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古文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小古文

四年级下册小古文

四年级下册小古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文言文】首四时 , 苏万汇者 , 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 , 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与鸣 , 千花竞发。

田峻举趾于南亩 , 游人联辔 (p èi) 于东郊。

风光之艳 , 游赏之娱 , 认为最矣。

——选自《明文优选·闲赏》【说明】①田峻举趾于南亩 : 官员们不停巡视农田。

田峻: 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

②游人联辔于东郊 : 游春的人们一块儿骑马到达郊野。

③风光之艳 , 游赏之娱 : 风光的明丽 , 游山玩水的快乐。

④认为最矣 :( 春季 ) 算就是最好的了。

【文白对读】春季就是一年四时的第一个季节。

春季 , 万物清醒的季节。

春季一到 , 人们的神态就伸展了 , 天气一暖 , 心情也平与愉快了。

太阳照耀的时间一长 , 这世界便到处流光溢彩 , 氤(y īn) 氤氲氲 (y ūn) 。

鸟儿欢唱 , 花儿开放。

田头之上 , 农官们安闲地四周巡逻 , 游人们则结伴骑马赏春。

风光这样美好 , 游赏这样舒适 , 这样说来 , 还有比春季更美好的季节不?第二单元《磨铁成针》【文言文】张乖崖为崇阳令 , 一吏自库中出 , 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 , 诘(ji é)之 , 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

吏勃然曰 : “一钱何足道 , 乃杖我耶?尔能杖我 , 不可以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 :“一日一钱 , 千日千钱 , 绳锯木断 , 磨铁成针!”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说明】①崇阳 : 古县名。

②库 : 钱库。

③巾 : 头巾。

④钱 : 铜钱。

⑤勃然 : 愤怒的样子。

【文白对读】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

一个初级官员从库房出来 , 张乖崖瞧见她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 , 就诘问她 , 说她身上藏着的钱就是库房中取出来的。

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服侍 , 那个官员大为生气说: “才一文钱而已 , 不足道也 , 您怎么能棒打我呢?您就算能棒打我 , 也杀不了我。

”张乖崖提笔评判道: “一天一文钱, 一千日就就是一千钱了 . 用绳索不停去锯木头 , 木头终归要断 , 小水滴不停去滴石头 , 石头也会穿。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小古文段落作为参考。

例如:
1.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2.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3.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5.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些小古文都是比较简单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

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学习古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四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

四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

四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
古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下面是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训练的小古文: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文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这篇《关关雎鸠》是一首古代诗词,通过阅读、理解和赏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假期背诵八篇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假期背诵八篇

第一课《山川之美》【文言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注释】①歇:消散。

②颓:坠落。

③沉鳞:水中的鱼。

④欲界:人间。

⑤与:赞许。

【课文链接】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人们就谈论它,赞美它。

那奇丽的景象啊,往上看,雪峰插云;往下看,河水清清;往两岸看,石头色彩斑斓。

往山上看,一年四季,林青青,竹绿绿。

晨光里,雾气即将散去,猿啼鸟鸣,声音交织在一起。

夜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沉,鱼儿争相跳跃。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大诗人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异水的人了。

第二课《鸦狐》【文言文】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ní)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选自《意拾喻言》【注释】①适:恰巧②霓裳羽衣: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

传说是唐玄宗梦游仙境后所作。

③幸勿见却:有幸不被(您)推却。

这是古时候的一种谦辞。

【课文链接】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陪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第三课《自相矛盾》【文言文】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
一、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字词解释。

1. 炎帝。

- 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2. 少女。

- 小女儿。

在古文中,“少”表示年幼、年轻,“女”指女儿。

3. 溺。

- 溺水,淹没。

4. 故。

- 所以。

5. 堙。

- 填塞。

三、句子翻译。

1.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 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3.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文章主旨。

这篇小古文讲述了女娃溺水化为精卫鸟后,坚持衔木石填海的故事。

表现了精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五、拓展阅读。

四年级小古文完整版

四年级小古文完整版

四年级小古文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四年级小古文五十篇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小学四年级优秀诗文、小古文和论语

小学四年级优秀诗文、小古文和论语

小学四年级优秀诗文、小古文和论语1.汉江临泛作者: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翻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2.浪淘沙九首(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3. 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4.陆九渊集语录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5.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6.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7.雪梅·其一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四年级必背小古文

四年级必背小古文

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喂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雨后游六桥记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

"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

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

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不亦快哉(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

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

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风,橄然一声。

而此物竟去矣。

不亦快哉!泰山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双龙洞直下里许,得双龙洞。

洞辟两门,瑞峰曰:“此洞初止一门。

其南向者,乃万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

”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

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

而石筋夭矫美丽,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倒状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即书法中之飞白体,笔画枯槁而中多空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

颐和园园在京外西北隅,距城可二十里,依万寿山围昆明湖以为之。

由东角门过仁寿门,殿宇巍巍,其上有题额曰仁寿殿。

入殿门,门内有院,院中即站台,第一层行列四鼎,第二层行列二龙二凤二缸,皆以铜铸.殿有宝座,门皆封锁.又西行不数武,有一额题曰水木自亲,西即昆明池。

池之北有乐寿堂在焉,堂即孝钦后寝宫,堂前亦有站台.旁有一亭,如花园暖房然,中藏柏树一株,似珊瑚状。

又曲折而西,回廊湾转,约数十丈,北有山,山巅有台曰国华台,高数十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小古文五十篇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16、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智慧少年18、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寓言故事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4、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神话传说26、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27、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8、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30、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那些勤奋的人儿31、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32、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于并辔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听孔夫子讲课36、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道与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意志和品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小故事里的大智慧4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4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苏堤杂花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

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0、湖心亭看雪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