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强化训练六 押题

合集下载

(新高考Ⅱ卷)2024届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汇编写作

(新高考Ⅱ卷)2024届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汇编写作

(新高考Ⅱ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汇编写作(新高考Ⅱ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这个世界,有人闷闷不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喜欢天伦之乐,有人追求山水之乐;有人主张苦中作乐,有人呼吁与民同乐;有人宣扬及时行乐,有人践行助人为乐;有人祈求富强康乐,有人但愿怡然自乐……追求快乐人生,需要我们辨“乐”、知“乐”,并求“真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从以上材料的观点中选取两到三个,形成育机关联,通过辨明关系,体现你对“真正的快乐”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Ⅱ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二)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语言文字运用II中,两小儿的观点都有貌似充分的理由,使得孔子“不能决也”;经过科学分析,我们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分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Ⅱ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三)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姚鼐乘风雪登泰山之巅,为了“正赤如丹,下有红光”的日出之景;地质考察队向罗布泊行进,被“一轮血红的落日”的辉煌震撼;《日出日落》中的“高个子”既在小镇欣赏日出日落,也踏上了追寻海边日出的旅程。

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Ⅱ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四)观察下面的漫画和文字,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按要求完成作文。

(60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新高考Ⅱ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五)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语文高考押题作文(10篇)

2023语文高考押题作文(10篇)

2023语文高考押题作文(10篇)2023语文高考押题作文(10篇)高考于你们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洗礼,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你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那么高考的作文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语文高考押题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语文高考押题作文【篇1】“高考记忆”几乎成了国民记忆。

穿越40年的时光隧道,将目光投向那个冰雪消融、生机无限的年月,或许能捕捉到不一样的价值和心跳。

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里,“白卷英雄”张铁生当年凭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手上的老茧上了北大。

这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深深伤痕。

40年高考之路不寻常,无论多么艰辛,但毋庸置疑,高考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拿什么标准去选拔国家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当代中国,高考的本质远远超出了考试甚至是教育本身。

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经济,一种政治,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

作为一种公正公平的选拔标准,高考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社会公平,主持社会公正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的确在过去的岁月里为我国各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不管现在社会怎么诟病高考,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能够取代高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时代,这无疑是对读书人绝对的诱惑与鞭策。

一考定终生,我为考试狂。

时至今日,这种极端思想仍流毒无穷。

如愿的,好似得了人生“免死牌”,在原本圣洁的大学殿堂里,俨然一个混世魔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最后成为社会垃圾人;失意的,消极颓废,“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游戏人生,甚至上演跳楼自杀的人间悲剧。

不可否认,高考让多少有志青年、寒门子弟,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华丽转身,通过这一跳板,在人生路上春风得意,阔步向前。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六)(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六)(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一方面要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膺,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

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

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超级押题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超级押题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超级押题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超级押题篇1【作文题目】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变(年)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作文范文: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超级押题篇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鳖,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蚓为何物?细小如手指,无骨羸弱。

蟹为何物?大如手掌,外壳坚硬。

谁弱谁强,清晰可见,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荀子将其归纳为用心不同的缘故。

这也正如毛泽东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也许我们生而为蚯蚓,但仍要志于成为强者,以自强之态负重前行,变弱为强。

试看,北京大学的保安张俊成,初中毕业,在学识上,他属于弱者。

但一次接待外国游客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走出北大保安舒适圈,他要学习英语,他要考上北大!刻苦自学,他“见过了每一个时间点的北大”,终于,北大乃至全社会都看见了他这个“扫地僧”。

张俊成何以由弱变强,持之以恒地学习也。

学习使他的命运发生了质变,张俊成从一个学识上的弱者,变成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强者,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他自己心中那团不灭的火,为自己,为北大,为中国争一口气。

弱者的身份,他深知,却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奋力拼搏改变,小小蚯蚓也可立于天地。

而在张俊成成为一个个某一阶段的强者之后,他没有被所谓的成功、名声所累,他选择回到家乡,为更多和他一样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他让更多的始弱者成最终强者。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案十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押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文体特征明显。

写作提示答案:题目的提示语来自玛利亚·史利弗《做自己》一书的“编辑导语”,它很能引发人的一些感想。

人是最自由的,又是最不自由的。

生活在尘世之中,就必然受到一些外在条件、规章制度的限制约束,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尽合理但又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批判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做绝对自由、绝对自我的“自己”是不可能的,要认清此点,不要让自己的作文变成一个指责老师、家长,痛斥官员、社会的“发泄场”。

在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

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巴尔蒙特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对面的群山。

”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里。

这个世界的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一样,虽然有时候会被乌云遮住,但是她存在着,永远把我们的道路照亮。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答案:材料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巴尔蒙特的话说明包括“太阳”在内的自然之物对人生的重要性;第二层,进一步阐释“太阳”的内涵,“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一样”,并说明它的永恒性。

这样看来,“太阳”应该是作文的核心。

在文中“太阳”既可实指,也可虚指。

高考语文一轮学案 高考押题(20)

高考语文一轮学案 高考押题(20)

高考语文一轮学案高考押题(20)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天目山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

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

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

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

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

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

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新高考Ⅰ卷)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新高考Ⅰ卷)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秋笔法,从名字本身推敲,我们很容易看出,“春秋”二字的来源,正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一部具有历史性质的史书《春秋》。

《春秋》这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春、秋两个季节是各国的诸侯前往京都行礼朝会的时节。

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了一年的轮回,因为一年必须经过春、秋两季。

而史书记载的都是国家一年或者几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春秋”两字便成了史书的一个专有的代名词。

根据史料我们能够考证,《春秋》这本书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失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版本,大部分是由《左传》《毅梁传》这三部史书拼接融合而成的。

孔子是曲笔隐讳手法的首创者和秉笔直书手法的继承者,《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之高,已是定论,但是从内容和写作手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中隐隐约约藏着明显的批评倾向,所以孔子在记叙历史时所运用的这种暗含褒贬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统治之后,在思想上采取“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文化高压政策,从而使儒家的典籍几乎被焚烧殆尽,儒家的思想几乎消亡。

然而秦王朝的短命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再度发展的机会,汉朝在建立初期,一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虽未被国家立为正统思想,但是汉王朝也未对其采取打压的政策,从而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十分迅速的传播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一历史叙述手法的新生与发展。

“春秋笔法”在史学作品中的运用比比皆是。

《晋语》中记载:“蒸于武公,公称疾不与,使奚齐莅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能称得上大事的大概就只有两件事——一件是祭祀,另外一件便是战争。

广东省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对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经济增速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且具有较大优势。

B.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中国经济增速最高,起到领跑者的作用,印度次之。

C.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三国的贡献率基本持平,但还是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

D.预测发达经济体2012年增速高于2011年,但新兴经济体增速都有所降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

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

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

泽州饥,奉诏视民田。

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

三年,转起居舍人。

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

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

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

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

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

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

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

蜀平,命珝知三泉县。

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

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

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

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

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

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要点回顾·夯实基础 一、关注汉字危机 1.汉字“失写症” “汉字危机”的“重症”乃最近一段时间引起公众瞩目的汉字 “失写症”。 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 两档文化类节目,原本出于“拯救‘汉字危机’”“领略汉字之美” 的理念,但由于电视媒体的普及率很高,所以其间暴露的成人、孩子 汉字书写能力低下的问题,引起了国民的热议和反思。有网友道: “难道将来,写汉字会成为一种绝活?”这是一种调侃,也可能发展 成为一种可怕的现实。
点评:随着计算机、手机以及网络的普及,电子文档渐渐改变了 大众的书写方式,键盘几乎取代了笔,成为文字的“书写工具”,办 公越来越趋于“无纸化”……这些,使得手写日渐式微。我国的大中 小学,清一色的“非考不教”,既然升学考试不考书法,这书法课自 然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汉字书写被冷落似乎已成一种必然的趋 势。适用话题:网络文字与汉字、汉字书写规范、事物发展的两面 性、书法对文化和个人涵养的重要意义等。
这是现代民族主义不可排解的内在紧张,一方面想要树立自我,另一 方面却不得不跟随现成的模式。每一个民族国家都要宣称自己的独 特,每一个国家宣称自己独特的方法却是一模一样的。围绕汉字、汉 语的种种争议正源自这种深层的矛盾:如果它要成为一套现代的民族 国家语文,就必须放弃自己固有的特色;如果它要保持字形构义、言 文分离的传统,就不得不违反现代民族主义的惯见模式。所以语言和 文字的问题总会特别敏感地引起中国人的兴趣,从媒体上的方言和口 音之争,到汉字该不该回复繁体的论战,再小的涟漪下面都是汹涌的 矛盾的暗流。昔日我们以改革汉字为代价,换回民族国家大舞台的入 场券,于是留下了难忘的创口和难解的矛盾,与现代中国建立过程中 的各种耻辱一起进入集体记忆。今天我们自觉强盛,自然就有抹除伤 口的冲动,以回复汉字原貌为崛起象征。
4.“汉字危机”的背后是“文化危机” 其实,“汉字危机”形成的深层原因还是我们强烈的“文化危 机”感。因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标识和载体,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只需“牵一发”,我们的文化便会“动全 身”。香港学人梁文道先生发表于《南方周末》的一段论述,足以证 明这两种危机之间的微妙关系。 “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汉字改造计划背后的种种张力。它不单是 为了扫盲,更是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把中国从过去的‘天下中心’ 变成现代民族国家之林中的一员。问题是外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总是要 求我们统一国语,并以语言驾驭文字,仿效西方民族国家在语言上的 种种规划。但这种举措与传统中国文言分离,和以文字形体为思维核 心的现实差得太远。
“提笔忘字”之人被有的人视为现代“文盲”这个标签贴得有些 过分。现在不少人离开电脑,书写就错漏百出,甚至不能书写,这是 一种电脑依赖症的表现。但是,书写本来就是一种技能,是依靠笔还 是依靠电脑来写其实并不重要,而且用电脑来进行文字交流,效率更 高,这是一种进步。当然,打字又快,又能写得一手好字,是再好不 过了。
3.炒“汉字危机”是“居安思危” 很多人认为,现在舆论界、学术界将“汉字危机”炒得火热,其 实不过是“居安思危”,因为汉字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机会并不像某些 专家渲染得那么恐怖和不堪。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假如长时间不用手写汉字,那提笔 忘字就在所难免。科技在进步,书写方式也在变革。习惯用五笔输入 法的人,用笔写字依然能写得较为准确。如今打字速度很快的人,往 往都用拼音输入,比如打出“鳏寡孤独”“罄竹难书”“魑 魍魉” 等笔画较多的成语,只要会念,甚至连前后鼻音、是否翘舌都不必考 虑。
其中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在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 中,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 的正确率仅有可怜的10%。一档电视节目,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 尬、汗颜、犯难的“公众考题”。
点评:当汉字书写在笔尖上显示出一种生疏和踌躇,国人纷纷扼 腕:简单快捷的网络“谋杀”了书写的双手。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人们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在浮躁心 态之下,当代人对于汉字书写的态度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 错就错。不坚持正确书写,谬误就会乘虚而入,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 言文化的莫大尴尬。适用话题:拯救“汉字危机”、键盘时代与文字 “失写症”、文字规范等。
点评:用手写字在追求快节奏的当下显得效率低下,从书写工具 的角度看,从在甲骨文、竹简上刻字,到在纸上用笔、钢笔写字, 人类的书写速度是越来越快了。现在的电脑打字、语音识别,更是把 文字表达的速度提升到了极致,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无论 是用笔还是用电脑书写,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 区别。电脑输入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写,中国人不会写字的日子不会出 现。适用话题:居安思危、时代发展对事物的影响、以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等。
2.网络文字对传统汉字的冲击 汉字“失写症”固然是一种危机,但这一危机的形成大多非“主 观故意”,而网络文字对传统汉字的冲击往往是一种“有意为之”的 行为。生造网络文字的主力军多为处于文化积累阶段的青少年,他们 的行为冲击了传统汉字,也影响了自身的文化积淀。 比如用“88”代表拜拜,用“MM”代表妹妹,用“GG”代表哥哥;比 如一个“囧”字,意义特别丰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意义也不一 样……这对传统文化是一种丰富,也是一种冲击。除了网民为了方便 快捷用图形、符号来代替文字,对汉字文化产生冲击外,现在很多广 告商故意错用汉字,比如“咳不容缓”“饭醉团伙”“骑乐无 穷”“一戴添骄”“天尝地酒”“无胃不至”……可以说,汉字在信 息化社会正遭受着全方位的冲击。
再有一点,就是书法遭到空前的冷落。这里的书法既指书法艺 术,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书写。自夏商起,特别是西周以后,书法就 成为学校教育的“六艺”之一,“礼、乐、射、御、书、数”中的 “书”包括了文字识读和书法。我国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开设有写 字课,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从铅笔到硬笔再到毛笔,目的是锻炼学生的 书写能力。不过在近年来的升学重压之下,写字课多半被其他主要课 程占用,或者干脆被改成了自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