镀锌钢筋(或采用40×4镀锌钢板)焊接而成。

幕墙的主梁通过予埋件及避雷均压环和避雷引出线与土建主体避雷主筋相连焊接牢固,焊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如下图:避雷连接详图)
4.建筑幕墙所有龙骨安装完毕后,必须用电阻表进行检测,检测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对于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的建筑物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10Ω;对于第一类防雷的建筑物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5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